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 >

第10部分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10部分

小说: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 
而以大黄、芒硝推荡其中,使邪热上散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白蜜者,病在膈,甘以 
缓之也。)温邪吐衄斑狂要,幼稚惊风痘陷邀。(皆上中二焦之火为患)减去硝黄加桔梗,上 
焦风热总堪调。(李东垣曰∶“易老减硝、黄,加桔梗上浮之药,以治胸膈与六经之热。”) 
中风不语加菖远,此又名为转舌膏。(喻嘉言曰∶“中风证大势风木合君相二火主病,古方用 
凉膈散居多。盖风火上炎,胸膈正燎原之地,所以转舌膏、活命丹皆从而加味,不可以宣通 
肠胃轻訾之也。”汪 庵《医方集解》曰∶“转舌膏散心经之蕴热也,活命丹散肝经之郁火也 
。”) 

退思集类方歌注承气汤类
〔附〕防风通圣散
属性:(刘完素《宣明论方》) 治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三焦皆实者;并治 
防风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大黄 芒硝(各五钱) 白术 荆芥 黑 
山栀(各一分) 黄芩 石膏 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 为末,每 
服二钱,加生姜煎。(汪 庵《医方集解》去大黄、芒硝,名双解散。) 
防风通圣(散)即凉膈(散),去竹蜜兮更加辟。(此即凉膈散变法,去竹叶、白蜜,而 
加发表和气血药。)麻桔荆防滑石膏,芎归术芍生姜益。(荆、防、麻黄、薄荷发汗而散热搜 
风,栀子、滑石、硝、黄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归、芍养血补肝, 
连翘散气聚血凝,甘、术能补中燥湿,生姜通彻表里,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 
极 
疮疡痈毒总能消,(疮疡肿毒,亦由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而成。)除却硝黄双解亦。(去硝、 
黄亦能双解表里,大便不硬者宜此。)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枣汤类
十枣汤
属性: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头痛,心下硬满,引胁下 
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为表解里未和也。并治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胸中痛,谓之 
悬饮,脉沉而弦,不猝死,至百日或一岁者。 
芫花(炒黑) 甘遂 大戟(等分) 大枣(十枚) 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 
大枣取八合,去滓,纳余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服五分。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枣汤类
〔附〕三花神丸
属性:(刘完素《宣明论方》) 治实热积痰,翻胃噎膈,湿热肿满。十枣汤原方加大黄一两, 
黑牵牛二两,轻粉一钱,滴水为丸。 
十枣汤用芫遂戟,峻攻水气威灵赫。下利胸胁痞硬痛,汗出短气干呕逆。(诸证皆水气 
为患。仲景利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芫花、甘遂、大戟为决水之猛药,故用大 
枣甘以缓之,欲其缓循经络,不欲其径走肠胃也。缓攻则从心及胁之水饮,皆从二便出矣。) 
咳唾引(胸胁)痛为悬饮,饮踞久必成囊癖。捣囊破癖饮斯蠲,(悬饮者,如悬物也。水饮 
痰涎,久踞经络,结成窠囊,悬于胁下,惟此三味,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非他药所能 
及。本论云“悬饮不猝死,至百日或一岁者,宜十枣汤”,可知其证之来有渐矣。)羸弱虚人 
勿轻掷。河间三花神 丸,大黄轻粉牵牛益。善通壅塞劫痰涎,(牵牛、大黄大泻血气之壅 
塞,轻粉劫痰,无窍不入。)积痰噎膈能开辟。(刘完素云∶“积痰翻胃噎膈,服此药三丸后 
,转加痛闷者,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再服自利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十枣汤类
〔附〕控涎丹
属性:(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 
足冷痹。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非风证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分) 为末糊丸,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丸,临卧姜汤下。 
控涎丹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痰涎变证悉能医。(李 
时珍《本草纲目》曰∶“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 
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寒 
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陈言《三因方》 
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走注麻痹牵引痛,胸背腰项或四肢,或噎或喘或癫痫,痈 
肿瘰 并主之。脏腑水湿大戟泄,经隧水湿甘遂推,皮里膜外消痰气,芥子之功信甚奇。( 
白芥子色白入肺而达上焦,消皮里膜外之痰;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决经隧之水湿;大戟 
色黑入肾而走下焦,泄脏腑之水湿。三者引经各异,而令三焦之水湿痰涎流出于水道则同, 
故复用成方。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备急丸类
属性:备急丸 治食停肠胃,冷热不调,腹胀气急,痛满欲死;及中恶客忤,猝暴诸疾病。 
巴豆(去皮心膜研如脂出油取霜) 大黄 干姜(各一两)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 
干姜为末,纳巴豆霜,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以暖水苦酒,服大 
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 
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备急丸类
三物白散
属性:治寒实结胸,无大热者。 
巴豆霜(一分) 川贝母 桔梗(各三分) 研末,纳巴豆霜更杵之,以白饮和服。强 
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 
一杯。( 
备急丸医猝暴疾,中恶欲死腹胀急。大黄干姜巴豆霜,斩关夺门而直入。(大黄苦寒下 
热结,巴豆辛热下寒结,二药性味相畏,同用泻人反缓。更妙在干姜之辛散,引领巴、黄, 
内通神明,外辟恶忤,助其斩关夺门之势,而成拨乱反正之功。)神昏口噤齿不开,折齿灌 
之犹可及。(中恶客忤,神昏口噤,折齿灌之立苏。)寒实结胸(与大结胸证相似,但无热渴 
烦躁见象。盖彼因热实,此属寒实也。)三白散,贝母桔梗巴霜翕。(贝母、桔梗开提肺气以 
消痰散结,巴豆劫寒破实以开结胸。作散服者,欲其散中焦之寒实也。)药不瞑眩疾不瘳, 
此等诸方宜佩给。(预先修合,佩带在身,以救仓猝之证。) 

