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113部分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113部分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我跟可以跟大家负责任来说,大部分草药饮片的药性可以通过鼻闻舌尝这样简单的办法你就能体会,这样的体会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所以说我希望大家尽早从书本中跳出来到实践中去体会,那么到药店尝药这个首先不违法,行得通、简便。告诉大家一个办法,大家可以这样来做,在家啊,糊一百个小纸袋,16开纸,糊完了,你想抓哪个药,就在小袋子上写上药名,攒了五十个小纸袋,拿到药店去,跟药店里卖药的说给抓药,每个10g,这样很方便,他抓得方便,你取得方便,回来之后放在自己的书柜或者箱子里放好了,空余时间拿出来一袋袋尝尝,10g花不了多少钱,几十块钱的事,那你如果怕花钱,你可以对他说,凡是每10g超过两块钱的,你给我抓5g,或者更少,一般都是一块钱左右、几角钱,这样本身你没有药店,也没有一面墙的药箱,起码该有一个小的药匣子,这就是你的兵和将,每样10g,抓回来之后不断的尝,然后记住每一味药长的什么样,饮片长什么样,是什么味、什么气,以后每次开方时,你脑子第一个反应出来的不是药名功效,而是一见到你想开的药马上想到气和味,这样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兵将的音容笑貌,这样是我们真正迈出正式开方用药的第一步。

再跟大家说一下,一定要由逻辑思维转向形象思维,有人说形象思维是低级的,逻辑思维是高级的,我跟大家说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形象思维是直接的,逻辑思维是间接的,因为逻辑思维经过我们大脑的计算,而形象思维直接反映在我们的脑子里,是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中医治病靠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靠“深蓝”巨型计算机能不能算出方子来呢?我跟大家说永远不可能算出方子来,他有可能无限接近,但是他不可能直接体会,所以我劝凡是学中医的朋友多一些形象思维,少一些逻辑思维。

那么我们接着来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是什么意思吧,这个有明白的打一下,因为我们今天主要就是讨论这一小段,所以说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没有回答我来回答吧,“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前面我们说了,气和味的区别一个是藏在里,一个是发于表。那么藏在里的就是阴,它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就是从五味里生出,五味本的一个精气,所以我们想补五脏之精的话,一定要体会味道的实际意义,藏在里的是五味化成的,住在外的是五气化成的。味厚,所以藏在里;气薄,所以在表,它是一个程度的问题。“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的无非也是,既然生在五味,阴之所生啊,里面五脏六腑,是由五味化合成的,生是它,伤是它,就是说五味调和则五脏相生,不调和则五脏相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进一步来强调五味对五脏的重要性,它这个五味已经超出了我们药味尝的这个味,而是表述的一种整个的气机之精华的见解。

你看下面来解释怎么伤在五味的,“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那么大家来解释一下吧。这个在很多中医理论书籍中不断被重复,也不断引起争议。“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什么意思。

有这样回答啊,是养木克土。怎么是养木克土,可以这样来推导吗,酸属木,肝属木,所以养木,味过于酸,对肝好,对脾不好,是不是这个意思呢?那么怎么对肝好,对脾不好,怎么来解释?

我原先对大家强调,一定不能浮皮潦草地停留在五行生克的基础上来考虑这些问题,这种循环论证的理论不是中医的本质的理论。只有你知道了金木水火土的实际意义和它们的相生相克,你才能用五行去解释它,如果不知道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乘害制化的话,那么你就不可能反映一个真实的现象。你看一下下面所有的文章就知道了,味过于酸甜苦辣咸的,不仅对所克之脏有所伤害,同时对本脏也有所伤害,下面“味过于咸,大骨气劳。”,“大骨气劳”肯定是一个贬义词,“味过于甘”,这里没有脾,直接是“心气喘满”,“味过于苦”“味过于辛”都是贬义词,那么同理我们也可以推断,“肝气以津”也是贬义词,不是一个益肝气的表示,酸通肝,过于酸,对肝也不好,同时对脾更不好,所以说“养木克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有人这样回答,“味过酸,导致生发之气受阻,伤及母子。”“味入阴,阴为体,体味过,抑制阳用。”这样的说法更能揭示现象。我记得我原先讲过很长时间,反反复复来讲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酸是一种什么气,肝是一种什么气,脾是一种什么气,当酸的气接受到肝的气,会对肝的气产生什么影响,接受到脾气会对脾气产生什么影响,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它的实在了,千万不要机械地套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描述这些事情。“味过酸,导致生发之气受阻,伤及母子”,这种说法是可以接受的。“味入阴,阴为体,体味过,抑制阳用”,这个也可以接受,这样说是我们在探讨问题。

