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 >

第3部分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3部分

小说: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中风之通剂。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 桂心 麻黄 杏仁 川芎 白芍 人参 甘草 黄芩 防 
己(各一两) 附子(一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 
三服。(筋急语迟,脉弦,倍人参,加薏苡、当归,去白芍。烦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 
药,加竹沥。 
身痛发搐,加羌活。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口渴,加麦冬、花粉。脏 
寒下利,去防己、黄芩,倍附子,加白术。汗多,去麻黄,加术。呕逆,加半夏。语言謇涩, 
手 
小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己兼甘草,六经风中此方通。(麻黄、杏仁, 
麻黄汤也,治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风。参、草补气,芎、芍养血,生姜散寒,防 
风治风淫,防己治湿淫,附子治寒淫,黄芩治热淫,故为治中风之通剂。刘宗浓《玉机微义》 
曰∶“此方无分经络,不辨寒热虚实,虽多亦奚以为。”汪 庵《医方集解》曰∶“此方今 
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旭高按∶此方即从《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盖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定喘汤
属性:(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 
麻黄 半夏 款冬花 桑白皮(各三钱蜜炙) 苏子(二钱) 杏仁 黄芩(各一钱五 
分) 甘草(一钱)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加姜煎。 
定喘(汤)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此定 
喘之主方也。凡病哮喘,多由寒束于表,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故膈间必有痰热胶固, 
斯气逆声粗而喘作矣。治之之法,表寒宜散,膈热宜清,气宜降,痰宜消,肺宜润,此方最 
为合度。白果收涩,二十一枚恐太多,宜减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九味羌活汤
属性:(张元素方) 治伤寒伤风,憎寒壮热,无汗,头项腰脊强痛,呕吐口渴,及感冒四时 
不正之气,温病热病。此解表之通剂。 
羌活 防风 苍术(各钱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各一 
钱) 加生姜、葱白煎。(自汗,去苍术,加白术。胸满,去生地,加枳壳、桔梗。喘,加 
杏仁。夏月,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黄。药备六经,治通四时,用者当随证加减, 
不可执一。)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辛防苍芷葱姜互。(羌活入足太阳理游风,细辛入足少阴散伏 
寒,苍术入足太阴去湿,白芷入足阳明散风,防风、葱、姜通发周身之汗)。益以芩草监辛 
温,(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地芎入血调营故。 
(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三阳解表通用灵,四时感冒兼能顾。此方原以代麻黄,气弱阴虚人禁哺。(汪 庵《医方集 
解》引张元素曰∶“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言,故立此方, 
使不犯三阳禁忌,为解表效方。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是诸路之应兵 
,代麻黄等汤,诚为稳当,但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耳。”)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大羌活汤
属性:(张元素方) 治两感伤寒。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 甘草(各三钱) 知母 川 
芎生地(各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热饮。 
