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权唐 >

第192部分

权唐-第192部分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心里暗暗叫苦,但表面上却只好拱手拜谢道:“多谢殿下,下官感激不尽。”

    如果住进了赵王府,又有李系亲自上奏皇帝,孔晟无疑就被打上了赵王的标签,这是孔晟有些无奈的结果。好在他对李系的印象不差,觉得此人把一切都坐在明处,拉拢中不乏真诚,行事坦荡,倒也是一个光明君子。(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落叶满长安(3)

    孔晟只能答应住进赵王府。

    此刻他在长安孤立无援,面临着各种未知的风险。如果再得罪了赵王李系,今后他在长安将寸步难行。而有李系的举荐,他日后的路也能相对顺畅一些。当然,这主要也与他与李系相见较为投缘有关。

    不过,这不意味着他会因此涉足皇子夺嫡的纷争中去。

    在礼贤下士方面,李系确有所长。恐怕在李亨的众多皇子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像李系这样,放弃皇子的架子和权势威严,与一个臣下犹如友人般并辔而行,谈笑生风。

    孔晟前世今生阅人无数,一眼就看穿了李系的本质。他虽怀着拉拢结交的政治意图,却也不乏真诚和坦诚。李系并没有隐瞒和刻意遮掩自己的意图,而是一切都说在了明处,任由孔晟选择,而且孔晟看得出来,即便孔晟选择对他敬而远之,他或许会不高兴,但也不至于翻脸成仇。

    这大概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胸怀和器度吧。

    孔晟心头都有些诧异,像李系这样的人,大智若愚,按说不该中道殒命。看起来,在与李豫的抗争中,他还是少了臂膀相助,否则不至于被李辅国和程元振两个大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中。

    孔晟眼角的余光从李系清朗真诚的面孔上扫过,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你既然以诚相待,他日若有机会,孔某人便救你一命,算是不枉今日一番缘分吧。

    孔晟一行人被安置进了赵王府。原本,孔晟抵达长安并无人关注,但因为赵王李系与他并辔驰入长安城,难免就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

    赵王府在皇城外朱雀大街右侧靠近西市的位置。而在赵王府的斜对面,其中隔着朱雀大街。就是楚王府的府邸。同为亲王皇子,一个是皇长子,一个是皇次子,但两座府邸的规模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赵王府只是普通的贵族府邸,三进三出,在长安城中。这样的府邸没有一千也有数百座。但楚王府就不一样了,占地面积极广,宫苑深重,是当今皇帝李亨在被李隆基册封为皇太子时的行宫之一,皇帝将这座府邸赐给楚王李俶,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了。

    而且,楚王李俶现在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掌握着数十万大军的无上权柄。而李唐朝廷之所以能还朝长安,李俶的功绩就摆在桌面上。可以说在当今的李唐宗室中,李俶的权势威望无人可及。

    所以,与李俶府上门庭若市、宫卫森严的气象相比,赵王府就显得幽静太多了。

    皇帝李亨还朝长安以来,住进了大明宫深居简出,除每日例行朝会,再无其他动静。五日前,李亨遣李泌为使臣入蜀中迎太上皇李隆基返回长安。为了是否迎接李隆基还朝的事儿,这两天其实朝廷上争了一个面红耳赤。

    李亨对父亲李隆基心底里蛮多怨愤。大抵是因为李隆基在位时。将李亨折腾得死去活来,心惊胆战了数十年,有好多次还差点丢了性命。如今李亨好不容易登基称帝,很多拥立李亨为帝的文武大臣包括郭子仪杜鸿渐这些人在内,都反对迎李隆基回长安,认为让李隆基在成都安享晚年就足矣了。

    这些人的心思无非是为了自保。担心李隆基还朝。会引起皇权动荡,今上与太上互相争权,平添各种变数,也不利于大唐朝廷的拨乱反正。而一旦李隆基复辟,拥立李亨的人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杜鸿渐一群人竭尽所能,强烈反对。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臣痛哭流涕,认为李亨作为人子,不能失去基本的孝道,岂能让太上皇屈居在蛮荒之地,变成天下人的笑柄。

