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第7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涛有些奇怪,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程新夫解释了原因:“因为他是个倒斗的。”
孟子涛讶然问道:“难道那颗珠子也是倒斗得来的?”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他自己说珠子是从他的地里捡来的,鬼信哦。”程新夫瞥了瞥嘴。
孟子涛呵呵一笑:“说不定确实是有人把珠子掉进他的地里了。”
老太太接过话道:“小伙子,你是不知道,那小子就是个盲流子,平日里就知道偷鸡摸狗,就他还能有捡到宝贝的机会?老天爷都过意不去。”
程新夫嘀咕道:“别提老天爷了,我平日里经常做好事,还受这无妄之灾呢。”
老太太说:“这是你年轻时期,学了点功夫逞凶斗狠的报应。”
“得,不跟你说了,反正再怎么说,也是我的错。”
程新夫摇了摇头,跟孟子涛说道:“我和那小子以前是一个村的,亲戚也都住那边,过年的时候回去就提起过那小子,他现在活的滋润的很,家里都起了洋房,还说是自己做生意赚的,不过大家眼睛又不瞎,平日里又不是看不到他家经常有不三不四的人出没。”
“不过,那小子还不傻,从地里掏出来的东西,不会放在家里,上回就有人报警说他是倒斗的,警察查了一段时间,没有查出什么,最后就不了了之了。而且经过警察调查后,他就警觉多了,平时也不吹牛、显摆了。”
孟子涛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贸然上门,肯定不可能问出什么结果来。
闲聊了一会,程新夫的儿子程小超来了,他西装革履的,身上还有上位者的气势,一看就知道是个成功人士。
程新夫为双方做了介绍,程小超跟孟子涛寒暄几句,便对父亲说道:“爸,那边的房子我已经安排好了,您和妈一起搬过去吧。”
第八百八十一章 接触(中)
程新夫表示不同意儿子的提议:“搬什么搬,都在这个小区住了这么久了,老伙伴都住这边,搬走了我平日里找谁去说话啊?”
程小超劝道:“咱们家如果是一楼,我也不会让您搬,关键咱们家是三楼啊,您腿脚不方便,出去还得靠妈帮忙,我也不是说什么晦气话,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可怎么办?”
程新夫倔脾气上来了:“不用你们管,我自己拄着拐杖会下楼。”
老太太劝道:“老头子你能不能别抬杠了,儿子让你搬也是为了你好,再说了,等你腿脚好了,再搬过来不就行了,就相当于一次长途旅行了。”
程新夫沉默了一会,对着儿子说:“你快把小孟送过去,别给我出了差错,知不知道?”
“知道了。”程小超知道父亲这是同意了,心里也松了口气。
老太太把儿子和孟子涛送到门口,临走的时候,程小超让母亲把要带走的东西收拾一下。
上车之后,程小超和孟子涛闲聊起来,得知孟子涛名下有拍卖公司,他问道:“你找齐癞子是想要从他手里拿货吗?”
孟子涛摇了摇头:“那怎么会,我们是正规公司,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我们是不会要的。我这次找他,主要是打听一件事情。”
自从得知要找的人可能是个倒斗的,孟子涛就觉得很可能打听不到消息,甚至于他都不想跟对方提起珠子的事,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只是该接触还是要接触的。
程小超呵呵一笑:“那到有些可惜了。”
“什么可惜?”孟子涛有些奇怪。
程小超说:“我听说他手里有一批货,这段时间正急着出手。”
“确实?”
“这只是小道消息,真实性有多少我也不太清楚。”
程小超名下有家安保公司,规模比较大,一般做这行的,黑白两道都要打交道,他说的消息可信程度还是挺高的。
孟子涛考虑了一下:“程总,你知道齐癞子那手里有些什么吗?”
