重生于康熙末年-第7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经营捐道的金店,已经得到吏部与户部的通告,不能再接生意,因为九阿哥出面了,后头还站着内务府。
虽说那些金店背后也都有权贵人家,其中还不乏王爷贝勒,但是谁敢明着与皇子阿哥抗争。更不要说,能使动内务府出面的,除了龙椅上那位,还有谁呢。
这样一来,九阿哥的金店生意就红红火火地做起来。
虽说这利润中,内务府占七成,九阿哥只占三成,但是九阿哥已经知足。要是他没有想着内务府,自己贸然介入,也未必能占得三成的利。
再说,这次他并不全是为了银钱,也是想要试探试探皇父的底线。
皇父是因厌恶八阿哥,连带着舍弃了他这个儿子;还是父子没有隔夜仇,还能上演父慈子孝的戏码。
京城三月,正是春光盎然,柳絮纷飞之际。
九阿哥坐在金店二楼窗前,手里握着一把正德年间的紫砂壶,送到嘴边,一边品茗,一边看着街景。
他对面,就是稻香村前门总店,还有家银楼。这个银楼的底细,九阿哥是清楚的,晓得是伊都立妾室的陪嫁。因此,他还专程跟伊都立提及,让这家银楼也接兑金生意,却是让伊都立婉拒。
九阿哥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无意想到这银楼早先似乎是李煦的产业。虽说八阿哥薨了,但是九阿哥同李家还保持往来,毕竟有不少江南的生意,需要李家这个地头蛇帮着照看。
稻香村前,韩江氏的马车到了。韩江氏还是一袭青衣,带着面纱,从马车上下来。
九阿哥见状,眯了眯眼,想到林嬷嬷所说,韩江氏的容颜不俗,比那副画像上所描绘的还要胜三分。
这江南的美人,九阿哥府上收藏的何曾少了。有外头孝敬的,有自己看着收进府的,并不曾费过半点心思。
他府上的女子,分为两类,一种是八旗秀女,是繁衍子嗣后的;一种是不拘出身的美人,有妓、有婢、有良家,不过是暖床工具。
九阿哥犹豫了一下,想着要不要使人唤韩江氏上楼吃茶,就见旁边银楼出来一个粉衣少妇,走到韩江氏跟前道了福。
韩江氏似乎并不习惯与人在街上说话,躬身回礼后,便同那个女子一道进了稻香村。
九阿哥将紫砂壶放下,只觉得扫兴。他也不知自己腻歪什么,目光望向远处枝头的麻雀
圣驾回京,曹颙少不得按照规矩,每隔三日到御前参加小朝会。
除了六科给事中,随时要应对皇帝的问答外,常在御前参加小朝会的还有当值大学士、当值尚书与掌部皇子。
如此一来,曹颙同几位皇子阿哥见面的时候比过去多了。四阿哥依旧冷淡,十四阿哥比过去热络,曹颙还在恪守本份,叫人明着挑不出错来。
三月初二,十七阿哥生日。
曹颙送十七阿哥生日礼物,是一张世界地图。其实,他是想着送十七阿哥地球仪的。说起地球仪,宫里早就有了,而且在前些年,宫里还曾督造了几件。只是够大,一米多高。
之前他就请郑沃雪留心,从洋货中看有没有地球仪、地图,还有游记之类的书籍。赶巧,得了这张地图。
虽说同后世地图相比,这个地图并不精确,但是对亚欧大陆板块的描述,也有些雏形。上面标注是英文,这点倒不是问题,因为康熙通洋务的缘故,几位小阿哥都是识得些英文的。
看到中国领域的地方,被标准为“黄金之国”,十七阿哥有些不解,拉住曹颙问缘故。
曹颙也不晓得真正缘由,猜测道:“许是因为我国盛产陶瓷与丝绸,这两种东西运到西洋,价值与黄金等同。”
十七阿哥闻言,点了点头,笑着说:“对,许是这个缘故。西洋番邦,哪里比得上咱们大清地大物博。”
曹颙却是笑不出来,因为在西方,能用到世界地图的,除了国家之外,就是漂泊在海上的强盗。
在他们眼中,现在的中国,就是充满诱惑的“黄金之国”么?
