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宝生涯 >

第426部分

捡宝生涯-第426部分

小说: 捡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这片地方,工地上出一些好东西的概率也不少,报纸电视上相关的报道也并不稀罕,当时秦立全就不禁有些心动:“难道这是埋在地里的古董?”

    本来秦立全是打算明天周末过来把东西卖了,只是事不凑巧,周末他有其他事情要忙,为免夜长梦多,他就向经理请了半天假来到了潘家园,想找人卖出这件“古董”。

    为了怕人因为来历不明轻视这个东西,也为了不想惹来麻烦,秦立全当时谎称了佛像是自己家祖传的,并开了18万的起价,最终被眼前这个中年人以2万元买下。

    不想中年人拿着佛像到朋友那观摩之后,竟然在佛像底座下面发现了字迹,用手机上网一查,分别就是国内某游戏的周边产品,绝对不是什么“古董”,秦立全所谓的“祖传”也肯定是撒谎的。

    于是,怒火中烧的中年人当即带人回来找到了秦立全,将其暴打一顿,就发生了刚才那一幕。

    说起来,秦立全也是倒霉,如果他卖掉东西就走,也就不会出现在这些事情了,但他因为凭白得了2万块钱,心情十分激动,于是就在附近的店铺逛了逛,看看有没有自己中意的东西,结果被买家一伙给找到了。

    秦立全本来就没有骗人的打算,知道真相的他当时也愣住了,因为自己撒谎他也没有敢还手。事后仔细一想,工地附近有几所大学,经常有年轻人来来往往,很可能是有人经过时不小心掉下的,结果被他找到,认为是埋在土里的古董。

    听了事情的缘由,吕东辰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觉得秦立全脑子不好使,明明可以找他帮忙鉴定,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被人打也是自作自受。

    至于说秦立全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切都是因为秦立全抠门,知道去找吕东辰鉴定,带些礼物或者请吃顿饭肯定是要的,但他就是舍不得花这份钱,可见他的抠门程度。

    吕东辰心里有些不爽,干脆就问道:“你们说,这事怎么解决?”

    中年人说:“当然是把我的两万块钱还我了。”

    “呵呵。”吕东辰嗤笑了一声:“人被你打了,还想着把钱全要回去,你觉得合适吗?”

    中年人的朋友叫道:“怎么不合适了,谁叫他骗人的!”

    孟子涛说:“东西看错了,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

    “他说祖传的,我相信了。”中年人不管其他,咬死了自己相信了秦立全的话,千错万错,就是秦立全故意骗人不对,被打也是活该。

    既然这样,双方肯定是谈不拢了,局面就僵在那里。

    这个时候,警察听到风声赶了过来,把大家叫到所里解决问题,最后在警察的调节下,中年人要回了一万五,剩下五千补偿秦立全被打的损失。

    在调解书上签下名字,秦立全十分剑舍地把一万五千块钱还给了买家,不过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了多少亏,觉得被打一顿受点皮肉伤,能够换来五千块也还是不错的。

    从室内出来,吕东辰说道:“全哥,我建议你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不要身体打出了毛病,耽误了就不好了。”

    秦立全马上说道:“不用,不用!我觉得现在身体状况很好,浪费那个钱干嘛,再说万一出了问题,又不是找不到人了。”

    孟子涛有些无语,这分明就是要钱不要命的架势,此时他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作为吕东辰的亲戚,还会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

    吕东辰知道秦立全的性格,劝了几次见他不听,也就不再啰嗦,跟秦立全告了别。

    看着秦立全走的时候还有些兴高采烈,吕东辰直摇头:“我这位表哥死要钱的性格也没话说了,希望他将来别再因为钱的事情出什么事吧。”

    孟子涛只是微微一笑,这话他不太好接。

    接下来一路上就没发生什么事情了,孟子涛跟着吕东辰的带领下,走进了一家古玩店铺。

    这家古玩店不大,店里也没有摆放几件东西,不过孟子涛到是能够看得出来,这里的东西都有一眼,像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的。

    俩人走进古玩店的时候,只见一个三十五六岁戴着金丝边框眼镜,长相斯文的青年正拿着一只瓷枕在那打量,不出意外,此人应该就是汤老师了。

    汤老师抬起头来,由于吕东辰已经提前说了,他笑着打招呼道:“来啦,这位应该就是你先前说的朋友孟先生了吧?”