好,我给大家说一下这句话,从气道方面是怎样来把这句话说出来的,其他的希望大家就此发挥。我记得“黄庭内景经”里对肝气的描述,用了“龙烟”这个词来表示,肝气主升,像烟一样,徐徐然上升,肝气是厥阴,同时又是少阳,少阳厥阴和合而成一个肝胆之气,徐徐地向上蒸腾,代表生机。酸是一种什么气呢?酸是一种收敛之气,酸涩收敛,微酸,酸体是阴的,我们讲过肝气有体有用,肝体是阴,肝用是阳,肝阳是发用的,它就像一盆水一样,水蒸气不断地升上去,这盆水就是肝体,太阳照射着肝,或是底下有个火盆烤着,这个水蒸气从水中徐徐地出来,这就是肝用,大家一定要形象地去理解。这个酸是收气的代表,吃五味子、白芍、木瓜、乌梅、草莓这些,都有酸味。味如果过酸,就抑制了水体化成水蒸气向上蒸腾的这个过程,就导致了生机受到了抑制,从而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叫“肝气以津”呢?大家说一下。首先明确一点,“肝气以津”是贬义词,不是褒义词,古人用词非常讲究,没有一个字不推敲,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肝气以津”,《黄帝内经》的奥妙即在于此,如果我们能体会这种奥妙,读《黄帝内经》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享受,明理的一个过程。
  
有人是这样说的“抑制水蒸气升腾的过程,肝气以津。”还有人这样说“水气不得上升,瘀滞于肝,肝体不能正常化为肝用”,那么这地方为什么要用这个“津”字,什么是津?考据或是古文字,这个“津”字要作阐释的。有人说“气上不去,水升上去才是气,津是水没上升为气的形式”,这个说到点子上了。有人说“津是气的凝聚状态”,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我放了一个水盆儿,这个水蒸气往上走,忽然受了一股气的抑制,比如一股凉气的抑制,这个水蒸气马上在水盆儿旁边凝结成小露珠,津津然了,水蒸气受到抑制又化成了水,贴附在水盆儿的四周表面,就是肝的蒸馏水嘛,古人不会用蒸馏水去说,用津,“津者,水之渗也。”就像蒸馏水一样,又重新变成小露珠贴附在器皿的表面,叫“肝气以津”。打一个最简单的比喻,人的鼻气化不利,被冷风吹拂,就开始流鼻涕一样,气化不利,聚而成液,就是鼻涕。
   
好,大家再理解一下,“肝气以津”,肝的气化失调,受到酸涩的阻挠,使肝的生化失调,气聚为津,又打回来了。“像雾升不上去,向下返,变成了露珠”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用词,“肝气以津”,一下把这个气化不利,又返回来这个现象完美地说了出来。这个气生化不利聚成津,久而久之这个津会聚成什么呢?会聚成瘀滞的淤泥,并且这个淤泥有板结的可能,肝硬化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气不和顺,生化之机不畅,往回返,先是津,再是泥,然后再板结,这个是肝硬化整个发展的脉络。
  
泥比津要厚啊,津越聚越多,这个津不是甘露,而是一种失常的表现,它应该升上去没有升上去,重坠地向下回来了,先是津,津轻,越聚越重,越聚越浊,越聚越硬,最终就纤维化,板结,就是肝硬化,这个就是从无形化有形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津不是一个好东西,像盐渍一样,一个缸,里面腌咸菜,外面能结成盐渍,盐渍越聚越多,越聚越厚,最后就成板结的东西,刚开始感觉是一些水气,慢慢地就变成霜,再变就成盐渍了,就板结了,这个就是有形向无形化,从少往多化,水滴石穿嘛,就滴两下石头没什么动静,滴地时间长了,石头就开始出眼儿了,再时间长了,这个石头就能被穿掉,这个就是很多慢性病得的原因,西医的肝和中医的肝气不是一样的东西,但有相似的地方。
   
