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46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46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笑着点点头,摸了摸她的鬓角,道:“听说亲家太太的病好了,谢天谢地。就算你年轻,也经不起这熬啊。百善孝为首,当媳妇的是当好生侍候婆婆,但是也要顾惜自己个儿身子,要不然叫我们跟着操心,孝也是不孝了。叫人送过去的人参,可都用了。现下不爱惜身子,往后有你后悔的那天。”

    曹颐伸手搂住李氏的胳膊,依在她身上,道:“还是母亲疼女儿。整日里忙来忙去的,想起没出阁的日子,真是在蜜罐里了。”

    李氏拍了拍她的肩,道:“傻孩子,女儿家大了,都要当人家媳妇的,谁不是这样熬过来的。亲家太太和气,姑爷又是个脾气好的,这日子过得已经比别人家顺心得多。等明年出了孝,再添个小阿哥,给寿儿多伴,就更如意了。往后就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娶媳妇了。”

    听到“娶媳妇”,曹颐想起一事,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母亲,听说二太太相看了将军府的云格格?宗室格格,多被惯得没样子。四弟性子斯文,还是挑个柔顺懂事的的姑娘,才是正配。”

    李氏听了,叹了口气,道:“谁说不是。我之前跟着去看过,瞅着就是略显瘦些,看不出其他毛病。但是云格格才及笄,兄嫂就这般着急嫁妹子,也让人心里不放心。只是二太太的性子,你是晓得的,认死理,哪里是能听劝的。前儿已经下了小定,如今开始张罗着过大定的日子了。”

    曹颐听了,也只能跟着皱眉。

    实是信不着兆佳氏挑媳妇的眼光,曹硕的媳妇天慧就是兆佳氏自己挑的,结果如何?

    女儿难得回来一趟,李氏不忍她为娘家的事操心,拍了拍她的手,道:“姻缘天注定,往后如何,都是各人的缘法。老四性子虽绵些,但是为人本份、心肠又好,当是个有福气的。”

    曹颐笑着点点头,同李氏说起家常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六百八十四章 转机(二)() 
    第六百八十四章 转机(二)

    曹颙与初瑜回府时,曹颐还没有走,看到来给李氏请安的魏信与艾达,也是带着几分惊奇。

    李氏这边,眼睛不够看了,忙唤丫鬟将家里的西洋画炕屏取来,对这上面的西洋仕女,再看看艾达,笑着说道:“还以为是洋人的画屏填错色儿,没想到竟真有金发美人儿。可怜见地的,跟了五郎那个淘小子,往后可要厉害些,别被欺负了。要不然隔着山山水水的,都没有娘家人给做主。”

    说到这里,看向魏信道:“你娘最是惦记你的亲事,早年每次见我,没有一次不念叨的。虽说这回娶了个洋人媳妇,也算是让老两口安心了。”

    两家在江宁时算是通家之好,魏信之母也是经常往织造府这边请安的。若不是旗汉不得通婚,两家早就结成亲家。

    魏信听了,只有苦笑的份,道:“夫人,我是被老爷子老太太赶出来的,老两口不认艾达这个媳妇。”

    李氏听着这话像是有隐情,对初瑜道:“我们娘俩要说说话,你同你妹妹带五娘去东屋吃饽饽。一会儿使人预备席面,先吃些饽饽垫垫饥。”

    初瑜听了,同曹颐一道带着艾达去东屋。

    北上以后,最初还好,魏信包了船,小两口新婚燕尔,甜甜蜜蜜地到了江宁。就算有外人惊奇的目光,艾达也没有放在心上。

    在魏家,不仅吓坏了魏信的爹娘兄嫂,也吓坏了艾达。

    这以后,她就怕见人,怕吓到别人,她自己个儿心里也难过。

    没想到,初瑜待她温煦不说,李氏与曹家三姑娘这边惊讶是惊讶,但是笑容也满是善意。

    手里拿着饽饽,艾达乖巧地陪着初瑜与曹颐说话。

    西屋那边,李氏已经听了魏信的讲述,嗔怪道:“我还当是你爹娘应的,婚姻大事,岂好自专,也太胡闹了些。”

    魏信讪笑着说道:“这不是岁数大了,着急娶媳妇么?离江宁又隔着好几千里,怕耽搁太久了,媳妇跑了,就直接寻人做媒,办了喜事。”

    李氏摇摇头,道:“到底是鲁莽了。你娘最是疼你,等过个一年半载消气了,就好了。”

    曹颙看着魏信,心里还是羡慕。这就是小儿子的好处了,换做是长子,谁能像魏信活得这么肆意?

