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107部分

风起北方-第107部分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了,车票我已经安排了,到车站会有人接你上车。这次为了将李从包头接过来,我可是花了几千个大洋啊!回去之后把学校的工作交代一下,这边的事情最迟三天之内会有结果,你就可以到太原来走马上任了。记住你说过的话,另外多关注草原方向的发展以及在山西植树造林的事情,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恭恭敬敬的举手向年轻的上司敬了一个礼,带着和来时完全不一样的心情,阎锡山上车离开了太原警备司令部,向火车站驶去。看着离开的车子,一直没有露面的刘光胜从屋子里面走出来,对找他一说到:“我说小一,你就这么放心让他来当山西父母官?要是再和董崇仁那厮一样呢”?

    刘光胜从山西都督以及陆军第七镇统制官位置上退下来之后,赵天一就安排他的这位从山西讲武堂毕业的三姐夫当上了山西警察部队的总司令,统一管理山西全境各县市的警察部队,也算是一个轻松的活儿。赵天一离开山西去山东之前,又让他兼任了太原警备司令和城防司令,将太原地区的军事力量牢牢抓在自己人手中;警备司令部下辖一个警备旅和太原城管辖的几个县的保安团,实力也是不俗。要知道赵天一可是把各地保安团的部队当成了正规军在训练,准备也全部和全国其它各省的陆军一样。

    看到自己姐夫在文话,赵天一没好气的回答到:“要是姐夫你有这个本事,山西父母官就要你来做,可惜了”,气的刘光胜只能干瞪眼。“走,吃饭,吃完饭我就去见见这个董子安(董崇仁字‘子安’),看他识不识趣。识趣的话乖乖的自己向袁世凯请辞,把山西这个位子让出来,去做一个商人赚钱就好了;如果不识趣,我不介意让部下做一次土匪”。历史上董崇仁在一九一七年被当时的山西王阎锡山逼下晋南镇守使位子后,就一门心思去经商;此后他凭着在京津及太原各地的关系,生意倒也做得顺风顺水,除继续搞古建外,据说在京津沪汉粤陕晋各地开的大小商号竟有七十二家之多。董在北京名气很大,人称“虎商”,意思是当过“将军”的商人。正因为董有此过程,赵天一才说让他去经商。

    听了小舅子这一番话,作为姐夫的刘光胜心里面暗暗的震惊;现在的小天一,已经不是小时候围在自己身边三姐夫长三姐夫短的那个小孩子了。他已经长大、且开始他自己的事业了;自己和一干挑担们将来可能会庇护在他的羽翼之下生活了。想到这里,在想想赵天一的本事,心下也就释然,迈开步子跟着赵天一而去。

    赵天一的突然来访,让正在省政府里面办公的董崇仁大吃一惊,而当赵天一往他办公桌上面放了一叠材料之后,董崇仁的汗珠就不受控制的从额头往下掉。已经十一月天气了,山西地面也是非常冷,若大的办公室里面虽然烧起了火炉,让屋子里面的气温比外面高很多,但还不至于让人出汗的地步。可见,董将军是心虚或者害怕了。

    “没想到子安前辈(董崇仁一八七〇年出生,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比起把兄弟袁世凯要小十一岁,但比起赵天一却要大上近三十岁,所以赵天一称呼他为前辈)这么会赚钱,看的在下都眼红啊!总统好像在今年四月份颁发过一个规定,政府官员贪墨或者收取贿赂超过一万两者,犯者斩首没收家产,不知子安前辈这是要被斩首几次”?

    “赵。。。贤侄。。。将军。。。次。。长”!董崇仁有些断断续续语无伦次的说到:“这件事。。。是他们。。。我真的不是很清楚!来来来!先请坐,喝茶”!四十多岁的董崇仁保养的很好,整个人白白胖胖的,也不显老,看起来就像是三十多岁的人。赵天一在山西的时候,派了赵四明的独三师去了晋南,抢了没人没枪只有一个空头衔的的董崇仁活计;这个董崇仁倒也光棍,打包好多年搜刮来的几十万白银,回到省城太原过逍遥日子。不用做事照样拿政府的薪水,这是赵天一为稳住山西局势无奈之下做的选择;不只董崇仁一个老军官这样,其它晋北、晋西等地方的镇守使也都被赵天一架空变成吃白食的。这种情况下,这些人不白白胖胖才怪。

