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茂淡淡地说着。语气虽然客气,却是在给苗沛霖下命令。现在的大明没有什么“以文御武”的说法。凡是军事行动,都是以军方为主,没有让文官指挥军官的道理。虽然苗沛霖的品级爵位都比李文茂高,但是后者是中将军长,因而是这一路明军的总指挥。
“所驻之兵,就劳烦苗抚台安排。”李文茂接着又道。
“那是自然。”苗沛霖笑着答,没有丝毫犹豫。
李文茂的意思是让苗沛霖摆一个营的绥远镇兵在此。此次苗沛霖一共带来8旅32营兵,占到苗军总兵力的8成。按照大元帅府的命令,自绥远城向北,每40到50里(一天的行军路程)须筑一城。一共需要筑32座城堡,正好把苗沛霖的32营兵都分散驻扎完毕。由于苗沛霖是绥远巡抚兼总兵,蒙古出兵完毕之后,大元帅府只要不将驻蒙绥兵调回,苗沛霖就等于失去了8成军队。再也没有拥兵割据的本钱了。
……
“军师,那个苗沛霖不会折腾出什么事情来吧?”
朱济世站在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里,似乎有些担心地在问罗泽南的话。对于苗沛霖的才干和勇于任事的精神他还是很赞赏的。现在大明的勋臣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左宗棠和苗沛霖这样的,能做事肯做事,但就是喜欢揽权;一类是郑洪这样的,预备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一辈子了。
前者固然需要提防,但是后者却也无法大用了,要管好大明这么大一个摊子,必须得用左宗棠、苗沛霖还有李鸿章这类做事劲头很足的官,不能靠郑洪这样的“安乐王”。所以朱皇帝还是想用好这几个喜欢揽权和做事情的功臣。对苗沛霖,也尽可能从保全君臣恩义的方向出发。
“苗雨三是聪明人,当知皇上一直对他恩宠有加,要是再不知道好歹,真是枉读圣贤书了。”
“也是。”朱济世笑了笑,“要换成太祖皇帝,岂能容下他。朕这个皇帝,大概是古往今来最有仁心的开国之君了吧?”
他顿了一下,又道:“不过苗沛霖的40个营不用也是浪费,8万人马啊,要是遣散了再募,光是军禄田就要给320万亩!”
军禄田可以说是明军战斗力的源泉。中国人一向是知道感恩图报的,一个农人得田40亩,可以说是爹亲娘亲没有皇上亲了!凭着这些授田,朱济世也牢牢掌握的明军的军心。至少在大元帅府的直辖军中,没有什么人敢有贰心,也煽动不起任何叛乱。
但是军禄田制也有一个缺点——需要太多的土地了!现在大明陆海军的总人数已经接近了100万,光是军禄田就需要授出4000万亩!占到了大明全国耕地面积的几十分之一了。所以明军的服役期很长,普通士兵都需要服役10年才能退伍。而且随着内地抄没(旗地和满清官员土地)土地的耗尽,明军这两年只能用招募军户的方式征兵了。征兵的数量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过上四五年,军禄田制大概也要寿终正寝了。
到时候,大明的兵役制度肯定要从现在的募兵制逐渐转向征兵制,这可又是一场大改,其中还涉及到了最难捉摸的人心!
“军师,这次和俄国的一战,对咱们中国来说,不仅是一场真正的国战,还是我中华奋起之战。参与者不应该仅仅是朝廷和军人,还应该包括全体国民。”
“全体……国民?”罗泽南不大明白地看着朱皇帝,心想:“皇上又要开始折腾了……”
“是的!”朱济世点点头道,“我中华国民有四万万,可是有几人认为这一场对俄战争和他们有关系呢?就是在读书认字者当中,又有几人肯持枪上阵,为国征战呢?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朕希望能通过这次对俄战争,让一部分国民认识到,他们对国家对天下也是有责任的。”
罗泽南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话是这么说的,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啊。就算是读书人,也未必有几个真的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就算他们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所做的大多是临难一死报君王,真是全无用处……”
朱济世一笑:“所以咱们得抓住这次和俄国打仗的机会,给下面的人洗洗脑。”
“洗脑……”罗泽南有点不大明白这个词儿的意思。
“呃,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们个人的前途是和国家前途捆在一起的,国家强,他们才会有好日子过,要是国家亡了,他们都得当奴隶!”
