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权唐 >

第222部分

权唐-第222部分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都如此,遑论是满朝权贵了。不少人暗中观望,等待时机的转变,而更多的人是在期盼李俶能早下决断,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今坐在皇位上的性格羸弱的皇帝,其实远不如年轻英武雄才大略的楚王李俶。

    反正都是李家的江山,反正李隆基禅让给李亨,李亨再次禅位让权给自己的儿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当然,也有少数人在暗中等待太上皇李隆基的归朝。李隆基为帝数十年,曾经亲手缔造了大唐辉煌盛世,万国来朝,若是太上皇复辟称帝,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危机四伏,杀机潜藏!

    暗流涌动,众人心怀鬼胎。

    这就是皇帝李亨面临的局面。他已经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悬崖边上。

    而即便是在皇帝的宫中,也同样是不安稳。鱼朝恩进入内侍省,一点点蚕食着李辅国的权力,李辅国自然不干坐以待毙,两名宫中大太监的生死决斗也是一触即发。

    日落斜阳。凛冽西北风漫卷过长安城,入了冬的长安温度越来越低。到了这个时节,街面上行人稀少,商贾闭门不出,百姓归家御寒。

    十余骑悄然出了朱雀门,沿着朱雀大街疾驰而过。打头的是一个紫衫书生,年约五旬左右的样子。他骑乘在一匹雄壮的通体深红的高头大马上,这是来自大宛的良驹,名为汗血宝马,而在他的身后,十名黑衣武士神色肃然而生硬,如果你仔细看,这些武士明显是戴了掩盖真容的仿真面具。

    十余骑一直弛入了兰陵坊。

    紫衫书生翻身下马,将马缰绳递给身后毕恭毕敬的黑衣武士,轻轻道:“第九,第五,你们几个就在外边候着,第七,你随我进去。”

    紫衫书生见左右无人,就闪身进了街前的一家茶馆之内。茶馆其实早已打烊,只是给紫衫书生留着一条缝。待紫衫书生和黑衣武士“第七”进入,门就再次关紧。

    而在街面上,所有的黑衣武士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失去了踪迹。

    西北风裹着落叶从街头冲过街尾,一切寂静无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8)

    第三百七十八章谁是最后的赢家(8)

    茶馆内空荡荡地,无论是掌柜还是伙计,都被长安侯府的护军取代。只是这些护军也不知自家侯爷秘密在此安排了一个下午,要见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紫衫书生进来,早已等候多时的孔晟转过身来拜了下去:“臣孔晟,拜见吾皇万岁!”

    竟然是当今万岁、皇帝陛下?!

    茶馆内待命的几名长安侯府的护军目瞪口呆,旋即慌不迭地一起噗通跪倒在自己各自的岗位上,噤若寒战地伏地不起。

    竟然是皇帝!

    皇帝竟然跟长安候选择在宫外这样一处极其隐秘的地方相见?!纵然是傻子都能明白过来,这事应该是非常机密,否则皇帝和长安候又何必这么麻烦!

    “孔晟,不必多礼。此地非宫里,只有你我两人,不必拘礼。”皇帝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随意在一张案几前坐下,示意孔晟也坐下:“来,坐下与朕说话。”

    孔晟迟疑了一下,也不客气,就趺坐在了皇帝的对面。他向后摆了摆手,所有护军都悄然起身退出了茶馆。皇帝微服出宫要与长安候谈机密大事,他们这些下人岂敢旁观聆听?这可是自己找死!

    黑衣武士第七身形闪处,周密查看了茶馆内的所有角落,认定没有任何对皇帝安全构成威胁的隐患,这才默默趺坐在墙角下,眼观鼻鼻观心垂首不语,如同雕塑一般。

    有皇帝在的地方,哪怕是皇帝信任的孔晟,黑衣武士也不可能放弃贴身的保护。而事实上,哪怕是在宫里,只要有皇帝在的地方,背后都有黑衣武士隐秘的存在。

    从始至终,孔晟都没有看黑衣武士一眼,仿佛“第七”不存在一般。皇帝身边的这支神秘力量,孔晟有所耳闻,却从未问过半句。到了该说的时候,皇帝自然会说,既然皇帝至今还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孔晟也不会不识趣。

    多问无益,皇帝的**知道多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掌握皇帝的机密越多,他未来引起皇帝的忌惮就会越重。

    李亨轻叹一声:“孔晟,朕这一番不得不出宫来跟你相见,你可知是为何?”

