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汗,臣以为,两淮关乎到大宋朝廷的京城,一旦两淮出现变故,则大宋朝廷根本无法稳定下来,若是大宋的京城乱了,其余地方跟着会出现乱局,尽管说两淮地方湖泊居多,不利于我蒙古铁骑的冲锋厮杀,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攻打城池为主,以此来让大宋朝廷不得安宁,等到漠北完全稳定之后,我大军就可以挥师南方了。”
忽必烈微微点头。
末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进攻方向,这个进攻的方向,以前几乎就没有人想过。
其余的王爷依旧没有开口。
略微思索了一会,忽必烈终于再次点头。
“末哥兄弟说的有道理,我们打算佯攻,并非是真正大规模的进攻,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大宋朝廷不得安宁,进攻两淮,的确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我看可行,不过对四川的进攻,也不能够忽视,我们失去了成都府路,失去了云南,已经是巨大的耻辱,这口气,今后我们一定要找回来。”
说到这里的时候,忽必烈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们突然发起对大宋朝廷的进攻,总得有理由啊。”
这个提问,让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说没有理由不能够进攻大宋朝廷,而是无名之师,会遭遇天谴,难以取得作战的胜利,蒙古朝廷包括忽必烈在内,对于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忌讳的。
双方决斗必须要有理由,哪怕找一个都是可以的。
还是末哥开口了。
“大汗莫非忘记了一件事情,五年前我们曾经派遣使团,进入到大宋的领域,这么多年过去,大汗数次派人询问,皆无果而终,我们就以这个理由,要求大宋朝廷交出蒙古使团,若是他们交不出来,那我们就派遣大军沿着两淮以及四川等地找寻啊。”
忽必烈轻轻拍了拍额头,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其实还有一个理由,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可以提出来,那就是被大宋擒获的兀良合台,蒙古朝廷可以找回兀良合台为理由,展开对大宋朝廷的进攻。(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妥的建议
枢密院,贾似道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神色很不好看,坐在一边的李庭芝,脸色倒是颇为轻松,没有表现出来什么着急的地方。
蒙古使团以及蒙古使者郝经的事宜,一直都是贾似道的心病。
当年的鄂州之战,大宋的军队难以抵御蒙古鞑子的进攻,负责全面指挥作战的贾似道,心急如焚,无可奈何之下想到了议和的主意,恰巧阿不里哥叛乱,意欲抢夺蒙古大汗的尊位,忽必烈必须回去继承大汗之位,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顺水推舟,同意撤兵,不过面对贾似道派遣的使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包括进贡财物等等。
因为撤离的很是匆忙,双方来不及签署协议,只是有着口头上的约定。
之后在镇压阿不里哥叛乱过程之中,忽必烈倾尽全力,时时感觉到捉襟见肘,钱粮明显有些不足,于是派遣郝经为使者,领着蒙古使团前往大宋朝廷,要求兑现当初的协议。
贾似道回到京城之后,当着皇上的面大肆的吹嘘,什么彻底打败了蒙古鞑子、获得了诸多的大捷、蒙古鞑子败退、大宋江山稳固等等,赢得了皇上的高度信赖与支持,也借此排挤了当时的左丞相、枢密使吴潜,掌握了朝中的大权。
在得知蒙古大汗忽必烈派遣使者前往京城的时候,贾似道立即采取了措施,扣押了蒙古使者郝经,杀死使团其他人,让其不能够到京城来,免得自身编造的事情暴露。
贾似道不敢杀死蒙古使者,他畏惧蒙古鞑子的强大,隐隐感觉到忽必烈必定会追问此事,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贾似道只是想着拖延时间。
之后蒙古使者郝经为四川制置使吴邵刚所用,这也让贾似道不高兴的同时,稍稍松了一口气,再说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或许蒙古大汗忽必烈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了。