    热河,曹家别院,书房。

    曹寅看着儿子的家书,想着李家这几年的作为,神色颇为复杂。他撂下书中家书,从案头拿起另外一封信,是已经致仕养老的庄常的来信。

    里面关于李家,也简短提了几句,其中意思,同李鼐对曹颙所述相悖。

    曹寅原还担心李煦太招摇,寻思要不要去信劝诫。没想到,眼下又来了这么一出。就算李煦有心试探也好,曹寅并不想断了两家交情。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官场之上,姻亲故旧,彼此照拂,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换做是其他事,曹寅能力范围之内,还不会这般为难。但是关系到银钱,又是这么大一笔数目字,他心里有些发沉。

    这几年,因为银子的事儿,儿子已经是太扎眼了。春日里一场招投标下来,又得罪了不少人。

    曹寅这边,实舍不得儿子再因银钱受累。

    不过,曹李两家几辈子的交情,又是姻亲,也不好就这样束手旁观。否则妻子夹在中间,也是为难得紧。

    到底当如何做,既保全两家交情,还不连累到儿子身上?

    他这边犹豫不决,就听门外有小厮禀告:“老爷,智然师傅来了。”

    曹寅听了,不由一愣,心里一会儿是儿子的模样,一会儿又是千回百转,自己也说不清的缘由。

    过了半晌,他才扬声道:“请他进来。”

    说话间,智然已经进来。

    看着他露着青白头皮,穿着一身灰色僧衣,还有那张同曹颙有几分神似的面孔,曹寅不由恍然。

    这些日子,虽每日相见,但是每次见到他时,都能引得曹寅深思。

    原是想要装做不知情、不在意,到底是上了年纪,心肠越发软,有些话憋在胸口,几次都忍不住想要说出来。

    但是,其中隐情,另有顾虑,再三踌躇之下,隐忍至今。

    “曹居士。”智然已经稽首见礼。

    曹寅已经缓过神来,伸出手虚扶道:“小师傅不必多礼,正想使人去请小师傅过来下棋,今日还是老规矩,先来上三盘再说。”说着,他指了指炕上的棋盘,请智然落座。

    智然依照老规矩,仍是坐在下首,执白。

    屋子里一片寂静,只有棋子落盘的声音。

    书案上,燃着香炉,屋子里弥漫着淡淡地檀香味道。

    今日的棋局却不如往日顺溜,不仅曹寅想着心事,连带着智然也是欲言又止的。

    过了一刻钟,你来我往的,不少棋子落地。

    智然瞧着棋面零散,撂下手中的棋子,迟疑了一下,道:“曹居士有心事?”

    曹寅也将手中棋子撂下,道:“圣驾过几日行围,老夫要随扈,怕是要有段时日不能陪小师傅下棋了。”

    智然看了曹寅,淡淡地道:“小僧在热河逗留许久,也到了该离去之时。”

    虽说他面上并无异色,但是这话落到曹寅耳中,仍是使人莫名心酸。

    “小师傅,可想过还俗?娶妻生子家人团圆”曹寅沉声问道。

    智然闻言,已经口念佛号,脸上露出几分慈悲,看着曹寅道:“曹居士,小僧流连红尘,并非仰慕世间繁华,不过是求个心证罢了。”

    “心证?”曹寅喃喃道。

    智然点点头,温煦道:“人世间爱恨贪嗔,真是了不起的磨炼。小僧耳濡目染,才算晓得什么是‘悟’。”

    曹寅瞅着这样的智然,只觉得胸口如针刺一般。

    “二十年多年的孤苦,当如何弥补于你?”他面带惭色,声音低不可闻。

    智然听了,身上一僵,望向曹寅,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曹寅已经收回心神,看了智然一眼,终是没有将那层窗户纸捅破。

    “小师傅既要离开热河,是打算回京,还是云游他方?”曹寅问道。

    “心中有佛,处处是莲花台。”说到这里,智然顿了顿,道:“曹居士可有所指引?”