    双方争来争去,互不相让,将朝堂闹腾得鸡飞狗跳。

    李亨心下烦躁,忍不住还是做出了迎李隆基回长安的决定。李亨最大的弱点就是优柔寡断和心软,李隆基毕竟是他的父亲,父亲可以不仁,他作为儿子不能不义。

    李泌作为皇帝特使率军一万进蜀中迎太上皇还朝。

    这让长安中不少权贵感觉到了风雨欲来和某种危机近临。李俶这两日天天进宫向李亨请安,旁敲侧击地暗示李亨不可重蹈覆辙,万一李隆基回来夺了他的皇权,要倒霉的可不仅仅是李亨一个人。

    对于长子不厌其烦地提醒,李亨心知肚明,不过却还是坚持己见。

    李俶也不敢多言,凡事都有个分寸,过了度就容易触发李亨的反弹。

    李俶从宫内出来,心情有些低沉烦躁。还不仅是皇爷爷李隆基还朝的事儿,关于册封他为太子的事,李俶从李亨的神态变幻中也能看出,其实皇帝还没有下最终的决定。

    李俶刚进书房,就得到了洛阳孔晟抵达长安面圣的消息。听闻孔晟突然与赵王李系走到一起,李俶眉头顿时紧蹙起来。

    十五岁的长子李适在一旁小声恭谨道:“父王,那孔晟傍晚时分与赵王并辔进城,神态亲密……这是他午后在渭水河畔专门记诵与赵王相会所作的诗篇,请父王过目。”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李俶接过来轻轻吟诵,眉梢一挑,淡淡笑了笑道:“此子倒是文采横溢,名不虚传。只是本王想不明白的是,他为何跟赵王走到了一起?难怪本王听说当日在凤翔,满朝文武中只有李辅国和赵王为孔晟进言请功了。”

    “父王……”少年李适欲言又止。

    李俶扫了李适一眼,微微一笑,摆了摆手:“不用理会他,区区一个孔晟,在朝中并无根基,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至于赵王……”

    李俶眼眸中掠过一抹轻视:“赵王拉拢孔晟所图为何,本王心知肚明。但是,就凭他想跟本王争,真是自不量力。满朝文武中多半站在本王一边,本王灵武拥立、平定叛乱,战功显赫,威望无人能及。赵王想要凭借一个孔晟,于事无补。本王倒是要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少年李适深吸了一口气,轻轻道:“父王,孔晟自然不足为虑,不过,此人文武双全,倒也是一个人才,理应在父王麾下效命。不如,让儿子遣人去赵王府传召他,让他来拜见父王。若是此人识时务、知进退,能为父王所用,也是一件美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叶满长安(2)

    秋风萧瑟,渭水波浪涌起。

    如果有选择,其实孔晟并不愿意与皇子宗室有什么过多的往来,更无意攀附权贵。因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与皇子交往,往往会深陷夺嫡的争斗中去,平白惹上无穷的麻烦。

    可是他是大唐臣属,李系作为皇子亲王,对于他极尽礼遇,他也不好冷眼相对。

    李系笑着指了指身后的宁国公主和纪国公主,道:“孔晟,见过宁国与宜宁公主吧!”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向宁国与宜宁拜了下去:“下官孔晟拜见两位公主殿下!”

    宁国神色平静,微微笑着向孔晟点点头,算是还礼。宁国虽然贵为公主,但性格娴静温柔,加上寡居之后更加与世无争,见了传说中的孔晟,因为拜读孔晟的诗作多时,暗中多就看了两眼,见孔晟年轻俊逸气度不俗,心头就有些欣赏。

    宜宁则性格跳脱,望着孔晟忍不住格格娇笑起来:“原来你就是那孔晟!看你这弱不禁风的样子,要说你是江南第一才子,本宫勉强还信,可要说你驰骋沙场万人敌,本宫觉得肯定是夸大其词了。”

    孔晟笑了笑,拜了下去:“本来就是世人过誉,孔晟何德何能,敢号称万人敌?倒是让公主殿下见笑了。”

    李系则微微摇头道:“宜宁,孔晟率军威震河南叛军,累立战功,接连斩杀叛将数十人,这还能有假?”

    宜宁撇了撇嘴,摇摇头表示不信。

    实在不能怨宜宁,着实是孔晟的外貌太具有欺骗性了。身材修长,文质彬彬,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能跟纵横沙场的武将相提并论?

