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零起点学中医 >

第11部分

零起点学中医-第11部分

小说: 零起点学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者胃肠功能长期被抑制。久而久之,胃炎,溃疡的问题就会不请自来了。 
2 情志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的情志变化是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七情太过,对人体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了。篇幅有限,我们这里仅以最常见的怒、思、恐三者为例,来说明情志过度对人体的影响。 
――怒则气上 
    怒发冲冠,是对“气上”的最佳注解。人在大怒时,面红耳赤,暴跳如雷,拍案而起,语声高亢,甚至连头发都立起来了。一切表现,都是人体之气向上升发的迹象。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需要怒的,通过小怒,可以起到疏通气机的作用。如我们在观看激烈的奥运比赛时,常会随着中国队员的获胜而欣喜,随着失败而感慨愤怒。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自己心中郁积起来的不良情绪得以适当的宣泄,从而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大气伤身,大怒伤肝。过度的发怒,木性升发的太过,对肝血就会造成很大的消耗。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是用水的阴柔滋养,来缓和亢盛上逆的肝气。 
――思则气结 
    当一个人有心事,会变得茶不思、饭不想。中医认为,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神处于很活跃的状态。而神的活动,是以消耗五脏的精血物质为基础的。我们常把自己用心书写的文字,说成是自己心血凝聚而成,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精血主要用来支持滋养神的活动,全身的气血运行就相应的迟缓下来,从而出现了所谓的“气结”。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分析同样很好理解,人在思考问题时,脑的耗氧量剧增,血液大部分都流向脑,其他脏器的供血相对减少。消化系统的供血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就出现了上述的现象。 
适度的思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但是思虑太过,往往会加重全身气结的状况,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身体的虚弱。这时最需要的,是加强身体的运动,让一身的气血得以流通。 
――恐则气下 
    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怯懦胆小的人,被手枪抵住头部,很快发现裤子湿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气下”的表现。人在受到惊吓时,心生的恐惧会令一身之气向下走,常表现出欲解小便的现象。中医认为,恐伤肾。肾气不足,无法固摄,就可以出现小便,甚至二便失禁的表现。 
3 劳逸 
――过劳 
    我们常常听到“五劳七伤”的说法。其中的五劳,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典型的由于过劳引起的疾病。实际上,过劳的问题,还可以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长时间看书,眼睛就会过劳;长时间伏案工作,脖子就会过劳;长时间敲键盘、点鼠标,手的筋脉就会过劳;长时间站立,腰腿就会过劳……实际生活中,这些“局部”的过劳,给我们的身体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全身性的劳累更常见一些。 
    除了身体(包括整体和局部)的过劳,还有精神的过劳。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都在拼命的工作,绞尽脑汁的思考通往财富的途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每一个人都承受着空前的精神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精神常常是被过度消耗的。有听说日本年轻员工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实际上,就是心血耗竭的一种反应。 
――过逸 
    过劳不好,反过来,过分的安逸,对人体同样不是件好事。身体的过分舒适,缺少运动,会让全身的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出现一身的虚弱表现。或者脾虚无力运化水谷,气血无从化生,骨瘦如柴;或者脾虚运化不利,水湿停聚,一身虚胖。如果是精神上没有半点压力,过度安逸,会让人丧失斗志和进取心,智慧蒙尘,庸碌无为。
正叶:要做到健康长寿,真的是很不容易,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 
1、要有知识。不懂饮食的人,是不可能健康的。 
2、要有自律。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的人真的很少。 
3、要能变通。有的人没有被坏习惯害死,却被自己的子女给气死了,脑筋转不过弯,也是要命的。 
4、要有福气。找了一个劳心劳力、费神费气的工作,没让人死,也要了半条命。 
健康,说的容易,做起来,是要经过多方考验的。就象三藏取经一样,哪一关过不去,就死在哪里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而不能得兮,亦不使智慧蒙尘。
天下无疾:呵呵。。 这里是加油站,缺粮过来喂喂肚子。。
漠孤烟直:唉,虽然我是菜鸟,但是感觉现在好多疾病都是内伤引起的来着,老师做为医生,光把病人的身治好了,但是却无法调理好别人的生活节奏和心情,也会很无奈吧:)
Holy:歧老伯说了,“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即然如此,那还分什么内伤与外感?
漠孤烟直: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素问·举痛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Holy:歧伯一会儿说百病生于气,一会儿说生于风雨湿寒。一个天之气,一个人之气。一个是外气,一个是内气。那百病都离不开这两个因素了,是这两个气的共同作用结果使人生病。 
后面三部之气没太明白。起于阴,起于阳,又起于上。阴阳上是什么意思?
兰花花:回holy 。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 
