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栖特种兵 >

第414部分

三栖特种兵-第414部分

小说: 三栖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边的石达开也是同样的心思,把僧格川放过,留给杨辅清和林启荣。

    他放马过来直取僧王爷,杨辅清和林启荣却把僧格川给缠上了。

    这二位虽然不如那两个童子军将领狠辣,却胜在稳重,而且武功也是非常之高,两人一对红缨枪,二龙戏珠,直奔僧格川的前胸要穴。

    僧格川的武器是一个狼牙棒,重七十多斤,武艺出众,估计如果单打独斗二人中的一个,应该是棋逢对手。

    可惜,现在他是以一敌二,平常的心应手的狼牙棒,现在变得不必沉重,一会儿功夫就浑身冒汗了!

    还好,这二人没有使出要命的招数,只是稳稳地压上,迫使他一步一步的后腿。

    主将不敌,手下的士兵也同样受到天军士兵的压迫,最终与老僧王率领的清军合在一起。

    虽然,也有不小的伤亡,可是比僧格岳的全军覆没好多了。

    这些清兵和老僧王的亲兵队、扈从队,混合在一个,站稳了脚跟,死命抵住天军的进攻,不让他们扩大战果。

    正在僵持,麦轲到了!

    看了看负隅顽抗的老僧王忠清兵,麦轲决定出手!

    不但出手,而且使用他最近得到的宝物——原素!

    力争用最小的代价,活捉僧格林沁,斩断满清的脊梁!(未 完待续 ~^~)

第804章 麦轲初用原素() 
麦轲决定用六大原素对付顽抗的老僧王,并非临时性的心血来潮。

    六大原素得自神山,而且拿彼得作过试验,证实威力无穷。

    同时,他得到了明确的指示,这个时机他获赠六大原素,这种绝无仅有的至宝,就是要他用在反清举义上面。

    根据那个老头儿提供的线索,麦轲又把《驭物诀》读了一遍,看看上面有没有关于使用六大元素的指导。

    麦轲一翻之下,不禁大吃一惊!

    有关的六大原素的内容竟然有三十页之多,而且他绝对肯定,这些书页以前没有读过。

    没有读过的原因,就是这些书页都是新增加的!

    这真是一本奇书,竟然可以自动增加内容。

    根据一个简单的介绍,麦轲知道了这新增的内容,不但介绍了六大原素的性质,而且介绍了基本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

    麦轲一口气读完了这新添的三十页,不禁再一次感叹神的造物奇妙。

    同时,也让他更加谦卑,知道了自己以前知道的许多东西实际上并不知道,至少知道的不深刻、不全面。

    而他自己呢,却经常以自己的博学,沾沾自喜。

    读过以后,他感到相当羞愧,不对!十分羞愧!

    另一方面,他也感觉到自己的眼界有所提升。

    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每天所见的平凡物质。是如此的不平凡!

    而这种不平凡,并不是到现在才变化成这样,而是他的眼界非同以往。

    比如六大原素中原土,一粒尘土,若非当事人是专门的研究者。除非掉进了眼睛,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

    可是整个宇宙,以及其中的所有一切,都是由诸如尘土一样的物质微粒构成。

    包括人自己!否则圣经也不会说,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了。

    归于原来所从来。无疑是在说。从归回的轨迹,可以找到初始的来源。

    麦轲当然知道,人的灵魂从神而来;这是生命奥秘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身体却是六大原素的组合,这是生命奥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二者缺一不可。

    光有灵魂,没有物质身体,这不是人;只有物质身体,没有灵魂。也不是人。

    既然人这样最高复杂的被造物,都是六大原素的组合,其他各种被造,只能说次等复杂,自然也是这六大原素的不同组合构成。

    《驭物诀》大略谈及六大原素的使用方法。

    理解这六大要素的使用方法,还是离不开神的指导和神的工作。

    一个任何人都不可推委的事实,神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组合这六大原素,而如何组合,体现了神的全然智慧。

    因此。这个世界才这样完美、这样和谐、这样持久、这样安全、这样可靠。

    所以,神造世界,就给麦轲使用六大因素,不但提供了原则,而且树立了完美的榜样。

    这是麦轲使用六大原素的总原则和基础。

    《驭物诀》首先指明,麦轲得到六小瓶原素,别管看到的时多时少。它们实质上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它们的强大也是没有限制的,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多大数量,都由六大原素本身自己确定。

    这一点麦轲很快就理解了,正如珠穆朗玛峰一样,说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就是那么高,不多也不少。

    但是,人不知道,神却事先知道这些被造的标准,因为这都在他的计划中。

    麦轲对这一点觉得非常了解,因此,这个宇宙究竟有多大?

    没有人能回答。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空间,动辄就和我们生存的地球有几十、几百亿光年的距离。

    这么远的距离,是否就是宇宙的尽头?

    又是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即使是尽头,那么尽头后面是什么?

    尽头后面究竟还有多大的空间?

    除了造物主自己,谁也回答了这些问题。

    麦轲回忆起,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分享讨论过这个话题,它涉及到什么是无限,无限的范围在哪里。

    当人们试图理解神的无限的时候,常常对灵界的奥秘苦恼,也不经意间把神的无限限定在灵界,似乎已经知道,或者假设物质界都是可知的。

    其实,再深思一步,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比如,浩淼宇宙,疆界在哪里?

    后世的人们,借助威力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已经可以观测到多少亿光年以内的范围了。

    其中有一架哈勃天文望远镜,据说可以观测到一百二十亿光年以内的东西。

    可以预见,将来人们还会继续扩展视野。

    问题是,这一百二十亿光年就是终点吗?