谁知道忽必烈偏偏没有忘记,再次派遣前往京城,询问此事了。
这肯定让贾似道不舒服,也增加了很多的担忧。
两国交战不斩使者,这是规矩,若是贾似道当年扣押蒙古使者的事情传扬出去,影响肯定是很不好的,而且当年鄂州之战的诸多事情,也有可能败露出去。
大权在握的贾似道,是决不允许此等的事情发生的。
知晓蒙古使者郝经事宜的人不多,李庭芝、吕文德、吴邵刚以及殿前司都指挥使司马华轩等人,偏偏这些人地位都不一般,贾似道不可能对这些人动手,不可能彻底封锁消息。
现如今贾似道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够让皇上知晓这件事情。
皇上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恐怕支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贾似道绝不能够在这个时候给皇上添堵,更不能够允许自身的权势遭遇到削弱。
瞒住皇上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如何答复蒙古大汗忽必烈。
“李尚书,这蒙古使者郝经的事情,你说该如何处置。”
贾似道尽管着急,但还没有乱了方寸,让他有着一定自信的原因,就是四川制置使吴邵刚的睿智,以及合州御前诸军的骁勇,毕竟合州御前诸军打败了蒙古鞑子,而且生擒蒙古的万户长兀良合台。
李庭芝看了看贾似道,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大人,下官以为,将蒙古使团的事宜交给吴邵刚处理就可以了。”
“这个,李尚书是什么意思,还请明说。”
“郝经已经为吴邵刚所用,只是这个消息一直都没有传扬出去,既然蒙古大汗忽必烈派人来询问郝经的下落,不妨让吴邵刚直接公布消息,就说郝经已经效忠大宋朝廷,甚至说郝经当初就效忠了大宋朝廷,如此忽必烈还有什么话说。”
贾似道连连点头,轻轻拍了一下额头。
“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李尚书提醒的好,如此的处理是最好的,只是这忽必烈为什么在此刻突然询问蒙古使团的事情,这都过去六年的时间了。”
贾似道询问的这个问题,也是李庭芝思考的问题。
大宋朝廷不知道阿不里哥已经投降,也不知道蒙古朝廷的任何消息,对忽必烈的此番举动,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贾似道和李庭芝都有着隐隐的担忧,那就是忽必烈会不会借着这个事情,发起对大宋朝廷的进攻,在他们两人看来,蒙古鞑子毕竟骁勇,若是大举进攻南方,大宋朝廷难以抵御。
两人都不会主动说出这个担忧,宁肯暂时自我安慰。
看见李庭芝没有开口回答,贾似道也不好强迫其开口。
“李尚书,这蒙古使团的事情,就请你帮忙代劳了,忽必烈派遣的使者刚刚抵达建康府,我看就让其直接到成都府城去,最好是让其见一见郝经,这样忽必烈就无话可说了。”
李庭芝预料到了贾似道会这样说。
“大人,此事下官来做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忽必烈的使者尚在建康府城,这两淮的事宜,下官不好插手去做,还请大人做出安排。”
“嗯,我会给吕制置使告知一切的。”
走出枢密院的时候,李庭芝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
贾似道最终还是不放心,要求李庭芝亲自到建康府去处置此事,而且有可能的情况之下,监督忽必烈的使者前往四川的成都府城。
此事贾似道不好委托其他人办理,毕竟事情是不能够泄漏出去的,就只好让李庭芝勉为其难了,在贾似道安排的过程之中,李庭芝也想着举荐两淮制置使吕文德处置此事,但考虑到方方面面,李庭芝最终没有开口。
其实李庭芝与贾似道之间的关系,早就不如当年了,很多的矛盾都在隐隐的爆发出来,无非是李庭芝力量尚不足,不能够与贾似道抗衡,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忍耐。
就说这次李庭芝出任吏部尚书、吕文德出任两淮制置使的事情,就是贾似道直接做出的决定,从内心来说,李庭芝是不愿意的,京城的局势很是复杂,贾似道独揽大权,吕文德怕也是因为不能够掌握太多的权力,所以想着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的。
出任吏部尚书以来,李庭芝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特别是考虑到吴邵刚的处境,想着能够为吴邵刚创造出来更好的环境,可这一切的做法,都遭遇到贾似道直接的干涉,逼得李庭芝放弃更多的权力,唯独关注四川的事宜。
