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200部分

明末求生记-第200部分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看咱们的解放军。

    “行啊,定国,你这建议好。”志文赞道,“就按你说的办,正好山里没了儿女的也不少,这样一组合,就都有家了,不论是山民还是队员,凝聚力都将大大提升。”志文嘴里又冒出了大伙儿没听过的词儿。

    “散了吧,大伙儿各忙各的去。”见事情已毕,志文如是说道,左右看看,却发现孙大夫不在场,“咦,怎么不见孙伯?”

    志文仔细想想,自从回到涿鹿山,除了清点运回来的药材,还真没见过孙大夫几面,颇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觉。

    “你说义父啊,闲不住,出山给附近的村民看病去了。”孙大椿还没有说话呢,孙可旺就快嘴快舌地抢着把话说了,他身为义子,对义父的行踪竟似比孙大夫真正的儿子孙大椿还要了解些。

    涿鹿山里的人现在身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生病的人大为减少,倒让孙大夫闲了下来。

    生病少的原因,除了吃的好,还有不得随地便溺,不准喝生水,勤洗澡勤换衣等规矩框着,为了纠正山民们的不良脾性,可是没少下工夫,确切地说,是从河西逃难殓尸的时候就开始了,归根结底一个字,罚,上述行为一经发现就罚口粮,但即便如此,这些人也是到了涿鹿山一段时间后才习惯的。

    “他一个人?”志文皱了皱眉,孙大夫菩萨心肠又闲不住,肯定会去山外给人看病,只是他这人身安全。。。

    “放心,我派人跟着他去了。”孙可旺回答。

    说话间,大部分人已经走出了屋子,他二人吊在了最后,再加上一个跟在志文身后磨磨蹭蹭的马二。

    “马二哥,你有事?”志文很快注意到了与以往有些不同的马二,见他期期艾艾,似是有话要讲。

    “这。。。这个,没。。。没有,不不,有。。。有。”

    见他吞吞吐吐的样子,志文知道他是想和自己单独聊,三言两语打发走孙可旺,与马二一道又折回屋内。

    “马二哥,什么事?神神秘秘的。”志文坐回椅子打趣道。

    “那个。。。志文,你出塞前不是交待过,要我多找些人打探消息么?”

    “没错,马二哥你做的不是挺好么,这次流匪大举进犯,听说就是你的人率先发现的,黄四、十一他们还冒险去打探了对手的实力,涿鹿山能守住,你们功不可没。”志文由衷地称赞道。

    “这。。。这也没啥。”马二又开始结巴了,随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志文,我这开销大了些,要不,砍掉一些用度如何?”

第388章 马二的秘密(2)

    志文闻言,抬头深深地看向马二,良久,方才问道,“马二哥,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传言了?”

    打探消息的开销的确不小,除了自家兄弟人吃马嚼要花钱粮,涿鹿山周围的村民好心提供消息,还有找帮闲,问各个店铺的小二,都得拿钱开路,一番运作下来,打探到的消息也不见得全都有用,那花的钱就只能算是打水漂了,这个志文是有心里准备的。

    所以即便宋才捷和李智向他稍稍抱怨过,马二花的钱太多,志文也不曾放在心上,更没有减少马二用度的想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而要想谋全局,就不能成为瞎子和聋子。

    难道这马二听到什么不利于他自己的风声了?

    志文暗自摇头,他有些不太确信,宋才捷和李智的抱怨都是很私密的,志文当场表了态,不会减少马二的用度。

    涿鹿山内部如何管理,确实需要考虑了,志文目前的想法,一是今后今后各部都弄成双头制,也算是彼此有个牵制,二是得有个内部的审计监察部门,他觉得宋才捷正合适干这个。

    不过这些事儿志文谁都没有告诉,就是宋才捷和李智二人的抱怨,也被告诫不要外传,他会寻机找马二谈论此事,相信马二应该不会听到什么消息才是,因此他愿意砍掉用度的这番表态就有些奇怪了。

    “传言?什么传言?没有没有。”马二急忙否认,“就是感觉我这开销太大,真正有用的消息却不多,这钱花得有些不值。”