    曹寅摇了摇头,道:“老夫无言,只愿小师傅万事随心,平安自在一生。”

    智然已经站起身来,双手合十稽首道:“谢曹居士良言,小僧谨记了。”说着,再次稽首,转身离去。

    曹寅犹豫一下,跟到门前,看着智然的背影,眼睛酸涩难当。

    他却是没有看到,智然心魔已逝,脸上露出释然之色,眉眼之间,显出无上慈悲

    热河,学士府,客厅。

    看着面上带了几分不豫之色的伊都立,仕云坐立难安,喃喃道:“叔叔?”

    伊都立横了他一眼,道:“上次说你什么来着?月娘虽小,名分也是你的长辈。她不懂事,你还懂事,闹出闲话来,寒碜不寒碜?”

    原来,今日仕云休沐,过来给伊都立请安。正赶上伊都立不在,他便说要见月娘。

    月娘受了教训,哪里还敢出来见外客?

    仕云还没走,伊都立便回来了,见侄儿还惦记要见女眷,脸上就有些恼,忍不住开口教训。

    仕云听了,已经坐不住,连忙起身,道:“叔叔,侄儿并无别的意思,只是这晴娘不见妹子写信过去,甚是不放心,就央求侄儿过来瞧瞧。”

    伊都立听了,不由心烦,摆摆手,道:“阴娘也好,晴娘也好,既做了你的身边人,你就当好好管教。她妹子已经跟了我,哪里还轮得着她操心?我有我的家法家规,往后那些风尘习气,你也叫她收敛些。要是还不晓得规矩,就趁早打发了省心。”

    仕云心里虽爱慕韩江氏,无奈在中间阻碍重重,不得如意,失魂落魄之下得了晴娘,温柔可人,因怜生爱。

    如今虽分在两处,但正是柔情蜜意之时,对于月娘这个小姨子兼小叔母,也就爱屋及乌,多关切了些。

    见伊都立着恼,仕云不敢再说,赔罪道:“都是侄儿的不是,叔叔勿恼,往后再不敢了。”

    为了个女人说嘴,伊都立也觉得无趣。

    见仕云认罪,他脸色也缓过来,点点头,道:“晓得内外之别,才是大家公子的规矩。内务府的差事已了,后日我便起身回京,你要是给你额娘带口信或者带什么,明儿就使人来说,也是便宜。”

    “前些日子刚过去了信,这两日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额娘喜欢吃松子儿,这边的松子又是比京里的新鲜、个头大不说,嗑起来也香。侄儿已经使人买了两口袋,一口袋孝敬叔祖母与婶子,一口袋孝敬额娘。叔叔既是现下回京,少不得劳烦叔叔带回去。”仕云回道。

    伊都立点点头,道:“难为你还惦记这个。明儿叫人送来吧。我这边还有些干蘑菇,是下边的人孝敬的,瞅着还不错。到时候也分出一份来,让你额娘那边尝尝鲜儿。虽然京里也有卖的,到底不比里山里直接运出来的味道正宗。”

    叔侄两个又说了几句话,仕云便起身走了。

    伊都立也换了补服,往行宫衙门走了一遭,将手头的差事都交接了,就等着后日启程回京。

    他这边松了口气,说不是失望还是难过,折腾了一番,并没有受到什么褒奖。

    换做其他权贵子弟,像他这个年纪,谁还在郎官位上熬着?想要随扈,也不能如愿。

    伊都立正坐在书案后发愣,就听有人笑道:“这是做嘛呢?莫不是开始悲秋伤怀了?”

    笑嘻嘻地,摇着扇子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十六阿哥。

    伊都立忙站起身来,打千道:“给十六爷请安,您怎么来了?”

    “怎么着,爷还不能到你这衙门讨口茶吃?”十六阿哥合上扇子,溜达到书案后,大剌剌地坐了:“爷不来看你,你就不晓得去给爷请请安,好大的架子。”

    “奴才寻思皇上要行围,十六爷这边忙呢,要不然早过去给十六爷请安了。”伊都立陪笑道。

    十六阿哥看着光溜溜的书案,道:“这是要偷懒?怪不得见你越来越富态了,可不待这么享福的。”

    见十六阿哥打趣,伊都立苦笑道:“十六爷啊,就算想忙,也得看有没有那个体面是不是?”

    十六阿哥已经站起身来,摆了摆手,道:“行了,别说这酸话了,听着像是受了后娘的气似的。别惦记清闲了,爷同观宝说了,让你给爷打下手,跟着行围。”

    伊都立闻言,已经是怔住了,喃喃道:“十六爷”

    十六阿哥用扇子拍拍手心,道:“瞧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