大羌活汤即九味,己独知连白术暨。(即九味羌活汤去白芷,加上药。)散热培阴表里和, 
(羌、独、苍、防、细辛发表散邪,芩、连、防己、知母、芎、地清里培阴,白术、甘草以 
固中州而和表里。)伤寒两感差堪慰。(两感伤寒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 
满;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 
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盖以表里阴阳俱病,故必死也。吴鹤皋《医方考》曰∶ 
“ 
则感之浅者,尚或可平也。”按钱祯曰∶“两感者,本表里之同病,似若皆以外感为言,而 
实有未必尽然者,正以内外俱伤,便是两感。今见有少阴先溃于内,而太阳继之于外者,即 
纵情肆欲之两感也;太阴受伤于里,而阳明重感于表者,即劳倦竭力、饮食不调之两感也; 
厥阴气逆于脏,而少阳复病于腑者,即七情不慎、疲筋败血之两感也。”此言最切此病,诚 
发前人所未发。或谓两感不多见者,盖亦见之不明耳。其治法亦在乎知其由而救其本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神术散
属性:(王好古《阴证略例》 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发热而无汗者,此代麻黄汤;并治脾 
泄肠风。 
苍术(二两制)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葱白,水煎服。(如前证有 
汗者,去苍术、葱白,加白术二两,名白术汤,代桂枝汤。按∶二术主治略同,特有止汗、 
发汗之异耳。)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神术散
属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伤风头痛,无汗鼻塞,及风寒咳嗽,时行泄泻。 
苍术(五两) 川芎 白芷 羌活 本 细辛 炙草(各一两) 每服四钱,加葱、 
姜煎。( 
海藏神术(散)苍草防,葱姜发汗代麻黄,除却苍葱加白术,太阳有汗此为良。(喻嘉 
言《医门法律》曰∶“此王海藏得意之方,盖不欲无识者轻以麻黄、桂枝之热伤人也。”汪 
庵《医方集解》曰∶“按神术、白术二汤,乃海藏所制,以代桂枝、麻黄二汤也。”然此是太 
阴 
风 
猛,得此平和之剂,恃为稳当。不知营卫不和,非调和脾胃者所可代;胃家之实者,非补 
虚之品所能投;肝胆之相火往来,少阴之水火相射者,不得以燥剂该摄也。用方者审诸。)《局 
方》神术(散)苍羌芷,芎辛 草与葱姜,各走一经祛风湿,(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 
少阳川芎,太阳羌活、 本,阳明白芷,各走一经,祛风发汗而胜湿。加姜、葱者,助其散; 
用甘草者,缓其中也。)风寒泄泻总堪尝。(风药升清,故兼能治泄泻。)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神白散
属性:(《卫生家宝》) 治一切风寒初起,皆可服。 
白芷(一两) 甘草(五钱) 淡豉(五十粒) 姜(三片) 葱白(三寸) 水煎。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葱豉汤
属性:(葛洪《肘后备急方》)治伤寒初觉头疼身热,脉洪,盒饭服此。 
葱白(一握) 豉(一升) 水煎服。 
神白(散)芷甘姜葱豉,一切风寒皆可施。《肘后》单煎葱白豉,(名葱豉汤)用代麻黄 
功不惭。(葱通阳发汗,豉升散发汗,邪初在表,宜先服此,以解散之,可代麻黄之用。《卫 
生家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麻黄人参芍药汤
属性:(李东垣《脾胃论》) 治虚人伤寒。 
麻黄 白芍 黄 炙甘草(各一钱) 人参 麦冬(各三分) 当归 桂枝(各五分) 
五味子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 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东垣治一贫 
士,内蕴虚热,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黄汤加补剂,制此方一服而愈。原解曰∶“麻黄 
散外寒,桂枝补表虚,黄 实表益卫,人参益气固里,麦冬、五味保肺气,甘草补脾,芍药 
安太阴,当归和血。”后人用治虚人感冒颇效。若吐血、衄血,麻、桂究在所忌,勿因东垣 
之偶效,而遂信之以误施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再造散
属性:(陶节庵《伤寒六书》) 治阳虚伤寒,不能作汗。 
人参 黄 甘草 桂枝(各一钱) 附子(炮五分) 羌活 防风 川芎(各八分) 细 
辛(五分) 煨姜(五片) 枣(二枚) 加炒白芍一撮。(夏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再造散用参 甘,桂附姜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煮,阳虚无汗法当谙。(陶节庵《伤 
