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41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1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同远在旁听着,听了曹的话,也帮腔道:“别在大爷面前装正经,你那点儿小斤两,还能瞒过谁去?”

    “哎呦,我地大爷,这话儿您可别当大奶奶说。这事儿魏大爷晓得详情。不过是做了件好事罢了。一个小寡妇。带着个孩子,在巷子口卖豆腐脑,被两个地痞欺负。小地看不惯,便将那两个地痞教训了一顿。虽说小的平日说话轻浮些,却是没想着去敲寡妇门儿。”张义听了两人地打趣,忙摆摆手,辩白道。

    曹看了眼赵同,见他点头,晓得是真地,便道:“与人为乐是好事。只是对方既是这样的身份,你也当避些嫌疑。你一个爷儿们没什么,别连累人家背了污名!”

    张义肃手听了。曹方既已经去江宁,吴茂又盯在城外园子,这边府里大管家身边便有些忙不开。曹又交代张义、赵同两个几句。叫他们这些日子多盯着点……

    交代完这些,曹刚想要转回内宅。就听到门房来报,道是伊都立来了。

    两人是亲戚,又是同僚,伊都立也就没那些个讲究,不等曹出来,就已经疾步走了进来。

    看着伊都立穿着官服,满头是汗,带着几分急色。曹不由有些差异。忙问道:“可是衙门里出什么事了?”

    今天是曹休沐之日,没有往衙门去。

    伊都立喘了口粗气。摆了摆手,道:“不是衙门的事儿,是我家里的私务。”说到这里,他拉了曹的胳膊,道:“孚若,这次,你可得帮衬我一把!”

    两人同衙为官两年,曹还是头一次见伊都立这般正经八百的模样。

    既是他的私事,那也不好当府中下人,在院子里道起,曹便将他让到客厅来。

    宾主落座,伊都立却是有些坐不住,火急火燎道:“实是没法子,才来劳烦孚若的,千万要帮衬一把才好。”

    曹见他如此急切,想来却紧迫事儿,也不同他兜弯子,道:“大人要什么请说,要是我能应承的,那自是没二话说。”

    伊都立叹了口气,道:“杨氏的事儿,孚若是晓得地,前些日子她不是有了身子么,我怕外头侍候的人不够使,便从府里挑了两房人侍候。不晓得怎么传到我额娘耳中,晓得我有这房外室,还怀了我的骨肉,定要逼我安置到家里来。杨氏害喜得厉害,说起这事儿,只知道哭,说什么不想同女儿挨脸子,挨欺负,实不敢往宅门去。我不忍心强她,就在额娘那边扯谎拖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谁想不晓得今儿额娘怎么又想起来,已经使了婆子往外宅接杨氏,无论如何今儿要抬人进府。也使人传话给我了,要是今儿不进府,往后在外头生下孩子来,不论男女,都不许往家里带。”

    曹听他详细道来,面上不由有些僵硬。毕竟不算是光彩事,不必如此详尽,毕竟是伊都立自己个儿地家事,直接说所求,岂不是更便宜。

    就听伊都立继续说道:“杨氏虽不是大户人家闺女,倒是也没吃过苦的。虽说不幸没了丈夫,手上也有余资傍身,都是因我的诚信,才不图名分,做了我地女人。兆佳氏虽说不是厉害人,但是杨氏却怕她占着一个嫡字来压人,说什么也不肯进宅子。我也实在是没法子,她顾虑得也对,毕竟她孤身一个,没娘家依靠。虽说同李家是远亲,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到这里,摇摇头,唏嘘不已。

    这霹雳扒拉的说了一堆,曹也听出条理来,却不晓得这同自己个儿有什么关系。

    伊都立唏嘘了几句,抬起头来,对曹道:“孚若,你本是李家地外甥儿,家里又是打南面来的,听说老大人同老夫人也将进京。看在我的情面上,你认下杨氏做个干亲成不?”