也就是说,吴邵刚出任四川制置使以后,作为礼部尚书的李庭芝,所能够管辖的事宜,也就仅限于四川一地了,其余地方官吏的任免,都是贾似道直接掌控。
比较起来,李庭芝的权力,根本不如当初的吕文德。
这一切,李庭芝都可以暂时忍受,在他看来,只要吴邵刚能够快速的强大起来,一切都可能出现变化。
不过,蒙古使者郝经的事宜,让李庭芝突然认识到了,事情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己所提出来的建议,怕是对吴邵刚不利。
冥冥之中,李庭芝感觉到了,蒙古大汗忽必烈此番派遣使者前来追问郝经的事宜,应该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背后隐藏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大举出兵。
合州御前诸军的确是强大的,现如今吴邵刚也掌控了驻扎在四川的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但是与蒙古鞑子的实力比较起来,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一旦忽必烈倾尽全力进攻四川,那么吴邵刚以及合州御前诸军的处境就会非常的危险。
贾似道好像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想着让蒙古鞑子大举进攻四川,与合州御前诸军展开鏖战,这个过程之中,朝廷不会过问,任由双方展开厮杀。
李庭芝没有直接去吏部,而是回到了家中。
在书房足足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李庭芝终于做出了决定。
信函迅速发出去,前往成都府城而去,李庭芝也打算离开京城,前往建康府城了,不过他不会跟随前往成都府城去,他相信吴邵刚能够处理所有的事宜,在建康府城办好一切的事情之后,李庭芝要迅速回到京城,既然贾似道可能有如此的打算,那么他也要尽力,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夜深了,书房。
李酉孙站立在旁边,李庭芝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明才,你代表我曾经到过成都府城,知晓那里的相关情况,我不想多说,你年纪也不小了,需要明白很多的事情了,京城不是你能够立足的地方,怕是不要多长的时间,你还是效仿你的两个哥哥,前往成都府城。。。”
看着李酉孙不大情愿的表情,李庭芝内心叹了一口气。
相比较来说,李润和李酉孙要独立很多,当初李庭芝其实是想着让三兄弟一同到成都府城去的,不过李酉孙未必能够承受,再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到成都府城去了,也怕引起朝中的非议,甚至是引发皇上的怀疑。
现在看来,恐怕这个决定是有些错误的。
“明日我就要到建康府城去,这段时间,你在家好好读书,不要出门,也不要三五成群的在外面游乐。。。”(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有备无患
李庭芝抵达建康府城,吴邵刚就收到了信函。
情报署近来获取到了大量的情报,吴邵刚与郝经、黄家明等人,针对获取的情报,早就做出了相应的分析,表面平静的四川与云南等地,已经进入到高度戒备的状态。
从得知阿不里哥投降忽必烈的情报之后,郝经首先就做出了判断,他认为忽必烈统一了中原与草原,特别是掌控了漠北地区之后,其信心一定会大幅度的膨胀,必定会展开对外扩张的举措,而四川就是忽必烈的首选。
黄家明做出的分析差不多,不过他认为,雄心勃勃的忽必烈,不一定仅仅进攻四川一地,还有可能对两淮等地展开进攻。
吴邵刚同意郝经与黄家明的分析,有所不同的是,吴邵刚倒是希望忽必烈此刻展开对四川的进攻,毕竟阿不里哥刚刚投降,漠北草原尚未完全稳定下来,一旦忽必烈决定大规模的征伐,就必定难以彻底稳定刚刚收复的漠北草原。
忽必烈征伐四川或者是南方的过程之中,内部再次出现叛乱,那将是巨大的打击。
相对于忽必烈来说,其实阿不里哥在草原部落得到的拥护和支持更多,毕竟阿不里哥崇尚的是蒙古人至上的原则,忽必烈就不一样了,基本是倾向于汉化的,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忽必烈大举征伐的时候,不一定敢保证草原的全完稳定。
袁世春给罗素林和佟卫华都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搜集蒙古朝廷的情报。
李庭芝的信函摆着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