寒六书》曰∶“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庸医不识此证,不论时令, 
遂以麻黄重剂劫取其汗,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无阳证。”因 
立此汤。以参、 、甘、姜、桂、附,大补其阳气。佐芎、羌、防、辛,散寒发表。加芍药 
者,阳中敛阴,散中有收也。又云∶“人第知参、 能止汗,而不知其能发汗,以在表药队 
中,则助表药而解散也。”此是节庵明见处。)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
〔附〕麻桂饮
属性:(张介宾《新方八阵》) 治伤寒阴暑,邪不能散。此麻、桂二汤之变方也。 
官桂(一二钱) 麻黄(二三钱) 当归(三四钱) 甘草(一钱) 陈皮(随宜用或 
不用亦可) 生姜(五七片或十片) 水一钟半,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时服。若元气大虚, 
阴邪难解者,当以大温中饮更迭为用。 
〔附〕大温中饮(张介宾《新方八阵》) 治阳虚伤寒;并一切四时劳倦寒疫之证,身 
虽发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泄,但六脉无力者。此为 
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所谓“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 
熟地(三五七钱) 人参(二五七钱甚者一两或不用亦可) 肉桂(一二钱) 白术(三 
五钱) 当归(三五钱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 柴胡(二三四钱) 麻黄(一二三 
钱) 炙草(一钱) 
干姜(炒熟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 水二钟,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 
盖取微汗。(如气虚甚,加黄 二三钱。如寒甚阳虚者,加附子一二钱。按∶方中柴胡、熟 
地,与温中之义不符,呕恶泄泻者,非所宜也,必与附子同用,庶乎不寒不滞。) 
麻桂饮中归草陈,加姜煎服汗津津。(但取津津微汗透出为度)伤寒阴暑邪难散,用此 
医之效甚佳。(旭高按∶此亦麻、桂二汤之变方,较海藏神术散尤为得旨。当归、陈皮入发 
汗药中,是调血而理气。盖汗由血化,亦必气机通达,而后能透出。凡患伤寒体气稍虚者, 
当引用之。)大温中饮再加术,人参熟地柴胡伦。(大温中饮即麻桂饮加参、柴、地、术。) 
脉细畏寒阴气胜,阳虚温托始回春。(凡阳虚阴胜,非用温中托邪,则寒凝日深,必致不救。)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汤
属性:治中风伤寒,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脉浮弱,汗自出者;杂病自 
汗盗汗,虚疟虚痢,皆可治之。若脉浮紧而无汗者,不可用;酒客及亡血家,虽病风寒而汗 
出者,亦忌之。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水 
七升,微火 
桂枝汤方是解肌,(《伤寒论·太阳篇》云“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汗也。)芍药甘草姜 
枣维。啜粥渍形充胃气,(桂枝本不能发汗,故须助以热粥,充胃气以达于肺,肺主皮毛, 
汗所从出,是渍形为汗也。观于此,可知伤寒不禁食矣。)调和营卫汗斯滋。(此方桂、芍相 
须,姜、枣相得,是调和营卫之方。营卫和则汗自出,故曰“解肌”。)中风伤寒太阳病,虚 
疟(调和营卫之功)虚痢(和阳敛阴之效)悉治之。大凡发热脉浮弱,恶寒汗出最相宜。(桂 
枝一味,治太阳发热恶寒之的药。因脉浮弱汗自出,故加白芍敛阴护营,生姜佐桂以解表, 
大枣佐芍以和里,更用甘草和诸药。凡发热恶寒,脉浮弱,汗自出者,合此证即用此汤,勿 
拘风寒杂证也。)若然无汗脉浮紧,(是麻黄证)酒客血家切忌施。(无汗忌酸敛,酒客忌甘, 
血家忌辛热,故皆不可用。)夏月黄芩加入剂,改名阳旦汤宜知。(夏月用桂枝汤加黄芩,名 
阳旦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桂枝加桂汤
属性:治伤寒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 
一壮,与此汤。桂枝汤原方桂加二两。 
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奔豚病象如此)太阳药(桂枝汤乃太阳经 
药也。)治少阴病,(奔豚病,少阴肾邪上逆也。)病起烧针寒气侵。水邪实由外寒召,重散 
外寒便泄阴。(用太阳经药治少阴病者,水邪上逆,实由烧针外召寒入,故仍从表治。惟加 
桂二两,不特御寒,且制肾气。又药味重则能达下。凡奔豚病,此方可加减用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