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318部分

风起北方-第318部分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俄国内部乱起来是明石元二郎的第一步,这一步基本上已经成功,第二部就是迎日军进入俄国。当然,这一步也成功了一小步,秋山好古大将俄国远征军不就在沙俄西部领土上吗!不过这一点人马还是太少了,起不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要是再有两三个四五个这样的远征军团,俄国的事情基本上就定下来了,至少在俄国事情许多话语权上,日本就有足够的发言权了。

    于是,在拉斯普京事件和科斯莫捷米扬斯基事件之后,有日本人背后支持的尤苏波夫公爵摇杆硬了很多,坚决要求请日本盟友帮忙,反对外交大臣萨松诺夫的建议,而朝堂上的另外一派以大臣会议主席(内阁总理)斯提尤尔美尔为首的亲德派,则保持了少有的沉默,冷眼坐看局势的变化发展。眼看事情闹成这样,萨松诺夫只能向前线的尼古拉二世发去电报,将圣彼得堡的事情做报告,让沙皇和萨松诺夫没有料到的是,尤苏波夫公爵竟然绕过尼古拉二世,以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监护人的身份(其实公爵家里面跟沙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只不过是娶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侄女公主而已),向日本政府发去了一封电报,请求日本对沙俄进行军事上的帮助。

    当然,这份电报尤苏波夫公爵并不是以个人名义发出的,他是以保皇派集团代表的身份加上所谓的罗曼诺夫王朝监护人身份发出的,这件事发生在一九一七年一月八日。而在第二天,也就是一月九日,布尔什维克酝酿已久的一次罢工突然出现;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及邻近城市普京希、科尔皮诺、弗谢沃诺日斯科等的军工厂工人高喊“停止战争!我们要生存”等口号,开始了他们的罢工。罢工最后虽然被迅速赶来的军队镇压,但结果却是使战壕里的俄军失去武器,无法再进行防御,俄军西线战场岌岌可危。

    让人没有预料到的是,日本政府这一次反应出奇的快,寺内正毅内阁几乎名义经过什么耽搁,就同意了尤苏波夫公爵的请求,同意再次向俄国派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以帮助沙皇政府消灭叛军和稳定西线战况。一九一七年一月十三日,日军第二次向俄国派出专家的远征军,人数十二万。

第四〇一章 又要开始吗()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四〇一章又要开始吗

    明石元二郎在自己贿赂尤苏波夫公爵等保皇派行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将目的告诉了国内的寺内正毅内阁,而内阁在是否继续派兵前往俄国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寺内内阁是去年十月接替大隈重信成为日本第十八届内阁政府的,其人员组成基本上以军方派系或者有军方背景的人担任。内务相是曾任台湾总督和满铁总裁的后藤新平;大藏相是朝鲜银行总裁,寺内的密友胜田主计;外相是驻俄大使,日俄同盟的鼓吹者本野一郎。

    就算是这样的内阁,也在出兵俄国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抵制;不是内阁成员,甚至不再政府官员里面的立宪政友会总裁原敬、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国民党党首犬养毅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三人的理由是,日本刚刚在一战中利用双方的战争赚了一点钱,国家经济才有所好转,国内民众生活也开始改善。如果此时再向俄国增兵,军费开支自然就要大大增加,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严重影响。

    不过,有山县有朋等日本元老的支持,加上寺内正毅的一贯强硬,内阁最后还是通过了向俄国增加十二万陆军的决定,而且还保留了继续第三次增兵的条款。有意思的是,寺内内阁这一次向俄国出兵中有六万余人竟然没有在此列,只是以第一次俄国远征军个师团留守部队的名义出国的。原来寺内正毅接受了陆军大臣大岛健一的提议,将日本甲种师团的兵力由一万七千人扩编为两万八千人,直接增加了一万一千余人。这是日本陆军方面为了扩大陆军力量但又不想引起国内各势力关注而想出的特别法子,没想到作为首相的寺内正毅竟然同意了,而内阁里面意外的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

