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35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35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上面真想着禁海,那就糟糕之至,子孙后代都将由此受损。先生,可有什么法子化解没有?”曹?开口问道。

    受时代限制,其实庄席本人也只是觉得开海贸易可使得民间财货流通、沿海诸省多有裨益,是利民的政策,并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所以这项政策实行,他固然是举双手赞成,若不实行,他也不会想到有什么影响到子孙后代的极大危害。

    庄席疑惑地,是曹?对政事的态度,原先见他只是云淡风轻,除了家人,对诸事都随性的模样;如今,却是主动关心政事,还是与自己差事不相关地,这预示着什么?

    曹?目光清澈如昔,并没有被权欲熏陶过地野心,看着与往日并无不同。

    庄席心里摇了摇头,看来是这两日在惜秋房里折腾得狠了,自己有点精力不济,开始胡思乱想了。或许是曹?放不下广东那边地收入,才会对禁海之事格外上心。因此,他笑着安慰说:“不管四阿哥什么意思,上头有皇上在,这些年禁海的折子上了不老少,都是徒劳罢了。账目作伪固然可能是减少本就不多地海税,越显得海寇损失大于海税收益,好证

    海禁。但王懿确是刚正,而且给事中不过五品官职,户部人为他大改账目。这次四阿哥让彻查这两项,也许是为的清查贪墨!”

    “贪墨?”曹?道:“去年九月草豆案户部刚刚被革职一大批人,这些人还敢顶风上?”他想起海税账面上那对不上的万来两银子,摇了摇头:“这账目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改得了的,不过万把两银子,值当这般费事?”

    庄席笑道:“?儿是生得富贵,不知贫苦。一个五品年俸不过八十两,千两银子都需要多年积蓄!”

    曹?点点头,确实是自己眼界变高。这平时交往的诸家,除了觉罗家都是非富即贵的,像那几家王府,一次走礼都可能用掉千八百两银子;进了户部,日里看的都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账目,因此对银钱没了概念,看多少都不算多,没将这万余两银子当回事。

    若是贪墨。那自然与自己无干系,自己年前因为成亲,拢共不过当了一个月差。曹?懒得再想,他心里对这些贪官蛀虫是全无好感的,巴不得四阿哥能够多查些出来。

    至于郎中李其昌,他倒不担心。李其中去年九月升得郎中,三个月地时间,怎么会贪墨一年的银钱?当能查得他清白吧。

    公事公办,曹?没有自己查案的兴趣。在雍亲王例行巡视户部时。曹?谨慎措辞,将账目不有疑之事报了上去。

    剩下的,就让有心的人操心去好了。

    *

    现下天气暖和了,等初瑜从王府住完“对月”。曹?就决定按照先前所想到,移植两株梧桐到这边。因花匠小厮要过来,等曹?去户部后,紫晶就将初瑜先过葵院这边。那边留叶嬷嬷带着几个婆子照看。

    初瑜穿着乳白绉绸?外罩嫣红江绸五彩丝马褂,两把头上簪着两朵红宝石串米珠头花,并无其他饰,却是不显素淡。映衬着人越清爽。紫晶给她倒了茶,又细细打量了一遭,笑着说:“奴婢瞧着郡主倒是比上个月丰腴了些!”

    “可不是吗!”初瑜摸了摸自己的脸。无奈地笑道:“几位额娘轮番地给我补。整日里不是鸭子就是鹅的。虽然实在是腻味得不行,却也不好驳了长辈们的好意!”

    紫晶笑着道:“先前郡主有些清瘦。现下是正好呢,大爷这边也会高兴!”

    初瑜听提到曹?,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我瞧着他倒是比先前清减了!”想起在王府那边几位福晋的教导,尽是叫早日生子、开枝散叶地,心里又是期待又是担心。又想起早上曹?接她,送她回来时的炙热眼神,又不禁甜蜜起来。

    紫晶对初瑜说了怜秋、惜秋之事,之前曹?去王府探望时已经讲过。因庄先生年长,怜秋又有了身子,曹?与初瑜商议后,便没有等初瑜回来,就依着庄先生的意思,请了酒抬举了怜秋、惜秋两个。紫晶又选了两个小丫头过来时候,还给两位新娘子准备了一份嫁妆。幸好榕院宽敝,也不用重新换地方,收拾了两间新房出来,就给两位新姨娘开了脸。

