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零七章 玉器修补(续)
孟子涛接着介绍道:“第三种办法是一分为二,有些玉器被碰坏后,设计师、雕刻师总是根据其破损情况,部析它原来的造型,经过一番巧思,然后在原件基础上巧妙分割,一分为二,把原来的雕件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或关连的小件。”
“这样的修复,因为一般不作大的舍弃,所以减少或弥补了原来的损失,甚至修复后的玉器价值,有时还不逊于原件。但想必尤先生你也明白,这种办法不适合你的玉器。另外还有重新改造这种办法也不适合。”
“最后一种方法缺处添补,主要对待那种碰缺了一小块的玉器,这种玉器一般是采用添补的办法。”
“玉器的添补,一般都用合成树脂掺滑石粉,涂于缺失部,以塑刻方式修饰。为了使修补部位的颜色与其周围玉器的颜色相一致,先要用修复玉器的同种、同色原料研磨成粉末,如孔雀石、青金石等;也有用相同颜色的原料调于填料中,然后再填补。”
听孟子涛讲到这里,尤民强说道:“你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你修补玉器的费用要这么贵。”
孟子涛微微一笑:“通过我刚才的那番话,想必你也知道,除了第一种办法之外,其它的办法并不适合修补这件玉器吧?”
尤民强点头道:“是的,那你是打算采用第一种办法来修补吗?”
孟子涛说:“不单单只用一种办法,你这件玉器在摔坏的时候,虽然基本完整,但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地方是缺失的,这也肯定要修补,花的精力并不少。另外,我虽然使用第一种办法,但具体肯定不同,因为这件玉器修补好后,佩带什么和完整器并没有其它的差别。”
“真能做到这样?”尤民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别说是尤民强,连旁边的胡远亮都觉得孟子涛是不是说的太神奇了一点,而且无论书上还是网上,他都没有看到有这么厉害的方法,最后想到孟子涛的师傅,才算半信半疑,心道,这或许是独门绝技吧。
孟子涛说道:“千真万确,这些都可以写入合同。”
尤民强有些心动,说道:“还是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
孟子涛微笑着摇了摇头:“这样吧,我再做一个保证,修补之后的玉器,我保证玉器值三百万,如果你卖不出去,那就由我收了。”
尤民强犹豫了好一会,才说道:“修补费用到底多少,是六十万还是七十万?”
“折个中,算六十五万吧。”孟子涛说道:“这个价钱已经很优惠了,我至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修补完成,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件玉器太珍贵,我觉得有些可惜,不然我可不会动手。”
孟子涛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是因为这件玉器珍贵,才动了修补的念头,如果他单单是为了这点钱来修补这件玉器,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而对于尤民强来说,孟子涛这么说只不过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他说道:“我知道修补并不容易,不过这个价钱确实贵了,如果三十万的话,我就答应了。”
孟子涛拒绝道:“抱歉,我说的这个价格已经是底线了,如果你觉得贵了,可以去找其他人看一下。”
孟子涛油盐不进的样子,让尤民强多少有些不爽,他沉默了片刻,说道:“那容我再考虑一下吧。”
“没问题。”孟子涛点了点头:“不过今天晚上我就要去京城了,估计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另外,如果你想让我帮忙修补,费用是要先出的,当然,如果达不到合同上的要求,我可以做一定的赔偿。”
“好的,我知道了。”
尢民强收拾了一下东西,随后就告辞了,临走之前他也没问孟子涛要个联系方式,估计不太愿意在这里修补。
胡远亮有些不屑地说道:“这人真够贪心的,要是我的话,肯定就答应了。”
孟子涛笑道:“不管他了,他不找我修也是他的损失,而且这段时间我也没时间修补玉器。”
“对的。”胡远亮连连点头,如果玉器修补之后,确实能达到孟子涛说的那样,那确实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时,朱新跃问道:“老板,我有一个问题。”
孟子涛说:“你问吧。”
朱新跃问:“古人是怎么对待残玉的呢?”