    孔晟笑了笑:“请恕臣斗胆直言了。应该是陛下放心不下,担心楚王那边蠢蠢欲动了。”

    李亨脸上的笑容敛去:“没错,朕已经没有退路了。就在朕出宫的这一刻,南衙禁军十二卫、北门四军主将,齐聚楚王府,孔晟,你说朕能放心的下吗?”

    孔晟嘴角一抽:“楚王或者有所准备,但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臣料楚王必不能走到那一步。”

    李亨冷冷一笑:“或许吧,但对于这个儿子,朕比谁都了解他。况且,朕也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他的手上,他越是这么肆无忌惮,朕就越加要下决心……”

    皇帝要下决心干什么,他没有说出口来。但有些话不需要明着说,一点就透了。

    “陛下万万不可。楚王掌控禁军非一日之功,若是陛下强行下诏削权,最大的可能是逼反楚王。如今的大唐风雨飘摇,已经经不住任何动荡了。”孔晟轻轻道:“与强行夺权相比,臣倒是觉得,陛下何不顺水推舟,满足了楚王的念想呢。”

    李亨脸色骤变,目光变得无比锋利阴沉起来:“孔晟,你好大胆!你这是要让朕跳入万丈深渊吗?!你可知楚王若是成为储君,满朝文武再无一丝念想,都将彻底变成东宫臣属,那么,朕这个皇帝,还有存在必要吗?”

    虽然李俶获得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但不排除还有少数人至今还在观望。可若是李俶成为真正的储君,尤其是在当今这种情况下威迫皇帝就范上位,恐怕就再也不会有人犹豫,绝对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所有人都将效忠于太子李俶,至于皇帝……日子更加难熬、甚至是被彻底架空,都指日可待了。

    孔晟轻笑一声:“请问陛下,楚王殿下如今跟太子之尊还有什么区别吗?事实上,在臣看来,楚王现在权势之盛比入主东宫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如此,倒不如将他志在必得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的东西,交给他——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大唐储君,岂能再像如今这般肆无忌惮?”

    李亨沉吟良久,神色变幻,终归还是慢慢平静下来。

    他深深凝望着孔晟,却是回避了方才的话题道:“孔晟,你觉得,朕这两个儿子,哪一个更适合为大唐皇帝?”

    孔晟毫无迟疑:“楚王李俶。”

    李亨眉梢一挑:“嗯?此言何讲?”

    孔晟笑了笑:“楚王殿下文武全才,心性成熟稳健,手段果决狠辣,善于驾驭人心,具备了一切作为皇帝的基本素质。而与楚王相比,赵王李系宽厚有余,狠辣不足,从目前来看,难成大器。”

    李亨倒吸了一口凉气:“那么,你为何还要支持李系而非李俶呢?”

    “道理很简单,在臣看来,陛下目前需要的是大唐储君,而不是大唐皇帝,这天下自有陛下掌控。而日后,陛下有的是时间慢慢从容调教太子,将之培养成合格的大唐皇帝。”孔晟微微笑着:“赵王当前或许还不称职,但早晚有一天,他会成长起来。所以,臣支持赵王。心性宽厚是赵王的最大弱点,但也是他的最大优点,至少,他做储君能安分守己唯陛下之命是从吧。”

    李亨目光中泛起一抹浓烈的光亮来:“孔晟,你果然见解独到,能识人所不能识。你倒是比朕更了解朕的儿子。”

    “然而,朕纵然有心扶持赵王,但他与楚王相比,还是太稚嫩了一些。朕几次三番要命他率军出征,取李俶而代之,终归还是下不了决心。楚王正在等待着朕的决断,朕心里很清楚,这一次,楚王是铁了心要逼迫朕将他送进东宫去了。”

    孔晟嗯了一声:“所以陛下要下最终的决断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朕该怎么做?”

