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

第7部分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第7部分

小说: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北大图书馆,又纠结了一大帮北大学者,一起帮着改编文章。此等好事,自然北大不能落外人田中,王茂如便撒手此事让这些学者暑假有事可做。

    过了些日子,王茂如也跟浦继熟悉了北京城,他偷着出了北平城去看他藏起的越野车,取回扯上的物件。除了他的越野车太大没法动作之外,将车中的一切都取了回来,放在房子里。越野车藏在山洞中之后,又将山洞暂时封死了。这几天折腾来折腾去,倒是累得他够呛休息了好几天。

    王茂如虽然做过几年生意,但他也不是没有野心,自从听到那串佛珠之中冥冥之中的声音之后,这种埋藏在自己心中的野心再一次膨胀起来。

    是的,这是民国啊,这是民国原年,这是乱世即将到来,军阀混战的年代。

    这是一个野心家与阴谋家,政治家与军阀并存的年代。

    这正是我辈的年代。

    他交好浦继,正是能在北平先立下足,只是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凭借着《大国崛起》系列文章,意外在北京落地生根。

    浦继这个人没什么心眼,平生爱热闹,家里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都在外混,一个在军中混日子,一个在警局混日子,家里老太爷清政府倒台之后,被国民党宋教仁说服,去直隶咨议局做议员。其实也就是没事儿跟那些其它政见不同的议员们吵架,这时候的国会和咨议局的议员也没有权利,只会捣蒜,指着他们能帮助国家监制扯淡,除了整天吵架也没什么事儿干。老爷子似乎很是乐于干这种事儿,每天早上兴致勃勃地赶去咨议局,晚上气呼呼地回来,第二天早上再一副满是勇气的样子去……

    两人混的熟了,王茂如通过各种手段倒是认识了北平城中许多遗老遗少文人学者,这些人还留着鞭子,没事大骂袁世凯不忠,也不怕袁世凯找他们算账。

    不过袁世凯倒不是那种不能容忍之人,对于这些嘴皮子便宜,也懒得束管,倒是他的大公子袁克定,找了几个骂袁世凯的人的麻烦,还让袁世凯训斥一顿,说怎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听到这些,倒是让王茂如很是佩服袁世凯,至少他不禁言,听得进其它声音,比起后世,只需赞美不许有其它声音,倒是开明许多。

    是由】。

第六章 买枪防身() 
:没想到今天第一天发布,收藏就30人了,有点小兴奋啊,嘿嘿,谢谢大家的

    第六章买枪防身

    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附近新开了一家奢侈品店,一家在人看来很不可思议的店,女袜专卖,,薄如蝉羽般的专卖店。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这专卖店有何作用,过几天,众人终于看到了庐山真面目,几个从八大胡同请来的窑姐穿着薄如蝉翼的,静坐在窗前,顿时引得众人围观。这年头,妇女没有解放,更没有欧美的性解放,穿着露坐在窗前,更是被人骂为有伤风化。一些人走过点,眼睛死盯着那坐在窗前的模特,嘴里大骂着:“粗鄙至极,粗鄙至极”却不舍得离开,更不舍得移开目光。

    这店主是北京城的浦三少爷,更是让那些守旧的遗老遗少追到浦继家里骂他。浦继大感冤枉,这秀盛的点子赚钱是赚钱,可是太害人了,忙跑去八大胡同躲开自己家的老爷子臭骂。

    王茂如亲自跑去将浦继抓了回来,又让他将这种呈送给西洋诸国使馆女眷,获得一致称赞,而后生意源源不断。由于地界靠近东郊使馆家属区,引得多人来买。

    这时候袁世凯开始制造起了大洋来取代鹰洋和银子,王茂如的一双二十块大洋,这年月倒是奢侈品,北京一家五口人家一年生活费才一百二,他一双袜子就让人活俩月的了。

    但王茂如的生意经验来看,赚钱的,还是要从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入手,穷人的钱不好赚,也赚得少。对于那些使馆区这些欧人来说,这的魅力远远超过价格的阻挡,况且人家也不差钱。一个俄国贵妇在他的建议一次买了一双白色,次日剪短了裙摆穿着,在舞会上搔首弄姿,引得其它女人嫉妒,于是王茂如生意忽然就火爆起来。来的时候王茂如心想也没带别的,出了一把马卡罗夫防身,一些香水,方便面,剩下的全是。

