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鸣凤的传说 >

第45部分

鸣凤的传说-第45部分

小说: 鸣凤的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其危想到这里,苦笑了下,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笑话里讲的,两个人在一起吃饭。菜很简单,就一碗鱼。而这碗鱼实际上就两条鲫鱼,可恼的是这两条鱼不一般大小。一个人先动筷子就将大鱼夹进了自己的碗里。

    另一个就不高兴了。夹了大鱼的就问他为什么不爽了。你这人一点礼貌都不讲,把大鱼夹进了自己的碗里。

    那如果你先拈菜呢?

    我肯定拈小的。

    你反正是会吃到那条小的。

    张其危想自己现在就是那个后面夹菜的。

    张其危走到公堂时就见有四个差人候在那里和王清说话,见了张其危就站到张其危面前躬身行礼:“我等受大人差遣。”

    “你们随我去拘人。”张其危现在只有往前冲了。

第104章 105,审案() 
张其危回到张宅,要王清把夏三蓝唤来。

    王清去了一会儿,一个人回来说:“夏三蓝不知道到哪去了。有人说这几天,他像发了横财的,整天吆喝庄丁们去下馆子喝酒。现在在庄丁里面,他还结拜了几个酒肉弟兄呢。”

    “有哪几个庄丁,把人弄清楚了,让他们分别写和夏三蓝做过什么事情。再派人去找一找他。”

    张其危刚说完,夏三蓝就醉醺醺地进来,歪三垮四地给张其危行了个礼。

    “少爷找我?”

    “你最近做了些什么好事?”张其危压住心里的火气说。

    “没有做什么呀,就是和几个兄弟有时候在外面喝喝酒,有时候发发酒疯。违法乱纪的事情就没有做过。”夏三蓝也不是那么老实的人。

    “你能跟我讲讲盛茂祥和你有什么恩怨呀。”

    “盛茂祥,就是那个杂货店?少爷,你不知道,这盛茂祥的老板心可黑了。我去修理了他。”

    “你是怎么修理的?”张其危耐着性子问。

    “这事是我和狗剩一起做的,少爷可以问他。”

    “什么?狗剩参与了你和盛茂祥的事情。”

    “是的。没有他参与,我还修理不了盛茂祥的老板呢。”

    “到底是怎么修理的,你可不可以说具体点,我看你们的办法怎么样。”张其危满脸是笑地问。

    王清见张其危笑着问话,心想这夏三蓝不知道张其危的脾气。张其危不怒反笑的事情,一般是张其危怒极了的反应,这下夏三蓝要死的惨了。

    夏三蓝就把怎么下套套住盛茂祥的过程讲了一遍。

    “狗剩知道你这个陷坑吗?”

    “开始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套。”

    “他和你分了多少银子?”

    “他傻,说这是不义之财,不要。我见他坚决,也就没有再坚持要他收。”夏三蓝还是实话实说。

    “王教头,把狗剩找来。”

    一会儿狗剩就和王清来了。

    “狗剩,有件事情,我不相信,就是你和夏三蓝与盛茂祥的事情,你们是怎么整治盛茂祥这个不法商人的。”张其危问狗剩。

    狗剩就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下。

    “狗剩,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不向我报告,你有欺瞒的过错,我要惩罚你,你有意见吗?”

    “没有。这件事本身就让我左右为难。我不报告,是对少爷的不忠心。我如果报告了是对朋友的不仗义。搞得我这几天本来就很难受。现在话说出来了,我心里也好受了。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罚。”狗剩现在不像刚才进屋时满脸的心事。

    “好,王教头,家法伺候,打五十棍子。”

    “东家,这五十棍子打下去,狗剩不死也要脱层皮。还是少打几棍子吧。”

    “你不要给狗剩求情,我要告诉你们,知情不举罪加一等,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的。”张其危说。

    “你们要打哪个棍子?打狗剩?为什么?”夏三蓝一脸憨厚地问。

    “你不用着急,也不要给别人求什么情。马上就要轮到你了。各位差官,把夏公子请到县衙去走一遭吧。我就不去送他了。”张其危本来准备说押送的,话到口边改了口,成了不送了。

    “到县衙干什么?”夏三蓝尽管酒还没有醒,但他知道自己到县衙绝对不会是好事,肯定不是请他去吃酒席,更不会是去当官了。而且在潜意识里对县衙就是大牢的印记更深刻,“我不去,上次不是说那事不追究了嘛,说话不算话?”

