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棍厨子在大唐 >

第2部分

神棍厨子在大唐-第2部分

小说: 神棍厨子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这段时间杨萧也没有闲着,他从侧面了解了一些自己现在的处境。

    时间没什么可说的,武德九年,就是李渊在位的最后一年,如果没有意外,过不了多久李世民便会登基,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也即将拉开序幕。

    自己所在的地方,位于贝州的清河县,后来李世民划分十二道的时候,被分至河北道。

    救自己的孙嫂本与杨萧同性,八年前独自一人来到清河县开了这间小店,也没什么名字,因为孙嫂的冷淘做的远近闻名,所以大家就叫它杨家冷淘店。

    孙嫂手艺不错为人还好,年幼时在家学过一些医术,平时还免费给邻里乡亲们看看病,治治小病,大家时常光顾,在开唐初年社会比较动乱的年代,孙嫂的生意也还不错,就坚持了下来。

    直到孙嫂来到这里的第三年,她在山间采药的时候救了一名坠崖的书生,就如自己一样将其带回了家,经过孙嫂的悉心照顾,那书生得救了,摔断的腿也治好了,可这样的一场劫难也花光了孙嫂所有的积蓄。

    不过因为这件事,二人却互生了情愫,那书生可能是出于一种感恩的心理,娶了孙嫂,这样这杨家冷淘店才改了名字,变成了“孙家食铺”,三年前他们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本来一切都很幸福,但老天给安排的剧本却在三年前应验了。

    喜得爱女的书生,陈年旧疾突然发作,庞大的医药费拖垮了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

    为了救书生,孙嫂开始自己研究药理与药性,拿不准的便自己用身体去试,几次都差点将自己毒死。

    不过黄天不负有心人,孙嫂最后真的将自己的相公救了回来,可自己却变成了哑人,从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然而这伟大爱情故事的结尾却并没有得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三年前那书生居然抛下了还在生病的孙嫂和襁褓中刚刚三个月的女儿,卷走了所有的财产后,独自一人离开了清河县。

    不过不得不说,孙嫂真是个坚强的奇女子,她并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开而沮丧,而是一个人一边带孩子一边继续经营着孙家食铺,渐渐的日子又过了起来。

    可是毕竟孙嫂只有一个人,同时开店还带孩子还是比较难的,于是孙嫂就雇了同村的张嫂和李嫂,就是之前在杨萧面前出现的那两个年龄稍长的女子。

    她们每天都在饭点的时候过来帮衬一把,这才勉强维持现在的生活。

    这些事情杨萧也都是从张嫂和李嫂口中听说的,心中不免有些心疼孙嫂,要知道如果在现代,她这个年纪正是享受生活的时候。

    可是在大唐,她却只可以这样的活着。

    ……

    又过了两天,杨萧已经可以下地走动,这些日子可是给杨萧憋坏了,虽然这种水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还算惬意。

    但一直住在那个只有一扇小窗的小木屋中,也的确够憋得慌的。

    推开木门,杨萧第一次踏入大唐的土地,也算是第一次领略大唐的风光。

    清河之名字原于汉代,汉高祖四年置清河郡,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在清河这片地域之中有一条河流经这里,名为清河,因此得名。

    不过在北魏时,清河县更名为斌强县,并入了冀州的长乐郡,直到随代开皇六年才是又改了回来。

    清河县地处河北道,距离现代的燕京并不算远,这片地域在古时是黄河和海水冲刷出来的,地貌以平原为主,少山,地域比较平坦,居住起来算是一块不错的地方。

    而清河县除了地理位置极佳,在历史上还有着一些传奇色彩,我国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的家乡就在这里。

    还有就是古代的四名知名度极高的人物,武松、五大郎、潘金莲、西门庆,他们四人演绎的“《书剑情仇录》”也在这里。

    当然,这清河县的传奇又岂止这些,宰相之乡、状元之乡、张崔姓氏的起源之乡,很多的名头让这清河变成了一个及其神秘的地方。

    这样一想,杨萧甚至觉得自己的穿越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杨萧眼前的村庄名叫张家村,地处清河县西南,虽然唐初动荡较大,但这张家村并没有被波及太多,生活也算安定。