那么好,我们接着往下走,为什么“脾气乃绝”呢?有人说,“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肝升肺降与之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左升不及,必至脾不能正常升清,肝木郁而不升,回头克脾,肝木乘脾土,脾气衰竭。”有人是这样说的,“酸抑制生发,脾气不能升腾。”还有人说,“肝气以津,气聚为湿,湿流下,土被淹,地气不能上为云。”还有人说,“脾土升,肝木升,肝木升,脾土升,肝木不升,脾土也不能升。”附中这样说,“脾气能上升,靠肝气条达。”
   
先不论对错,咱们的思维方式要形象出来,具体出来,不要空中楼阁,还局限在框框里,哪怕大家举例子、打比喻都比简单说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要强,从象上去看,一定首先要成一个象,这个象又是大家容易理解的,比如说我经常给大家举这样的象,云彩,漂浮之象;山,稳定之象;水,流动之象;大气环流,这也是一个流动之象,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要拿一个象来做比较,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同一的,都是相似的,都是互通的,我们拿哪一个象能更方便地说明问题,我们就把它拿来为用。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又有一个人说,“木生火,脾失其母而绝也。”那么凡是说肝气不好了去克脾土的都不对,不能这样来说问题。由于酸使肝被克了,肝又反过来克脾土,使脾土绝了,凡是这样说的都不对,这样去理解是机械的理解,就像站着五个人一样,一阵风刮过来,不是刮了甲,甲影响了乙,乙影响了丙,丙影响丁,丁影响了戊,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情况有吗?有,但更重要的是,大风吹拂过来时,对五个人同时产生影响,也就是不会是间接的,排好队了,一二三四五,这样产生影响,有时候古人这样写,能把事情条分缕析地说出来,而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
  
这个说得对,“脾气是一种浑厚扩张之象,过酸使这种气凝滞不开。”这个是我见到现在最好的解释,也就是五味入腑之后,它会在第一时间内,或者通过经脉的循行对五脏直接产生影响,而并非是由一脏传到另一脏,就是这个酸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马上就会对五脏产生影响,这里面它举了两个,一个是对肝,一个是对脾,其实对其他的三脏也构成影响,有没有传导呢,有传导,但是药物是同时对五脏产生影响。
   
刚才有人已经基本把这个解释出来了,脾气升清,是包容之气,缓和之气,大家一定要记住,脾气缓,这是脾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缓畅,缓而畅达,这种缓畅之气受到酸涩之气的抑制而不化,一下憋住了。还有它为什么用“绝”这个词,首先脾气缓,脾气弱,脾气升清,缓达四方,单位面积或是体积,它的气是弱的。大量的酸剂灌入之后,一下使这股缓畅之气凝结不化,产生脾气绝的后果,绝是很严重了,但这个绝不是绝离的绝,是整个气受到了闭绝,气不能升达开达于四方了,现在很多的胃酸分泌过多,口中酸液,心腹嘈杂,烧心,这些都是整个的气机受到了阻滞,脾气开不开,肝气升不了,导致肝脾抑制在那里不调。
   
这里说的五味,味过酸了怎么样,是吃了五味之后出现的,这是说的这个味道对五脏的影响,还有这个气机对五脏的影响。比如这个人爱生闷气,什么叫闷气?憋着不化,不善与人沟通,不善哭闹,闷气憋在胸中不化,憋在那儿天天闷,谁对他不好了,今天让谁嘲笑了,妒忌别人,这都是过酸的一种表现,气机不能开达,这都是酸气的代表,这种酸气使肝气抑,使脾气绝,脾气不能生津,不能很好地开达四方,肝气不能生长,瘀在那儿,马上胃就吃不进东西了,刚生完一顿闷气,什么都吃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