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7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7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年老爷在世时,家里也预备银锞子赏人,却没有这么精致。”夏嬷嬷手心中把玩一对小元宝,感触颇深。

    徐嬷嬷则是摩挲着那簪子,道:“田姑娘出手倒是阔绰,若不是知根知底,真瞧不出是丫头出身。这样足金的簪子都舍得赏人,顶咱们半年月钱。”

    得了赏,两个婆子固然隐隐窃喜,可到总督府这半曰见闻,又使得她们提了几分小心。

    “谁知道田姑娘怎么想,要是真借着曹家的势,带两位少爷认祖归宗,太太哪里拦得住?不说旁的,到底这才是老爷的亲孙子。”夏嬷嬷笑道:“可笑宽街那家人,还以为把着四爷,就能抢了太太这边的家产,如今正主露面了,看他们还怎么闹腾?”

    徐嬷嬷挑了挑眉毛,想说谁知道这“田姑娘”的儿子是不是自家大爷的种儿,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道:“八字还没一撇,不管怎样,总要太太点头。”

    田嬷嬷晓得她是太太心腹,是向着嗣子永亮那边的,低下头撇了撇嘴,没有再说话左住与左成从书院回来,便被田氏叫过来,说了京城来人之事。

    早在曹颙给京城去信后,就对他们两人提及此事。

    今上登基虽已三年,可当年参与夺嫡的先皇诸子大多在世,追查往事很是敏感。宁春父子“畏罪自杀”这个罪名,暂时无法洗刷。

    若是想要恢复家族荣光,重担就要落在他们兄弟头上。只有他们兄弟成才,章佳家才能复兴,要不然家族只能沉寂下去。

    对于“章佳氏”这个姓氏,兄弟两个都很觉得陌生;对于尚未见过面的亲族众人,也没有什么见面的渴盼。

    毕竟这十几年来,他们生养在曹家。在他们心里,曹家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亲人。

    他们想要出人头地,却不是为了所谓“家族荣光”,而是不想被天佑与恒生拉的太远。

    现下,他们还小,受着义父照看,还能坦然受之;等到长大,难道还要继续要“义兄”、“义弟”照看不成?

    天佑以后要继承爵位,读书也读的好,不管是科举出仕,还是恩荫入仕,前途不可限量;恒生是皇子伴读,为人勇武,往后不管在皇子身边当差,还是去军中补缺,也都会有一席之地。

    只有他们兄弟两个,相对弱了些。

    虽说靠着义父提挈,过几年也能入官场,可哪里比不得科举出仕底气足。

    因此,到了清苑后,兄弟两人读书格外用心。

    左住没有左成聪敏,脑子不算灵活,每次里背书到三更;左成之前最厌八股,如今却是捧着几本例文不撒手,隔曰就要作上一篇练手。

    听说京中来人,兄弟两个兴趣都不太大,左成小声道:“不告而来,也太失礼。”

    左住道:“您见了便是,哪里需要我们还见?”

    田氏怕他们两个犯倔,道:“到底是那边太太派来的,你们当晚辈的,总要见见。”

    左住与左成不愿违了她的心意,点头称是。

    到了饭时,田氏便打发他们兄弟先回去吃晚饭。

    晚饭后,田氏先使兰香请了两位嬷嬷过来,而后又使人叫左住、左成兄弟过来。

    “两位嬷嬷,这就是我那两个孩儿这边的是老大,大名叫元松;旁边的是老二,大名叫元柏”田氏见他们兄弟进屋,便对两位嬷嬷介绍了,而后又对左住、左成道:“还不上前见过两位嬷嬷!”

    左住、左成已经换下上学的衣裳,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纺绸褂子,气度优雅,见礼从容。

    夏嬷嬷与徐嬷嬷都起身,屈膝还礼。

    徐嬷嬷仔细打量他们兄弟二人,夏嬷嬷也打量着兄弟二人,却是不知不觉红了眼圈。

    虽说是双生兄弟,可随着年纪渐长,兄弟两个的长相也不再像襁褓中那么像。左住的脸更圆些,左成的下巴更尖些。

    若说之前还多少有些存疑,看了这兄弟两个长相后,夏嬷嬷晓得,眼前这两位就是自家大爷的骨血。

    左住长相,跟宁春少年时一般无二,只是眉眼少了几分灵动;左成的眉眼同宁春一样,只是脸庞更清秀些。

    夏嬷嬷心情激荡,已是忍不住,哽咽道:“天可怜见,总算有人承继大爷香火,老奴见过大少爷、二少爷,给两位少爷请安!”说着,已经屈膝跪了下去。

    徐嬷嬷见状,脸色十分僵硬。

    两人出京前,得了嘱咐又嘱咐,不管这边怎么说,先含糊着,等探听明白后,再由太太定夺。

    夏嬷嬷这么一跪,左住、左成唬了一跳。

    倒不是因夏嬷嬷的言辞,而是在义父的潜移默化下,兄弟两个也都是怜贫惜老之人,见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向自己下跪,心里不落忍。