    除了提出“扩大编制”这个增加陆军实力的建议,大岛健一还在陆军参谋总长上原勇作等人的纵拥下,提出再次增加两个陆军师团编制。可惜这个提法实在是太有些大胆和不合常理,能够保持现有二十一个师团(近卫师团、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二十师团)的陆军编制,已经是元老们能出的最大力了。要是再想着增编,除非日本面临战争。这次的增兵俄国,为了弥补国内青壮不足的现象,或者是其他原因,内阁特意批准了朝鲜第二任总督长谷川好道元帅的建议朝鲜驻屯军军第十九、二十师团各派出一个以朝鲜族士兵为主的加强旅团差不多一个师团的兵力)前往俄国。

    就这样,日本第一远征军六个师团就增加了六万余兵力;同样第二次出兵的六个日军师团,也是“长大了一圈”的师团。为了这次的俄国出兵,寺内内阁可是花了大气力;首先将国内的税收提前征收了两年,其次是将用于扩大空军的军费全部用到这次出兵。寺内承诺等俄国事了之后,他会将从俄国获取的巨大利益中,分出相对一部分用于空军的发展。其次,为了减小国内以及海外殖民地(朝鲜半岛、台湾岛等)因为兵员抽调带来的风险,防止中国军队的威胁,寺内正毅特地的派遣外相本野一郎前往中国,和中国总统、副总统、总理、国防大臣等见面,缓和(密切)双方关系。

    日军俄国第二远征军司令官为本乡房太郎大将,不过要出门的他突然患病,陆军总部便以第一远征军司令官秋山好古大将为暂代,等本乡房太郎病愈之后再赴任。此时的日本国内,陆军高级(老一辈有名望的)军官大将一级的,要么年龄都严重偏大,无法上前线,要么就在别处任上,剩下的都是中将级别的,像什么仁田原重行、松川敏胤、由比光卫等等都无法服众,只能让陆军教育总监本部长的本乡房太郎大将出马。

    司令官虽然没有跟大队同行,但如今第二远征军一月十三日出发的头批部队也只有两万余人,随后十八日也只有三万余人,主要是各地军队士兵的召集等候花费了一些时间。和前一次一样,如今这次也是准备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前往俄国内陆;让日军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坐火车,路上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是原先的一倍。除去西伯利亚大铁路状况不好之外,日军故意拖延耽误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毕竟他们不是去作战,而是占地盘抢利益去的。

    日军在路上的时候,俄国已经爆发了二月革命,正在莫吉廖夫的前线大本营指挥作战的俄军总司令尼古拉二世对发生在圣彼得堡的事件鞭长莫及,也正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新任陆军总司令官尼维勒中将制定的“尼韦勒攻势”展开了行动。在获悉东线俄军可能“什么忙都帮不了”的情况下,中将大人毅然决然的下令军队发动攻击,显示出了他强大的信心。

    战役的开始确如法军司令官预料的那样,进展的比较顺利;地面战场上,包括了两个远征军国家在内的军队,都按照法国最高指挥部制定的计划,有步骤的各自推进,和当面的德国军队作战。虽然各个方向上各国军队推进的速度以及战损人数不同,当基本上都还算得上“推进”或者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在空中的格斗中,索姆河南北战场,包括更南一些的凡尔登战场在内,英法空军和德国空军的博弈却各有胜负喜忧参半。其中,在索姆河北线战场上的英国空军,虽然将对手逼出了这一天空,可自己却付出了惨重代价;英国皇家飞行队在与德国空军的战斗中,短短一周时间就被德国人击落了三百余架飞机,飞行员死伤两百八十余人,另有六十余人下落不明。

    英国空军成立时间是比较早的,在飞机出现之后英军就有有志之士在一九一二年组建了英国皇家飞行队和中央飞行学校,并在两年后组建皇家海军航空勤务队。可惜因为各人眼光问题,英国政府并没有在飞机的研究和生产上投入过多资金和人员;直到一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皇家飞行队总共只有九十架飞机可用于执行任务。