    赵天一没有理会董崇仁的客套话,而是从口袋里又拿出一张纸来放在董崇仁的办公桌上,:“前辈,这是这件事的处理方法,有几种可供前辈选择;我只能给前辈两种选择,都在纸上。不要试图挑战我的底线,今天是我尊重前辈,也考虑到总统的面子,所以是亲自前来;要是下一次,来的人就不是我了,告辞”!说完这些,赵天一一刻也没有停留,转身离开董崇仁的办公室,留下了一脸呆若木鸡的董崇仁。

    董崇仁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家里的,刚在客厅坐下。外衣都没有脱,三夫人就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管家也跟在身后。看到老爷回来了三夫人开口到:“老爷,你可回来了,从今天下午起,咋们家府外就多了不少不三不四的人,管家老田说这些人不是一般人,走路的架势都和旁人不一样。老爷,这是不是你派来的人啊”?听三夫人这么一说,董崇仁站了起来,自己刚才坐车回来时可没有心情去注意门外面的情况,不过他知道,这一定是赵家那个小子安排的人。但一想到今天下午在办公室发生的事,那些纸上面罗列的东西,董崇仁心里面就感到害怕;都是那帮子人教唆自己去做的,这帮该死的家伙,怎么就这么没用呢,叫人家把什么都掌握了!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一四九章 风云际会()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四九章风云际会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八日、九日,山西寇威将军董崇仁连续两天三次,向北京政府以身体不适以及经商做生意为由,提出了辞呈,并推举山西民政科长(赵天一紧急安排的)阎锡山为新的山西主管。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的那些官员们倒不觉得有什么,但袁世凯就有些不解。他的这位拜弟才四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在官场上打拼的好时候,怎么就突然辞官不做要去经商了呢?他亲自给董崇仁发去电报询问缘由,董崇仁的回答很干脆也很坚决:自己经营了一些小生意,和做官比起来,他发现做生意赚的前比做官的俸禄多而且还容易。等到袁世凯派人带了自己的亲笔信到山西时,董崇仁已经搬出了都督府,脱下官府放下印信在做生意了,弄的袁世凯非常的不高兴。

    老袁不高兴就有了想法,他认为自己的拜弟离开山西将军的位置,一定是有原因的,远不是他说的做生意经商那么简单。派人一调查董崇仁推荐的这个阎锡山,袁世凯发现这家伙好像是一个前同盟会成员,心里面就有些不喜,准备把这个阎锡山拿掉,自己再选一个。这时,王士珍在一边开口了,他告诫总统既然董崇仁推荐了阎锡山,说明这个阎锡山在当地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在采取行动前最后多了解多打听一下,免得造成山西政局的动荡。要知道山西在去年可是给政府上缴了八百万两的税银,政府今年还希望山西交更多的税银呢!如果山西高层变化太快,势必影响整个山西省的一切。最后,王士珍希望总统询问一下赵天一,毕竟山西的发展是由人家一手操办而成,对那里的人最了解。

    听王士珍这么一说,袁世凯立即向山东发电报,将董崇仁辞官的事情说了一下,询问赵天一对山西父母官任用的看法。赵天一以自己已经离开山西,不好做过多评论为由推辞了一番,不过最后又隐晦的指出现在山西的发展很重要,政府最好还是任用山西本地人,这样对山西的发展才是最好的。看了赵天一的电报,加上王士珍的话,袁世凯最后只能同意按照董崇仁辞呈上面的去做,但他对山西开始不放心起来。在同意任命阎锡山为同武将军,管理剩下的同时,又将自己的亲信、浙江杭县人金永调到山西,出任山西省巡按使,让自己在山西有一个耳目。

    这还不算,袁世凯还准备在金永到任后,在山西各道、路(两者均为民国初年时各省内1行政单位,相当于后世的市和地区)派驻观察使和各道道尹两者约相当于后来的专员,并且连人员都选好了。面对阎锡山的这一手,有些让赵天一和阎锡山措手不及,没有想到袁世凯对董崇仁的下台离去反应这么激烈,竟然直接将亲信派到了山西,还想插手各道、路的政务。对此,赵天一自然不会接受;就在他想办法破解袁世凯的这一计划时,一件事情的出现干扰了袁世凯的视线和工作重心,让他忘记或者忽略了对山西省的后续安排,也让赵天一在山西省的很多秘密没有被袁世凯派去的人发现,对赵天一后续在北京的上位有了实质性的帮助。