孟子涛笑着反问道:“你知不知道乾隆是怎么对待玉器的?”
朱新跃想了想:“好像乾隆很珍惜玉器吧。”
孟子涛笑道:“说对了……”
乾隆惜玉是出了名的,想当年扬城工匠拿镂空雕的玉器献宝,却被乾隆一通宝呵斥,指责此举不仅使窗口成为无用之物,还浪费了上好玉料,破坏了玉材的美感,并下旨严禁再做类似玉器。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乾隆传世玉器中,确实少见镂空玉器也可见此事并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乾隆又是怎么处理这类残玉的呢?
在宝岛故宫,有几比较特殊的玉器,这几件玉器无一例外,都是由损坏的玉琮改制的,想必大家应该也能猜到当时对待这种残玉的态度了。
其实,不单单是乾隆那个时候,至古以来,只要是好玉,主人一般都不舍得把残玉丢弃,往往都会依形状,改成合适的玉器。
这也正是现在对待破损玉器比较常见的办法,它一般是以掩饰、弥补玉器破损为前提,从而别具匠心进行的重新创作。艺术大师们从长艺术生涯中,创造和积累了多种绝妙的应变补救、重新修整的方法,如“去高补低”、“去肥补瘦”、“以坏补坏”、“以破补破”等等绝技。
孟子涛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所以,在古玉收藏中,有很多玉器经过了程度不同的动手改制,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损坏。一般来说,只要工艺到位,肯定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水平不到家又把东西当成是整器卖,那就是十足的坑人了。”
胡远亮赞同道:“老板说的对,奸商们改制的玉器确实很有欺骗性,像我以前遇到过一件玉壁改制的玉璜,就差点上了当。”
朱新跃显得很好奇,连忙给胡远亮倒了一杯茶,笑呵呵地问道:“胡大哥,你是怎么发现的啊?”
胡远亮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说道:“其实说起来道理也不难明白,一般来说凡是改制的玉器,都存在着某些处理不掉的原器特征,譬如常见用残损了的战国玉璧改成玉璜,由于玉璧的外沿单阴线是一个整圆形。”
“而改成玉璜后,外沿的单队线直通到底,与真正玉璜的半圆线与询问横线相交代完全不同。当初我也正是凭借这一点,才发现了破绽,免去了一次打眼。”
孟子涛接过话道:“说的对,古代玉器都有结构比例合理,造型视觉舒适的特点,如果发现一件玉器的造型有点异常或者感觉别扭,就要首先考虑是否经过改制,你在今后的收藏道路上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明白。”朱新跃郑重地点了点头。
孟子涛笑道:“其实发现了改制玉器,你也大可不必畏如虎蝎。像这样的玉器,一般的古玉收藏者都不愿意收藏,这就造成了这种古玉的整体价格比较低,你完全可以当作标本来购买,尤其是拥有沁色的古玉,价钱合适千万不要错过。”
朱新跃连连点头:“您的话我会记在心里的。”……
中午,吃了饭,孟子涛就准备去何婉奕那,不过正当他回店里拿东西的时候,尤民强又来了,这回他手上还拿了一只箱子。
尤民强和孟子涛打了声招呼,接着说道:“孟老板,实在不好意思,先前我去打听了一下,你的价钱确实出的挺合适的,是我孤陋寡闻了。”
孟子涛笑着表示没事,接着说道:“那你是准备让我帮你修补了吗?”
“对……”
孟子涛摆了摆手:“尤先生,这事我要先给你打个底,我先前也说了,这一个月我比较忙,所以修补的话,玉器得放在我这里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你同意的话,那我就帮你。”
“没问题。”尤民强应该是打听的很清楚了,都没有多想就同意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八章 可疑
尤民强接着说道:“不过,我暂时手上没有那么多钱,我这有几件玉器,麻烦你帮忙看看。”
孟子涛问道:“你的玉器是打算转让呢,还是怎么说?”
