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124部分

明末求生记-第124部分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大汗要为我等做主,让鞑子们交还货物么?”有人问道。

    “王兄,你想多了。”范轩失笑,此人这次算是损失最重的一个,再次筹集物资,也数他最吃力,所以才如此口不择言。

    “文程兄传信,大汗已决定对蒙古施行‘减丁’之策,半个月后,多尔衮贝勒将率正白旗军马到此,我等需听从安排,相助贝勒爷,并提前准备好军粮,以供大军消耗,诸君,切不可怠慢啊。”

    “什么?多尔衮贝勒亲自来此?”众人既喜且惊,看向范轩的目光有些复杂,震惊中带着惶恐,却又有一丝庆幸。

    震惊和惶恐的,是范轩居然能通过范文程,对后金的决策施加影响。

    庆幸的,则是范轩与他们是一路人,而不是对手,同时蒙古人这次害他们损失惨重,能受到教训,他们自然是喜闻乐见。

    “正是。”范轩手捋胡须,很是自得,“这是我提前获得的讯息,稍后几天,应该会有大金信使前来传信。”

    他也没想到自己那封信能有这么大的成效,这算得上是通过范文程影响了大金的决策了吧。

    他们有所不知的是,范文程对后金的影响力,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大,真正打动黄台吉的,是范文程话里的“完颜金国”四字。

    “好了,”范轩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就不要耽误时间了,现在就各自回去,每家调派一百人,都到我这儿集中,即刻出发。”

    几人纷纷告辞,匆忙往回赶,丝毫不敢怠慢。

    多尔衮及其正白旗军马的即将来临,及时并安全地运抵粮食,成了他们这几天的重中之重。

第234章 吃到怕的烤羊肉

    “来来来,郑小公子,难得来一趟大草原,多吃些肉才是,看你长得那么瘦。”一个满脸胡须的彪形大汉,哈哈大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志文说道。

    其实靠近长城的这些蒙古人,多少都能说些汉话,身为首领,见多识广,会说的更多些。

    此人也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今天上午刚到,卖了十几匹已经长成的雄壮公马给志文,换了一笔不菲的粮食,价格比以往那些明人商贩给的要高些。

    这些公马,或许在这些明人眼中是难得的良驹,但在他们这种蒙古小部落中,就是麻烦,草料吃得多,却一滴奶都没有,杀了它们吃肉吧,却又舍不得,拿给明人换粮,是最好不过的事儿。

    除了这些马,去年秋天他不知出于什么心态留下的那几百斤羊毛,在他眼里分文不值,也被志文用二十斤的粮食换走了,这两件事加起来,让他对志文好感大增,这不,非拉着志文来吃他们的烤羊肉不可。

    “这位头领,”志文强颜欢笑道,没记住人家的名字,只能统称头领,这些蒙古人的名字,对志文来说都有些难记,“小子胃口有限,实在是吃不下了。”

    志文心里苦,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吃肉吃到怕的经历。

    自从林远帮他安排孟根等人送信,各部落陆续到来后,恶梦般的日子就开始了。

    基本上每来一个部落,就要开一场烧烤大会,区别在于宽裕的部落交易前弄,穷的部落交易后搞,总之都逃不掉。

    要是一年才能吃上一次肉,那肉在你心里就是无上美味,吃之前期盼,吃之后怀念。

    要是隔三岔五地就能吃上一顿肉,那肉于你而言,与其他食物就没多大区别。

    要是天天顿顿都吃肉,吃的还是这种烹饪手法及其落后,腥膻之气扑鼻的烤羊肉,对志文来说,就是受刑。

    “啊?吃不下了,来喝点酒就能吃下了。。。对了,你不能喝酒。”这首领还没喝醉,记得志文还小,喝不了酒,倒不勉强,不过他接着大喊,“来人,给郑小公子倒碗奶,顺顺食。”

    喊完接着对志文道,“听我的,郑小公子,喝碗奶就能再吃些了。”

    志文暗自苦笑,此刻的他,无比怀念逃难路上的野菜饼和苜蓿汤。

    “咦!这位兄弟,怎么停手了?”这首领看到陪着志文赴宴的薛平在一旁发呆,“是我们的肉不香,还是酒不甜?”

