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339部分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39部分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庭芝首先明白了意思,再次跪下。

    “臣拜见明王殿下。”

    其余人也跟着再次跪下。

    吴邵刚的脸上,显露出来了一丝笑容,不过随即消失不见。

    “好,开封府城之魏王府,改名为明王府,官吏之设置,按照朝廷之要求施行,以李庭芝出任左丞相,兼任枢密使,统领朝政事宜,以郝经出任右丞相,兼任枢密使,以刘秉忠、李思琦、张文谦出任平章重事,以许衡出任御史大夫,以蔡思伟、张炳辉、马龙出任枢密副使,六部以及其他官署之设置,诸位丞相以及平章重事,尽快商议,拿出条陈。”

    “李左相明日既返回开封府城,迅速办理诸多的事宜,我大明之京城,为开封府城,刘秉忠随同返回开封府城,协助办理朝中的诸多事宜。”

    “希望诸位能够齐心协力,共创我大明之江山。”

    。。。

    吴邵刚无意彻底改变史,唐宋元明清,这个史的发展进程,千年之后,只要是读过初中的学生,都是清楚的,至于说被改变的史,是不是会出现后面的大清王朝,那是太遥远的事情,也不是吴邵刚需要考虑的事情。

    “有一点我需要提醒诸位,现如今还不是享乐的时候,更不是放松的时候,我们即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大元王朝已经向天下之人发布了诏书,大宋已经灭亡,大宋之太皇太后以及皇上,皆成为了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的阶下囚,我们的横空出世,必须要挫败忽必烈筹谋的一切,让天下之人都愿意归附我们。”

    。。。

    明王出世的典故,迅速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四川、云南以及南方等地传播开来,甚至传到了大都,已经继明王位的吴邵刚,也成为了耀眼之人。

    明王府发布的诏书,同样昭告天下,数了蒙军之残暴,大元王朝之野蛮愚昧,也毫不客气的抨击了大宋之偏居一隅,苟且偷安,最终失去了祖宗之江山。

    诏书明确了明王府之志向,那就是一统天下,同时创建一个大同之世界,让万国来朝,让百姓生活富足,国家日益强盛。

    这一份诏书写的异常的犀利,其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这一份诏书的鼓动性是巨大的,其中明确提出了对于天下百姓的许诺,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诏书,更是能够激发天下读书人。

    据传忽必烈看到这份诏书之后,大发雷霆,因为这份诏书,与大元朝廷发出去的诏书,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对比,气势上面完全压制了大元王朝的诏书。

    明王府诏书形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南方的很多读书人,尤其是那些不愿意屈服大元朝廷的读书人,朝着开封府城蜂拥而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抢先一步

    明王出世的传闻,的确到大都去了,却没有让忽必烈感觉到惊慌,相反其还有些高兴,既然吴邵刚自称为明王,且在开封府城成为了所谓的朝廷,那就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去组建和维护这个朝廷,那么多跟随吴邵刚做事情的人,这个时候都想着能够得到封赏,若是吴邵刚摆不平,肯定是有大麻烦的,若是吴邵刚能够摆平,也需要时间。

    如此的情况之下,吴邵刚怎么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去操心作战的事宜,而且吴邵刚麾下的所谓明军军官和军士,心里想着封赏的事情,又怎么可能奋力的厮杀。

    作为帝王的忽必烈,很清楚这里面的奥妙,他内心讥笑没有当过皇帝的吴邵刚太着急了。

    一道道的圣旨,从大都发出去,前往漠北草原、山东以及南方等地,忽必烈终于亮出了阵势,要开始彻底剿灭吴邵刚的战斗了。

    开封府城很是热闹,络绎不绝的人到这里来,有读书人,商贾,甚至有寻常的百姓,明王府的官吏每日里也是忙的脚不沾地,来来往往的穿梭,至于说左丞相李庭芝,以及协助李庭芝的平章重事刘秉忠、御史大夫许衡,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难以腾出来。