    这件突发事件,和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的一些想法和行动有直接关系,结果无意中帮了赵天一的忙。进入一九一四年底,袁克定决定加快自己父亲称帝的行动计划;在和杨度等人商量之后,袁克定决定利用之前政府颁发的祭天案审查报告书,利用仿效古代皇帝的祭天行动,来试探全国民众的反应,为袁世凯做皇帝开一个头。要知道,古代祭天典礼,是只有皇帝才可以做的事情,平民百姓、王公大臣等身份级别太低,是不够资格向老天进行祭拜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袁克定还将国务卿徐世昌抬了出来,因为徐是今年九月份袁世凯“亲临祀孔典礼令”的参与者和主办者,既然大总统可以参加祀孔典礼,那么参加“祭天典礼”也应该没有问题。因为袁克定和杨度的蒙蔽欺骗(这件事这里就不再述说了),让袁世凯觉得大家对他做皇帝不是那么讨厌;所以当儿子告诉他要在年尾举办一个“祭天典礼”活动时,老袁同志的心马上也就热乎起来。加上这个时期山东问题因为赵天一的出现而圆满解决,没有了日本人的的骚扰和干涉,国内风平浪静,袁世凯也就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活动的准备工作中去了。

    接连几天,为了祭典活动,袁世凯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进行讨论布置,有时甚至还要忙到深夜,自然把山西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有了上面的督促,山西各道、路官员的任命也就慢了下来,加上很多身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等的官员,自己也不愿意到边远的山西去任职;结果到过了年,也没有几个人到职上任,省去了阎锡山不少的麻烦。

    十二月二十三日,冬至。这一天,袁世凯带领众多的文武官员,身着古代圆领袍服……十二章衮服(文官居多,武官基本上都是军服),踩着积雪冒着呼啸寒风,亲临天坛现场主祭祀天大典,以求国祚永葆,四海升平。站在祭天台下远处的袁克定,则兴高采烈的观看了这一次他为父亲登基做皇帝安排的一次彩排。当袁世凯按照祭祀官的口令对着天坛深深的四鞠躬时,袁克定的脸上笑容更加的灿烂,他知道,经过这么一拜,父亲离皇帝更近了一步,自己也离太子近了一步!

    作为地方大员,各省的将军也被邀请参加了这一次的祭祀大典,身为参谋次长的赵天一自然也不会被落下,也和文武百官一起跟随袁世凯向老天磕头。祭祀完成后,赵天一拒绝了内务部长赵启钤邀请他参加宴会的请求,一个人来到袁世凯的府邸,在下人的引领下去看望了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妻袁复帧。说实话,袁世凯的这个七女儿长的还真漂亮,放在后世做明显绝对够。这次来北京,因为马上就是一五年元旦了,赵天一准备给自己在这个世界第一个女朋友送一点东西……一块从瑞士带回来的小型怀表,用金色的链子吊着,非常的美丽。当然这也不是他不参加宴会的唯一理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想在宴会是和西北的几个下属碰面;以陈子华、赵四明等的为人,看到他就算不马上过来问候敬酒,也会在脸上露出不同于他人的表情,这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联想,所以他要回避一下。而到袁府,给自己的未婚妻送礼物,是再好不过的一个借口了。

    二十三日晚上,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的北京饭店西楼的一间套房里面,赵天一、陈子华、赵四明三个人正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之所以选择这家有法国人开设的饭店,而不是之前的六国饭店,这也是赵天一位避人耳目做出的决定。来京参加这次祭天大典的各省大员,基本上都被安排在六国饭店,陈子华和赵四明作为甘肃和陕西的代表,就被安排住在那里。只有很少一部分住在别处,像这个北京饭店就住了来自河南的德武将军赵倜一个人。

    兄弟几个分开的时间算起来不是很长,最长的陈子华也就一年多时间,但是他们都很想念这位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小少爷”。作为甘肃和青海大部、宁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