    初瑜边听边点头,怜秋、惜秋两个她只见过一面,还是新婚次日拜祭完神佛祖先、认了亲戚后,府里众下人都来给她磕头请安时。

    当时随着她身边的叶嬷嬷还奇怪来着,原以为曹?身边地几个丫鬟就是出挑的,没想到榕院与槐院这几个也不逊色。后来私下打听了,知道这四个与随着三姑娘出嫁的几个都是李氏夫人前年在京时买下的,本是要叫她们去葵院伺候地,不知为何那边一个没留。

    就因为这个,叶嬷嬷还特意探问了几次郡主与额驸的房事如何,也是担心曹?异于常人或者有什么怪癣,委屈了郡主。

    彼时,若是公主成亲,都是有宫女充当“试婚格格”,在正日子前去额驸家,与额驸同床的,次日在回到宫里向太后详细禀告额驸身体是否有缺陷,性情是否温柔等。再三确定无碍,才会接着举行婚礼。郡主却不许这般,只能盲婚哑嫁,听天由命。

    初瑜只红着脸笑说叶嬷嬷多虑了,叶嬷嬷才放下心来。

    等紫晶又说了这个月府里些杂七杂八的琐事,初瑜方叫喜云递来个小包,打开来,是一双石青缎女鞋。初瑜双手拿了,递给紫晶:“这是我前些日子做地,本想绣些个花草,但想到姐姐素日不喜那些个带绣的服饰,便就这般了,紫晶姐姐不要嫌手工糙才好!”

    紫晶一怔,忙摇头道:“这可是折杀奴婢了!”并不伸手接过。这回娘家时,亲手做几双鞋子,对月后带给婆家这边的家人,也是婚俗,紫晶地身份却。

    初瑜直接搁在紫晶手中:“并不是看着额驸这边,就是初瑜自己,也是觉得紫晶姐姐亲近!”说着,扳着指头道:“除了这个,还有额驸地,二弟地,南边公公的、婆婆地,外祖母的,整整六双!”

    两人正说着话,环儿来禀告,昌平庄子的管事来了,是来见大爷回事的,现下大爷不在府里。大管家叫问紫晶,是不是请郡主出去拿个主意。

    紫晶询问初瑜地意思,初瑜想了想,对喜彩低声吩咐两句,便起身随着紫晶去前院。

    在偏厅里与大管家曹忠说话的,正是昌平庄子的管事何茂财。“年前就一直没下雪,年后虽然飘过两次雪花,却是地面也没盖住。原指望立春后会好些,却仍是少雨……”何茂财忧心忡忡地说着。

    见到初瑜与紫晶进来。何茂财忙跪下请安。初瑜回王府前,他曾来请过两次安,这并不是头一次见面。

    初瑜微笑着落座,并请何茂财与曹忠也坐下回话。两人皆道不敢,站着说了何茂财回京的原由。因冬春少雨,而下天气又照往年异常,何茂财担心今年的年景。想着是不是在几处田庄多打几眼深井,以防着干旱。不过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打井的各种费用就要贵些个,所以他方到京城来请示。

    初瑜没有直接说是否同意打井。而是问道:“不知如今良田多少银钱一亩,与往年相比,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何茂盛道:“因这两年粮价走高。这京畿附近土地的价钱也跟着长了有半成。如今上等田差不多到九两一亩。”

    初瑜点了点头,又道:“我有处庄子。也在昌平那边,赶明儿打人带你过去看下。有五十顷,若是能够寻到人,就出手了吧!”

    一句话,说得厅上其他三个都愣住了。郡主陪嫁过来五十顷地,这他们都是知道的,只是这卖地又是什么缘故?

    “出手什么?”随着问话声,是曹?办完差事回来,听说何茂财来了,在偏厅这边,便过来看看,正好听到初瑜的后半截话。

    初瑜起身相迎,何茂财又要跪,被曹?拦住。曹?笑着说:“怎么得空过来?我可是正月就说过地,今年开春要再植上一些桃树,‘桃三杏四’,前年那些树明年就该能结桃子了!”让何茂财与曹忠坐了,曹?方回头问初瑜:“寻什么人,出手什么?”

    初瑜笑笑说:“是说我那几十顷地呢,咱们家有好几个庄子,又不缺那一处,我就想着看看能不能让何管事张罗张罗转手!”