退思集类方歌注备急丸类
〔附〕感应丸
属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冷积泻痢之良方。 
木香(二两半) 肉豆蔻(二十个) 丁香(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 百草霜(细 
研二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别研极烂如膏) 巴豆(七十粒去心皮膜研如脂出油) 除 
巴豆粉、百草霜、杏仁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共和合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黄蜡六两溶 
化,重绢滤去渣,以好酒一升于砂锅内煮数沸,候酒冷蜡浮,取蜡秤用。凡春夏修合,用清 
油一两,入铫熬熟,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和前药末,乘热拌匀,丸如豆大,每服三 
十丸,空心姜汤下。 感应(丸)肉蔻丁木香,巴杏干姜百草霜。(肉豆蔻逐冷消食,丁香、 
木香暖胃和脾,杏仁消肉积而降气,干姜逐痼冷而散痞,巴豆善破沉寒,夺门宣壅,寒积深 
痼,非此莫攻,百草霜和中温散,亦能消积,统计诸药,同成温下之法。)蜡丸空腹姜汤下, 
(用黄蜡之义最精。凡治积,新病宜急下,久病宜缓下。此治久积痼冷,乃缓下法也。)冷 
积泻痢真奇方。(赵献可《医贯》曰∶“此方妙不可言,虽有巴豆,不令人泻,其积自然消化。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一老妇年六十余,病溏泻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 
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入腹则泻反甚。延余诊之。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 
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久利溏泄,愈而复发,绵历数年'者,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痢止。 
遂以蜡匮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 
病,皆不泄。”) 

