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55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5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世风日下,君子不吃香了,他才会这般坎坷。

    对孩子们来说,蒙师的影响至关重要。曹当然希望孩子们都成为品行端良之人,于是就延请钱陈群过府就馆。

    虽不赞成体罚,但是曹也不喜欢妻子过分溺爱孩子,开口道:“天佑这家伙,学会告状了,这点可不好。婆婆妈妈地,不像男儿样。下回再找你撒娇,你要好生说他。”

    初瑜还在犹豫,道:“恒生比天佑他们三个小一岁呢,记不住也是有的。要不,让恒生明年再进学?”

    曹摆摆手,道:“别人都上学,他一个人不上,孤零零的也不好。你也别太心疼孩子,打几下又有什么,我小地时候也挨过板子。等从衙门出来,我去钱先生那边走一遭。恒生这小子,就长个子,百家姓,几个月前紫晶就教过他,还记不住。”

    说话间,喜彩已经带着人摆好饭菜。

    桌子上五彩缤纷的,倒是好看得紧。

    有轻薄如纸的荷叶饼,还有炸好的肉酱,切好的牛肉丝、酱猪头肉丝,还有豆芽粉丝什么的。

    还放着三只玛瑙碗,里面是细细的面条,这就是“龙须面”了。还是用菠菜汁和面,扑鼻而来的清香。

    今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曹摸了摸脑门,盘腿上炕。只觉得意气风。

    天慧也被抱上炕,却是肿着眼睛,撅着小嘴不说话。

    曹用荷叶饼,卷了肉丝豆芽,包好了送到天慧嘴边,道:“好闺女,张嘴,有好吃的。总要疼这一遭,往后咱再也不扎了还不成。”

    天慧虽不说话。但还是听话地张开了小嘴。

    初瑜看了看地上地座钟,已经是辰初,便对曹道:“我来喂天慧,额驸吃早饭吧,怕老爷那边等。”

    曹便不耽搁,三口两口用了面,随后又卷了几个荷叶饼,吃了个饱。

    初瑜将手中的面碗递给喜彩,让她接着喂天慧。自己个儿起身给曹戴好了朝珠与顶戴,系好了香包。

    “中午的饭……”初瑜开口问道。

    曹摆摆手:“不用叫人送了,已经同十六爷说好,直接从馆子定。”

    到了兰院,曹寅这边已经是等着了。

    见儿子进来,他思量了一遭,开口问道:“都预备齐当了?你心里可要有数,这不是过家家。”

    “父亲放心,万事齐备。就待今儿中午招投标了。”曹想着昨儿下午报名了几十户商贾,笑着回道。

    曹寅点点头,父子两个出了内院,一道往衙门去。

    因天气晴好,曹寅没有坐轿子,也骑着马匹,与儿子并肩而行。

    街上地人,多穿新衣。有的脑门还贴了金字,取意吉祥。

    白玉兰花已经傲然枝头,河边柳树也星星点点地偷着绿意,早春的京城,处处生机盎然。

    若不是城里处处挖地沟,空气中弥漫臭气影响了心情,曹还真想请父亲赋诗一。

    曹寅却没有曹这样的轻松,儿子如今是被架到火上烤。

    就算是忠君爱国了一辈子,他心里对康熙仍是难免生出几分埋怨来。

    曹这差事。做的好了。要得罪八阿哥、九阿哥为地京城权贵;做的不好了,要得罪一个“破格提拔”的皇帝。之前勤勤奋奋挣下的政绩,怕也顶不得这一次失利。

    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儿子过年才二十三啊,就要挑起这样地担子。

    曹寅眼前,想起儿子幼年被拐走时后,躺在床上的孱弱样子。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么?

    当初老太太溺爱长孙时,曹寅心里也曾怕儿子娇生惯养,没有出息吧?