    那五十顷地是初瑜陪嫁的田产,按照时下规矩,可由她自由支配,通常都是要留着亲生子女的。因此,大家听着才会觉得奇怪,曹?则摇了摇头,笑着道:“好好的,卖什么地?让人听了还以为咱们入不敷出,要靠着你地嫁妆卖了银钱!”话说出口,心中一动,又望了望初瑜。

    初瑜听曹?这般说,才知道自己还是年纪小,想得不周全,这卖地虽是好心,但是却伤额驸的颜面,就是王府那头也未必能够谅解。这样想着,她脸上不由多了几分愧色,心中有些不安。

    曹?见了,没有多言,听何茂财说打深井的事。年前,几处庄子收上来六千来两银钱,魏信也曾打人送回来过些,虽然嫁妹娶亲花费了不少,但是随后收的份子又将账面平得差不多,眼下却是宽裕得很。

    曹?对农事是外行,可也晓得庄稼没有水是不行地,若是雨水少,就要减产甚至绝收,便让何茂财找人打井。

    何茂财又说了在山上植桃树的事,怕要再等等看,若是到了清明谷雨还不下雨,就是植了也难存活。山上不比山下,就算是浇水,也都渗下去了。

    曹?想起这两年去昌平那边见过的佃户,若真是今年要旱的话,自己不过是少了几千两银钱地收入,对庄子上的几百佃户来说却是关系到生计的大事。想到这些,曹?便又吩咐何茂财,不必在乎银钱,多打上几眼井。

    何茂财都一一应下,曹?见初瑜有些不自在,便笑着对她说:“何叔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个省事地。既然他说怕要大旱,那就是**不离十了,你那处庄子,也打上几眼深井吧!就是王府那边,明儿咱们也打个人去告诉一声!”

    。。。

第一百五十九章 盛世() 
亲王查账是毫不含糊,很快海税账面上差的银子就被司和浙江司两处差了四万一千两,然而只揪出来浙江司两个主事。福建司这边,如曹?等人所料,所有的责任都被推到李其昌身上。

    虽然李其昌手下跟着做账的几个笔帖式前后口供不一,颇有闪烁之词,但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确认李其昌与伪帐毫无关系。

    不知道是康熙深晓其中猫腻,还是适逢万寿节在即,又恰巧刑部奏报江南总督噶礼、福建浙江总督范时崇疏报缉获海贼郑尽心及其党羽,引得龙颜大悦,康熙并没有深究李其昌的责任。然而,他也没能留任京都,而是被平调为云南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

    余下涉案的几个涉案主事毫无疑问的革职,并勒令补回亏空,浙江司郎中穆恪勋虽未涉案,却有失察之罪,也被叫分担了部分亏空。

    至于石文桂,对他的处理实在耐人寻味。他被提升为正白旗副都统。明面上是被提了一级,但实际上,这副都统基本上属于闲职,远没有六部侍郎有实权。此项任命无异于明升实降。

    福建司不能没有主官,不知几位尚书侍郎私下经过什么较量,原本想要安插人手过来的也熄了动静,最后将曹?推了出来。

    曹?在员外郎的职上不到半年,升为五品郎中,因前边已经代管了月余,诸事上手。倒也并不忙乱。

    随着新的户部右侍郎吴一蜚到任,户部新一轮站队又开始。曹?无意牵扯其中,他大部分地注意力都放这渐渐显露的旱情上。

    何茂财来的次日,他就去了淳郡王府那边,随后同淳郡王一起去钦天监查了晴雨记录,越查心里越沉重。“入春以来、雨泽沾足、无风”,最近虽有两日阴天,但是“云气方起、即继以风”,再对比往年的记录。这样的无雨天气持续下来,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交夏必旱”。

    淳郡王上个月虽然没有随扈去通州,可是也听回了的人提过。因去年冬天无雪,河道水位较往年低不少,皇上又亲自下令修彻与新建了几处水坝,今年直隶将不会有水患。去年雨水多。引洪水,淹了直隶还几个县。眼下,大家都防着水灾,谁会想到大旱方面去。

    从曹家与淳郡王府开始。平郡王府、觉罗家、兆佳家、宁春家和永庆家,找人打井的人家越来越多。虽然打井费些银子,但是同一年收成相比。孰轻孰重大家心里有数。京畿土地。除了这些权贵名下的。还有不少平民小户,他们哪里能够拿出银钱打井?

    几日后。淳郡王就冬春少雨打井防旱之事,上了折子给康熙。康熙询问了钦天监官员,却始终得不出有用的结论。

    虽然旱情初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