    谁能推测这个视线以外的疆域多大?

    谁又能计算不知道的和已经知道的宇宙范围各占多大比例?

    既然必须知道那些未知的范围有多大,才能计算着这个比例,那么这个比例就永远是无法计算的。

    不知道的东西,不可能因为这个计算的需要,就变成知道了。

    人们以为现在知道的东西已经不得了了,也许还不到全部实际存在的万分之一。

    同时,人们不得不想想,即使真有这个终端,那么终端之外又是什么?

    再由远及近返回来思考。

    就已知的范围来说,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资料。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属于不可知或不可测的存在,比如黑洞。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知道有这个领域,但是对这个领域中存在什么东西,无能为力。

    就宇宙中可以知道一些情况的领域。这个可知度也是很不一样的。当然可知也不能等同于已经知道。

    已经知道的部分,对比人们对地球的了解的差距也是无比的巨大。

    再说地球本身。

    后世各种科学分支不断出现和建立。

    没有建立的不说,即使建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课题来研究未知事项。

    也许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但是深度的了解呢?

    还真不敢说知道的已经比不知道的多。

    回到人的自己,灵魂部分暂时放到一边,只说物质部分。

    曾经有一个脑专家,人们问他这个脑专家是不是针对整个脑袋搞研究。他马上纠正说。不对。不是整个脑袋!

    不但不是整个脑袋,而且不是脑袋的某一个部分。

    他所研究的,只是脑袋上某个部分的某个特定区域。

    就这样的一个特定区域,也还是有数不清的难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他选择的那个主攻方向,就是要试图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他会倾其一生。专注于这个特定的领域。

    实际上每个区域都有数不清的待解难题。

    人身体上有多少这样的区域呢?

    也许今天五百个,明年就增加到六百了。

    以细胞为例,根据诺贝尔奖在生化领域的得奖记录,在从一九五三到二零零三这五十年间,就有五十位科学家在细胞的研究方面获奖。

    专家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普通人也不好说知道吧。

    而且现有问题就是最后的问题了吗?

    焉不知问题会越解决越多?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不幸的是,正是如此。

    而所有这些区域,都是神工作结果的一部分,神的创造的一部分。物质被造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些都在这六大原素里面了。

    而这个领域是人们一般认为是有限的可知的。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连想象都不知道它的深度和广度在哪里的话,谈有限和可知真的很勉强。

    这就和确定什么数最大相似。

    抽象的数字背后是具体的物质世界,从无限性这个角度看,恐怕依然如此。

    也就是说,当人们想象无限的时候。实际上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也就是说神造的万物,实际上是不可测的,不管是它的三维,还是数量!

    可能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不能全部展示神的无限性属性,但是根据罗马书,神的创造显明了神的永能和神性!

    也就是说,无论是六大原素,还是六大原素的难以数算的组合,如果透过它们的物质形式看到本质的话,都是无限而又全能的神,正在使用它们彰显自己的属性!

    因此麦轲认为,人们至少可以考虑到,即使是通过神的创造,也能使人们感知到神的无限性。

    在这种思考下面,任何人岂能不敬畏谦卑?

    想想人作为创造之灵,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上却连一粒尘土都不知道,哪里有骄傲的资本!

    麦轲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阅读《驭物诀》,从中得到指示,说六大原素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成混合元素。

    把这样的说明书给他,就是让他根据需要,针对各种不同情况,随时组合、随意组合。

    可以说,这又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变化,因为组合的方式没有限制。

    让麦轲感到受宠若惊的是,这些新的文字,也是专门为他写的,就和以前就有的文字一样。

    麦轲这样看了一遍,思考了一番,就把这些新的文字都深深地记忆下来。

    以后,只要没有新的内容,他就不必再来翻书了。

    现在,麦轲清楚地记得《驭物诀》最后的警醒,他在这个时间得到六大原素,绝非偶然,一切都在神的计划和掌控之中。

    目的是让他在使用这六大原素中。深刻地理解神的旨意,让使用者更加圣洁,帮助那些神要解救的人得到神的祝福。

    最后,《驭物诀》也提醒麦轲,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神的全然智慧!

    而全然智慧,就在《圣经》里,是使用六大原素的更高原则,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智慧全书。

    麦轲花了不到一秒的时间过完了这些电影片断,又一次扫描整个战场。

    他确认别处已经结束了战斗,只有这个角落还在鏖战。

    而鏖战的主力,就是盟古骑兵和天国的骑兵。

    真正挡住石达开、胡以晃二大高手联合进击的。实际是老僧王的铁卫。

    这些铁卫大约有四千人左右。成为一个方形战阵,面对四个方向,对抗天军从四面而来的进攻。

    僧格林沁的中军,则被保护在中间。

    老僧王在他贴身侍卫保护下,时而出现在方阵外面,和石达开等人拼杀;时而退回阵内休息,颇有点进退自由、游刃有余的意思。

    天军的进攻。也是四面合围,南有石达开、北有胡以晃,这两位都是实打实地硬拼!

    东面则是两位少年将军,带领他们的以童子军为主力的偏师,撕咬清军的东方防线。

    陈国瑞还是那样阴狠,依然如同饥饿难忍的虎狼一般。

    李容发还是一样机智,寻找敌人的漏洞,逮住就扑上去,狠狠地来一家伙。

    右路天军还是杨辅清和林启荣,他们依然稳扎稳打。但是每推进一步,就牢牢地守住,绝对不会后退。

    因此,这一路天军,给清军造成了最大的压力!

    不管用什么策略,大家都是在打货真价实的阵地战,而且没有地形地物可以利用。大家最有效的武器,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