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706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1706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我也有同感。从你身上,我又找到了希望和自信。”我摸摸她的头继续说道:“这,也许你还不太明白。今晚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我又看着她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道:“请记住。今晚,是你给了我一件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似乎,她明白了我的话。我看见她使劲地点了点头。

  “下星期见,我亲爱的小天使。”我弯下腰吻了吻她的额头。

  “下星期见,先生。”她朝我挥了挥她的小手。

  三

  今天,又是星期五。下班后,我比往常更早些赶往车站。我发觉心中那种急于见到那女孩的心情竟如此强烈,因为我知道,正是那女孩使我找到了已失去的自信和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尽管我还不得不为生活疲于奔命;尽管公司正面临危机,自己有被裁减的可能;尽管我每周得钻进那破旧、拥挤、散发着污浊空气的车箱;尽管生活中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但每当我想起那女孩,特别是她那双充满希望的双眼时,所有这一切都变得算不了什么了。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你不懈地努力,困难只是暂时的。

Number:6561

Title:一步登堂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武汉晚报》

Date:1991。10。13

Nation:

Translator:俞晖

  机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去把握住呢?这儿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威廉·麦克劳德现在是《纽约时报》的一位著名记者。他总是津津乐道地述说他是怎样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当时,他紧张兮兮地等在办公室门外,申请材料已经送进去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职员出来:

  “主任要看您的名片。”

  威廉从来就没有准备过什么名片,灵机一动,他拿出一副扑克抽出一张黑桃A说:

  “给他这个。”

  半个小时后,威廉被录取了。黑桃A真是一张好牌。

Number:6562

Title:青蛙实验

作者:曹永泽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800字精致小品》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十九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这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与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油锅,跳到锅外的地面,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子里面放满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来回泅游。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烧热。青蛙不知究底,仍然悠游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可是一切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瘫痪,呆呆躺在水里,卧以待毙,终致葬身在锅子里面!

  这个实验,揭示于我们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回顾我们自己跋涉过来的途程,何尝不也是如此?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挫折、困难堵住了四面八方的通口,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找出一条活路来;等到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甚至顾盼自雄的当儿,反而阴沟里翻船,弄得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难道人生的一切就是这样?

  的确,险象环生的处境,对我们未必不是福祉,耽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又未尝不是足资警惕的灾祸。人类所面临的每一个困境,不但是一项挑战,有时往往也是不能自拔的陷阱。

  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上,究竟有多少次机会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彻悟?也不知有多少看不见的红灯,可是我们却经常视若无睹。这样看来,我们跟这只泅游在慢慢滚沸的温水中的青蛙又有什么不同?

Number:6563

Title:抱着生命过海洋

作者:程武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

Date:199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有这样一则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西比尔,并且告诉她,不管多少年,只要她手里有尘土,她就能活下去。随着时光流逝,西比尔日渐憔悴,终成空躯,却依然求死不得。孩子们问吊在瓶中的西比尔:“你要什么?”

  她回答说:“我要死。”

  我认为死并非是上帝对我们的一种惩罚,倒是命运女神钟爱人类的标志。正如我们需要睡眠一样,我们需要死亡。正是死亡的黑暗背景衬托出了生命的光彩。试想,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还会觉得她的可贵吗?如果生命像空气、沙粒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岂不是会像空气、沙粒一样无甚价值可言了吗?如果明天是无限的,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辛劳呢?一切都等到明天再说吧。假如这样等下去,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呢?直到最后,我们一个个都成了瓶中的西比尔,那时也许才觉出死的可贵,生的可怕。

  正因为有死亡,我们才这么珍惜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优秀的舵手,驾驶自己的生命之舟轻快地航行。优秀的舵手善于对付痛苦,而现实中的许多人却因痛苦而导致海水没顶,过早走向死亡。痛苦应成为我们生命之舟上的压舱物,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我们的船才得以稳健地前行。优秀的舵手还会摆脱魔鬼的诱惑,他们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追求真理,他们一生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他们惜时如金,勤勤恳恳,度过丰富而有效的人生。

Number:6564

Title:数的“金蝉脱壳”法

作者:谈祥柏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天下之“奇”》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数论中有许多题材使人沉湎其中,往往乐而忘返。所以,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索。

  通俗性与公证性是数论的两大特点,。这就是说,有些题目,虽然其推证方法与导出过程极其复杂深奥,可是它的结果却是人人都能理解、都能欣赏、都能鉴别的。这就像磁铁一样,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把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吸引了过去。

  现在请看两组自然数,每组各有三个数,每个都是六位数字。把这两组数分别相加,就会发现它们的和是完全相等的,即:

  123789+561945+642864

  =242868+323787+761943

  这样的性质,自然算不上什么稀罕。可是,要知道它们各自的平方之和也是相等的,那就是说:

  123789×123789+561945×561945+642864×642864

  =242868×242868+323787×323787+761943×761943

  如果不信,请算一算吧!算过以后,你也许会伸伸舌头,说一声:“妙啊!”