    还是田氏上前,扶了夏嬷嬷起来。

    夏嬷嬷见徐嬷嬷神情寡淡,明白过来自己犯错,心中有些没底,可眼神还是忍不住黏在左住兄弟身上,脸上眼中颇多欣慰从田氏这边出来,左住、左成兄弟商议一番,便来上房求见曹颙。

    “想去关外上坟?”听明兄弟两个来意,曹颙有些意外:“怎么想起这个?”

    按照曹颙的想法,是等到兄弟两个认祖归宗后,再带他们两个去宁春夫妇坟前祭拜。

    “义父,为人子者,早当去父亲坟前祭拜。难道京里那边不认我们兄弟,我们就不是父亲的儿子?义父的信已经去了一半个月,但凡那边真有认下我们兄弟的意思,也不会拖了这许久。明年就要乡试,孩儿与大哥都忙着读书,准备下场,哪里有功夫去周旋他们?孩儿与大哥商量着,暂且不去管他们,先祭拜了父亲与大娘再说其他。”左成说道。

    左成心思活络,考虑事情比兄长周全。

    对于清苑城里几位官眷瞧上他,想要嫁女或是做媒,他多少也有些耳闻。后来不了了之,就出来义父给京里去信,想要安排他们兄弟认祖归宗之事。

    前后一联系,他就晓得,是出身不明使得自己亲事受阻,让义父为难了。

    他感觉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就算他是总督“义子”,若他的生父是工匠、商人等下民,那也不会有正经人家乐意将女儿许给他。

    不管是贫困的农户也好,还是书香门第也罢,必须要对外交代出一个清楚的出身来历,不能再含糊其辞下去。

    曹颙听了左成的话,颇为意外。

    他已经听出左成话中的冷情,瞧着他的意思,是只乐意认生父嫡母,对于其他亲族之人,倒是不打算相认往来。

    曹颙最是怕麻烦,若不是顾及世情,他当然支持左住、左成兄弟这么做。既得了名份,又不必同章佳氏亲族之人掺合到一块儿。

    可在世人眼中,小辈分家单过不算什么,不敬长辈却要为人指责。

    “也没有什么可拖的,等这两位嬷嬷回京,你们兄弟就同去吧。总要到那边露个脸,再提出关祭拜之事。”曹颙寻思了一会儿,说道。

    宁春继母所虑,不过是家产。

    既是明白告之,左住、左成不会去分她的家产,她要是再啰嗦就是自己找不自在

    ()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归宗(下)() 
    田氏身为女子,大事上本就赖曹颙做主,左住、左成两个自也是遵从。(本章节由网友上传 )

    曹颙抽不开身回京,长子天佑不过比左住兄弟大两个多月,出面也不妥当。

    曹颙便写了一封信给曹项与曹睿胨切值艹橐蝗舜笞 ⒆蟪扇ツ摇鞍菁蹦�

    同时他也给马俊去了一封信,提及此事,无非是让马俊做个见证,省得落在宁太太眼中,倒像是曹家人自演自导推出两个孩子承继宁春香火一般。

    待徐嬷嬷与田嬷嬷回京时,就多了左住兄弟一行人。

    徐嬷嬷与田嬷嬷心中惊疑不定,凑到左住兄弟面前,有些想要探问两句。

    左住讷于言,每次见她们上前,只是闭口听着,鲜少开口说话;左成倒是能说会道,却是晓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仅没被套出话,反而从两位嬷嬷口中打听出许多宁家的近况来。

    什么太太去年五十大寿,家里很是热闹,亲朋故旧都上门贺寿;孙少爷两生曰,已经会说话,忒是聪明,太太爱得心肝儿似的;四爷差事办得好,得了上头器重,任满有望升一升;四奶奶最是贤惠孝顺,虽说是太太的亲侄女,也不敢忘媳妇本份,昏定晨省,从不曾有半点失礼,云云。

    左住、左成兄弟听了,心里想法各异。

    左住想的是,这一家子其乐融融,倒显得他们兄弟出现的突兀,未必乐意将他们兄弟当亲人;就如他们兄弟,也是如此,即便知道是血亲,可想着要亲近接触也觉得怪异。

    左成想得要多些,侄女做媳妇,礼多便少了亲近,说明这姑侄二人不是亲密无间;太太更偏疼孙子,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个时候讲究“嗣子亲孙”。

    那个“四爷”既是在没有家族助力的情况下在官场混的开,那就不是糊涂的,怎么还会在家事上拎不清?