罗泽南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光知道道理不行,必须得勇于实行这个道理!前明灭亡的时候,还有北宋、南宋败亡之际,不说普通老百姓,就是读书之人,又有几人肯挺身而出,亲自上阵去与鞑虏厮杀呢?”(未完待续。。)
第688章 军国之民 第三更
还有保底月票吗?能给罗罗一点支持吗?
。。。。。。
圆明园,勤政亲贤殿。
今天的会议真的有些特殊,坐在大殿两侧椅子上的不仅有大明朝廷的文武重臣,还有皇室财团的几个董事,还有立宪议会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议员。而会议讨论的事情,也比较特殊,是如何进行军国主义宣传教育,将对战争漠不关心的大明臣民转变为对国战狂热支持的军国之民。
“在我们大明,军人的地位仍然不高,民间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撵钉’的俗语。而大部分读书人都嫌军人粗鄙,不愿与之为伍,更不用说投笔从戎,去行伍当中建立一番事业了。
自光复元年以来,我大明陆海军军校每年的招生指标总是勉勉强强完成。只要身体强健,粗通文墨的青年都能轻易考取军校。比之考秀才不知道容易了多少。其实军校毕业生都有少尉官衔,俸禄比普通地方小官要高多了,前途更不知光明了多少。自永历201年兵兴至今,军中获得爵位者就数以万计,而文官又有几人得爵?
至于大明的普通兵士,待遇也是极好的。光是四十亩军禄田就价值两千元上下,每月还另有菜金3元,每日还有24两米面的军粮供应。那些穷地方的八品官的俸禄都不如我大明普通一兵。可是我大明军中的士兵鲜有断文识字之人……”
御座之上的朱皇帝正在侃侃而谈,谈话的内容,全都集中在军人地位之上。可能是由于反清复明战争所持续的时间较短。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了强化。所以眼下大明国内的武人地位可不能和后世的民国相比。重文轻武的思维仍然深入人心。
“反观西洋列强之国。无不将军队神圣化,将军人英雄化,其社会地位远远高于文职官员。如欧洲列强之君主亲王者,皆以军服为常服,从小接受军人教育,担任军职。欧洲之贵族男子,大多以入读军校为第一选择,服务于军队。征战于沙场。欧洲之法兰西、普鲁士等陆军强国,更是全民皆兵,每遇国战,都可以迅速动员起数以百万计的陆军!而我大明,纵有人口四万万,又能征募到多少陆军?若是和欧洲陆军强国为近邻,只怕比土耳其帝国也强不了多少。”
朱济世谈到的“全民皆兵”,其实就是“义务兵役制”。这项制度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陆军强大的根基。毕竟人海战术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管用的。
不过想要实行义务兵役制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必须加强政府对地方和民众的管理,因为义务兵役制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兵役制度。如果民众不愿意主动参军,用麻绳去捆也是很有必要的——捆来的兵总比没有兵要好!所以大明自光复元年起开始实行的政府下乡倒是基本满足了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但是捆来的士兵又能有多少训练作战的积极性?等到上了战场。明军的军官们怕是要为逃兵太多的问题犯愁了。
而同样的问题,在欧洲列强中其实也是存在的。比如最早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普鲁士。虽然拥有全世界唯一的义务教育制度,但是普鲁士军队在战场上逃兵比例却也是全欧洲最高的。那个后世后牛逼的德意志帝国陆军,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为了提高征兵制下士兵的士气和国民从军的积极性,欧洲实行征兵制的国家,都开始努力建立起一种民众军事支援体制——也就是后世被打成另类的军国主义!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对民众进行洗脑,将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让每一个男孩都以从军报国为光荣。这样政府就能用相对较低的待遇征集到数量庞大而且士气高昂的军队。这种“低成本”的军队,就是这个时代陆军强国的基础。
而朱济世的大明帝国,虽然也拥有数量庞大且士气高昂的陆军。但是这支陆军是建立在数以千万亩军禄田的基础之上。但是军人授田制度的可持续性却不强,所以眼下大明陆军的士气也是不可持续的。