    估计是李智和宋才捷给他花钱时那肉痛的表现,让马二有些退缩了罢,其实志文不在的这段时间,真正主管钱粮的是宋献策,李智只是辅助,宋才捷则是管仓库,负责分发,但宋献策从来没有和志文提过关于探子开销过大的事儿,想来他也是知道打探消息的投入与产出并不一致。

    “话不能这么说,马二哥。”志文宽慰道,“打探消息和种庄稼不一样,不是说使了多大劲儿,就能多少回报,这个我还是清楚的,说什么值不值的。”

    “志文,你。。。”马二腾地站起来,一时却说不出话,过了一会儿才道,“谢谢,志文,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看来是宋才捷和李智的态度给了他压力,志文暗道,得找机会和这两人说说,让他们不要那么苛刻。

    “就这么点事儿?马二哥。”

    “不。。。不止,其实,我。。。我还真有事儿和你说。”马二说话又不利索了。

    “有事儿就直说,”志文道,“咱们在一起这么久了,都是自己人,你还这么见外?”

    “那。。。我就说了啊!”

    “别磨叽了,马二哥,快说。”

    “是这样的,志文,我这半年外出打探消息,遇上些老弟兄,呃,其实还有几个女人,算是老相识,他们都想重新跟着我,讨口饭吃也好,赚些外快也罢,总之就是想当我们的外围人员,这些人不少,开销太大,我还没有答应。”马二说道。

    “哦,马二哥在这附近还有相熟之人?”志文有些奇怪,他不是跟自己从陕北逃难过来的么,哪有这么多之前就相识的人,还有,看来刚才说要砍掉些开销的言辞,应该是投石问路吧,自己如果真的同意了他的建议,就不会有接下来的这番话了,这马二,还动了些心眼。

    “这个。。。志文,和你说实话吧,我以前。。。是锦衣卫。”马二的这句话,简直是石破天惊。

    “虾。。。虾米?”志文嘴都不利索了,“我没听错吧,马二哥,你是锦衣卫?”

    马二有些手足无措,“真。。。真的,不骗你,志文。”

    说罢在身上摸了半天,掏出一块腰牌递给志文。

    志文接过这块精美的腰牌,费了好大劲儿,才认出牌子上一面的三个繁复篆字:“锦衣卫”。

    再翻到另一面,同样是两个篆字,这两个字也不简单,不过第二个字是个“旗”字,第一个字如此繁复,应该不是“小”字,那就是“总”字了。

    志文这才有些信了马二的话,只是他很难把印象里身穿飞鱼服,腰配绣春刀,怀揣阎罗簿的锦衣卫,与眼前这喷着酒气,邋里邋遢的糙汉子联系起来。

    “马二哥,你还是个总旗?”志文惊问。

    马二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志文很是好奇,连声催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堂堂锦衣卫总旗,沦落成了陕北逃难大军中的一员,一度还以偷抢度日。

    “呃,志文,锦衣卫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回事儿。”马二一看志文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这说来话就长了。”

    志文刚才的想法的确没错,马二今天一开始建议他砍掉些哨探的用度,的确是有试探的意思,如果志文真同意了,那接下来的这些话,马二是不会说的。

    不过志文拒绝后,马二就没有再隐瞒的心思了,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他的来历。

    在后世影视文艺中看到的那些鲜衣怒马、飞扬跋扈的锦衣卫将士,的确是锦衣卫中的一员,但与真正的庞大而繁杂的锦衣系统相比,就是冰山一角了。

    这些穿着飞鱼服,光鲜亮丽的人,其职责主要以抓捕、刑讯为主,人数并不多,不过十四个千户所,最多时也没有超过十七个。

    锦衣卫在后世被称为特务机构,自然是以刺探情报为主,这些人的数量可就多了,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他们或许是乞丐,或许是店小二,或许是贩夫走卒,或许是官妓窑姐,总之,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都有可能是锦衣暗探。

    这其中,规模最大,人数也最多的一批锦衣暗探,是大户人家之中的仆役丫鬟厨子等等,大明建朝之初,不管朱元璋是怕手下造反,还是为了预防他们贪污,在各臣子的府中,安置了不少暗探。

