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唐-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皇帝是如何的惴惴不安和如坐针毡啊。
皇长子携军功和兵权气势越来越盛,不当上储君誓不罢休,诸多功臣宿将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影响力不可小觑拥有很多拥趸的太上皇李隆基即将归来,貌似平静的长安城其实早就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了。
一个不小心,皇帝就会被赶下台。这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
李隆基心不死,有可能要复辟。皇长子李俶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局势一触即发。
赵王李系带着慕容冲等候在皇城朱雀门外。
见孔晟缓步行来,李系赶紧上前去一把抓住孔晟的胳膊热切道:“孔晟,你没事吧?”
李系的真诚溢于言表。在孔晟与楚王李俶势成水火的情况下,李系还能公开站在孔晟这边,其实是冒着相当大的政治风险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李系将孔晟作为朋友来结交的真诚是不需要怀疑的。
孔晟微微有些感动,拱手笑道:“多谢殿下关心,陛下召我入宫,没有降罪。”
李系大喜,挥挥手:“走,上本王的车,本王今日在芙蓉园曲江池畔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孔晟微微摇头,轻叹一声:“殿下,下官与楚王结仇,实不愿意再牵连殿下了。殿下的盛情,下官心领了。”
李系皱眉沉声道:“孔晟,本王也不怕他,你我私交,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怕什么?他再怎么权势冲天,也不能肆意妄为!”
孔晟深深望着李系,还是摇头道:“殿下,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孔某不想再节外生枝,同时也不想给殿下带来麻烦。陛下有旨,让孔某入住驿馆,孔某这就要去驿馆……还请殿下谅解一二!”
孔晟向李系躬身下去:“请殿下放心,既然殿下待我以诚,我必待殿下以诚。无论什么时候,这一点不会改变。”
李系目光火热,紧紧抓住孔晟的手,缓缓点头:“好。孔晟,你我一见投缘,从今日开始,你我私人论交,无关朝政无关身份,在长安城中,只要有我赵王一席地在,我断不能让你吃了亏去!”
孔晟与李系相视大笑起来。
慕容冲在一旁看着,嘴角也浮起一丝笑容。
他心头生出一种强烈的预感,能结识并跟孔晟成为朋友,是赵王李系一生最大的幸运和机遇。不管日后情势如何变幻,皇权归属为谁,但至少有孔晟这么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在,李系此生不虚了。
孔晟辞别李系独自去了长安驿馆。而乌显乌解带着他的百余护军,被秘密安置在了赵王李系在城外的一座庄园中。
孔晟进了驿馆就闭门不出,穆长风担心他的安全,索性在他的门口盘膝坐下昼夜守卫,无论孔晟怎么劝说,穆长风都是不听。
傍晚时分,驿馆房中,孔晟在火烛下凝视着皇帝给予的那道密旨沉吟不语。别看皇帝说的似乎挺“可怜”,其实孔晟心里清楚,皇帝手上已经掌握着一支神秘的力量,暗中笼络了不少奇人异士隐在暗处,拱卫他的安全以为他的耳目。
只是这样的力量与成建制的军队不能相提并论。这是皇帝试图将夏邑军整体改编成皇帝亲军的真正目的。
没有人知道,孔晟在含元殿还跟皇帝秘密探讨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对于目前的长安城和大唐朝廷来说,这绝对是隐秘中的隐秘,皇帝连李辅国都回避了,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孔晟觉得有点诡异。李亨关于设立专属于皇帝并掌握相当大权柄的特务机构的思路,跟后世锦衣卫的形式近乎雷同。
李亨试图让孔晟暗中牵头组建两支效忠皇帝的军事力量,一支是明面上的皇帝亲军,一支是暂时不能公开的地下黑暗之刃,执行皇帝的决策,贯彻皇帝的思路,清除皇帝的障碍,捍卫皇权和皇帝本人的权威。
所以,当孔晟将后世锦衣卫的基本运行模式说出口来时,李亨喜不自胜,两人堪称不谋而合。
这也不算是李亨的创新。早在武则天时代,就有类似的专属于皇帝掌控的秘密机构和军事力量体系存在了,只是规模并不大,掌握的权限也远不能同后世的锦衣卫相提并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朝会,大幕揭(1)
夏邑军目前依旧驻扎在夏邑,名义上仍由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统率。但实际上,夏邑军独立成军,由接替孔晟的许远掌管兵权,南宫望辅之。
苏婳和苏鲁兄妹率奚人暂时也安营夏邑,等候朝廷的昭命。至于将来是率奚兵返回河东故里,还是继续追随官军参与平叛,还没有定论。