    开封府城的忙碌,与海州州城的冷静比较起来,的确是两个极端。

    吴邵刚并未回到开封府城,而是留在了海州州城。

    就在李庭芝等人离开海州州城的时候,吴邵刚已经开始了动作,其大规模调兵遣将的部署,全面铺开了。

    明王府所辖的近三十万大军,全部更名为明军,其各级的军官称唿,也即将出现重大的变化,其编制和机构,更是会出现颠覆性的改变,不过这一切暂时都没有透露出去,整个的指挥系统,依旧是按照原来的格局。

    关键时刻,军队是轻易不能够动的,军心是不能够动摇的,必须保持稳定。

    作为穿越之人,吴邵刚很清楚,每一个王朝的更迭,包括王朝的建立,都是大肆封赏时候的开始,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人家跟着你辛辛苦苦的打下了江山,若是什么都得不到,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基于这个原因,吴邵刚暂时不愿意称帝,只是将原来的魏王府内部的官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称唿出现了变化,至于说人员上面的调整,以稳定为主。

    李庭芝离开海州州城的时候,吴邵刚一再强调,目前明王府主要的责任,还是稳定民心,稳定各级的官吏,只要地方上能够稳定,其余的事情自然是好应对的,至于说论功行赏的时刻,那还要等到天下真正的统一之后,才会考虑。

    李庭芝、郝经、李思琪、刘秉忠、张文谦、许衡、窦默以及蔡思伟、张炳辉、马龙等人,都是明白这一点的,都不会有任何的异议。

    河南、陕西、山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很是平静,明王出世的传闻,只能够让这些地方更加的稳定,老百姓更加的安心,这一点是忽必烈和大元朝廷根本没有想到的,也可以算是忽必烈决策上面的重大失误。

    吴邵刚的眼光,已经看向了南方,看向了大元朝廷的征南大军。

    当初进入山东,主要的作战目标,就是打败和剿灭蒙军的征南大军。

    穿越的吴邵刚,在做出详细的部署之前,想到了千年之后的三大战役,此番他开始筹谋的一切战役,就好比是千年之后的几大战役,只要这些战役能够顺利的推进,统一天下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明王府所辖地方的驻军,最大幅度的减少,除开河南与四川等地还有少量的驻军,其余的军队悉数都调动起来,一部分朝着山东方向开进,一部分朝着两淮开进。

    漠南草原的稳定,让吴邵刚能够放心大胆的抽调兵力,地方上有各级官府以及巡捕房等来维持治安,不需要驻扎多少的军队。

    争夺两淮,成为了吴邵刚下一步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

    吴邵刚判断,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一定会从两淮朝着山东开进,至于说阿术是会沿着淮南东路的楚州开进山东,还是从淮南西路的毫州进入河南,接着开进山东,那就需要斥候做出详细的侦查了。

    淮南东路的楚州、高邮、盱眙,以及淮南西路的毫州、安丰以及光州等地,是必须要占领的,阿术率领的蒙军征南大军,只有可能从这些地方进入到河南或者是山东。

    明军的动作必须要快,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这些地方,进而控制这些地方,如此才能够真正的阻击和剿灭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

    目前这个阶段,明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依旧是剿灭蒙军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掌控更多的地方,只有彻底打败和剿灭了蒙军的征南大军,明军才能够真正的掌控南方,从而壮大自身的实力,以绝对的实力彻底打败忽必烈与大元王朝。

    关键时刻,争论还是出现了。

    明军大部队已经开动,正在朝着两淮扑来,但这个时候,张文谦提出了异议。

    张文谦的态度很明确,明军不应该分兵,应该集中行动,也就是说,明军不应该占领两淮的楚州、高邮、盱眙,以及毫州、安丰以及光州等地,这一带过于的辽阔,而且地势复杂,有很多的湖泊,根本不利于大军作战,再说兵力过于的分散,阿术麾下毕竟有十五万的大军,分散的兵力是不可能撼动如此庞大的军队的。

    张文谦建议,大军占领楚州就可以了。

    张文谦的理由也很充足,淮南西路紧靠着河南,阿术应该不会朝着河南进军,这样做太过于冒险,毕竟河南已经被明军控制很长的时间,进入这些地方的蒙军,得不到任何的支持,相反会遭遇到很多的意外,作为蒙军征南大军的统帅,阿术不会做出不利于自身的决定。