    战争爆发后,随着中国军队飞机在旅顺和东北海城轰炸日本海军以及陆军的情报陆续传出,和其他国家政府一样,英国人才开始重视起对飞机的研究和投入,开始大量生产早期的双翼飞机来。不过在一五年底和一六年初与德国空军的交战中,随着被英国空军称为“福克灾难”的事件发生,英国人不得不从中国引进一批先进飞机用于对抗德国人的“福克e战斗机”。但随后迫于国内各飞机制造商的压力以及从中国购买飞机需要大量资金,英国人中断了后续的购买,又重新加大了自己对飞机的生产,包括新型飞机的研究。dh2战斗机、布里斯托尔2b战斗机等,就是英国人自己研究的新飞机。

    这些飞机在各种性能上,虽然无法和中国人提供的飞机相比较,但是已经远好与英国最早的飞机型号,和德国人的福克式飞机比较起来也不逞多让;更重要的是,这大大促进了英国本土在飞机这一世界先进工业科技上的成长,摆脱了先进武器依赖他人发展,防止被人卡脖子,是英国政府上下以及各军火商们都很乐意看到。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英国军方后来在坦克和飞机的采购上,基本上都以采购本国货为主,大大减少对中国飞机和坦克的购买。

    从长远角度出发来看,英国人的做法无疑的非常正确的;军事装备这玩意儿,能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千万不要借他人之手。到一九一七年初,通过本国军火商的努力,英国皇家飞行队拥有的飞机数量已经高达一万八千余架,其中中国人制造的飞机,只有不到区区两百架。短短两年的时间内自己国家的飞机数量就翻了一两百倍,而且飞机性能也提升不少,让英国人很是自豪。可惜英国人高兴的有点早,他们忘记了对手德国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程度丝毫不输于英国,在某些方面还强于自己;而这种自豪,在一九一七年的年初,就被德国空军差一点打回原形。

    英国远征军并没有自己单独的空军部队,他们所依赖的飞机,大部分是把机场设在英国本土上的英国皇家飞行队,只有很少一部分飞机,被部署在了海峡对岸的法国大陆靠近西边的地方。由于受到当时飞机飞行距离的限制,同样是飞机携带燃油的限制,各国空军飞机的滞空时间都在两个小时左右;这还包括了往返战区上空的时间,真正格斗的时间也就一小时多一些。中国人此时的飞机可以滞空三个小时以上变态的能力,英法德暂时是学不来的。

    “尼韦勒攻势”展开之后,战斗之前,为了方便自己的侦察机和炮兵校射飞机开展空中活动,肃清天空,把德机逐出该战役地带,英国空军奉命对这一地区上空的德国飞机发起攻击。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经过了残酷的“福克灾难”以后,随着自家飞机性能的提升,对上德国飞机,他们绝对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只能挨打。事前几个月的空中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德国空军根本不敢和英国空军对战,只能在自己家战场上空盘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惜战斗一开始一进行,英国空军惊异的发现,随着他们的深入,德国空军也是越来越多,竟然也在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情,于是双方就咬在一起,战斗一触而发。

    这一战,双方在天空厮杀了五六天,自信的英国皇家空军,被干掉了三百余架飞机;其中相当一部分飞机是燃油不够,想脱离战斗却被德国人缠住,等脱身后飞机飞行燃料告罄,无法返回机场,最后只能连人带几一起摔落。这一次的英德空战,双方的飞行员都很勇敢,空战激烈而残酷;战后,存活下来的英国飞行员将这次的空战称为“血的二月”。

    和英国空军比较起来,装备了中国人提供飞机的法国空军,则要露脸的多,索姆河南线战场上空,他们在与德国空军的战斗中,一度占有上风。这关键在于中国人提供的飞机速度实在太快,两百多公里的时速现在看来实在是太低,但在一般速度只有一百四五十公里的一战时期,那绝对是大爷。正是靠着这离谱的速度,法国人让德国飞行员目瞪口呆,只能在自己的飞机屁股后面吃烟;最后更是靠速度“打败了”德国空军,逼的德国空军不得不撤出战区上空。

    索姆河北线的英军,在空军取得制空权之后,地面部队也发起了攻击。德国虽然在事前获悉了情报,但对面战场英法在整个战线发动的攻击,却让他们无法从其他最近战场抽调兵力增援。一周后,索姆河北线孔布勒战场德军第一集团军首先溃败;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