    “知县找你了解一下情况,你放心去吧。”张其危见夏三蓝酒没有醒,就骗他说。

    张其危说完,那四个公差就像老朋友一样,将夏三蓝连拉带拽弄走了。

    “我要见你们家大少爷。我的孙子是他救了的,怎么现在又被抓去了?”张其危听这声音知道是夏老奶奶来了。

    该来的一定会来!

第105章 106,为难() 
“老人家,你请坐。看茶!”张其危见夏老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来,忙站起身上前搀着夏老奶奶说。

    “老身不是闲的无事登门打搅你的。也不是来喝茶的。还是为我的孙子来找你求情的。”

    “老人家,这次有些不好办了。您孙子交给我了,我没有管教好,真是愧对您老人家呀。”张其危还是知道这事情与自己还是有些干系的,毕竟人家把孙子交到你的手上,又犯了事情,而且是几件事情,自己怎么也有失察的过失呀!

    “这不怪你,要怪也只能怪我那孙子太不成器。你也不可能天天用根绳子把他牵着。我只是想恳请你再给县长老爷求情,再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次还真张不开嘴了。”张其危也是有苦说不出。本来按照自己行事的原则,是不去招惹官府的,现在为了夏三蓝,把自己搭进去了,他的牢狱之灾也还是没有躲过。张其危感觉自己就是三国故事里的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但这牢骚也不能对着夏老奶奶发。

    “求一次是求,求两次也是求,还请你可怜我们孤儿寡母。”夏老奶奶说着,眼泪就哗哗往下流。

    “老人家,这回是真的张不开嘴了。国家是有法律的,我尽量请知县通融一下,就在雎县坐牢,不发配到别的地方,这样可能受的罪要少一些。”张其危只有想这个办法,也算安慰一下夏老奶奶。

    夏老奶奶见张其危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再勉强张其危。

    就在这时,王清和狗剩一起进屋来。夏老奶奶和他们擦身而过。

    “狗剩,对你实行家法的惩罚,你不要厌恨任何人,这也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经历,你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张其危说。其实张其危心里也很难受。换句话说,就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去处理,自己也还不知道呢。只是狗剩早点把这事情告诉自己了,也不至于让夏三蓝还会做下后面的诈人钱财的事情。自己对夏老奶奶的托付也好交代。

    “我不怪别人,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狗剩很是自责地说。

    “不要打这个娃。”夏老奶奶去而复返,“我清楚,这娃是受我孙子连累,他一没有主动参与,事后也没有分赃,就是没有告诉你也是为感情迷住了双眼。”

    张其危很是奇怪这夏老奶奶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老人家,我只是让他长点记性。”

    “长点记性,需要用家法把他往死里打吗?响鼓不用重锤,快牛不用鞭打呀!我看这孩子就很懂事。你可以罚他多做点什么,这家法下还能活命是命大的人。”

    “老人家,这是我的家务事,希望您老不要给他再求情了。”

    “古话说,大路不平,旁人铲修。这事是我孙子惹起的,你要处罚他,就连我一起打吧。”这夏老奶奶是铁了心要帮狗剩。

    其他人见张其危有些犹豫就一起求情,让狗剩戴罪立功。

    各位书友,你们也许会奇怪夏老奶奶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很简单。狗剩能逃过这顿要命的皮肉之苦,还要感谢赛吴用在暗中调停安排。赛吴用抓住夏老奶奶来找张其危这个契机,让夏老奶奶求张其危,效果就不一样。

    “好吧,既然老人家也为你求情,你就戴罪立功。”张其危只好松口了。

    狗剩就对夏老奶奶和众人抱拳做了一圈揖。

    后来,夏三蓝在张其危的尽力帮助下,没有被发配。

    夏三蓝这个事件之后,张其危也就成了一个半官半民的身份。有时候半夜还在缉拿强盗。他是没有事情就不用去点卯的。

    日子就在这不咸不淡中走到盛夏。张其危在家消暑,吃着在自家水井泡过的西瓜。当时也没有电冰箱等物品。夏天吃西瓜时为了追求口感,往往把西瓜用网兜或者竹篮,水桶等装着放在水井里,让西瓜从里到外都凉透了,将西瓜提起来,那西瓜就冰凉甘甜了。

    一个差役来请张其危,县令有请。

    张其危知道,付宜兴又是遇到难题了!