    淮南东路的楚州,本就在蒙军的掌控之下,而且这里紧靠着山东,蒙军的征南大军取道楚州进入到山东的海州,与明军展开厮杀,这是最为明智的。

    故而明军也应该集中主要的兵力,在楚州以及海州做好充足的准备。

    张文谦甚至建议,大军不需要占领楚州等地,就在海州以逸待劳,等候蒙军的征南大军,就可以完成作战部署了。

    张文谦的建议,引发了不少的争论,绝大部分人、包括郝经,都认为明王殿下的安排合适一些,毕竟阿术麾下有十五万大军,若是从其他地方进入到河南,直接威胁到开封府城,则明军需要转回头跟随厮杀,且驻扎在济南府的合丹率领的蒙军援军,也会趁势发起进攻,到了那个时候,明军很有可能陷入到被动之中。

    唯有吴邵刚,没有明确表态,他将自己关在了屋子里一整天的时间,思考张文谦提出来的建议,时间太宝贵了,大军正在朝着两淮的方向集结,若是改变作战部署,则牵一发动全身,大军需要马上改变行军的方向,不需要深入两淮,也就不会惊动驻扎在两淮的蒙军。

    阿术留在南方的蒙军,总兵力近七万人,这些蒙军不仅仅承担固守南方的任务,也是阿术派遣到各个地方的眼线,一旦明军有什么动作,阿术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悉。

    吴邵刚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大军不直接进入两淮,从山东徐州的方向,进入海州,所有军士在海州设伏,等待阿术率领的蒙军的征南大军。

    吴邵刚的这个决定,让郝经等人颇为担忧。

    其实吴邵刚自己也有些担心,但他内心已经有了把握。

    “张大人的建议是不错的,我们不能够分兵,此番参与征伐的明军,总兵力为二十五万人,其中十万人部署在沂州和滕州一带,阻击合丹麾下蒙军的进攻,其余十五万将士,负责进攻以及打败蒙军的征南大军,阿术麾下的征南大军,总兵力十五万人,而合丹麾下的蒙军,总兵力也接近十万人,也就是说,我们兵力上面的对比,是差不多的,而且我们可以断定,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一定会派遣大军的蒙军,进入山东作战,试图剿灭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若是分兵了,今后面临的局势会更加的不利。”

    “我想阿术是会从楚州进入到海州的,对我们发起进攻,从行军路线上面来说,这是最近的,而且阿术的目的,不一定是打败我们,只要能够从海州撕开一条道路,其肯定会率领大军前往大都而去,给忽必烈和大元朝廷禀报战功,就算是阿术留下来与我们厮杀,怕也是要派遣军士押解谢太后以及皇上等人前往大都而去的。”

    “还有一点,对于我们最为有利,迄今为止,不仅仅是忽必烈,恐怕阿术与合丹等人,都不会想到我们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更不会想到我们会以征南大军为进攻的目标,明王府成立了,朝廷的架子搭起来了,我们岂不是要忙着每日里封官许愿,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山东征伐的事宜,故而我们必须集中兵力,打阿术以及蒙军征南大军一个措手不及。”(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 自信的阿术

    尽管明军占据了海州,可是忽必烈的圣旨,还是抵达了阿术的手中。

    押解着谢太后以及大宋皇上李显等人离开临安府城的时候,阿术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他完成了作战任务,成为了大元朝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将和统帅,另外一个方面,明军的壮大以及威胁,特别是其父亲兀良合台曾经被明军生擒,这是阿术内心之中的痛楚,他时时刻刻都想着能够为父亲报仇,时时刻刻都想着能够打败和剿灭明军。

    机会终于来临了,拿下了临安府城、灭掉了大宋的阿术,可以开始朝着山东进军了,可以正式的与吴邵刚对决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阿术等待了太长的时间。

    皇上的圣旨,与阿术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令阿术有些不满意的是,此番进入山东作战,依旧是亲王合丹为总指挥,阿术依旧要接受合丹的调遣。

    灭掉大宋这个战功,足以让阿术骄傲,也让阿术能够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