考虑到许远和孔晟的良好关系,以及夏邑军中将领悉数出自孔晟门下的因素,所以夏邑军其实还算是孔晟掌控下的军事力量。
孔晟斟酌良久,这才决定派穆长风持皇帝密旨赶赴夏邑,在必要的时候,将奉召再次西征的夏邑军征调进京。
当晚,孔晟接到了中书省传递过来的昭命,明日进宫参加大朝会,面圣见驾。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参加的官员比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阁。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这个会朝的规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因为这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春天开始以及冬天的开始,要有新气象、新风貌的。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所谓“官街鼓”凌晨“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早上五时左右。“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十月十五日早寅时起。孔晟从驿馆出发。冠带整齐,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朝会,不能不重视,至少不能迟到,落人把柄。
晓色朦胧中,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毫无白昼的熙熙攘攘之状,极为幽静。在长安百姓还在沉睡之时,大唐朝廷的文武百官便动身进宫参加朝会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古代官员的勤政意识其实比现代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长安的官署里,共有内官两千六百多人,分为常参官和非常参官。常参官就是每天必须面见皇帝的职事官。一般在五品左右才有资格,人数大约有近千人。这些官员早朝的时间一般在六点半至八点半举行,之后便会到各自岗位办公,处理完相关公务,下午三时多下班,每天工作的时间差不多也是八个小时。
一路进宫畅通无阻。进了大明宫之后,便有黄门侍郎的属下将孔晟引领到了宣政殿外。等候朝参。因为孔晟是外官、在京没有任职,所以他要等到文武官员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秩序,进殿归于自己的位置上时,才跟随执事太监悄然从侧门而入,在两列京官右侧外地官员候召的位置上跪坐下去。
宣政殿金碧辉煌非常宽阔,雕梁画柱,气势恢宏。但就是这么一座大殿,容纳下数百上千官员之后,也变得略有些拥挤。
孔晟在一侧无人注意的这个角落里静静跪坐着,遥望着端坐在皇台上冠冕整齐威严无比的皇帝李亨,暗暗摇头。聚集这么多官员上朝,其实完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很无谓。
品阶高的官员也就罢了,他们排列在前,可以互相议事并与皇帝交流。可品阶低的官员,列队在后,远远望着前头,不要说声音了,就是皇帝的面目都看不清楚,跪坐在殿中无非就是一种陪衬。
孔晟坐在此处,目测了一下,距离皇帝的位置大概有三十多米的样子,中间还隔着诸多帷幕、梁柱和值守太监、宿卫,就算是他在此处躺下自行其是睡大觉,皇帝也看不到他。
孔晟横向眺望过去,隐隐见到了李俶和李系的身影。其实在京权贵中,他认识的人也就是李俶和李系这两个皇子了,就连闻名已久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他都没有谋面。
各种奏报,各种朝仪,各种上疏,各种评点,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皇帝还没有召自己觐见的迹象,孔晟等得昏昏欲睡。而就在此刻,一个无比尖细略带嘶哑的男中音骤然泛起并在大殿中久久回荡起来:“陛下有旨,召天子门生、河南宋州太守孔晟殿前觐见!”
孔晟陡然一惊,听出了是李辅国的传召声。
他立即起身,整了整自己身上的绯色官袍,又正了正冠,扶了扶腰间的金带,这才缓步而出。他沿着横向皇台与朝臣站位区的中轴线从东向西缓步行去,神色平静镇定如常。
一个身形飘逸、面容英挺、气度高华、举止得体的少年官员出现在文武大臣的视野之内。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孔晟的身影上,各种目光聚焦凝视,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原本寂静无声的大殿内隐隐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这便是那江南才子孔晟?”