    “哪里哪里。”薛平急忙说,“我歇口气,歇口气,来,首领,我敬你一碗酒。”

    说罢一仰脖,把酒灌入自己嘴里。

    这个曾经吃了上顿没下顿,要靠着马奶才能勉强过活的马贼头子,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吃肉吃到怕,喝酒喝到吐的时候。

    可谁叫他汉蒙两语皆通,两族的各种风俗习惯也都知晓呢,陪志文与各部首领洽谈、喝酒等事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身上。

    其他人都忙着与蒙人们的交易,先是没空参与,后来是被他与志文的惨象吓到,不敢来,这几天一直都是他和志文顶着。

    一开始,林远凭借汉人身份,还跟着志文,帮忙出头了几次,不过很快也就吃不消了,宁愿带着林巧,去帮囡囡她们的忙,也不愿再跟着志文了。

    嗯,孟根倒是挺愿意帮这个忙,也不缺他这口吃的,不过他酒量太差,两口就醉,这不,现在已经躺在地上了。

    “这小兄弟,酒量太差。”这首领看看地上的孟根,嘴里啧啧发声,“郑小公子,你们吃好喝好啊,我去招呼其他人。”

    “哎,首领你忙你的去。”志文和薛平巴不得他早些走开,自己也能喘口气,休息一下。

    等志文和薛平扛着孟根回到自己营地的时候,夜已经深了,囡囡她们三个丫头还在等着他。

    把孟根弄了和薛平他们一起睡,这小子,这几天几乎都和他们混在一起。

    “有事?囡囡。”志文来到马车旁问道。

    “哥,马已经上百了,还收么?”囡囡指指马车旁的马圈问道。

    林远他们部落专门腾了一块地方,还修了围栏,用来给志文他们关马,坐在马车上往里看,已经有不少马了,匹匹都算得上是好马。

    “有这么多了?”志文没料到,这才几天的工夫,收的马就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而他最想要的羊毛,却是不尽如人意,所以这几天再是吃不消,志文也没有退缩,就是为了混个脸熟。

    按林远的说法,才来了三四个部落,只能算刚开个头,最少也要来十几个,多的话,二十多个也不是没有可能。

    “咱们现在能不收么?”志文双手一摊,真要不收的话,就等着被那些闻讯赶来的蒙古人追杀罢,这几天好不容易攒下的人品也会被败得一干二净。

    “这么些马,就凭咱们几人,到时候怎么赶回去?”草料囡囡不担心,志文总能及时地拿出新鲜苜蓿和粮食喂马,她担心的是怎么把马弄回涿鹿山。

    志文一拍脑袋,还真是,这几天光顾着跟人吃肉喝奶,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那三个曾经的马贼再厉害,能赶多少马呢,再这么下去,马匹数量还会增加,他们仨儿到底能不能行啊。

    志文踌躇片刻,一时也想不出什么主意,“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罢,大不了找林远和孟根帮忙。。。”

    孟根,对了,可以找孟根他们帮忙啊。

    林远他们部落,向孟根这样无父无母,已经成年的半大小子有五个,付钱粮给他们,让他们帮忙赶马,走一趟关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几人都不是别人的家奴,谁也束缚不了他们的。

    而且孟根他们不仅仅只能赶马,更难得的是,他们弓马娴熟,是天生的马上战士,要是能让他们留在涿鹿山,嘿嘿!

    想到这里,志文得意地笑了,“没事儿,囡囡,接着收马就是。”

    嗯,看来今后还得去其他部落,多认识些像孟根这样的人才是。

第235章 想法各异的蒙古各部

    “郑兄弟,你可知道,达林台首领知道你要收羊毛,肠子都悔青了。”林远笑着对志文说。

    两人此刻坐在火堆旁,皱着眉头吃着烤羊肉。

    薛平昨天喝醉了,闻见酒味儿就恶心,宁肯干活也不愿陪着志文了。

    没奈何,其他人要么语言不通,比如柳才,要么不太会说话,比如陶勇,只能赖上林远了,而且今晚举办烧烤晚会的这个部落…乌特拉部和林远也熟,非他莫属。

    “呵呵,”志文笑道,“后悔就好,今年想必来过这儿的部落,都会把羊毛留下了吧。”