    如今,回想这十五、六年,儿子却似脱胎换骨一般……

    少一时,到了东江米巷,曹勒住马缰,带着几分犹豫道:“父亲,听说礼部几位大人要来会场观摩,父亲您这边……”

    曹寅“咳”了一声,道:“为父已同赫大人、陈大人说好,今儿要一同往你们那边,见识见识这个……内务府采购。”

    赫大人是礼部满尚书赫硕咨,陈大人是礼部汉尚书陈诜。

    曹看着父亲,心里只举得暖乎乎的。

    这些日子,父亲也跟着悬心吧。

    不晓得是不是上了年岁的缘故,曹寅这几年温和许多,父子两个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无话说。

    曹寅被儿子看得不好意思,摆摆手,道:“时辰不走了,为父先去衙门了,你也少耽搁。”说着,已经是提了马缰,带着长随们往礼部衙门去了。

    曹目送父亲远去,抬头看了看天边朝霞,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政府采购,不,内务府采购,就是今日。

    若是处理妥当的话,往后说不得,也可以搬出后世其他地法子来。

    倘若是几百年后,人们从书册典籍上,看到这一记载,会如何呢?

    这个世界,会因他地到来,生怎样的变化?

    内务府仓库,招投标会场。

    伊都立手里拿着商贾报名地册子,已经是长大了嘴巴。

    昨儿下午他离开衙门时,不过四十家,这早起半个时辰,就又增加了三十多家,而且瞧着后边排队交定钱地趋势,少说还有几十家。

    除了商贾入场要缴纳招投标保证金之外。昨儿曹见有商人提到想带子侄进场见世面,便在会场后头,又摆放两百把椅子,供给商贾家属所需。

    这一把椅子地费用,就是五百两银子,名目是“忠君爱国、捐西北军资”。

    如今这两百把银子,已经大半订出去了。

    单这一项,最少就能入账白银十万两。

    负责记账的笔帖式,已经是挥笔如飞。忙得没功夫歇了。他是董家庶子,论起来是素芯的堂叔。

    之前,董尚两家的子弟,对于曹入主内务府还颇有微词。

    尤其是素芯入曹家侍奉,更是使得董尚两家不少年轻子弟不自在。

    同样是包衣出身,不过是有孙氏老太君保育过皇上,就使得曹家飞黄腾达。

    这个笔帖式原也是以为曹少年高位,是家族余荫所致,所谓的“茶童子”、“善财童子”不过是世人以讹传讹、锦上添花之举。

    如今。他却是不由地心服。

    别人不晓得,他是清楚地。

    昨儿听说有商贾想带子侄进场,其他几位大人都是反对的,毕竟关系到朝廷颜面。曹却是举手往后边的场地一指,道:“设两百看座,再多预备出一百椅子。一个看座么,就五百两银子吧!”

    这才不到半天功夫,七、八万两银子进账。

    虽不能说点石成金,但是随口一说。就能进账这多银子地,天下能有几人?

    不说内务府属官们心思各异,就是内务府的堂官们,也都是各有肚肠。

    马齐背着手,看着门外排队交保证金的队伍,心里松了口气。

    总算没白给八阿哥那边送信,想来八阿哥已经劝妥了九阿哥,不要再这个时候给曹捣乱。

    自打康熙五十年至今。天灾不断,年年都有糟心事,又算今年最多。

    如今,西北战起不说,内廷也不安稳。

    根据御前传出的消息,圣驾年后就有些不妥当,所以才会在汤泉滞留至今,还未回驻畅春园。

    另外,去年冬天虽下了几场雪。但是雪势都不大。根据钦天监那边的预测,今春京城怕是要大旱。

    事情多。国库银子少,皇帝自然要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是一国之君,也有为难的时候。

    九阿哥要是这个时候胡闹,怕是要引火上身,惹得龙颜大怒。对于已经受到冷落地八阿哥来说,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时至今日,马齐仍认为诸位皇子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恰当的储君人选。

    只是天无二日,今上冲龄登基,圣心独断惯了,容不得储君在侧,才有了“二废太子”,才在废太子后不设东宫。

    皇帝已经渐渐老迈,就算他再不承认,也是日落西山,总有立储之时。

    八阿哥虽已经是闲置,又被停了钱粮,但是贤名仍在。

    目前,他能做地,就是忍耐,而不是再画蛇添足,自取其祸。

    九阿哥的张狂,要是被清算起来,都要被算到八阿哥头上。那样的话,只会惹得皇上越厌恶。

    所以,马齐才忍不住,派了心腹往八阿哥府,请他规劝九阿哥。

    还好,九阿哥肯听八阿哥的劝,不再对招投标横加阻拦,否则今儿真要流拍了,皇上追究起来,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曹到了场地外,看着排队的商贾,心里也多了很多底气。

