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拆除?还是保留?经过一场小小的争论,这所老房子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在这所老房子后面,是一块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这里原来是居民棚户区,
共有3500户居民和7家企业,周围则是几十幢现代化高楼大厦。作为金融贸易区的陆
家嘴,寸土寸金,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青睐这片黄金宝地。然而,陆家嘴开
发公司怎么也不肯出让这块土地,他们投资8亿元,迁走了所有的居民和企业,开挖
人工湖,栽上树木花草,建起亭台喷泉,最终建成浦东最大的一块中心绿地。
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环境保护渗透着现代人的意识和生活。浦东更不例外。
他们一方面婉拒所有不能保护环境的项目,向全世界宣布凡是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
的项目,不管有多高的回报率,一律不准落户浦东;一方面在水泥、钢筋森林之间,
给大自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留下了成片的绿色。
金桥出口加工区专门制定了一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
事业发展价值导向。具体而言,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主体;满足基
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系统性和开放性协调,超前性和阶段性结合;公益性和效
益性兼顾,战略性和可行性统一。”
社会学家认为,城市是人类为自己建树的一座永恒的丰碑。可以毫不夸耀地说,
城市到处都是人类智慧的凝聚,折射着人的特有的光辉。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浦东的社区建设也堪称一流。早晨,在一
个个居民小区,一幢幢漂亮的住宅楼被绿树繁花环绕,一条条水泥小道光洁明净,
没有人高声喧哗,更听不到吵架声,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
这种将经济繁荣、社会事业、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开发、
同步实施,以保证其协调发展的新思维,被人们称为“浦东概念”。
环境优美,经济飚升,社会进步——“新浦东人”开创着一种全新的生活。
来自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开发建设者们,将自己的资金、智慧和汗水,熔
铸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正一步一个脚印构筑起华夏辉煌。
1994年春节,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来到上海。离沪时刻,他老人家特地将吴邦
国和黄菊两人叫上火车,殷殷嘱咐:“你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
后一次机遇啊!”
中国,紧紧抓住国际经济重组、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
主导全国经济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
毫无疑义,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遵照邓小平的嘱托,将中华民
族无与伦比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快速、稳健地推向人类新纪元……
1997年11月5日—11月17日
定稿于上海浦东
(注:本文分撰稿:谢金虎 谢持坚 袁梦德 胡纪椿 胡廷楣 何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