春天,不一定处处是风景。
例如眼前,看着门柱上边已经僵硬地尸体,还有地上干涸的暗红色血迹,门房已经唬得退后几步,撞到了曹颂身上。
“怎么回事?”曹颂皱眉看着眼前一切,像是问管家,又像是自言自语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七百四十五章 冤魂(下)()
第七百四十五章 冤魂(下)
撞柱身亡那人,穿着身旧衣,四十来岁的年纪。
曹颂强压住慌乱,使劲地攥着拳头。到底是在宫里当差几年,稳重不少,虽心下骇然,面上平静许多。
这时,就听到跟着他身后的二管家熊仁讶然出声:“咦,这不是疯子杜田么?”
曹颂转过身来,问道:“你认得?”
熊仁躬身道:“二爷,这是咱们庄子上的佃户,平素就神神叨叨的,去年腊月还抗过租子。”
“抗租?”曹颂闻言,不由皱眉,道:“不是吩咐你下去减些租子么,还有人抗租?”
熊仁闻言,支吾着说不出话,眼神闪烁,不敢看曹颂。
曹颂当家以来,还是头一遭遇到这样的事儿。原还盼着是个意外,这问过两句,心里多少也清楚,同自己家跑不了干系。
“快去西府请大爷记得不要惊动大老爷”曹颂不敢去看地上那尸身,只觉得心里说不出的恼火。
租子之事,是哥哥年前就叮嘱过的,自己也专程吩咐了人,还落到这个下场,这叫什么事儿。只是,眼前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他就阴沉着脸等着。
少一时,得了消息的曹颙,匆匆赶来。
看到眼前腥红的一幕,曹颙就算已经心中有数,仍是觉得沉重。
天已经大亮,幸好这边都是几处官宦宅邸,相隔较远,没有人上前来看热闹。
佃户为何撞死在曹家门口,这般惨烈又有多大的冤屈,曹颙暂时还不得而知。
不过,他心里清楚得很,曹家在京城还不到只手遮天的地步,也晓得若是一个错误开始,就要用无数个错误去掩盖。
他没有心存侥幸,也没有像曹颂期待的那样,立时想到解决的法子。
他直接使人去请了曹寅出来拿主意,今日的事儿,是意外,还是有人推波助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曹家是否能处理的妥当干净,周全得不留半点把柄。
对于这个,曹颙与曹颂兄弟两个加一块,都比不得曹寅一个。
曹颂见还是要劳烦大伯,怔怔地说不出话。
曹颙瞪了他一眼,黑着脸道:“二十好几了,还管不好家么?不是说租子减了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这些问题,曹颂也糊涂着,如何能回答上来。熊仁在旁,见了曹颙,也不敢插嘴。
这番变动,魏黑、郑虎也出来了。魏黑是江湖人,见惯了打杀,倒是没有将这个放在眼里。他走上前去,在那尸体上摩挲了两下,在其胸襟里,发现一张沾染血渍的状子。
上面列数了曹家灾年加租,与放高利贷之事。
除了这个之外,魏黑还查看了那人的毛发指甲,并没有发现异常之处。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曹寅到了。
看了眼前的一切,他看了儿子与侄子一眼,亦是隐隐地带了怒气。
“使人立时往步军都统衙门报案,颙儿去衙门当差,颂儿使人到侍卫处请假。”曹寅随口吩咐了两句,转身回府。
他的背影虽说依旧笔直,但是却露出几分萧索。
曹颙心里叹了口气,晓得父亲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从伏尸此处,到清晨发现,也有段功夫,难保不被人看到,要是隐匿起来,反而说不干净。
不管真相如何,曹家佃户撞死在曹家门前是真,这样一来,越发坐实了曹寅隐退时“治家不严”的罪名。
曹颙站在原处,心里却平静不起来。
若是按这杜田状子上所说的,因为去年腊月逼租子,使得他典儿卖女,家破人亡,那为何年前不闹,现下闹腾?
况且,一个大字不识的佃户,能想到请人写状子,告曹家,为何不走衙门,非要横死?
曹颙挑了挑嘴角,回头对魏黑低声吩咐了几句。
若是不招惹他,他是有颗善心不假,但是说到底,他还是个利己主义者。所谓的善心,是在不触犯他底线的情况下。
虽说东府、西府已经分房,但是两家比邻而居,二房曹荃去世的又早,不管是外人眼中,还是曹寅自己个儿,仍是将他当成是曹家的家长。
父亲已经隐退,别人还要动这样的手脚,难道真欺曹家无人么?
