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黑板上的经济学 >

第47部分

黑板上的经济学-第47部分

小说: 黑板上的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尔茨是以对一般农业经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研究进入发展经济学的,可以说主要是由于学术研究的兴趣而进入这个领域的。刘易斯则是由于对穷人的同情和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关注而进入发展经济学的。舒尔茨进入发展经济学与他的学术研究相关,而刘易斯进入发展经济学与他的经历相关。
  刘易斯出生于圣卢西亚岛一个黑人家庭。在他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他们兄弟五人,家庭生活之困难可想而知。正是由于童年时的贫穷以及母亲的影响;他对穷人格外同情,又由于他出生在落后贫穷的地区,对发展中国家也格外关注。在英国留学和以后的工作中也由于是黑人而受到过歧视。这些经历使他更具有平民意识,更关注贫困、平等这类问题。在英国他参加了韦伯夫妇主持的费边社,他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由费边社发行的小册子《西印度群岛的劳工》。费边社由一些主张渐进式社会主义的文人和学者组织。刘易斯参加这个组织反映了他的思想倾向。他这种关注穷人、反对殖民者的思想也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发展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另一位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刘易斯与舒尔茨最大的不同还是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的分歧。舒尔茨强调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改造传统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而且,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舒尔茨反对以工业化为中心,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战略,而刘易斯正是这种战略的倡导者之一。
  刘易斯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主要贡献是解释发展中国家问题的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是二元经济模型。第二个模型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决定模型。这两个模型是他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来的。
  第一个模型说明了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的途径。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弱小的现代工业和强大的传统农业——组成的。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扩大现代工业部门,缩小农业部门。在这种二元经济中,由于传统部门存在隐蔽性失业,以及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妇女解放,劳动力供给丰富,工业部门的工人工资不由工人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和劳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由传统部门农民的平均收入决定。只要工业部门的工人工资略高于农民的平均收入,劳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由农业进入工业部门。劳动供给是无限的,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主要来自国内储蓄,国内储蓄的主要来源是利润。因此,储蓄增加是收入分配发生了有利于资本家的变动,利润增加的结果。经济发展是工业发展、利润增加,工业又发展的结果。政府可以通过某种计划来加快这一过程。
  刘易斯的另一本重要著作这个模型显然是把工业发展(即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他关于农业部门效率低下,存在隐蔽失业,以及压低农民进城工作工资的观点正是舒尔茨所批评的。5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按这个思路发展经济,结果不仅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而且连吃饭问题也没解决。刘易斯在80年代承认,自己的模型忽视了农业发展,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这一模型在早期发展经济学中影响极大,以后许多国家放弃了这种发展战略。
  第二个模型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的决定。这一模式假设,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与食物,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品与食物,双方以初级产品与工业品相交换。各国国内初级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是由食物决定的。因此,两国的贸易条件是由各自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高,这就决定了贸易条件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从长期来看,如果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提高而初级产品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结果只能使贸易条件更加恶化。刘易斯在《增长与波动》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等著作中还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发达国家利用这种贸易条件状况剥削发展中国家,并主张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发展自己独立的民族经济。
  刘易斯的第二个模型反映了他同情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政治倾向。他关于改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也有道理。他完全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说话的。在实际中,他也担任过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顾问,出谋划策。但这个模型的争论更大。统计资料证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恶化并不是一种趋势,也不是长期存在的,只是一种短期现象。而且,刘易斯对贸易条件决定的解释也过于简单化。事实上决定贸易条件不仅仅是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还有许多更重要的因素。
  尽管刘易斯的两个模型受到不少批评,尤其是80年代之后。但应该承认,刘易斯最早从事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比舒尔茨起步早),的确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他用到的一些概念包括“二元经济”、“无限供给的劳动”仍被经常引用,也适合某些国家某个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
  刘易斯关于经济发展的论述并不限于这两个模型。1955年,刘易斯出版了他全面论述经济发展的著作《经济增长理论》。这本书中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社会结构、制度安排、宗教、文化历史传统、政治、心理等等。他早就认识到包括产权在内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本书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学界重视。