尤民强说:“最好能够抵押吧,我最迟一个星期就能凑齐这些钱,到时可以直接转账给你。如果你觉得不行,这几件玉器也可以卖给你。”
孟子涛不置可否:“我先看看玉器再说吧。”
“好的。”
尤民强把带来的盒子打开,只见里面放着几件小件的玉器,其中最显目的是一对玉蝉。
因为,从蝉背面来看,这是典型的“汉八刀”技法,刀法简练,线条刚劲,虽寥寥几刀,但将一只寒蝉雕琢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说起来,大家一般都认为,汉八刀这个“八”字,并非确指这只玉蝉就只用八刀就制成的,这就如同“一而再,再而三”的“三”,如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三”,都不是确指,而只是一个象征,形容反复其多。
这道理一部分玩玉的人和专家大都明白,他们认为,这样的玉蝉刀法工艺“简古”、“粗放”,这是由于丧葬用玉往往比较急切,故而要以最简单的形式达到最有效的结果,所以这才是“八”字的含意。
不过,孟子涛觉得并不这么认为,比如传统习惯的“三”就已经是个模糊反复的象征了,“九”是极大的数位,那“八”就是因为玉器“简单”?这显然不对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孟子涛从先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中,觉得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习书法的人多数都知道隶书的发明故事。秦始皇时候,有一个县令程邈犯了罪,被关了十年监狱。程邈才华出众,在寂寞中不废创造,将小篆字简化便于书写,这就是后来说的隶书。
秦始皇由于国家军事政务繁忙,小篆的书写速度跟不上,而隶书的写法出现,在当时可以比作今天的电脑录入,很快就流行了。于是,程邈因此得到赦免,还做了御史官。
大家都知道,隶书的样子同今天使用的汉字已经非常接近了。再后来,隶书中又出现了一种同今天字更接近的写法,叫“八分字”。
“八”在这里做什么解释?它就是“背”的意思,特指一些字左右笔划相背分开。
再来看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如何释“八”。他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写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清楚了“汉八刀”的“八”的意思,如若我们将理解为“简古朴拙”就错了。它不是数字的意思,甚至同任何数量都毫无关系。
具体来说,“汉八刀”应该指汉代殓葬玉琀仅在蝉的背部施加工艺的那种。更严格地说,背腹两面用工的玉蝉,也是“汉八刀”,因为无论单面和双面,玉蝉的腹背在双眼同敛翅的刻工上都应用了“八分相背法”,它寓意着亡者同生人的永绝。
可惜,汉八刀已经失传了,这一点不得不说遗憾,但正因为失传了,对汉八刀的断代很有帮助,也正是因为这样,孟子涛一眼就注意到了这对玉蝉。
孟子涛把那对玉蝉拿到手中,马上感觉就有些不对劲,他把玉蝉翻过来细瞧,发现玉蝉的背面排列着整齐的鼓钉纹,而非汉代玉蝉有的汉八刀。
孟子涛仔细观察,玉蝉的背面的眼部、口部,可以看到圆形的弧线,最外缘则略为减地。
因此综合判断可知,此对玉蝉应该原为鼓钉纹玉璧,可能是因为不慎残断,主人不舍得扔掉,所以才重新改制成了如今所见的样子。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这类改制的玉器,其实并不少见,而这一对玉蝉从工艺等方面来看,确实是汉代的工艺。只不过,由于玉蝉是改制的,并且没有双面工,价值方面要差一些。
另外,这对玉蝉表面还留有沁色,虽说沁色能够增加玉器的美观,但一但过分受沁就有影响了。
在古玉界,早年就有“天残、地残、人残”的说法,所谓“天残”,主要是指玉器先天带来的不足与原先加工时就已经存在的瑕疵,瑕不掩瑜,故天残不折价;所谓“地残”,主要指出土玉器在地下受到土壤中有关成分的侵蚀,而形成的沁色等,前人认为过分受沁影响玉器的美观,故地残折半价;而玉器被人为损坏,则是“人残”不值钱。
到了现在,由于古玉稀有,有人觉得“地残折半价”已经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