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鸣凤的传说 >

第11部分

鸣凤的传说-第11部分

小说: 鸣凤的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其危想到了陈怀军的事情还没有了,是解决陈怀军事情的时候了。

第22章 22,蹊跷() 
张其危对陈怀军的事情虽然想帮忙,但也没有那么迫切,这是人的通病,只要不是关系到生命,人们是不会急于处理这事情的。张其危也不例外。前几天自己为那个寡妇担忧,不知道事情会有什么结果,现在好了,寡妇遇险,自己把她救出来了,那个紧急的事情过去了。

    张其危就想到要帮陈怀军了。

    张其危把赛吴用喊来:“上次和你说到的一个叫陈怀军的事情,你想出来一个办法没有?”

    当时张其危觉得这问题不好解决,就请赛吴用帮助也想办法。赛吴用也被几个寡妇的事情整的晕头转向,见事情也不是很急,也就拖下了。

    这不刚刚了了那事情,还没有歇过劲儿来。

    “主子,这事我觉得应该撒手不管。”赛吴用说。

    “为什么?”张其危问道。

    “你想,我还是认为这是人家的家务事,我们的手伸得太长了,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起误会。”赛吴用说。

    “算了,看来在这方面你也无招。我想好了,我们不是有家学吗?我就请陈怀军名义做我家学的书童,总可以吧。名义上他是家童,实际是家学的学生之一,这总可以吧?”张其危说。

    “他要是入我们家学是要交束脩的,可是当书童我们却是要付报酬的,这两者可是不一样的呢。”赛吴用说。

    “就是几个钱的问题呀,又要的多少?”张其危觉得帮人不能考虑太多。

    “工钱加上生活费也就不是要个小数字了。一年也就要增加上十两银子的支出。”

    “就是上十两呀。”张其危对家里的支出除大项以外,一些小型支出只是过问一下,也不在乎。

    “主人,可不要简单的这样看,如果此例一开,不知会有多少人会效仿,你纵有万贯家财也经不起这样散财呀!”赛吴用说的也是天朝的一个实情。

    张其危得道以后成了张真人,也就是真武大帝后,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天朝到处在拆迁时张真人见政府对百姓能糊弄就糊弄,不能糊弄的就骗,恐吓,都没有效果了就让拆迁户讨点最大利益的好。

    拆迁户后来也总结了,凡是服从大局,听政府话的人就是上当受骗的,于是老实人也变成了刁民。

    这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

    “帮一个是一个。以后有了这种情况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就行了。好,就这样吧。”

    张其危找到陈怀军的大哥家:“陈兄,我今天登门有一事相求。”

    陈怀军的大哥叫陈怀玉,陈家虽有一些家产,但和张家相比就是小户人家,或者就是一个穷人了。见了张其危就特别恭敬:

    “张少爷,你这么说就是折杀我了。能够为你效劳,我感到非常高兴。你说,干什么?”

    “我的学堂要找一个书童,你有合适的推荐一个。”

    “这个倒还真没有合适的。”陈怀玉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陈怀军。他主要还不是心疼弟弟,是弟弟现在还可以给他做事,这个可是廉价劳动力呢!

    “我知道你家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谁?”

    “陈怀军。”

    “我弟弟?”

    “对。”

    “他不会愿意的。”

    “那你把你的弟弟喊来问一下呀?”

    “好。”陈怀玉也没有多想,就叫人把陈怀军喊来。

    陈怀军进门见了张其危,又见张其危悄悄给自己使了个眼色。

    “我亲爱的弟弟。张少爷想请你去他家当书童,你不愿意吧?”陈怀玉先声夺人地说。

    “这个,我愿意。”

    “好!令弟已经表态愿意,怀军,收拾随身物品今天就跟我走。”

    “张少爷,这样可不是太好吧,我是他的哥哥,你也不征求一下意见。”

    “刚才我说他愿意,你说只要他愿意就行,现在他表态说了愿意呀。”

    “这,这。”