    他知道,钱不好赚,但女人的钱却是好赚,于是车厢里其它空间放的都是。一双两块七买的,带了十万双,满满一车。在这儿一双二十块大洋,按照购买力计算,一块大洋相当于现代五六十块钱,一双就一千块,暴利,绝对是暴利。不过北京城的购买力有限,使馆区再多,终究市场会饱和的。卖掉一万双之后,王茂如又在北京其他柜上批发了一万双,前后赚了三十五万块大洋,换了三十万两银子。

    浦继浦大掌柜一边数着钱,一边大骂王秀盛害人不浅,这边厢收了两万块好处,给自己老爹一万大洋。怎成想,老贝勒硬是把大洋扔了出去,说他不认这个儿子了。

    王茂如跟浦继混的熟了,见他因为自己的事儿受到很大压力,便建议说去让他南方十里洋街的上海府去买。俩人琢磨好之后说干就干,带着姚全儿和一个叫王鹏的下人,四个人带着两万双先到了天津,然后乘船到了上海。初次来到稍微现代化一些的上海十里洋街,除了在后世见过世面的王茂如,其他仨人都觉得繁华无比,在上海的洋人也知道了北京的的事儿,引起了洋人和追求洋气的南方富商的追捧。原本以为定价二十块大洋,但是市场好,又与几家洋行打交道,二十五块大洋赚了一大笔。

    个把月下来,王茂如也经过了商场和经济的洗礼,浦及他们也看好了市场,听到说欧洲人特别喜欢,鼓动王茂如去欧洲贩卖。

    王茂如想了想,认为这事儿将来可以,现在却难办了,因为北大即将开学,而北大图书馆修订过的《大国崛起》也即将发售,只能无奈返回北京。但是王茂如心下决定了,过些日子,要去就去法国,欧洲的香艳之都。

    回到北京之后,工臧平良前来拜访,并且恭恭敬敬地递过来一张日本正银银行支票,五千日元。这可是一笔大收入了,此时日元是与金银直接挂钩的,在中国,日元也是即银元,美元自后最坚挺的货币,且日元与银元兑换大体在1:1。5附近,也颇为稳定。拿了钱,王茂如手中有将近四十万的资本,在民国算是一个富家翁了。但是年初的北京兵乱让的富家翁都心里打怵,王茂如跑到北京的德国礼和洋行分部买了二十把德国的毛瑟手枪。

    这毛瑟手枪就是俗称驳壳枪,匣子炮的半自动手枪了,这种手枪的火力强,但是作为手枪它的后坐力使得子弹射击后枪口上弹,射击精度下降。因此驳壳枪在德国生产后,先是列装了部队,而严谨的德国人在其后发明了更适合部队使用的鲁格手枪,从而导致生产了毛瑟手枪的毛色兵工厂积压严重,于是毛瑟公司委托各个洋行全世界销售。

    还别说这毛瑟手枪在国内广受好评,一把毛瑟手枪比毛瑟步枪贵一些,45两银子一把,倒是毛瑟手枪枪弹便宜,一千发才六两半银子。王茂如与见不到经理,只与一个职员交谈,由于有提成,这职员倒也是热情。王茂如订了二十把发射7。63mm毛瑟弹的驳壳枪,每把驳壳枪配一千粒子弹四个弹夹,一共是一千四百量银子。这倒是引得经理跑了出来,从小职员那里抢走了生意,气的小职员愤恨不已。

    只是经理问了一句:“这二十把自来得手枪,可有枪照?”

    “还要枪照?”王茂如大吃一惊,不是说民国时期人人都能买手枪吗?跟后世的美国似的,怎么买手枪还要枪照?那土匪要不要买枪照啊?

    见他怀疑,经理解释起枪照来,原来在民国也不是枪支泛滥的,对于身价资产庞大的富商,可以去政府申请,花六十两银子买一张枪照,然后才来洋行买枪。否则私藏枪支被警察抓住,要么被判通匪,要么被判作乱。可以说这枪好买,但是枪照难买。而民国枪支泛滥,是到了后来军阀混战,枪照已经作废才开始的。