第106章 107,家产() 
果然,付宜兴遇到了一个案件,毫无头绪。

    雎县有一个大户人家,姓杨,老大叫杨启兴,老二叫杨启旺。父母双亡。杨家是做绸缎生意。当时父母健在的时候,到苏杭进货都是带杨启兴去的。杨启兴和苏杭一带供货商就很熟悉,合作也很愉快。杨启兴的父母不在人世后,两弟兄就分了工。老大杨启兴在苏杭一带专门负责进货。老二杨启旺在家经营店铺。杨启兴到苏杭时儿子才两岁多,为了方便生活,杨启兴到苏杭采购的时候就将老婆还在带在身边。

    每次押运货物回来,车船劳顿,杨启兴就把老婆孩子留在苏杭租赁的房子里,自己辛苦往来押运货物和银两。

    弟兄两个分工合作,生意也十分红火。转眼间,杨启兴的儿子杨发瑞就有了十五岁。十三年间,杨发瑞只回过雎县一次,还是在他十岁的时候回的雎县。

    就在杨发瑞十五岁的那年,苏杭闹瘟疫,杨启兴夫妻双亡。当时一人死亡,一人病重,前后拖延了一个多月,杨发瑞无法将父母运回老家安葬,就将父母在当地火化后抱着两个骨灰坛子回雎县老家安葬父母。

    可是杨启旺不让侄子将长兄的骨灰安葬在祖坟里,并且不承认杨发瑞是自己的侄子。

    杨发瑞百般证明也好,苦苦求告也好,反正不认这个侄子和大哥的骨灰。

    杨发瑞无奈,只好将叔父告上官府。

    在当时,侄子告叔父不管有没有理,都是下犯上,那要跪钉板的。

    就是杨发瑞在告叔父的时候,必须在一块把钉子钉穿了木板上的尖口跪下。一般人都受不了这个折磨,宁愿委屈一下算了,不是一个苦大仇深都会放弃诉讼的主张。

    杨发瑞虽然只有十五岁,从小和父母与各等生意人打交道,对人的心思看的明白得很。他知道叔父不认自己这个侄子是因为怕自己和叔父的儿子杨发祥争家产。现在自己的父母死了,他就不认自己这个侄子,以便独吞家产。

    杨发瑞无意和叔父争家产,不能接受的是父母不能入土为安。

    杨发瑞也提出只要把父母葬进祖坟里,自己放弃对家产的继承。杨启旺认为这是杨发瑞的一步棋,死活不答应。

    付宜兴接了杨发瑞的状子,也找了杨启旺的左邻右舍了解。这左邻右舍也不愿惹事在身。只推说杨启兴常年在外,他的儿子回家很少,我们做邻居的实在搞不清楚这是不是杨启兴的儿子。

    付宜兴凭主观上的感觉,这杨发瑞就是杨启兴的儿子,要不然怎么愿意跪钉板来告状呢?

    可是杨发瑞又提供不出任何人证和物证,就是父母生前的衣服也都接济了苏杭当地的穷人了。

    杨发瑞现在要到苏杭去找人证,山高路远,也没有了盘缠。当时父母所带的资金已经在苏杭治病几乎花了个净光。杨发瑞送骨灰回雎县的路费还是杨启兴的生意伙伴资助的。

    现在付宜兴要么出资帮助杨发瑞到苏杭取证,要么在雎县想办法帮杨发瑞找到足够的证据。

    在此时想到县尉张其危,让他帮助出主意。

    张其危到县衙弄清楚是为此事付宜兴找自己商议。张其危也一时无招,说回家想想办法。

    张其危回家把王清,史敬,赛吴用等人召在一起说了此事。

    王清史敬都摇头说无解。

    张其危看着赛吴用正在闭目养神,也是无计可施的模样,就要几个人想下办法,家庭智囊团会议就散了会。

    王清,史敬出去办自己的事情去了。张其危见赛吴用还是在养神,就喊醒了他。

    “这事简单。我去见下杨家大少爷,保他官司的赢。”赛吴用胸有成竹地说。

    “你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张其危来了兴趣。

    “天机不可泄露。容杨发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