    就在张其危和陈怀玉交涉的时候,陈怀军已经将自己的东西收好了,实际上也简单,就是几件随身的换洗衣服。

    各位书友,现在一些人物开始粉墨登场,他们都是将来位列仙班的人物呢,大家可以记住他们。

    陈怀军从此就在张家家学里上学。张其危想的也简单,就当多一个儿子。更何况现在张家直到自己这一辈,下一辈还没有人。现在张家的家学里的学童基本是自己的弟弟们。

    张其危过了几天又去功德山那里看了一下,发现,功德山又长了一米,有六米高了。他也可以很轻松地一步迈到六米的样子了。

    日子就在这样不咸不淡中过了几天,雎县有三件蹊跷的事情引起了张其危的注意。一是岳嫂没有改嫁,但是肚子开始隆起。这本来不干别人的什么事情,但有伤风化的事情,张其危认为是自己肩上的担子。

    第二件事情说起来还很恐怖,就在雎县南边有一个去处叫猴子岩的地方出了件怪事。猴子岩,顾名思义应该和猴子有关。猴子岩是一片原始森林的边缘所在,那里散住着些农户,樵夫,猎人。在猴子岩那地方有很多猴子出没。所以得此名。

    现在在猴子岩有一个水坑,那个水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最近却是特殊了。开始是一个人到这个水坑边洗菜,听见了“哞”的一声,似有一头水牛在嘶叫。那洗菜的也没有当回事,继续洗菜,就听见这“哞哞”声不断。她心里很烦这牛叫个不停,直起身想赶走牛的时候才发现身边根本就没有牛。而牛的叫声有没有停歇,仔细一听,这牛叫的声音却是从水坑里发出的。

    难道是牛掉到水坑里了。可是水面也没有什么动静呀,不想是牛在凫水呀!

    “有鬼!”洗菜人想到这里浑身一哆嗦,连菜也没有要就跑回家,猴子岩的住户听了她的描述,都不相信,可是到了水坑边却是千真万确地听见了牛的叫声从坑底发出。

    人多有壮胆的,于是弄来了长竹篙,在水坑里捅,没有捅到什么,用渔网来打,除了打上来不少小鱼小虾外,哪有牛的影子,但牛的就还是叫个不停。

    张其危听说了此事,认为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但三人成虎,越传越神,张其危就打算去探个究竟以正视听。

    张其危还在做准备的时候,雎县有一句童谚广为流传:“向家天子万万年,只等二龙连一线。”

第23章 23,排序() 
在雎县的西面,也就是张其危去他所圈之地的功德山的半路,有一块平畴之地。那个地方叫向家畈。

    这向家畈有四百多户人家散居于这块平畴之地。而且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广植桂竹。

    向家畈一面临雎河,另外三面是山,也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盆地,有点像人的骨盆。

    在面向雎河的这一面有两座山,这山蜿蜒数里,就像是两条龙盘旋在那里。更为奇特的是在这两条龙形成的山之间,有座小山,站在平地看不到一百米高。就这小山,山势浑圆,人们就叫他珠宝山。

    这地势就有一个名称,叫二龙戏珠。

    “向家天子万万年,只等二龙连一线”这句预言不是缘于某人之口,而是一只鸟在竹林里喊出来的。

    鸟能说人语,而且叫声清脆,很多人亲耳听到,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

    当时正值太平盛世。如果向家天子万万年成立,也就是说:要改朝换代了!

    雎县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天朝有史以来,改朝换代从没有和平演变过。偏现在的天子不姓向!

    那么很简单,向家要出天子,至少要发生宫廷政变。或者还要通过武力获取。利益集团要获取天下,最受伤害的往往是百姓,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也。

    所以这个预言由一只鸟叫出,而且很多人亲耳听见,其受的惊恐程度一点也不轻呢。

    张其危听到这个传言时,立即赶到向家畈,那鸟还在叫着“向家天子万万年,只等二龙连一线”。张其危听了不信也得信这个预言。

    熟读历史的都知道,在天朝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这类预言。有些预言后来大家都知道不是天意,而是有人故弄玄虚。

    比如梁山英雄排座次,天降石碑的事情。当时,大家只见晴空里响了一个霹雳,然后一个火球自天而降,降在后山。宋江等人赶到火球降落的地方,往地下挖的时候,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有上古的文字。梁山的好汉却不认识,然后有人认识,翻译过来却是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的名字都在上面。