退思集类方歌注备急丸类
〔附〕太平丸
属性:(张介宾《新方八阵》) 治胸腹疼痛胀满,及食积、气积、血积、虫积、气疝血疝、 
膨胀、症瘕、邪实秘滞痛剧等证。 
陈皮 浓朴 木香 乌药 白芥子 草豆蔻 三棱 莪术(煨) 干姜 牙皂(炒) 泽 
泻(各三钱俱研细) 巴豆(用滚汤泡去皮心膜秤足一钱) 
先将巴豆用水一碗,微火煮至半碗,将巴豆捞起,用乳钵研极细,仍将前汤搀入研匀, 
然后量药多少,入蒸饼浸烂,捣丸前药如绿豆大,每用三分或五分,甚者一钱,用热姜汤下。 
泻 
太平(丸)莪术芥三棱,朴泻姜陈牙皂朋,乌药木香草豆蔻,些微巴豆力能胜。(此方 
借些微巴豆,以行群药之力,去滞最妙。如欲其峻,须用巴豆二钱。)食虫气血诸停积,胀 
痛难过总可凭。(按∶《金匮》备急丸治冷热交结之积,《局方》感应丸治寒凝之积,景岳此 
方治气食停滞秘实之积,其虫积与血积,乃借以为治也。)随证用汤为引下,(凡伤食停滞, 
即以所伤之物,煎汤送下;妇人血气痛,当归汤下;气实痛,陈皮汤下;疝气,茴香汤下; 
寒气,生姜汤下;气湿实滞臌胀,用烧酒加白糖少许送下;虫痛,槟榔汤下。)利多饮冷效 
堪征。(巴豆泻人,得冷则止,故服巴豆丸散,利多不止者,饮冷粥一二口即止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柴胡汤类
小柴胡汤
属性:治伤寒中风,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 
有微热,或咳,或汗后余热不解,或疟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暮则 语;并治伤寒 
阳微结,头汗肢寒,脉细便坚,亦半表里也。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炙草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以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此方为和解之剂。去滓再煎,则药性和合,不相捍格 
矣。)取三升,分温三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柴胡汤类
柴胡加芒硝汤
属性:治阳明病潮热,大便溏,小便利,胸胁满而不去。先服小柴胡一剂乃进。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 炙草 人参 生姜(各一两) 半夏(二十铢) 大枣(四 
枚) 芒硝(二两)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 
作服。 小柴胡汤和解供,(少阳为半表半里,汗、吐、下皆在所禁,法当和解,此方主 
之。)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与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此和解少阳之主方。柴胡升阳 
达表,黄芩退热和阴,半夏和胃而通阴阳,参、甘、姜、枣补中气,调营卫,经言“交阴阳 
者,必和其中”是也。)往来寒热(太阳之寒热,寒时亦热,热时亦寒;少阳之寒热,寒已 
而热,热已而寒,故曰“往来”;若阳明则但热不寒,以此为别。)胸胁满,(少阳行身之侧, 
故胸胁苦满。)喜呕心烦(木火上逆,故烦而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或眩聋,(少 
阳清气不升,故目眩耳聋。)或咳或悸或腹痛,(木邪干肺则咳,犯心则悸,侮脾则腹痛,可 
见少阳有病,三焦皆不得宁。盖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 
故有或然之证。)咽干口苦(耳聋目眩,口苦咽干,贴切少阳枢机病象。)白胎浓。(舌上白 
胎,邪在半表半里;若全入里,则焦黄矣。)诸证不必皆全具,杂病风寒俱可庸。(《伤寒论·太 
阳篇》云 
表,(合病一 
明,而少阳居其 
柴胡以和之,邪 
小柴胡汤潮热不 
入血室如疟状, 
成瘀,则肝气与 
刺期门法,(期门 
血结为有形之证, 
桃仁海蛤攻。(按∶ 
热,颇有奇功,因附 
暮则谵语,此证最多 
辨莫通融,便坚脉细 
曰“纯阴结”。此 
热虽结而不甚也 
同)头汗知非少 
阴阳俱紧,反 
亡阳之汗,大有 
细,不得谓阴证 
沉为里,头汗为 
与小柴胡而不疑 
气上越之候,若 
则不忌。) 

退思集类方歌注柴胡汤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语,一身尽重,不能转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 茯苓 铅丹 龙骨 牡蛎(各一两半) 大 
黄(二两) 
黄只煮一二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