    最少的保证金三千两,最多的三十万两,相差百倍。

    昨儿入库地保证金,就有四十多万两,平均每家将一万两。

    这笔银子,在缴纳保证金的合同上,已经列明,中标地,银子充作标银;不中标地,银子转为国债,入国库为国债,无偿供朝廷使用三年。

    同时,为了奖赏商贾的爱国之心,在三年内适量减免其相关赋税。

    这样一来,真真是有进不出,这一次注定是揽财之举。

    别地不好说,那中蒙茶道、中俄贸易、与广州内务府洋货供应,这几条商道,每条少说也要值个几十万两。

    这场招投标,曹的预计收入是三百万。

    三年之约,完成三分之一,康熙那边也交代过去。

    况且,这三百万对内库来说,就是收入不菲了。

    招投标,不只是现下快揽财。按照相关合约,往后这收益中,也有内务府地收益,又是一笔进账。

    除了这个,还得想其他赚钱法子,才能将三年之约履行完毕。

    圣体不妥当之事,曹也听到风声。

    算算日子,距离康熙六十一年,还有六年,晓得一代帝王的死期,看着他慢慢老去,走向死亡,这也不算是什么好地感受。

    曹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太过投入了。

    龙椅上那位是帝王,不是所谓尊长,也不是值得同情的垂暮老,帝王就是帝王。

    他心里想着,目光往人群里扫去,却是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虽然那人故意穿了厚马甲,带了顶齐眉的帽子,但是曹仍认出来。

    就算是真好奇,这岂能是儿戏?

    曹不由皱眉,往那边指了指,对侍立在身后的赵同道:“过去唤来……”

    招投标开始了,最后的银子是多少捏?打滚同贺如何?(*^^*)

第六百零七章 龙抬头(二)(二合一,求月票)() 
    纵然脸上涂了东西,遮掩了本来的白皙,但不是韩江氏,是哪个?

    虽晓得她好强,但是曹也不赞成她这鲁莽之举。

    不过,现下也不是能开口说教的时候。跟着赵同过来的,除了韩江氏,还有一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看着甚是面善。

    曹还在想着哪里见过此人,那人已经抱拳躬身道:“小人程梦昆见过曹大人,小人行迹匆忙,刚到京城,还没来得及过府给老大人与曹大人请安,还请曹大人勿怪。数载未见,大人别来无恙。”

    “原来是程兄!”曹抱拳回礼,心里却是有些纳罕。

    之前并没有程家要掺和进来的风声,看着程梦昆身后的韩江氏,曹心里明白,怕是同她脱不得干系。

    说起这程梦昆,是江南大盐商程家的嫡支子弟,曹曾见过两遭。

    一次是康熙四十九年,珍珠会后王鲁生扬州被绑架时,曹因带着人手不足,曾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向程家借过人,就是这个程梦昆带着家中卫队过来。

    第二次见面熙(是康熙)五十一年正月,曹携妻从江宁往山东上任,路过扬州时,曾住在程家,受过程家的宴请。

    程家是江南望族,百年世家,家资丰厚不说,同朝廷权贵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家在江宁时,可以从程家调人,世代相交,颇有交情。

    程家到京城。却不好出入曹家府邸,只怕是落了他人的眼。自不会想其他小商贾一般。千方百计,与曹家扯上关系。

    程梦昆虽不是程家家主,却是程家家主的胞弟,在程家可谓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这样有分量的一个人到京城,自然不会只是为了凑个乐子。

    只是韩江氏来这一出,到底是何意?想要另立门户,还是想将稻香村扯进来……

    曹看了韩江氏一眼。还在犹豫,就听到程梦昆道:“嗯,大人,这位是小人地外甥儿……江仲文,央求着小人带着她来见见世面,小的已经给他捐了一个看座。”

    程梦昆是什么人物。见曹望向韩江氏,三言两语,将事情前后交代清楚。

    既是他这样说,曹只是笑笑。

    心里却是不晓得该不该佩服韩江氏地执着之心。按照她的性子,平素极少见外人的,能够这样抛头露面,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