    其实宁国公主也有些不信,觉得或者是世人夸大其词了。看孔晟言谈举止,儒雅飘逸,摆明了是十足的文士,即便能上阵杀敌,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凶猛到万人敌的程度。只是宁国不至于像宜宁这样表现在脸上。

    “好了。莫要争执这些。来人,摆宴,本王与孔太守渭水河畔畅饮一番!”李系早就有心要拉拢孔晟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今日遇上,怎么可能轻易放孔晟离去。

    李系下令,身边的宫女太监马上就忙碌起来,不多时,就在河畔铺上地毯,设上四张案几。分宾主而定。

    孔晟无奈,只得从命。

    李系满腹才学谈吐不俗,言辞清朗,他刻意结交,孔晟心底有几分排斥也有几分无奈。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他对李系的印象还不错,觉得这位皇子颇有器度。虽然他的礼贤下士带有拉拢的目的。

    史书对于李系的记载并不多,着墨甚小。如果历史的走向不变。再过几年,李系就要死在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手上。说来说去,还是皇帝宝座惹的祸,若是李系淡泊名利不染指皇位的话,想必也不至于殒命。

    只是作为皇帝之子,尤其是还是心怀壮志凌云的重要皇子。要说对皇位一点念想都没有,也不现实。

    李系态度温和地一一问及孔晟在河南的诸多战事,态度亲和,没有一点架子,不像是亲王与臣下的会面。反倒更像是多年老友见面,谈笑生风。

    “孔晟,本王久闻你诗才盖世,所作诗歌早已传诵天下,我这两个皇妹也是拜读多时了。今日适逢其会,不如以渭水为题,赋诗一首,让本王和宁国宜宁妹子开开眼界可好?”李系朗声一笑,深深望着孔晟。

    孔晟心里暗暗苦笑,知道这位皇子说的客气,其实还是怀着考校之心,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浪得虚名。

    孔晟最排斥最无奈的就是作诗了。可在大唐这种诗歌的国度,作为名声在外的江南第一才子,他若是吟不出佳作来,恐怕就要名声扫地,这关乎他今后的前途命运。

    他向李系抱了抱拳,笑了笑,正要开口客气几句,突听雷声隆隆,漫天的阴霾压下来,细密的雨丝飘飘洒洒从天而降。

    自有宫女太监搭起凉棚遮雨,李系抬头望了望天,向宁国和宜宁笑道:“两位妹子,本王就说今日有雨,可你们偏偏不信,结果如何?不过,雨中赏渭水美景,也算是别有一番感受——”

    李系又转头望向孔晟。

    孔晟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躲是躲不过去了,便微微一笑,缓缓吟道:“故人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日,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李系侧首倾听,旋即面带喜色拍掌叫绝:“好一个江南第一才子孔晟,果然才思敏捷文采横溢!好一个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两句诗道尽了此刻长安景致,真是让本王大开眼界!”

    宜宁兴高采烈地拍着手,赞道:“好,孔晟,本宫承认你这江南第一才子的名头不是吹捧出来的了!来人,将这首诗给本宫记录下来,本宫回去要让乐坊的人谱曲歌唱!”

    宁国公主眸光中泛起浓浓的光亮,再次投向孔晟的目光中就又多了一丝温柔,她轻轻道:“孔太守这是在怀念故人吗,不知你这位故人从长安出发去了何处?”

    孔晟暗暗汗颜,旋即笑着回答:“回殿下的话,下官这位故人乃是长安人氏,如今扬帆出海,去了极远的地方,至于何时才能归来,孔晟也不知。”

    宁国公主哦了一声,再无追问下去。

    李系大笑着:“孔晟此诗既是怀念故人,又隐喻今日本王与其相会在渭水河畔,两番都是雷雨时节,倒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孔晟,你在长安可有住处?”李系试探着问了一句。

    孔晟暗道一声不妙,却也不好撒谎,只得轻轻道:“下官正待进城寻驿馆住下,然后去吏部报到等候陛下召见。”

    李系笑笑:“还寻什么驿馆,你我一见投缘,你便随我回城,住进我的府中。孔晟,你莫要担心,你在河南累立战功,有大功于社稷江山,本王后日上朝一定向父皇面呈,为你争取封赏。”

    孔晟心里暗暗叫苦,但表面上却只好拱手拜谢道:“多谢殿下,下官感激不尽。”

    如果住进了赵王府,又有李系亲自上奏皇帝,孔晟无疑就被打上了赵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