    “是的。”吕东辰笑着点了点头,孟子涛也客气地跟对方打了声招呼。

    寒暄了几句,吕东辰就把目光放到了汤老师刚才拿的瓷枕上:“这瓷枕有些特别啊。”

    汤老师笑道:“对,是碌武窑的,要不你们先看一下?”

    碌武窑可能知道的人不太多,但它另外一个名字“当阳峪窑”相信不少瓷器爱好者应该知道了,它也是为北方著名民间瓷窑之一。

    此窑所烧器物以剔花品种最富盛名,纹饰流利洒脱,又以黑白、褐白对比强烈的色彩独具一格,其艺术感染力远在磁州窑系瓷窑同类装饰之上;绞胎也属成功品种之一,用白褐两种色料绞在一起,组成与羽毛相似的纹理,制作技巧高超。

    吕东辰点了点头,先让孟子涛鉴赏。

    这件瓷枕为腰形,表面施绿釉,釉质感柔和、活润、透澈。枕面正中开窗内饰宋人朱翌的词《点绛唇·梅》。

    金元时期,瓷枕上流行以诗词曲令为纹饰,反映着特定时代的文化艺术及世俗风情,内容非常丰富。史籍和考古发掘证明,这时期的瓷枕,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用具,在北方中原一带古城住宅遗址内多有出土。这只瓷枕就是其中之一。

    以孟子涛的经验判断,从瓷枕的各方面表现来看,应该是一件当阳峪窑的精品之作,算是比较难得。

    等俩人相继看过之后,汤老师笑眯眯地问道:“这只瓷枕你们觉得怎么样?”

    “好是好,不过我对它没什么兴趣。”吕东辰耸了耸肩膀。

    汤老师呵呵一笑:“小吕,不是我说教啊,我觉得你的收藏路子完全可以再开一点,完全没必要只收藏官窑的器物,碰到好的民窑作品,完全可以下手。”

    说起来,吕东辰收藏瓷器有个习惯,他只收五大名窑以及元明清时期官窑的作品,其它的东西再好,他都没有下手的想法。

    事实上,吕东辰这样的收藏理念,在社会上也是很常见的,民窑瓷器的收藏,也历来不为收藏家所重视。市面上许多关于瓷器收藏的书籍,基本都是教导人们如何去收藏官窑瓷器和名窑瓷器,很少有收藏书籍去指导人们收藏民窑瓷器,甚至有的书籍还公然鼓吹,民窑瓷器不可收藏。

    就听汤老师接着说道:“确实,官窑瓷器集中了当时代最好的窑工,最好的配料师傅,最好的拉胚师傅,最好的上釉师傅,最好的烧窑师傅,以及最好的绘画师傅,而且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因而烧造出了工艺精湛无比的官窑瓷器。”

    “但官窑也有官窑的缺点,比如说在艺术性上,规定了用什么图案就只能用那种图案,不能有一点变化,这无疑扼杀了画师的创造性。而在民窑瓷器上,咱们却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大开大合、挥洒自如、气韵生动、充满活力绘画作品。”

    “所以遇到好的民窑作品,咱们至少可以抱着欣赏的角度收藏起来,再说了,名窑和官窑的作品毕竟是有数的,而且现在的市场行情涨的也很离谱,光收官窑一般人经济上也承受不了。当然,你要是大款,那就当我没说。”

    吕东辰笑着说道:“汤老师,我知道你的好意,不过嘛,我这个观念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等将来再说吧。”

    汤老师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接着看向了孟子涛:“孟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当然,我没有逼着你要买的意思,你有兴趣就买,没兴趣就算了。”

    孟子涛能够看得出来,这只瓷枕至少不是近期出土的,而且他可不像吕东辰那样,只要东西好,不管民窑还是官窑他都喜欢。

    “汤老师,麻烦请个价吧。”

