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冷锋 >

第124部分

红色冷锋-第124部分

小说: 红色冷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大公报》成功之处在于,它善于抓住公众的眼球,发表一些有利于党国的焦点新闻和评论。肖科长,你认为呢?”

    匡科长说着,便转脸问了肖天浩一句。

    “匡科长见微知著、真知灼见!可是,这些老牌的报社毕竟底子厚,他们旗下也集中了很多知名记者和评论家。我们的困难之处在于,没有他们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啊!”

    肖天浩在承奉了匡科长一句之后,又提出自己的质疑。

    “对!肖科长说到点子上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搜集关于共党负面新闻的情报,从民众中挖掘出一些有利于党国的新闻素材。”

    匡科长笃然地说道。

    “搜集新闻素材不是大同新闻社的事吗?我们这几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吴冲对匡科长的想法有些不明白。

    “《金陵时报》在民众中已是没有什么关注力了!我现在考虑的是再创办一份新的报刊。这样,我今天给大家分工一下。报刊名、经费这些事情由我这边来负责。小曼就在办公室坐班负责协调工作,你们五个人明天开始分别到南京各个区进行摸底和调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拿出让毛局长满意又能吸引公众眼球的新闻和社论来,争取在第一期报刊中一炮打响。”

    匡科长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显然,她对这一次的“心战”的宣传已经下了不少功夫。

    回到办公室,曹阳、吴冲几个已经在忙着打电话联系,只有肖天浩一个人淡定地坐在那里翻阅着报纸。

    “喂!你手下有没有线人啊?”

    陆曼见肖天浩坐在那里不动。以为他正无计可施、在那里发愁。便探过头来关心地问了一句。

    “线人?什么线人?”

    肖天浩不明地问道。

    “也就是你的手下啊!没线人你如何搜集新闻素材?”

    陆曼对肖天浩问话有些哭笑不得。看来,这个新来的副科长对于新闻媒体方面还是没有多少经验。

    “哦,原来是这样!科长不是说半个月的时间吗?不焦急,明天我到中山路走走再说。”

    肖天浩调查和摸底的区域是在中山路一带,也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地区。贯穿着玄武区、秦淮区、钟楼区几个区域,人流量很大。

    …………。

    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之后,中山路一带的文化气息也日益浓厚起来。

    中山北路整条街道一走下来,肖天浩已经看到大大小小五、六家书店了。

    小曼这么一提醒之后,肖天浩知道要想按时交差,没有几个“线人”的帮忙,那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于是,今天一早起来,他便带好证件顺着中山北路一路逛下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保密局进行“心战”宣传不外乎就是三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报纸宣传方式、另外两种就是广播电台和书籍画册等。

    战后,民众的生活很是困难,加下物价飞涨,一般的家庭根本买不起收音机。

    因为,当时的收音机算是昂贵的奢侈品。1926年,一台多管收音机的售价就在500—800大洋之间。随着技术的进步,产量的激增,收音机的售价逐渐下降。但对普通市民来说,置备一部收音机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书籍画册价格也不低,而且有文化的市民比例也很低。因此,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报纸,这也是匡科长想通过创办新报刊进行“心战”宣传的主要原因。

    对于匡科长安排的任务,肖天浩此时在心理并没有抗拒,反而有一丝兴奋的感觉。

    从到心理作战科工作的第一天起,肖天浩已经清楚自己角色上发生的变化。

    那就是自己的潜伏任务已经由原来通过行动获取情报,已经转变成为现在的通过收集、分析公开资料获取情报。

    通过与顾玉芬的交谈,肖天浩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搜集情报的手段也是日新月异。对于各国的情报机关来说,收集情报的手段也有了新的变化,而大部分的情报来源仍然不失为从公开的报纸刊物和广播电台中获取。

    肖天浩经过反复思索,觉得既然上级组织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是蛰伏,那通过公开报刊图书的收集和分析来获取情报,这种方法无疑有利自己的潜伏工作的隐蔽性。

    然而,这种具体、繁难的工作单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因此,肖天浩现在必须在调查和摸底工作中,想办法物色一些可靠的“线人”,帮助自己完成收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来源资料。