程小超摇了摇头:“这个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想来不出我们三燕市的特色吧。”
“三燕市的特色?”孟子涛稍稍一想就明白过来,三燕有著名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骨器。但由于遗址的面积太大,保安巡查不过来,于是也造成了盗墓者的猖獗。
既然听说了这事,为了避免文物流失,孟子涛肯定不能错过,于是说道:“程总,那麻烦你到了齐癞子那先别提我的事情。”
程小超表示可以,并没有多话。
一个多小时后,汽车驶进村子,程小超对孟子涛说:“孟总,现在正好到了饭点,咱们先在我大伯家吃了饭再去找齐癞子,正好打听一下齐癞子现在的情况,你觉得怎么样?”
孟子涛点了点头:“麻烦程总了。”
“别客气。”
程小超把汽车停在一户民居前,下了车,因为院门开着,他拎了一些东西,带着孟子涛径直走了进去,嘴里喊道:“大伯,我来了。”
“小超来啦。”一个看起来七十多岁的农民从屋里走了出来,见程小超手里还拎着东西,埋怨道:“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啊,现如今日子好了,还缺你这点东西啊!”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程小超呵呵一笑,接着就把孟子涛介绍了一下。
“快进去,外面冷,进去热呼一下,酒菜准备好了,咱们先喝两盅。”程新强招呼两人进屋,热情地准备给大家倒上酒。
程小超连忙推辞道:“大伯,我一会还要开车呢,酒就不喝了。”
程新强硬要给他倒上:“那就睡我这里。”
程小超极力推辞:“我还要送孟总回去呢。”
“你这就没意思了,好不容易你回来能陪我喝点酒,结果还不喝。”程新强显得很不满意。
孟子涛笑道:“大伯,我陪你喝,你喝多少我也喝多少。”
程新强眼睛一这亮:“哦,这可是你说的哦。”
程小超连忙提醒道:“孟总,我大伯酒量很好,现在还能喝一斤多白酒的。”
“要你多话!”程新强瞪了他一眼,担心他把孟子涛吓跑了。
孟子涛笑着摆摆手:“没关系,我说到做到。”
程新强笑眯眯地说:“看来小伙子酒量应该不错嘛,能喝多少啊?”
孟子涛笑道:“我还真没算过,上次喝了五瓶飞天都没事。”
“真的假的?”程新强和程小超都愣住了。
“一会喝过就知道了。”孟子涛笑了笑,其实别说五斤白酒,就算再多的白酒,除非肚子里喝不下了,再多他也醉不了。
片刻后,伯侄二人都见识到了孟子涛的酒量,程新强惊讶之余,相当高兴,看来今天能够喝个尽兴了。
喝酒能够增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程新强喝了一会酒,话也多了不少,拉着孟子涛讲他年轻时候的往事,孟子涛因为职业的关系,一点都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还时不时的附和几句。
正因为这样,程新强对孟子涛感观大好,当孟子涛问起齐癞子的事时,他一股脑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齐癞子小时候就没爹没妈,跟他爷爷老齐头长大的,当时也算是可怜人,不过这小子长大之后,就不学好了,经常跟不三不四的人瞎混,等老齐走了之后,他就更加混了,之后居然去做倒斗的营生,祸害祖宗不说,还会给自己带来报应,换作是我孙子,我早就清理门户了。”
程新强气乎乎地喝了一口酒:“前几天他还说要出钱把村里的路修一下,我头一个表示反对。”
程小超道:“大伯,我觉得您也不必这样,至少咱们村里交通状况会改善。”
程新强没好气地说:“倒斗赚的钱能用吗?那不是把他作的孽转移到咱们头上啊!再说了,你以为他齐癞子修路是为了村里?还不是为了他自己,好让车子进出,方便他们倒斗。”
程小超说:“可这样,您不是得罪人了吗?而且您一个人不同意又能顶什么事呢?”