  且慢,真正的妙事还在后头呢!请把每个数的最左边一位数字都抹掉,你会发现,对剩下的数来说,上述的奇妙关系仍然成立,即:

  23789+61945+42864=42868+23787+61943

  23789×23789+61945×61945+42864×42864=42868×42868+23787×23787+61943×61943

  事情真怪。让我们再抹掉每个数最左边的一位数字试试看吧!通过计算,上述性质依然保存着:

  3789+1945+2864=2868+3787+1943

  3789×3789+1945×1945+2864×2864=2868×2868+3787×3787+1943×1943

  现在,我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干下去了。我们发现,尽管每次抹掉最左边的一位数字,可是这种奇妙的性质总是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789+945+864=868+787+943

  789×789+945×945+864×864=868×868+787×787+943×943

  89+45+64=68+87+43

  89×89+45×45+64×64=68×68+87×87+43×43

  直到最后只剩下个位数,这一“性质”依旧“巍然不动”:

  9+5+4=8+7+3

  9×9+5×5+4×4=8×8+7×7+3×3

  这就像“金蝉脱壳”一般,脱到最后一层,金蝉却还是货真价实的金蝉,其“个性”可谓“至死不变”矣。

  现在我们还是从原来的两组数出发,可是这一次却“反其道而行之”,即把两组数的数字逐个逐个地从右边抹掉。

  经过这样的剧烈变动,这种性质总不见得保持下来了吧?可是,与人们预料的相反,这种性质居然还是保存了下来:

  12378+56194+64286=24286+32378+76194

  12378×12378+561948×561948+64286×64286=24286×24286+32378×32378+76194×76194

  ……

  直到最后抹得只剩下个位数时也是如此:

  1+5+6=2+3+7

  1×1+5×5+6×6=2×2+3×3+7×7

  这类问题在数论上叫做“等幂和问题”,在国内外,它一直吸引着大批爱好者,但至今仍未能彻底解决。

Number:6565

Title:哑巴鞋匠

作者:张玉珏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济南日报》

Date:1991。11。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结婚后,虽说离开了居住近20年的大杂院,住上了单位的宿舍楼,地方大了,条件好了,却总忘不了大杂院,隔上半月十天,就要回去看看,那里有我的父母,有熟悉的邻居,也有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

  前几天,我回到大杂院,老觉得少点什么,家里人告诉说,哑巴搬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院子里那熟悉的哑巴修鞋用的小车不见了。

  那是上中学时,院里搬来一户人家,一男一女,年纪都已不小。男的40岁左右,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他比比划划,人们才知道他是哑巴。女的虽眉清目秀,却表情呆呆的,也不言语。哑巴的东西极简单,只有带轮子的既像小车又像箱子的一个东西引起人们注意,后来才知道那是哑巴修鞋用的。哑巴见院里人帮他搬东西,高兴地咧开嘴笑,眼睛眯成一条缝。

  哑巴修鞋出摊,固定在出街口往东拐一座大楼的墙根处。哑巴出摊很准时。只要哑巴一出摊,小车轮辗在水泥路面上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立刻送进人们的耳鼓,以至于后来大杂

  院里上早班的人再不用为早晨起不来发愁。哑巴弓腰弯背,一条旧绳子一头系在小车前梁上,一头搭在肩上,绳子深深嵌进肉中。小车上坐着那个女人,手里提一旧兜,眼直直的毫无表情,口水沿嘴角流下来。

  出摊了,哑巴将“吃饭”的家伙摆出来,抻一条旧围裙扑盖在膝头,低下头补着头天未完的活。那女人呆坐一旁,很专心地看哑巴补鞋。至于哑巴姓什么,和那个女人什么关系,哑巴不会说,别人自然无从知道。哑巴修鞋手艺极好,一只只该进垃圾箱的旧鞋,经他手一摆弄又如新的一般;而且只要是院里人找他修鞋,哑巴一律分文不收。几个月过去了,哑巴出摊修鞋、收摊归家,没有谁特别注意他。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成了街上的重大新闻。

  星期天的早晨,人们的耳鼓中又传来了小车的嘎吱声,照例是哑巴拉着那个女人上街出摊。刚出院门口,女人忽然跳下车来,冲着哑巴大喊大叫。哑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慌、焦灼,

  冲女人直打手势,谁知女人愈加闹得厉害,索性把破兜一扔,把小车掀翻了。院里的人们听见动静,急忙跑出来,几个年轻妇女将女人抱住,有人回家拿来了毛巾。哑巴挤进人群,要扶起女人,猛然间,她抬手朝哑巴脖子抓去,顿时,血渗了出来。哑巴急得不行,抡起胳膊朝女人打去,人们惊呼着,眼看拳头要落到女人身上,却软绵绵落了下来。哑巴抓住女人的肩,眼睛定定看着她,目光中有焦虑、期待。渐渐地,她不动了,咕咚一下倒在地上。哑巴随即轻轻抱起她哭了。太阳升起来了,火一般晒着,风都变热了,满街上的人散去了,而哑巴和那个女人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

  后来,我便出来上学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大杂院,才能见到哑巴。有一年寒假,我回到家,一连几天都没有听到哑巴那熟悉的小车声。晚饭后邻居串门,我才陆陆续续知道了哑巴和那个女人的一些事情。

  原来,哑巴与她非亲非故。哑巴自小是个孤儿。3岁上没了爹,5岁上没了娘,哑巴是靠着同院的叔叔、大爷、大娘、大婶的周济长大的,早早饱尝了人间的世态炎凉。那个女人是一个印尼华侨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为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