回到书房的曹寅,亦是满脸怒意。
匆匆出来,早饭还没有吃,但是他不愿带一身怒气回内院,就直接到书房来。他在仕途沉浮了几十年,曹颙能看出来的,他自然也心中有数。
上京这几年来,他始终憋着一股火。
眼下,若是曹颙、曹颂见到他的模样,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他全无平素的温文尔雅,而是带了几分狰狞。
曹寅是谁,是为康熙镇守江南三十载的天子剑、守门犬。这三十年来,江南那些望族大户,不是没有想过将悬着他们头上的利剑摘除,中间夹杂地头蛇耍横、过江龙想要翻江倒海,结果又如何?
曹寅晚年为何嗜佛?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杀戮太重,怕殃及子孙。虽说他原也不信这个,但是老了老了,心肠就变得柔软,越发看重子孙。
若是他曹寅只是个花架子,那也不会成为的有实无名的“江南王”。康熙也不会在器重他的时候,也防备他,逼得他隐退了,才开始重用他的儿子。
曹寅直了直腰身,冷声一声,低声道:“竖子欺人太甚!”
兰院,上房。
李氏还不知家里有变动,已经看着人摆好饭桌,犹豫着要不要使人去前院请丈夫回来。
大清早的,也不知儿子有什么事儿,不能在这边说得,偏要请父亲到书房说话。李氏纵然平素不留心外务,也有些不放心。
今天是三月初三,城里城外,都有庙会。李氏原是同丈夫说好的,夫妻两个要带着孙女、幼子去蟠桃宫逛庙会。
预备往道观里布施的香油、白米、银子,已经预备好,也定好了中午的斋饭。
等了半晌,还不见曹寅回来,李氏忍不住使人去探问。得到的消息,是曹颙回了梧桐苑,曹寅一个人在书房。
李氏迟疑了一下,没有再叫人往前院请曹寅,而是吩咐人照看长生,她自己个儿亲自往前院书房来。
到书房时,门外小厮见李氏来了,要往里禀告,被李氏制止。
李氏挑开帘子,进去时,就见香烟了了中,丈夫正襟危坐,坐在书案后,提着笔写字。
李氏轻步走到书案前,拿着砚台上横着的半块墨,轻轻研磨起来。
曹寅抬起头来,开口道:“夫人为夫在抄金刚经,今儿不能陪夫人去蟠桃宫了”
金刚经?李氏闻言,只觉得心下一颤。
从什么时候开始,丈夫遇到事时,喜欢抄写金刚经?对了,是康熙四十年,他们独生儿子曹颙失踪后。
那年,带着儿子回府,晓得丈夫纳了新人,李氏心里原是不舒坦,但是无意中在丈夫内书房发现一叠他亲笔所书的金刚经。多年夫妻,她也晓得丈夫是疼儿子的,只是望子成龙,不会将慈爱挂在嘴上
曹寅已经撂下毛笔,看着李氏道:“夫人还记得已故的张天师与朱氏夫人么?”
曹家客居江宁数十年,除了接驾外,还曾接待过不少当世名家,其中就包括龙虎山的几代掌教。
曹寅所说的,是曾经做客江宁织造府的龙虎山第五十二代掌教张应京与其夫人明朝郡主朱氏。
这夫妻两个,一个是掌天下教廷,声势显赫;一个出身前朝皇家,身份显贵,所以李氏还记得清楚。
她点了点头,道:“记得,掌教夫人还曾送我串桃木手珠。老太太那时还拉着掌教大真人给颜儿、颙儿看相。颙儿那时跟长生差不多大,刚会叫人。”
李氏说着,陷入遥远的回忆:“结果,说咱们闺女命格金贵,不配凡夫俗子,还说咱们颙儿长大不凡,当初老太太欢喜不已。”
曹寅缄默,没有再说什么。
当初的情景,他记得十分清楚。虽说张天师不愿泄露天机,但是看到曹寅父子的命纹后,还是应曹寅所请,说了实话。
实话,并不是在老太太身边所说的那些。
而是他们父子都有断纹,命中注定生死劫,非长寿之相。追根溯源,是因曹寅手上杀戮太多,断了福祉,呈子孙断绝之像,要由旁支继承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