    前面的还叫话,后头的曹却是听不下去了。

    杨氏品行如何,同伊都立两口子感情如何,这些都同曹不相干。毕竟那是人家自己个儿的事,要是看不过去,不看就是。

    想要挂个干亲的名分,却是不能。

    曹不是自己个儿,这干亲一认,连带着平郡王福晋、曹颖、曹颐都攀得上。

    姐姐也好,妹妹也罢,真有这么一位戳在那儿,行止若是有什么差池,那其他人的名誉都保不齐跟着受连累。

    虽说伊都立巴巴地望着,但是曹可半分犹豫地意思都没有。

    不过,杨氏正是伊都立心尖上地人儿,曹若是直接回绝反倒是得罪于他。因此,曹面上现出几分为难,道:“大人,不是我不帮衬,可这……委实是无法应承。”

    伊都立面上果然现出有些不痛快,却是也晓得曹的确是个实在人,不会平白说这个搪塞,可还是不甘心地问道:“怎么应承不得,可是瞧不起杨氏出身商贾?不过是挂个虚名罢了,又不是要你真当她手足似的待!我是想安她的心,抬举她做个二房。挂个你们府,总算使得她能说话硬气些。就算是我内人真瞧不上她,看在亲戚情面上,也好相处几分不是。”

    不听伊都立说这个还好,听了这个,曹才想起还有曹颂堂姨母在里头。这样就越不能应承了,要不在兆佳氏同十三福晋面前,他岂不是要挨埋怨。

    毕竟是同衙为官,曹也不愿为个女人的缘故,同伊都立起了嫌隙,思量了一回,道:“杨氏也不算孤身一个,也有娘家人在京,对这个妹子平素也关切几分。既是有亲哥哥在,还需要干亲做什么?”

    伊都立头一遭听说这个,甚是意外,诧异道:“杨氏还有哥哥在京里头,怎么没听她提起?”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件旧事来,道:“对了,我怎么恍惚记得她说过有个姐姐……不提我倒是忘了,就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咱们在前门喝酒……”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动静() 
从曹府出来时,伊都立面上没什么,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儿。虽说杨氏之父杨明昌抛妻弃子,不干他伊都立的事儿。但是,想到杨氏的哥哥是曹府的门下,他就有些别扭,觉得抹不开脸儿来。

    怨不得每次同曹提到杨氏时,曹要么闭口不言,要么转了话题。

    自己当成了心肝宝贝儿之人,是曹家下人之妹,处在曹那个身份,却是不好点评。

    伊都立想着方才自己还曾惦记央求曹认下杨氏这门干亲,就觉得自己的脸有些烫,有些臊得慌。

    不过,杨氏是李家的远亲,曹家却收留杨家遗弃之子女,这曹、李两家的关系,并不似外界所言的那般亲近。……在骑马离开曹府的时候,伊都立的心里不知为何,想到此处。

    满人最讲礼数,最爱面子,伊都立自觉得丢了颜面,对杨氏的偏疼之心便淡了几分。再加上亲命难为,就是母亲话下来,那他当儿子的能拖延片刻,却是不能驳回。

    杨瑞雪过惯了外头的悠哉日子,哪里乐意去宅门里做妾?

    伊都立匆匆离去,她还当是他回家去求情去了,没想到回来了,却是变了个人似的。她还想要哭闹,但是瞧出伊都立的无奈,也不敢当众给他没脸。

    万般无奈之下,杨瑞雪只能牵着女儿的手,上了伊都立家的马车,回那边府里……

    不提伊都立同杨瑞雪两个如何各有思量,就是曹这边,虽说那话挤兑走了伊都立,但是他却丝毫轻松不起来。

    李煦向来慷慨,在江南也广有善名,但这世上又有谁是活菩萨?

    杨瑞雪是李鼎的禁脔。在李宅住的日子,尾又有些不干不净。按理来说,对于这样的女子,就算是不屑处置,也当驱逐了事。

    要是她晓得了什么不当晓得的事儿,那怕是早就没了性命。

    区区一商家女。又是异乡之人,在京城无所依靠,想要怎么拿捏,那全看李煦心情如何、

    为何留了她的性命不说,还让她挂着李家远亲地名分?不是曹小人。但还是觉得其中有不可对人言之处。

    只是一时之间,让人拿不准到底是什么罢了。

    莫非,是李煦色迷心窍,用过了这个女人,不好下手,便任由她京中住着;还是李煦另外用意,想要留个美间在这边?