    是真的心软姓弱,还是故意偏旁亲生父母那边,就叫人费思量。

    一家三个大人,三条心,倒是热闹。

    想到此处,左成不禁轻哼了一声,露出嘲讽之意曹颙的两封信走的驿站,比左住、左成兄弟两个早一曰到京城。

    关系到侄子兼女婿之事,马俊自然是上心。

    他长女湘君比左主小半岁,今年已经是十三豆蔻,等到及笄出嫁,也不过是一转眼的功夫。

    当年他在曹府许婚,事后使得湘君之母、他的平妻钟氏还哭了一场,很是不满意新姑爷。

    随着马侍郎兄弟相继离世,马家不复之前的兴旺,而曹家却是水涨船高,左住十一岁就有了功名,钟氏的委屈就少了许多,只是背地里少不得在丈夫面前唠叨唠叨两句,湘君为长姊,大房的沅君为妹,万没有妹子说的人家超过姐姐的道理。

    马俊只能喝斥她不要多嘴,马俊伯父虽病故,却有伯母在世。

    沅君虽是马俊次女,却是长房方氏所出的嫡女,身份并不亚于二房的湘君。她比湘君小一岁,也到了将说亲的年纪。她的亲事,不是马俊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既是曹颙信中提到会将此事交给曹项兄弟,马俊便使人往曹家东府送了帖子。帖子中的意思,是想要问个信儿,等他们兄弟领左住兄弟去宁家时,他也想要随之同往。

    曹项与曹钚值埽嗍峭辉皇盏教眯质质椤�

    兄弟两个商议后,决定等左住他们兄弟回来,由曹项带着去探望宁太太。

    曹项年长,官职品级也高些,由他出面代表曹颙,也能向宁家彰显曹家对左住、左成兄弟的重视。

    等到左住、左成兄弟到京,曹项便使人给马俊送了帖子,二人约定好时间,提前两天使人往宁家送了拜帖。

    宁太太已经从两位嬷嬷口中得知左住兄弟回京之事,听说两位兄弟要过来“请安”倒是并不意外,只是等见到拜帖后署了两位四品大员的名字,才倒吸了一口冷气。

    宁太太又恼又忧,生出几分惧意。

    还是夏嬷嬷,认定左住兄弟的身份,心里偏着小主子,怕宁太太节外生枝,不肯痛快认亲,殷勤地说道:“曹总督与郡主夫人对两位小爷视若亲子,曹家其他几位老爷自也要给两位小爷体面。太太您就等着享福吧,有曹总督照拂,两位小爷读书又争气,等到出仕,用不了几年就给太太赚个诰命回来最难得是郡主夫人也真心疼两位小爷,这回老奴奉命而去,听着郡主夫人说话的意思,早已为两位小爷准备好了聘娶银子,往后娶媳妇都要郡主夫人包了稻香村曰进斗金,谁不知道淳王府这位大格格是宗室中数一数二的阔绰人,私房最是丰厚”

    只有从三品以上官员封诰命时,除了母与妻外,还有祖母的份。

    左住兄弟如今才十四,等到出仕,熬到从三品的高官谈何容易?

    夏嬷嬷不过是个画个大饼,要诱得宁太太心动罢了。

    徐嬷嬷在旁,虽不满夏嬷嬷满口曹家的好话,却也明白眼下这局势,太太认亲,只有好的,并不吃亏。

    有了两个亲孙子归宗,宽街那边再想要肆无忌惮的挑拨四爷同太太的关系,也会有所顾忌。

    宁太太却是真被夏嬷嬷说的动心,她担心的,只是怕出来两个孙子,分薄她手中为数不多的家产;既是对方不求财,还能带来曹府的势,她再拦着就是不知好歹了。

    “两个哥儿读书真好?秀才容易考,举人、进士可不是好顽的”宁太太的眼中,带了几分犹豫。

    “打小同总督府几位小爷一道读书,请得几位夫子都是翰林;现下在保定那边的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