    想到这里,肖天浩便往杨公井方向走去。

    “欲购旧书者,必至状元境”;“欲买新书者,须赴花牌楼”,这是民国南京读书人熟悉的两句话。

    所谓“花牌楼”,大抵是指太平南路以杨公井为中心的南北地。杨公井一带是南京著名的书店街,也就是有名的“花牌楼”。

    来到书店街,肖天浩发现这里不仅私家书铺扎堆营业,而且书店鳞次栉比,衡宇相望。

第229章 购买旧报() 
这时,一家木匾上写着“萃古旧书店”的旧书店进入了肖天浩的视线。

    肖天浩踩着一层层老旧而狭窄楼梯走上了二楼,推开玻璃门走进这家楼上书店。

    随着新书业的兴起,原来集编印及发行于一身的书坊业已渐式微。许多书坊也渐渐倒闭,个别的书店仅靠出售旧书而生存。

    这家旧书店设在破旧的二楼,也许就是贪图租金比一楼铺面较为低廉的缘故。

    萃古旧书店的面积不大,大概也就是二十平米左右。店内靠墙摆放着三个书架,书架上摆放的大多是一些旧书籍。

    店内只有二、三个客人在那里静静地翻阅着,看起来生意并不景气,显得有些冷静。

    门口旁边的柜台上,一名身穿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柜台前眯着眼打盹。

    在柜台上面,摆放着一些新报纸和刊物。

    “老板,《中央日报》、《南京日报》各来一份。”

    旧书店老板睁开惺松的眼皮,看了肖天浩一眼,递过来二份报纸说:“承惠了先生,400元。”

    肖天浩从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一张500面值法币:“不用找了!我想问一下,你这里有旧的报纸和刊物吗?”

    500元法币在二十年前,买一只羊绰绰有余,如今最多也只能买二张报纸。

    旧书店老板见肖天浩身穿西装、出手阔绰,脸上的困意也顿时不见了。他露出笑脸道:“多谢先生!旧报纸家里倒是存了不少,不知先生想要多少?”

    “主要是这两年的报纸,多多益善!”

    肖天浩考虑到自己刚涉足报业,多研究一下报业的行情和走向,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有可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情报。

    “跟我来吧!”

    中年老板有些奇怪地看了肖天浩一眼。

    在旧书店老板眼里,眼前这位衣着鲜亮的年轻人想法有些不正常。

    因为,光顾旧书店的客人大都是一些低层市民为主。有钱人大都喜欢买一些外装精美的名著装饰门面。

    中年老板尽管心里猜疑,但显然也很想做下这笔买卖。他安排伙计看好书店,便带着肖天浩走下楼去。

    “老板,旧书店好像没几个客人,看来现在书报的生意也不好做啊!”

    肖天浩边走边搭话。

    中年老板眼圈有些乌黑,感觉没有睡好。他清清嗓子搭话道:“花牌街一年之间就多开了十几家书店,怎么会是小生意?一份报纸定价100元,售价就翻一倍,更不用提一些带有花边新闻的其他杂志书刊。那简直是暴利呀!以前我当编辑的时候,应该早就想到要开一家书店,可惜……。”

    “老板您当过报社编辑?”肖天浩从中年老板的谈吐中感觉到,他对报刊业还是很了解。

    听到肖天浩口气中有些质疑,书店老板一笑:“怎么?我好像长得不像文化人?”