    其中最有名的典故,是当时的名臣宋濂某晚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头晚做了些什么,宋濂是个实诚人,老老实实答了,等他说完,朱元璋笑着点头,说宋濂没有撒谎。

第389章 马二的秘密(3)

    永乐朝以后,朱棣得位不正,更加看重锦衣卫,锦衣暗探的规模进一步扩张,从名臣大将的府上,发展到了普通官僚的家中,到了大明中后期,连豪富大贾也没有放过。

    名声更臭的东厂、西厂,还有昙花一现的内厂,其情报的获取,都是建立这些数量庞大的锦衣暗探的基础之上,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数量众多的小人物刺探情报,就没有威名赫赫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乖乖!”听到这里,志文叹道,“这得有多少人,花多少钱啊!对了,马二哥,说了这许久,你在锦衣卫里到底是做什么的?总旗又是多大个官儿?”

    “你就别笑话我了,志文,混得饭都快吃不上了,能是什么大官,我这总旗,也就挂个名而已。”马二解释道,他在锦衣卫里的身份更加特殊,半明半暗的,既不是明面上的锦衣卫,也不是隐藏在人群中的暗探,而是连结两者的枢纽。

    说白了,就是汇总各暗探的消息,马二一个人需要负责联系一百多个暗探,这些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然后上报给当地的锦衣卫千户所,同时发放银钱给这些人,为了行走方便,便授了马二一个总旗的虚衔,虽然有点权力,但与真正的总旗相比,就小多了。

    “不过你说的没错,志文,正是因为暗探数量众多,银钱耗费太大,所以自天启帝后期,就开始陆续裁撤,今上登基以后,不但我负责联系的这些人没了着落,就是我自己,也不再是锦衣卫一员。”马二幽幽叹道。

    在历经张居正的变革后,万历一朝不但国库充盈,就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也是满当当的,万历三大征能打赢的前提,就是手里有钱,这其中,有充足经费支持的锦衣暗探,在这三大征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到了天启朝,大明在短暂的中兴后继续滑落,不过天启帝另辟蹊径,派出矿监四下征收商税矿税,虽然被江南士人骂得狗血淋头,但手中却不缺钱花,也基本能保证锦衣暗探的正常运作,只是后期耐不住压力,陆续召回了一些矿监。

    崇祯上台,铲除九千岁魏忠贤之后,连带着对阉党势力都不太感冒,没有他皇兄的脑子,被大臣们蛊惑,将矿监全部撤了,此后,不但国库日渐萎靡,只能在平民百姓身上打主意,加征辽饷、剿饷,就是自己也穷得叮当响。

    没有银钱,锦衣卫和东西厂自然再难以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一裁再裁,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数量庞大的暗探,其次是马二这些居间的角色,崇祯朝成了有明以来特务机构势力最弱、最没有存在感的时代,士人欢呼为“众正盈朝”。

    不过恶果很快开始显现,对内,贪官污吏的查处先不说,接二连三的饥荒、暴动、兵变,事先基本没有任何消息,毫无防范,只能由朝廷来擦屁股,崇祯成了救火队员。

    对外征战就更加严重了,后金这么一个落后的武装强盗集团,能频频用间,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一座又一座辽东坚城,以往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却是彻底消失了。

    当然,这些恶果不能完全算在崇祯的头上,实际上在天启末期,矿监减少后,经费不足,锦衣卫在辽东与后金的对峙中就开始落了下风。

    “所以。。。你们没了收益,才不得不逃离天灾不断的陕北?”志文问道,在后世,马二他们这就是被下岗了啊。

    马二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么说来,黄四、十一等人,以前都是锦衣暗探了?”志文脑子一转,回过味来,不待马二开口,又接着说道,“怪不得你们打探消息都有一套。”

    马二应道,“志文,这锦衣卫也不是什么好名声,所以一直不敢和大伙儿说清楚,还请原谅则个。”

    “嗨,马二哥你又见外了,谁还没个过去,再说这锦衣卫在我眼里,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志文摆摆手,混不在意,“对了,你说的老弟兄,就是你以前的手下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