现在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不多了,只要自己能够得到好处,哪会管那么多?程新强的反对必然会被一些村民报怨。
程新强冷哼一声:“我就人这是这个脾气,再说了,他齐癞子也只是出了十万块钱,大不了这笔钱我出了。”
这番话令程小超颇有些哭笑不得,他觉得这事完全是大伯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给自己挖坑。不过,他也知道大伯的脾气,比他父亲还要倔,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事也只能回去后让父亲劝说了。
程新强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些齐癞子的事情,只是对孟子涛来说,都没有提到重点,大部分也都是一些传闻和猜测,没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哦对了,我做的扒锅肘子,冻的时间差不多了,我去端过来。”说着,程新强起身走向厨房。
程小超笑着说道:“我大伯做的扒锅肘子可是一绝,而且还有两个特点,焖好的肘子非常软烂,不知道操作秘诀的人,根本无法完整地把它打捞上来;另外,预制好的肘子放十天也不会变质,即使是在三伏天都是如此。”
孟子涛感觉有些新奇:“确实少见,制作上应该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程小超点头道:“是的,肘子要先入汤桶卤,把肉味煮入汤中,再倒入宽口大铁锅小火慢扒,把汤再火靠入肉中,最后撇净油脂,铲出肘子。如此连卤带扒七小时,肘子已经非常软烂了,非专业人士根本捞不出来。”
“之后再把肘子放到托盘里,把锅内剩下的汁收浓,一层层刷到肘子上,冷却凝固成肘子的‘外皮’,因为这样能隔绝空气,造就了肘子三伏天都不变质的特点。说实在的,每回我来我大伯家,扒锅肘子肯定是少不了的,我一个人都能对付掉两大盆。”
说话期间,程新强端了一盆切好的肘子上来了,老远就能闻到肘子的香味,都快令孟子涛垂涎欲滴了。
程新强热情招呼道:“小伙子,试试我这道扒锅肘子,合不合你的口味。”
“好……”
孟子涛夹了一块品尝,果然鲜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美味绝伦:“如果这个时候能再来一碗白米饭,就更加般配了。”
程新强哈哈一笑:“这扒锅肘子配米饭确实是香,不过咱们先喝酒,肘子有的就是,你可以敞开肚子吃。”
“我可不会客气。”
孟子涛笑了笑,接着问道:“大伯,您这盆子是从哪里来的?”
程新强笑道:“你是想问这盆子是不是古董吧?实话告诉你,这盆子就是个假货。”
“为什么?”
程新强哈哈笑道:“你是没看到,这盆子底下写的是‘大明康熙年制’,康熙成了大明的皇帝,我估计他知道了会从棺材里跳起来吧。”
孟子涛笑道:“这也说不定,在金陵博物馆里面,就收藏有一件‘大明康熙年制’的官窑压手杯。”
第八百八十二章 接触(下)
“什么?!真的假的啊?”程新强伯侄俩都愣住了,根本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突破常理的事情。
孟子涛打开手机,上网调出相关资料:“你们看,我没有骗你们吧。”
“怎么会有这种情况?”程小超看了资料有些不太明白,不是说古代这方面很严格嘛,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别说古代,就算是现代,这种常识性错误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可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孟子涛解释了起来。
官窑瓷器在明代正德朝以前,官窑瓷出厂前需要经过两次拣选,一次是刚出窑时,另一次是运到御窑厂的中心所在地以后,不合格的一律打碎,统一埋入地下。嘉靖朝以后,御窑厂无力继续完全承担官窑的烧造任务,将一部分产品放到民窑烧造。
这种官窑的烧造体制,被清代官窑接受。但清代官窑没有立下将次品打碎的规矩,反而允许它们上市买卖,故文献记载,瓷都瓷器市场上一度形成“官民竞市”,也就是官窑器和民窑器在市场上竞争的局面。
孟子涛说道:“因此,清代官窑瓷可以分为工部定瓷与钦定瓷两部分,钦定瓷为皇家内部所用,工部定瓷主要用于赏赐,钦定瓷的质量要求比工部定瓷高。工部定瓷仍旧由御窑厂烧造,钦定瓷则放到民窑中生产,并规定烧坏了要赔。”
“而在当时,由于明亡没多久,前朝的工匠还在工作,工匠心中还有明代的影子,一个疏忽就写错了,再加上当时的官窑并不像明代严格检验,最后导致了漏网之鱼的出现。”
程新强激动地问道:“那我这只瓷盆有可能是真的喽?”
孟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