    王茂如恍然大悟,心说看来买枪还得有自己的产业,自己顶着一个北大学者的身份,不晓得能不能买枪。经理又道:“这在北京,其实买个枪照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有门路。一般人一张枪照六十两银子,我找这个人只需要五十两银子就行。”王茂如忙问这人是谁这么有办法,经理说这人是现任步兵衙门统领江朝宗的小舅子,三姨太的弟弟刘来顺。这人在步兵衙门里,专门负责颁发枪照,大体上直接去步兵衙门申请枪照的,他们看是一般富商就百般刁难,看是有钱有势的立即就办好。当然,给自己弄点小钱,这刘来顺也私下放枪照,一张五十两。

    是由】。

第七章 教授() 
第七章教授

    仔细琢磨了一下,还是觉得生命要紧,王茂如又拿出一千两,一块卖得二十张枪照连枪带子弹,一股脑送到了他家里,花了他两千四百两银子。

    历来给在中国私人办事比公家办事快捷得多,次日礼和洋行在北京的经理便将枪照和枪,子弹,弹匣一股脑送到他府上。

    王茂如兴奋得拿着枪和子弹,跑到郊区野外,也不管瞄得准瞄不准,玩了一天的枪,废了几百粒子弹不说,连一只兔子都没打到。之后在浦继的帮助下,从苦力市场雇了一个车夫,两个保镖,都是河北乡下人,来北京城里讨生活的。两个保镖一个叫锁住,一个叫二根,还是河北沧州的,练过一段时间把式。前段时间闹兵灾,沧州也没幸免于难,这俩人不是同乡,倒是因为兵灾一起跑到北京来了。

    在北京一起讨生活的十几个沧州老乡,陆陆续续地找了工作,这俩人也跑到火车站与老乡们一起扛包。

    但凡国人都有地区情结,这火车站扛包的也如此,扛包的分为三伙人,河北的直隶帮,山东帮还有河南帮,三伙人争斗不休。王茂如也是因为去天津乘火车,见到打架,这两个小伙子武艺不凡,便邀他们过来给自己当保镖,有吃有住,一个月四块大洋,俩人乐得够呛屁颠屁颠放弃了苦力来做了保镖。

    两人实诚,对人也恭敬,知道东家是大学问家之后,更是充满了这个时代对学者的尊重。王茂如心说,我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在这里还成了大学问家了。考察了几次这两人,王茂如见这俩人心眼老实,便一人给他们一把驳壳枪保护自己安全,这俩人更是惊讶不已。东家对自己太信任了,这枪得多贵啊,在得知一把枪前后费用一百大洋之后,俩人睡觉都抱在怀里舍不得放一边。

    北大开学了,作为新设立的学科,国际关系学,倒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讲。王茂如本以为学生不会很多,没想到开学第一节课,屋子里就满满腾腾的人,前排还坐着十几个北大的教授讲师,都是来听这个写出《大国崛起》的秀盛先生的课的。弄得王茂如第一节课就非常紧张,这都不当老师好多年了……

    王茂如讲的课是国际关系学,因为没有教材,便自己编了一本,其主旨就是国家利益,分上下两册十四章。一周四节课,两周讲一章。

    今天第一章的第一节,第一章的就是中国外交史,历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国家外交政策。如汉朝的和亲与征讨,唐朝的汉胡融合,宋朝的岁贡,明朝的天子死社稷,清朝的闭关锁国。当然,如今是民国了,大家都不知道民国外交应该怎样,一个个纷纷翘首企盼希望得出答案。

    “宋朝的岁贡,在今人看来,是一种屈辱,卑膝的外交。然而岁贡的数量对于宋朝而言,却是不足为据的,因为宋朝经济太过强大。自唐朝开始,经济的中心就由北方移向了南方,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几乎完全依赖于南方。换一个观点,就是南方的钱财一直被用于维持北方的统治。到了五代十国,各国分据。南方的国家不必再将税收用于北方,其经济状况反而好于唐代,而王室的奢侈程度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因此从经济上说,北方的统治对南方来说是一种负担。所以宋朝虽然向辽向金乞和、称臣、纳贡,显出一副囊弱的窝囊相,但在经济上却一直保持着优势。而若考虑到唐朝时用于北方的统治费用,纳贡的负担也并不是很重的。相反,对于经济不够发达的北方来说,纳贡倒更像是对巨大贸易差值的一种补助。实事上,对于多产于南方的茶叶,大金曾对六品以上的官员发布“禁茶令”。当时的中国南北部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一体,因此纳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不同形式的资金周转。若没有了这笔纳贡,则会引起北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虽然纳贡本身带有宋朝被强迫的性质,但实质上是北方国家在经济上依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