  20多年前我读研究生时,硕士论文题目就是“论刘易斯的经济发展理论”,当时对这一套理论(包括两个模型)崇拜得很。刘易斯的理论最早是我介绍到国内的,他的许多著作都是我译的。这些年来我逐渐认识到刘易斯经济发展理论的时代局限性。但刘易斯那种对穷人的关心,对平等的追求,以及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仍令我崇敬。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是我常看新的书之一。话经济学人
  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始作俑者
  有独到创见,又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加里·贝克尔  传统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问题的,但现代经济学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个界限。经济学家用成本—收益方法研究人口、家庭、婚姻、歧视、犯罪、政治等广泛的社会问题。经济学向其他学科的扩张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而领导这一潮流的始作俑者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
  贝克尔是深受芝加哥大学自由主义传统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对传统经济学的突破是从题为《市场歧视》的博士论文(1957年修改为《歧视经济学》一书出版)开始的。他第一次把歧视这种社会现象作为一个经济问题,并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贝克尔认为,市场经济中贝克尔还善于写经济散文,《生活中的经济学》在国内颇受欢迎两个集团(黑人与白人,或者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收入差别反应了由学历、技术、经验等影响边际生产率因素的差别,并不全是由于歧视。把以上因素引起的差别分离出去后剩下的才是由歧视引起的。贝克尔用市场歧视系数来衡量歧视引起的差别。他建立了一个两社会(白人国W与黑人国N)模型来分析歧视。如果这两个社会互相不歧视,则通过贸易实现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如果相互歧视,不进行贸易,双方都受损失。所以,歧视不仅损害了被歧视者,而且也损害了歧视者。在社会中,如果雇主在雇用工人时对黑人歧视,他就要出高价雇用白人,从而降低了竞争力。如果顾客歧视雇用黑人的企业,他们就必须为此支付高价。所以,以利润为最大化的雇主不会有歧视。歧视来自愿意为自己的偏见付高价的顾客,以及政府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消除歧视在于充分的竞争、立法保护民权,以及顾客偏见的消除。贝克尔关于歧视引起歧视者与被歧视者双方损失的观点,对推动美国民权运动和立法保护民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从60年代开始,贝克尔把经济分析用于犯罪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兴趣缘于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贝克尔开车去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一个学生的口试,由于迟到要决定把车停在停场还是停在有罚款危险的街上。他计算了得到罚单的概率,罚金的数目,以及停在停车场的费用,觉得值得冒险把车停在街上。结果他还没得到罚单。于是,他研究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贝克尔所说的犯罪包括非法停车这样的违法行为。贝克尔的分析涉及五种关系:犯罪数量和违法成本之间的关系;违法数量和量刑之间的关系;违法、逮捕、定罪数量与执法公共支出之间的关系;定罪数量和监禁或其他形式惩罚的成本之间的关系;违法数量与用于防范的私人支出之间的关系。贝克尔用数学模型分析以上关系,并得出了对付犯罪的社会政策的最优条件。
  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始作俑者大概最令社会无法接受的是贝克尔关于出生率的研究。1960年贝克尔发表了名为《出生率经济分析》的文章。他把孩子比之为耐用消费品,用成本…收益方法解释出生率的变化。他认为,决定出生率的关键是抚养孩子的成本。这种成本包括直接支出的成本(购买衣物,教育等)以及间接的机会成本(为抚养孩子而放弃的收入)。传统社会中出生率高是因为收益(作为家庭劳力)大于成本,尤其是机会成本极低。在现代社会中生孩子的收益(家庭欢乐或传宗接代)少了,但成本(尤其是机会成本)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这正是现代社会出生率低于传统社会、高收入家庭出生率低于低收入家庭的原因。也许用成本…收益来分析抚养孩子这种社会行为有点太惊人了,但他的结论解释了出生率的本质特点,不得不让人敬佩。
  对出生率的分析成为贝克尔经济学中最重要贡献——人力资本理论——的出发点。1964年,贝克尔发表的《人力资本》一书成为这一理论的经典之作。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如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能带来收益。他建立了计算人力资本投资和收入效应与收益率的方式,并进行了检验。他证明了,人们收入差别的最基本原因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人们的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失业与受教育程度负相关。他用这一理论解释了收入分配模式、年龄与收入的关系、失业持续时间等问题。现在这一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各国经济增长差别、国际贸易、以新技术为先导的新经济等广泛问题。
  1965年,贝克尔发表了《时间配置理论》,建立了时间经济学。他认为,人的时间用于工作和闲暇。工作是有酬劳动,闲暇包括一切无酬活动。这两种时间的分配取决于工资率。工资率上升会引起两种相反的效应——用工作代替闲暇的替代效应(因为闲暇的机会成本高了)和用闲暇代替工作的收入效应(闲暇是一种正常物品,其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劳动供给。这对解释节省家务劳动(闲暇)和发明(如快餐或各种家用电器)的经济意义以及妇女劳动力参工率提高等问题都有理论意义。
  70年代后贝克尔发表了《婚姻理论》、《家庭论》等著作,把经济分析用于婚姻、家庭这类传统上属于社会学问题。在社会学家看来由人性或爱情决定的婚姻,在贝克尔看来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预期婚姻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才会结婚。家庭也与企业同样是一个生产单位。他用这种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一夫一妻是典型的婚姻制度,家庭中男性与女性地位的决定,离婚等问题。
  当贝克尔闯入社会学等领域时,社会学家指责他“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家除了斯蒂格勒、弗里德曼、舒尔茨等少数人外都指责他不务正业。但在80年代后他逐渐被接受。1986年他由于对出生率与家庭的研究被国家卫生研究署授予功勋奖。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聘他为教授。1992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他的主要贡献是“将经济理论的领域扩大到以前属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看来经济学帝国主义已得到肯定,其始作俑者就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功臣。
  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贝克尔实践了这一点。话经济学人
  一本书主义
  特里夫·哈维尔莫  记得一位中国作家曾倡导一本书主义,认为一个人一生只要有一本站得住的书就可以了。1957年这种主张被指责为名利思想受到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