    “你是小吕的朋友,我给你一个实价吧,就这个数如何?”汤老师用手比划了一下,意思是两万块钱。

    以现在的市场行情,两万块钱还是比较便宜的,孟子涛也没怎么还价就同意了。

    完成了交易,汤老师开车带着俩人来到京城东郊的一个城中村,孟子涛下了车,就看到四周有一些房子上写着拆字,估计要不了多久这里就要被拆迁了。

    这里的房子基本都是平房,这里的住户很有杂乱,捡破烂的等等基本都是社会底层人员。

    大家下了车没走几步,就有人围上来,向他们推销各种东西,什么手机、名表、自行车之类,好像电影里的情节一般。

    汤老师大声将这些人喝开,然后告诉俩人,这些人卖的东西基本都是脏货,或者有问题的东西,这一点并没有出乎俩人的意料。

    在汤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顺着一条九曲十八弯的胡同,来到一间矮小的平房,他上去轻三次,重五次敲了门,没一会就有一个皮肤黝黑,个头估计一米六都不到的光头男过来开了门。

    光头男看到看到孟子涛和吕东辰,眼神之中充满了狐疑之色。

    汤老师淡淡地说道:“放心,我什么时候坑过你,这两位都是我的朋友,都是藏家。”

    光头男脸上泛起了有些献媚的笑容:“您这话说的,我就算不相信我爹妈,也肯定信您啊。您几位里面请……”

    光头男带着大家进入厅堂,环境很差,屋里基本没什么光线,也没什么通风,一进来就闻到一股子怪味,而且灯也不怎么亮,比萤火虫好不到哪去。

    光头男请大家先坐着,也没给大家倒茶,就进屋去拿东西去了,不过他就算倒了茶,大家估计也喝不太下去。

    没一会,光头男拿着一个黑色的包裹从里屋走了出来,他把包裹打开,亮出了三样东西,一只瓷器,一个看起来有些破旧的书画卷轴,还有一件玉器。

    汤老师朝着这三样东西随着瞟了一眼,问道:“就这三样东西?”

    光头男呵呵一笑,说道:“东西本来还有几件,不过昨天晚上已经被人取走了,不过您放心,这三样东西是其中最好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天国宝藏?(12/60)

    汤老师听了说话也没说什么,随手拿起桌上的玉器看了看:“这玉佩的玉质不怎么样,另外上面的沁色太重,品相不佳,而且年代也长不了,你说这是什么好东西?”

    光头男讪讪一笑:“对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这也算是不错的东西了,您要觉得可以的话,多少给一点辛苦费就行了。”

    汤老师呵呵一笑:“这样的玩意你还想要钱?得了,算我们今天没来。”

    “别别别,您别上火啊,咱们谁跟谁呀?咱能混到今天也是托了您的福,不是您照应,说不定我现在还在哪里捡垃圾呢。”

    说着,光头男连忙把有玉器双手送到了吕东辰的手上,又把另外一件瓷器放到了孟子涛跟前:“您二位是咱大哥的朋友,也是咱的哥们,这两样东西算是我送给您二位的见面礼了,您二位可别提钱,不然咱跟您急。”

    汤老师示意俩人可以大方收下,接着问道:“这幅画是哪个画的?”

    光头男摇了摇头:“这幅画没有落款,我也不知道画家是谁,不过我一哥们说,有任伯年的风格,很可能是他早年的创作。”

    说到最后,光头男显得有些得意。

    “任伯年?”大家听了这话都有些惊讶。

    对国画感兴趣的,应该没有几个对任伯年不熟悉的,他是近代六十名家之一,海上画坛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其父任鹤是一位民间画师,因而,任伯年自幼在艺术方面便受到了家庭的熏陶。

    任伯年成年后赴沪卖画谋生,投入颇负时名的大伯任熊,二伯任薰门下学画,承接陈洪绶、任熊画风。精人物、花卉,善写生。与吴昌硕、虚谷、高邕之、胡公寿等画界名流交往。

    光头男得意地笑了笑,接着就戴上手套,小心地把画卷展开。

    只见此画使用淡墨湿笔皴写山峦向背纹理,林木葱郁朦胧,作峭壁直立水中;水中有扁舟一叶,上有人物若干,扁舟从山下顺壁而行,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微妙的动势;远处山壁与水气相接,没入雾中。

    以孟子涛的眼力,这幅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很像任伯年的画风,不过有些画技还十分粗糙,和任伯年成熟时期的画风相差太多了。但从书画的纸张等方面来看,这幅画也确实有些年代了。

    于是,孟子涛就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