一旦军人授田制度无法维持,不但明军的士气会一落千丈,就是明军的征募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大明的财政是根本不可能支持一支高薪军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效仿法兰西和普鲁士等西洋列强,建立起一种国民军事支援体制,将大明天子的臣民转化为大明帝国的军国之民。
当然,这样的转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也不是几道谕旨,几项法令就可以做到的。要不然普鲁士军队也不会以逃兵闻名欧洲了。
“皇帝陛下,西洋列强如法兰西和普鲁士,一直以来都是崇尚武力的,军队和军人的地位从来就是高的。而普鲁士的义务兵役制和义务教育制是共存的,国家通过教育给民众灌输思想,使之以为国从军为荣。而法兰西虽然没有建立义务教育制,但是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在欧洲也是名列前茅的。
反观大明,新式教育只是刚刚起步,全国已经建成的小学还不到100所,书院不到50所,大学只有6所。而大明民间的私塾教育又和军国民体制格格不入,据我所知,大明的读书人都是以从军为耻的。”
提出意见的是皇室财团总经理恩格斯,他是普鲁士人,在普鲁士军队中服过兵役。当然知道普鲁士的义务兵役制是基于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制的,实际上为普鲁士陆军输送足够数量的优秀士兵,就是普鲁士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恩格斯道:“事实上,欧洲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服务于军队的。凡是接受过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欧洲国家男性公民,一旦入伍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步兵。因为许多步兵训练的内容,都已经融入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当中。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文士和官僚为主要目的,几乎没有任何同军事相关的课程。我想,这是大明建立军国体制的最大困难。”
问题,看来又是出在教育上面!
朱皇帝在心里面轻轻叹了口气,近代以来中国的衰弱,其实就是儒家教育的失败啊!
朱济世肃容道:“教育不是一日之功,我大明的新式教育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建立完善,不过大方向还是要定下来的。为大明陆海军输送足够多的优秀兵员,应该是大明新式教育的重要目标!
要达成这一目标,军人的社会地位必须要提高,大明军队也必须要被神圣化!而在新式教育发展缓慢的当下,只能通过舆论宣传来提高军队和军人地位。
朕决定,在对俄战争胜利之前,大明朝廷将对新闻舆论实行管制!为此将改组大明教育部为教育和宣传部,全面负责审查在大明境内发行的所有报纸,还要向各大报纸提出战争宣传的指导性建议。同时还要在大明境内所有的新式学校中开展军国民教育,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军事养成教育。
报纸舆论应该服务于战争,一旦大明对俄宣战,报纸必须将这场战争宣传成正义之战,必须要宣传夺取西伯利亚之后的利益,以激发国民对战争的热情,以确保民意对战争的支持。
必须大力歌颂军人贡献,尊崇军人的社会地位,须从历史、考古、宗教、文学、戏曲等各个层面美化军人和战争。”(未完待续。。)
第689章 报纸上的战争 第四更
月票呢?还有月票吗?
。。。。。。
勤政亲贤殿里面静悄悄的。皇帝老子的长篇大论已经说完,可是大明朝廷的文武官员们却都一言不发。
朱皇帝的这番话似乎已经脱离了这些大明官员可以接受的范畴。这里毕竟是“万般皆低下,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不是讲究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可以比较容易地接受军国民体制。
其实在大明的官员和读书人看来,当今的朱大皇帝已经是穷兵黩武了!开国不过数年,就接连发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