    “没这个意思,只不过好奇罢了。”

    肖天浩掏出香烟盒递给中年男子一根烟。

    书店老板见肖天浩递上香烟,还以为眼前这个后生仔尊重自己的身份,有些飘飘然地将烟在鼻子前美美地嗅了一下才点上火。

    “《妇女之音》你听说过没有?阿叔我当年可是杂志社的捉刀主编。年青的时候,这一带的人都称我苟记者,崇拜我的少女一条街道可是摆不完。”

    肖天浩怔了一下。

    这几年,南京有名的报社也就是《南京日报》、《民国日报》《金陵晚报》;还有国民政府最近在南京开办的《中央日报》。而其他十几家小报社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报刊。

    《妇女之音》抗日时期在南京开办的一家小杂志社。在肖天浩印象中,《妇女之音》也就开办了二、三年的时间。它是南京伪政府一些汉奸开办的一家杂志,主要是以一些花边新闻、桃色故事为主。

    这家小杂志社开办之后,汉奸们勒令周边的商人、店铺订买每一期的杂志,作为他们额外收入。可肖天浩没想到苟老板居然以此作为吹牛的资本,看来,他是把自己当作一无所知的公子王孙了。

    “原来苟老板您还是报业的前辈。”肖天浩淡淡一笑,抱拳作辑。

    听到肖天浩的赞誉,书店老板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得意之色,他美美的吸了口烟,继续说道:“当然啦,别看我现在不在报刊业混了,南京这十向家报社起码有十家以上要给我面子。你如果有兴趣进入报业这个行业,跟我说一声,我可以跟前辈们提一提,关照关照你!”

    肖天浩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没有打断苟老板兴趣勃勃的吹嘘。

    走进一个小巷,苟老板敲开一家旧平房的木门。

    “吱”的一声响,开门的是一个年纪不大、头发有些蓬乱的年青人。

    “你这二五郎当,整天不干正事。把屋子搞得这么乱!”

    苟老板一进门,见在大厅里到处乱摆着报纸和一些杂志,脸色有些不好看。

    蓬头的年青人不说话,他默默地将客厅的报纸杂志收了起来,然后从里屋拿出水壶来,给肖天浩倒了一杯开水:“先生,请喝水。”

    “多谢!”

    肖天浩注意到这个年青人眉目清秀,举止也很是大方。

    “你到后屋去,将这两年的旧报纸和杂志整理一下。”

    苟老板见年青人准备离开,便在他背后喊了一声。

    “这位是老板的令郎?”

    肖天浩问了一声。

    “没长进的东西,读书毕业后也不好好找份工作,整天就窝在家里说自己要出书,也不称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

    苟老板嘴里嘟嚷着,好像对自己这个儿子很是不满意。

    “苟老板,我们现在到后院看看?”

    肖天浩不想再浪费时间,直接问道。

    “先生,你准备出什么样的价?”

    苟老板坐着没动,呵呵一笑。

    “钱不是问题,只要是我感兴趣的报纸杂志就行。”

    肖天浩知道,苟老板是想从他身上多赚一些钱。

    “还是先生爽快!走,我们到后院去!”

    俩人绕过客厅,从平房后门来到后院里。

    这时,年青人已经是将一扎扎的报纸和杂志堆放在后院的桌子上。

    肖天浩翻了一会儿,见到苟老板家中收集的这些报纸、杂志还是相当繁杂。既有官方的报刊,也有民间的报刊。还有各式各样的图刊。

    “没有这两年的《中央日报》和《民国日报》吗?”

    肖天浩注意到缺少这两样的报刊,有些纳闷。因为,国民党创办的这两份报刊销量还是可以的,而且在南京很容易买到。

    “先生,对不起!这两种报纸我留着有用,不卖。”

    站在一旁的年青人解释了一下。

    苟老板看得出肖天浩对这两种报纸很是感兴趣,便转身对年青人说:“快拿出来!这些过期的报纸你还能当饭吃不成!”

    可是,年青人站在那里显得很固执,一动不动。

第230章 情报奇才() 
苟老板一生气,便顺手从一边拿起鸡掸子,准备向年轻人抽过去,却被一旁的肖天浩拦住。

    “苟老板,莫生气!我只是顺便问问一下而已,令郎喜爱之物我怎么能强求?”

    君子不夺人所爱,这个道理肖天浩还是懂的。

    可是,他想不到这个年轻人居然也有收集旧报纸的兴趣。

    苟老板悻悻地放下了鸡掸子,平静下来才问了一句:“先生,那这些报纸和杂志还要买吗?”

    说完,他脸上有些窘迫。看来,他现在还是比较急着用钱。

    “当然,你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