    “那还用说,一斤羊毛换一两粮食,傻瓜才扔呢,幸好去年我羊毛留了一些。”乌特拉部的思勤笑着接话,他叫汤和志,也是汉人,年纪比林远大,应该有二十多岁了吧,已经蓄起了胡须。

    乌特拉部,与达林台部一样,都是一百人左右的小部落,也是苏尼特部的附庸,他们这种小部落,不像那些大中型的部落,如科尔沁、土默特、苏尼特等,有传承已久的部落名称,而是用首领的名字作为部落名。

    所以乌特拉部首领就叫乌特拉,一旦换了首领,部落名称自然就换了,达林台部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志文收羊毛的这个价格,实在是。。。低了些,一斤成品毛衣的成本,不过是收购羊毛的一两粮食和织毛衣的手工费用一斤粮,算上损耗和洗羊毛的费用,全部加起来不会超过两斤粮食,粮价再贵,折合成银子也不会超过一钱。

    而一斤成品毛衣有几件?少则三件,多则五六件,每件毛衣商社用一钱五的价格收购,这利润,呵呵!

    可羊毛在蒙古人眼里历来都没什么大用,现在废物利用,多少能换些粮食,他们都是喜出望外。

    再说各个部落羊只总数不少,像达林台和乌特拉这样的部落虽小,上千只羊还是有的,只要以后不把羊毛扔了,一年下来,一只羊能剪下十斤毛,那就能换一斤粮了,上千只羊能在志文这儿换不少粮食,冬春之交青黄不接的状况将大大缓解。

    “汤大哥在乌特拉也是帮他们种田吗?”志文注意到,越是小的蒙古部落,越是重视种地,达林台和乌拉特即是典型,再比他们小的部落,估计没有了,人口数量不足,很难生存下去。

    “是啊,”汤和志笑道,“我在乌特拉和林远一样,就是教他们怎么种田的。”

    “汤大哥,那些大部落,他们种田么?”志文很好奇,大中型部落的羊只多,但人口也不会少,食物的产出,如羊奶,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应该是差不多的,小部落缺粮,大部落也不会例外。

    汤和志摇头,“不种,这些人自命不凡,都不愿意种田。”

    志文随即想到,前两天来的那个中型部落,在看到达林台部种的田后,眼神中明显流露出鄙夷和不屑,看来大中型部落对农事并不热衷。

    “那他们粮食够吃么?”志文问道。

    “一样的,都不够吃,”林远插话了,“那些自命不凡的部落,不过是仗着被后金册封为台吉,每年可以从辽东领些赏赐罢了。”

    语气中是深深的不屑。

    “还有,”汤和志接着说道,声音却是有些低沉,“要是还不够,那些大部落会联合起来,入关抢掠。”

    “那看来年前这些人收获不小咯。”志文冷笑道。

    汤和志点头,“这一次那些跟着后金打秋风的部落,想必收获是不少的,你们看。。。”

    志文和林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有几个中型部落之人,言行举止,极是张狂。

    “。。。林远,和往年相比,他们是不是不太一样了?”汤和志低声问道。

    “嗯。”林远认真地点头,“暴发户嘛,都是这样。”

    “那达林台和乌特拉怎么不跟着黄台吉,一起入关呢?”志文目光灼灼,看看林远,又看看汤和志,想知道他们真正的想法。

    “郑兄弟,你就别试探我们了。”林远说道,“塞外的其他汉人他们怎么想的我不清楚,但至少我和汤兄所在的部落,我俩能保证,绝不会去大明犯边。”

    “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愿意去寇边的。”汤和志也说道。

    尤其是小部落,可战之兵就是十几个到几十个,就算全都去了,也分不到多少功劳,抢不了多少东西。

    但只要有人受伤或身亡,绝不仅仅是受伤战士所在家庭折了一个壮劳力,损失惨重那么简单。

    部落里派出去的都是最勇敢善战之士,不是短时间内能出现的,就是损失一个,对部落的影响也很大,要是伤亡的多些,失去了顶尖战力,几个马贼都能给部落带来灭顶之灾,整个部落会面临倾覆灭亡的危险。

    所以,越小的部落,越不愿意去长城边上搅和,他们更喜欢的,是用自己出产的羊、马、牛,与汉人交换必须的粮食、衣物和用品,自己若能有粮食出产,以弥补不足,当然更好,所以他们对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