    孔晟笑了笑,突然提笔在皇帝面前的案几上刷刷刷写下了一行字,然后轻轻推在了皇帝眼前。

    李亨深深凝视着眼前这几行字,面上浮起的古怪神色和冷酷神色互相交织着,良久不语。

    孔晟没有催促,静静地等候着。

    对于皇帝来说,对于大唐来说,孔晟在这区区一张纸上写下的其实是惊天动地的翻天巨变,要想让李亨下定决心,哪有那么容易。

    外边的风声呼啸,飞沙走石,敲打着茶馆的门板。

    李亨轻叹一声,“孔晟,何时可行动?朕要一个准数。”

    “两天之后。到时,大朝会上,朕会进宫面圣。”孔晟缓缓起身,拜伏了下去:“臣恭送陛下还宫!”

    李亨拍了拍手,轻描淡写地起身转身行去,但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似笑非笑道:“孔晟,朕将这般大事托付给你,你我君臣的性命悠关,都在你的手上,由不得你有半点的懈怠大意。你可明白朕的话吗?”

    孔晟躬身:“臣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赴汤蹈火、死而后已!”

    李亨大笑:“孔晟,事成之日,就是你我君臣在大明宫把酒言欢之时!朕可以答应你,只要朕当一天的皇帝,你就是朕永远的肱股之臣,得朕的宠信,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古人对鬼神之事和誓言非常重视,皇帝竟然发下誓言绝不相负,这显然是为了给孔晟吃一颗定心丸罢了。

    孔晟相信李亨此刻的真诚。但是这种真诚能坚持多久,就谁也不知道了。对于太久远的未来,孔晟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反正他是一个习惯活在当下的人,眼前,辅佐李亨掌控大权问鼎江山,扶持赵王李系将楚王李俶取而代之,符合他的政治利益。既然如此,他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赵王府。

    李系神色阴沉地在厅中转来转去,宁国公主和纪国公主面面相觑,不知赵王为何今日这般焦虑不安。

    退朝回来之后,赵王李系就一直沉浸在忧心忡忡的状态中,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楚王已经按捺不住,目前平静的长安城中早就暗流涌动杀机腾腾,而一旦他预料中的事情发生,首当其冲遭受其害的就是他赵王这一系。

    如果说之前双方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中间隔着一层谁也不想主动去捅破的窗户纸和遮羞布,但今日因为赵王的主动请缨和皇帝暧昧不明的态度,无疑会极大的刺激楚王铤而走险。

    然而,李系对李俶的了解其实浮在表面上。正如孔晟判断的一样,不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李俶绝对不至于走上最后一步,尽管他为了那一天的到来,无时不刻不在做着各种准备,也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但站在李系的立场上看,他最担心的就是楚王走上当年太宗皇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路径。一旦如此,他这个对楚王登基称帝构成最大威胁的赵王,就是最大的牺牲品。想想当年的太子李建成就是了。

    但李系面对可以感知到的危机,却是无可奈何。他现在什么都不能做,任何过激的事儿,都将会成为刺激楚王下狠手的导火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九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9)

    第三百七十九章谁是最后的赢家(9)

    第二天的朝会因皇帝身体不适停了。

    皇帝没有提前打招呼,只是群臣赶到麟德殿侯旨时,一个小太监出来宣布皇帝的口谕,说是昨夜偶感风寒朝会临时取消,请满朝文武大臣各回府邸。

    群臣无奈,只得山呼万岁恭祝皇帝龙体早日康复云云。

    但上午皇帝李亨突然下诏,宣称准备改年号为“乾元”,待过了上元节便改称乾元元年,此事交三省六部主官择日朝议裁定。

    皇帝更改年号属于正常,不过,改年号之事一般是由群臣提起商议,讨论出一个适当的年号来,然后上表皇帝批准,皇帝冷不丁自导自演了改年号的戏份,直接宣布要更改年号,让朝臣吃了一惊。

    但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头,宣布更改年号的诏书发布了不到半个时辰,从大明宫中又传出了皇帝的第二道诏书,改封楚王李俶为成王。

    册封诏书很长,历数了楚王李俶自出世以来的文成武功和自靖难以来的各项功绩,总而言之,赞誉李俶文能定国武能安邦,是是大唐皇子中和宗室亲王中的佼佼者。

    改封成王,这意味着册封皇太子的前兆。

    皇帝竟然……这是妥协和放弃了?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不少人纷纷赶往楚王府向李俶表示祝贺。

    李俶其实也有几分狐疑。皇帝这几日一直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