藏属阴,大概指体内津液、血液、精微之类的,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是说体内储藏之物消耗过多,造成阴虚之病。清热趁人气虚进入,多使人下体生病,如感觉下肢困重。风邪趁虚而入,多使人上体得病,如中风、上呼吸道感染等。
珍妮:思则气结 所以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要加强身体的运动,让一身的气血得以畅通。
正邪之交争
  当正气遇到邪气,一场战争的爆发就是无法避免的了。一方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侵犯他人,一方为了自身的安危奋起反抗。下面我们继续来解读医案,从中体会正与邪之间展开的这场激烈的战争。 
    案3 
    王某,男,29岁 
    因劳累汗出受风,发热三日不退,体温在38。5-39。6度之间,服阿司匹林、泰诺等退热药后,汗出,热退,但4-6小时后,体温即升至原高度。恶寒发热,恶寒时加盖三床棉被仍觉冷,随即发热,无汗,关节酸痛。   
  舌红、苔白,脉浮弦数。 
  这是一例非常典型的外感风寒邪气而引起的感冒发热病例。我们这里,重点对几个症状进行分析,来体会一下正邪交争的过程。 
    恶寒(怕冷) 
    当我们的经受了一次别人的恶意攻击后,我们表现出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提高警惕,避免再次遭到袭击。人体也是一样。刚刚经受了一次风寒邪气的侵袭,人体对风、寒这样的自然现象会变得异常敏感。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人体马上会紧张起来。表现出来的,就是感冒后,患者会出现怕风、怕冷这样的症状。 
    恶寒是中医判断外感病病位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只要还有恶寒的现象存在,就说明邪气还在体表。就需要用发汗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恶寒消失了,不外两种情况:邪气被正气驱赶出人体;或者邪气进一步深入到机体内部,病情加重了。俗话讲“好了伤疤忘了疼”。伤口还在疼痛流血,人就会随时警惕不要再受到伤害。一旦伤口痊愈,头脑中的这根弦也就松下来了。 
    发热 
    发热是外感病中最常见到的症状之一。无论感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都可以出现发热的表现。这热是从何而来的呢? 
    奥运会场正在激烈的角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无论赛场内多么的凉爽,对峙的双方选手仍是大汗淋漓,身热难耐。说明一个道理,交战是一个非常消耗能量的过程,交战会产生大量的热。人体也是一样。当邪气来袭,正气奋起抗争的时候,正邪之间展开的激烈战事,带来了大量的热。 
    汗 
    曾经写过几篇与出汗有关的文章,在博客里,可以参考。这里重点讲下外感病过程中出汗的性质与意义。 
当人体遭遇外邪侵袭时,通常会采取三种方法,将邪气驱逐出体外。这三种方法分别是:汗、吐和下。如果邪气在体表,人体会通过发汗,让邪气从表而走;如感受风寒邪气后,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人体也可以出现遍身汗出,热退神清气爽。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中医根据人体自身的规律,发明了汗法,帮助人体更好的通过发汗的方式,把停留在体表的邪气驱赶出去。 
    如果邪气在上,如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胃会马上作出反应,希望把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去,就会表现出恶心、呕吐。如果这些不干净的食物继续向下到达了肠,肠就会通过腹泻的方式,把这些脏东西排出去。这就是我们平时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急性肠胃炎的发病过程。 
    以上是邪气从外侵袭人体,人体正气奋起反抗的过程。对于这种外感性的疾病,中医一般主张速战速决,尽快的将邪气驱赶到体外。如果治疗不当,邪气没有被清除干净,反而停留在身体里,邪气就会对正气造成不断的耗伤,发展成更加严重的疾病,中医称为“闭门留寇”。中医对外邪的处理思路,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反映。中国自古尊崇“和为贵”的思想,希望成就“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构建“和谐社会”。即便是对于自己的仇敌,也同样显示出无比的宽宏,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对于外邪,中医采用的方法,与西医“对抗”的思路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医永远允许外邪存在,只是不要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就可以了,所以策略是“驱逐”。 
内伤病的发病过程,与外感不同。外感是有外邪来侵犯,内伤病中的邪,却常常是我们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我们暴饮暴食,酷爱肥甘厚味,生冷粘腻,就是在努力培养痰湿之邪;我们性情急躁,怒火常燃,雷霆常作,就是在培养肝火之邪;我们多愁善感,孤独自闭,郁郁寡欢,就是在培养气郁血瘀之邪;我们彻夜不眠,房事无度,紧张焦虑,就是在为中风奠定基础。人体阴阳平秘的正气,确实敌不住如此繁多的邪气来打击,最终败下阵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正邪之争,以邪胜正负作了了解。下面我们还是继续品读医案,来加深下对内伤疾病的认识。 
    案4 
    丹溪治浦江郑君。年近六旬。奉养膏粱。仲夏久患滞下。又犯房劳。一夕如厕。忽然昏仆。撒手。遗尿。目上视。汗大出。喉如拽锯。呼吸甚微。其脉大而无伦次部位。可畏之甚。此阴虚而阳暴绝也。急令煎人参膏。且与灸气海穴。艾壮如小指。至十八壮。右手能动。又三壮。唇微动。参膏成。与一盏。至半夜后。尽三盏。眼能动。尽二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利止。十数斤全安。 
    这则医案是金元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朱丹溪的医案。案中的患者,就是由于长期在饮食劳逸方面失常,最后导致了中风病的发生。由于是文言文,这里稍作注解。案中讲道,这是朱丹溪治疗郑老先生的一则医案。郑先生快六十岁了,平素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所进饮食以肥甘厚味为主。房事活动也不太节制。一天晚上上厕所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双手张开,小便失禁,双眼上吊(俗称翻白眼),大汗淋漓,喉咙里痰声隆隆,如拉锯。呼吸非常微弱。 
    从这例医案,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