“年不及弱冠,如此年幼?!”
“文质彬彬,弱不禁风,怎么就敢号称万人敌?果然是传言误国,夸大其词!”
孔晟一路行来,步履极有节奏和规律。清朗的面孔,稳重的风度,清澈的目光平视前方,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还能保持如此镇定,让不少老奸巨猾的文武大臣看得暗吃一惊。
李俶冷视着行来的孔晟,目光阴沉森严。他本想借故将孔晟彻底打压下去——既然孔晟不能化为己用,那就不能将之放任成长为对手的助力。李俶的逻辑简单而粗暴。但让李俶想不到的是,皇帝竟然突兀出面,让孔晟安全脱身。
但李俶还是有恃无恐。在他眼里,孔晟不过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少年郎,从四品的外官,即便有些功绩,也蹦跶不到哪里去。今日朝会,若是有人为孔晟请功,他便会再次出面打压。只要他一出面,至少有半数的高级官员会随声附和,这毫无疑问。
李系站在李俶的身后,向孔晟投过赞许真诚的一瞥。孔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卑不亢的风度,是让李系最觉得敬佩的地方,按照常理,一个从未上过朝、参与过重大朝政活动的少年官员,置身于这般恢宏严肃的大场面中,至少要有些紧张慌乱,但孔晟却没有,显得云淡风轻。
李俶身后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并肩而立,两人向孔晟投过惊讶的注视。孔晟是郭子仪受司马承祯请托推荐出仕,但郭子仪听闻孔晟的名头许久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孔晟,孔晟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年轻儒雅风度翩翩。
至于李光弼,心中的震动更加无与伦比。引起他关注的不是孔晟的才名诗歌,而是孔晟手执方天画戟战阵之上勇武无敌的名声,但此刻在他视野中的孔晟却是如此的文弱书生,这让李光弼突然觉得传言言过其实不足为信。
实际上,与李光弼怀有同样质疑心态的其实比比皆是。毕竟孔晟的外貌外表太具有欺骗性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朝会,大幕揭(2)
孔晟走到两班大臣队列中间,在皇台下大礼参拜了下去,朗声高呼:“臣孔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亨端坐在皇台上,神色严肃,他向孔晟微微颔首,挥挥手。李辅国当即笑吟吟地尖声道:“平身吧。”
孔晟起身肃立在下,目视前方,神色从容平静。
李亨微微一笑:“诸位臣工,朕将孔晟召入京城,交朝会之上,议定孔晟之功,尔后论功行封。下面,尔等议一议吧。”
众臣一阵沉默。
孔晟拥有显赫战功,这谁都清楚。但孔晟进京后却突然与楚王李俶对上,而昨日那场冲突也意味着他已经跟李俶变成敌对,谁能冒着得罪李俶的政治风险去主动给孔晟说话呢?
再者,孔晟在朝中并无根基,熟悉之人只有一个赵王李系。而嫉妒他少年得志的高级武将,还有不少。
哪怕是郭子仪,也微微有些犹豫。孔晟是他举荐出仕的人,现在又是平叛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少年英雄,若是不予封赏,无疑会冷了有功将士的心,他作为武将之首,有心出面为孔晟进言请功,但又担心引起李俶不满。
很多人冷笑不语,也有不少人紧盯着楚王李俶。殿中的气氛陡然间变得无比的沉闷起来,皇帝李亨隐隐能听见台下几排臣属急促的呼吸声。
李亨下意识地与李辅国对视了一眼。
在朝会之前从寝宫来宣政殿的路上,李亨还跟李辅国私下讨论过这事,李辅国判断依旧不会有人为孔晟出言。李亨便与李辅国暗中约定。若是最终还是无人进言。就由李辅国开口提出来。
李辅国表面上答应下来,其实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宦官,对于朝中局势的判断高于常人,如果说他之前举荐孔晟是为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