    不过这张家村中的本性人家却流失很多,其中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随末的统治造成的,具张嫂所述,当时很多的壮丁都被抓去修建大运河。

    因为清河县的地理位置原因,这里的男丁流失也比较严重,到最后很多人都逃离了这里,直到建唐之后才是安定了下来。

    “呦,小兄弟能下床了。”

    杨萧回头,看到张嫂手中挑着一支椭圆形的木框,木框中放着一些山间的野菜,看样子是打算去孙嫂的冷淘店帮忙。

    杨萧笑了笑,对这个大眼睛的大嫂,杨萧还是极有好感的,有时孙嫂的冷淘店忙时,都是张嫂给自己送吃的,而且还经常与杨萧聊一些这个时代的东西,孜孜不倦的很和人。

    “是啊,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出来溜溜,再躺下去怕是要呆出病来了。”

    张嫂听言又是打开了话匣子。

    “对,人就得多动动,我家那汉子要是有你这想法,我就烧高香了。”

    “张嫂你这是去孙嫂的店里?”

    “是啊,今天村里去县城戍卫的府兵回村,每次回来他们都会去孙嫂的店里吃些东西,这不野菜不够了吗,我才去村东头的地里挖了些,正要给孙嫂送去。”

    杨萧点了点头,他知道那府兵是什么,要说大唐之所以繁衍几百年而不倒,还真是亏了这府兵制。

    “张嫂,你看我这也没什么事,要不你也带我去孙嫂的店里溜溜?哪怕帮着收拾收拾碗筷也好。”

    张嫂笑了起来,眼角的鱼尾纹都是聚集在了一起。

    “好小子,也不枉费孙嫂救你一命,那就走吧。”

    说完张嫂便向前走去,杨萧也跟了上去。

    然而还没走出多远,张嫂突然停了下来,一本正经的看向杨萧。

    “对了小子,今天除了我们村的府兵之外,新到任的步兵校尉也会来我们店里,你可别瞎说话,以免得罪了人家。”

    杨萧一愣,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看来上次杨萧的话还真是吓坏了她们。

    说完,二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张家村的村头。

    PS:这本书虽然有系统这种“高大尚”的东西,但还是会尽量遵循大唐当时的一切设定,如果有朋友看出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会改正的,谢谢。

第三章 府兵() 
府兵制,在唐初的作用几乎不可取代,与当时的形势完全契合,为之后唐朝军队横扫西域,击败突厥奠定了基础。

    大唐建国之后,特别是在平定了薛举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之后,大唐剩下的对手也仅有乐寿的罗艺和夏州的梁师。

    而此时,大唐真正的敌人则是变成了大唐周围的游牧民族,其中以突厥为主最为难缠,这些游牧民族的优势便是以战养兵,生产工具便是战斗工具,拿起锄头就能干仗。

    可府兵制的出现,则极大的缓解了大唐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游牧民族的这些优势。

    其实府兵就是世兵,是大唐的职业军人,他们与汉代的农民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都是大唐开国的骨干力量,会接受严苛的训练,已达到上阵即可杀敌的能力。

    大唐施行的是均田制,凡男女出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男子也是二十起开始服役,直到六十岁才免役,也就是达到二十岁才有成为府兵的资格。

    不过这府兵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大唐农民按贫富等级分为九等,六等以上才有成为府兵的资格,而且还是三丁选一丁,因此在大唐要想成为府兵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与现代考公务员差不了多少。

    如今的大唐,在全国设立了500多个车骑府,由东宫六率和十六卫分领,贞观时变成了十二卫。

    其中车骑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最高行政长官就是车骑督尉,其余分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校尉,旅帅等。

    步兵校尉在车骑府主要负责带兵,麾下大概300人,算起来是个很大的职位了,几乎整个车骑府的步兵都归其所掌管。

    这些府兵的职责一般就是轮流戍卫守地,每年一次的宿卫京师,闲暇时接受一些正规的军事训练,如果没有战事发生,平时就与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