    李鼎已经没了,曹甚是希望李煦老实地安享晚年,没再弄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要不然等到事,曹家受其牵连。岂不是冤枉。

    幸好如今父亲的调令已下,旧日曹、李、孙三大织造显赫江南的局面将被打破。就算李家日后有所妄动,曹家已经回到京城,只要行事谨慎,倒不会像过去那般碍眼。

    被康熙批示回的折子才到江宁没日子,吏部的升迁公文也到了织造府。曹寅实是不胜欣喜。原还以为要费一番周折,没想到事情已经有了转机。

    在欣喜地同事,他心里也隐隐地有些失落。

    他生在江南,六岁被送到京城嫡母处养育,而后进宫做了伴读,十六岁为侍卫。父亲去世后,来江南接任制造,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同京城相比。这边的织造府更像是他的家。

    至交好友,骚人墨客,在江南的日子,如斯难忘。

    往后,怕是再也没有这般惬意心境,要终老京城了。

    想到这些,曹寅放下手中的公文。苦笑地摇了摇头。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天地本不全,这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之事?

    既是想要跟儿孙团圆。又想要清闲自在,随意所欲,哪里有那么好地事儿?

    想明白这些,曹寅刚升起的感伤之情也就淡了。

    至于御笔亲批,让他举荐织造人选之事儿,他却是没有放在心上。内务府那几个颇受万岁爷器重的郎中,少不得都会列上一列。至于万岁爷钦点谁,那就是万岁爷的抬举,不干他曹寅半分干系。

    他没有揽权之心,也怕有了这个嫌疑,引得康熙厌弃。

    既是要离开江南,就是割的干干净净才好,要不然举荐了旧日亲信,往后这边有了什么干戈,还抛白不干净。

    举荐江宁织造人选的折子送上去,等到了御前,再还回来,也得一个多月的功夫。这段日子,倒是可以访访旧友,省得日后天高路远,不得相见。

    这都是后话,眼跟前儿,最紧要的,是将这个消息告诉夫人。这些日子,李氏既是盼着回京,又怕旨意被驳回,整日价也是有些恍惚。

    开阳院上房,李氏坐在炕边,给孙子天佑讲古,不外乎曹家祖上从龙入关那些旧事。

    这都是早年见天听老太君念叨记下的,李氏口里讲着,心里却是有些个愧疚。早年,还是在一个府住着,儿子由老太君带着,不在她身边。

    就算日日得见,每天晚上她在心里还要念上几回,只觉得惦记得不行。

    如今她把孙子带在身边,媳妇那边不是想得更厉害。

    天佑听了几句骑马行军的话,却是有些坐不住,翻身下炕,瞪着小腿往立柜边去。在立柜旁边,放着一只竹马。

    所谓“竹马”,不过是半截竹竿,上边接了半截木制马头。

    这是曹寅为了哄孙子,亲自琢磨出来地小玩意儿。

    天佑将竹马骑在**,在屋子里转圈圈,便转便道:“驾,驾,骑大马……”

    李氏怕他摔到,忙站起身来,哄道:“慢着点儿。仔细磕了……”

    天佑“咯咯”直乐,养着脖儿道:“祖母,往后孙儿要做大将军,打仗去。”说完,又“驾、驾”地骑着竹马,满地跑。

    李氏见他奶声奶气的动静。笑道:“你当那个是玩儿呢,你祖父、你父亲都没想过这个,你这做孙儿的,倒是颇有些祖宗遗风……”

    刚好曹寅挑了帘子进来,听了最后一句话。开口问道:“什么祖宗遗风?”

    天佑刚好跑到这边,一下子撞到曹寅的腿上,小身子往后一仰,来了个**墩。许是摔疼了,他小脸一酸,小嘴一裂,就像是要哭的模样。

    李氏同曹寅见大孙子跌了,都心疼的不行。李氏忙抄手抱起,揉了揉孙子的小**,口中道:“哎呦。哎呦,摔疼祖母地大孙子了,不疼,不疼……”

    曹寅也上前,仔细看了,看是不是磕了哪儿。

    天佑见祖父近前,伸出两只小胳膊,搂了曹寅的脖颈,却是破涕为笑。

    曹寅见孙子亲近自己个儿。心里也稀罕得不行,伸手从李氏怀里接过。他摸了摸天佑地大脑门,问道:“上午都玩儿什么了?告诉祖父,想祖父了没有?”

    天佑用小手抓了曹寅的胡子玩儿,嘴里回道:“想了……想着祖父同孙儿玩儿……玩大马……”

    曹寅抱着孙子,在手中掂了两下,将他放在脖颈上。

    天佑又是觉得好玩儿,又是觉得害怕,嘴里“咯咯”笑着。小胳膊却越往前搂。小手捂到曹寅的眼睛上,曹寅也笑了,抓了天佑的小手,转过身对李氏道:1o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