    后来揭秘才知道这是吴用和宋江捣的鬼。当时梁山好汉交椅不好排定,宋江招降纳叛的一些人,宋公明哥哥想把他们的名次往前排,又怕梁山元老不服,就说林冲要武功有武功,要军功有军功,要资历有资历,却被排在大刀关胜的后面。至于刘唐,三阮等元老就更不消说的,名次靠后不是我宋公明不公不明,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呢。

    还有陈胜吴广起义造反,不是也搞了什么“大楚兴,陈胜王”这样的石碑。也假托天意。还有什么唐三代而亡,武主代之。

    可是现在是一只“神鸟”叫出的“向家天子万万年,只等二龙连一线”就不好解释了。

    张其危心里有了担忧,担忧改朝换代会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

    从后半句来看,这个预言出现还没有,要等到“只等二龙连一线”才会出现。这二龙是什么,连一线怎么解?张其危觉得这才是关键呢!

    张其危回家以后就将“向家天子万万年,只等二龙连一线”用纸写了下来贴在第六进院子的议事厅墙壁上,每天端详,求解。

    预言的事情可以放一放。那猴子岩的蹊跷事情也需要揭开了以安民心。

    还有那岳嫂肚子隆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也是一个维护风化的事情。

    张其危思忖,现在这三件蹊跷的事情,猴子岩牛叫的事情应该放在第一位,也就是主要矛盾。岳嫂肚皮隆起的事情应该放在第二位。至于“向家天子万万年,只等二龙连一线”的预言还可以放到最后。

    张其危叫来赛吴用,王清,史敬。

    四人在议事厅坐定,张其危说:“想必三位已经听到猴子岩那里的灼灼怪事,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说来听听。”

    “这事我倒是听过一个类似的事情,在我的老家,曾经有一个山坳,每到月圆之夜,山坳就会发出刀枪嘶鸣的声音,好像有很多人在那里厮杀一般。吓得附近百姓纷纷搬离。后来有人考证在这个山坳曾经发生过一场战斗,敌对双方有四万多人在那里大战过,死伤无数。有道士认为是战死的冤魂在那里鸣冤叫屈,故而发出的声响。于是在那里做了七七四十九场道场,超度那屈死的冤魂。你们猜结果怎样?”王清说。

    “从此安静了!”站在张其危身后的狗剩说。

    其他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狗剩说完,大家都望着王清,想知道结果。

    “当时做这个道场时,还遇到一个月圆之夜,不知是做道场的响器声音太大,还是其他的原因,那山坳确实安静了。可是过了几天,那刀枪嘶鸣的声音再次响起。

    “发起做道场的人找到道长解释。

    “道长见事主来问责,就退出收的做道场的费用说:‘贫道道行不够,另请高明。’

    “后来又请了宝华寺的和尚来念经超度亡魂,奇的是在念经超度做功德时,又遇月明之夜,你们猜怎么着?”

    “你就直接告诉我们就行了,就在这吊我们胃口!”史敬性子有些急躁,见王清说话不干脆直接,就说。

    “月明之夜,响声照样。念经超度结束,事情并没有结束。

    “后来有一个后生,见左邻右舍都搬走了,特别是他心里暗恋的一个女孩子也搬走了,他对那女孩子也是因缘巧合见过一面,正准备央媒人去提亲的,就横生了这个枝节,满腔愤怒无处发泄。也觉得生不如死。就在又一个月明之夜,刀枪嘶鸣的时候,他带着锄头到了那个发出声音的山坳,向着发出声音的地方,用锄头挖去!你们猜又发生了什么?”王清又卖起了关子。

    “你这人烦不烦呀?刚才我就说,你就直接告诉我们结果不就行了,就在这吊我们的胃口!”史敬说。

    “你这人,毫无耐心,我这样启发你,就是以后要你遇事动脑筋。要不然什么事情不愿意开动脑筋去想一想,就会越来越笨的!”这王清也不管大家伙心里的急,偏有你急我不急的心态。

    张其危想,看样子王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24章 24,怪事() 
“你这人也是的。”史敬说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