    唐初行政划分比较简单,由上至下划分为州、县、乡、里、村、保、邻。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村与里基本相同,大概30~40户人口,其中设一村政。

    张家村就是一个自然村,而这自然村往往就是一个或多个家族的居住地,名字也多沿用这个家族的姓氏来命名。

    不过由于随末的动乱,如今的张家村基本已经面目全非,其中大部分的张姓人死的死、走的走,几乎已经所剩无几。

    张家村地理环境优越,这几年风调雨顺,因此在清河县算是大村,人口不少有800多人,其中府兵55人,统一由清河县车骑府管辖。

    孙嫂的冷淘店位于张家村东头,那里应该算得上张家村的商业区了,有些类似于集市,到处房屋林立,周遭还建有两三栋二层高的小楼,其中多数为酒楼。

    仔细去看可以发现,张家村的建设的确算很繁华的了,面积不大的集市里,酒楼、医官、布店、粮店等居民配套设施一应具全,村民基本在村中便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东西,而无须赶进乡里或者县城。

    “小兄弟,那个就是孙嫂的店面,怎么样还不错吧。”

    杨萧顺着张嫂所指的方向望去,见到一间面积不小的店面,店面应该是刚刚翻新过,木材还很新,没有老旧的痕迹,门上挂着一块木质的牌匾,牌匾上写着“孙家食铺”。

    此时店门前聚集了很多人,都是一些身穿粗布麻衣的男子,岁数参差不齐,大的四五十,小的也就二十刚出头的样子。

    身子都是或蹲或靠的依在孙嫂店面的木墙边,有的甚至席地而坐,各自交谈着,时而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很是洒脱,毫无拘束。

    “这就是大唐的府兵?”

    杨萧有些惊讶,在他看来这些人的这些姿态与现代的地痞流氓都没什么两样,只是手上和口中差根香烟而已。

    张嫂却是习以为常,在她眼中早已司空见惯。

    “嗯,孙嫂的店小装不下这么多人,每次都是分两三次分开吃的。”

    杨萧点了点头,这种流水席其实在现代也一直存在,不过大多都在农村。

    在农村街里相亲多,遇到红白喜事大多会宴请百人甚至更多,因此在家中院子的席位自不够用,所以也会采取分拨的方法。

    “张嫂来了。”

    “哎。”

    “张嫂真是越来越水灵了,这脸蛋都嫩出水来了。”

    “滚你个二驴子,嘴里没一句好话。”

    “张嫂一会这冷淘可得给我多盛些啊,县里这个把月可给我馋够呛啊。”

    “放心吧,不能少了你。”

    张嫂的人缘显然不错,周围的府兵都是嬉笑着与其打着招呼。

    这时一个长得很结实,刚刚还在地上的蹲着的府兵突然站了起来,见张嫂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个年轻男子,笑着道。

    “张嫂,这后生是谁啊,好俊啊?”

    张嫂知道他说的是杨萧,于是笑着回道。

    “赵六啊,这小兄弟是孙嫂在后沟救回来的,是那夜山洪受难的孩子,一直养在家里,今天才养好了身子。”

    杨萧笑了笑便打算去与赵六打个招呼,然后自我介绍一下。

    但就在杨萧把手伸过去的一瞬间,那赵六的脸突然拉下来好长,接着一甩头转身走了,口中还碎碎的念着。

    “又弄个白面书生回来,真是晦气,老八老九,走了,回家。”

    听赵六一喊,又有两个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六哥,咋走了?饭还没吃呢?”

    “是啊六哥,我这走了一夜,还饿着呢?”

    赵六闻后勃然大怒。

    “让你们走就走,哪那么多废话,走。”

    那两个府兵见赵六真的怒了,也不敢再出声,遗憾了的看了一眼店里吃的正香的众人,无奈摇了摇头,便跟着赵六离开了。

    杨萧有些莫名其妙,他自觉得自己也没怎么样啊,低头看看手,也很干净不脏,他对自己怎么这么大的敌意?

    张嫂也没想到这赵六对杨萧居然这么大敌意,于是一面尴尬的对这些府兵笑着,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