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324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324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久,程元振才深吸一口气,说道:“我的老天爷啊,咱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只怕是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吧!侯爷,这些钱财可是都登记入册的,你我二人和漠北军的将士们如何从中分润一些好处呢?做得太明显了,如果陛下派人来查,只怕立马就会被查出来啊!”

    赵子良笑道:“有一个办法,不论是谁来查都查不出来,公公想不想知道?”

    程元振立马来了兴趣,急切地问道:“什么办法?”

    赵子良道:“熔炼!把金银重新回炉熔炼,这么多散碎的金银体积太大,运输极为不便,而且也不利于清点数目重量,为了方便运输和清点数目,只能把这些金银重新回炉熔炼,而熔炼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损耗,毕竟金银都是含有其他杂志的,熔炼过程中的损耗有多少还不是我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另外,一些铜钱当中肯定有一些生锈不能用的,这些不能用的铜钱总不能也给陛下送过去吧?这又是一笔损耗!”

    程元振听了眼睛放光,笑道:“好好好,这个办法好!”(未完待续。)

第466章 田仁琬死

    散碎的金银确实不便于运输,这是不争的事实,后来的朝代中官府运输税银都是在熔炼之后再运输的,而熔炼过程中的损耗难以避免,而官府则把这种损耗算在百姓们身上,因此百姓们既要交税钱,还要交损耗钱。

    玄宗收钱之后只会看数目多少,不会管损耗,合理的损耗对于玄宗来说不算事,当损耗过多,玄宗和朝廷肯定会不高兴,因此赵子良把损耗分做两部分,一部分算在皇帝和朝廷这边,另一部分算在购买草场的买主身上,两方需要承担的损失都不多,都可以承受,所以皇帝、朝廷和买主都不会追究。

    这只是赵子良来钱的一部分,还有另外一部分,那就是购买草场的人很多,有些人想要买到水草丰美的草场就不是那么容易,赵子良指使官吏们额外收取买主们好处费才会把水草丰美的草场卖给他们;另外在土地草场的丈量中做手脚,十二万亩草场只算作十万亩,收十二万亩的钱,在做账时只记载十万亩,毕竟按规定每户最多只能购买十万亩,而很多人想要更多更大的草场,只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是要瞒着程元振的,除了极少几人知道。勃勒罕对于赵子良用这种办法挖朝廷和皇帝的墙角十分不解,毕竟以赵子良的为人,平日是绝对不屑为之的,为何这次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搞钱呢?

    这些天,勃勒罕跟在赵子良身边几次想问,却又欲言又止,赵子良对此早就看在眼里,这天抽空对他说:“你是不是在奇怪我怎么会用这种肮脏的伎俩办法弄钱?”

    勃勒罕连忙道:“不敢,属下不敢!”

    赵子良摆手道:“没什么,你疑惑也是正常的,如果以前,我当然不屑于用这种办法,但是这次不这么做不行!”

    “侯爷,这是为何?”

    赵子良叹道:“目前我大唐土地兼并严重,世家大族掌握着大部分土地,平民百姓只占有少数,这是事实。如今我们买草场,以那些世家大族的一贯做事风格,你认为他们真的只会老实的最多买十万亩?为了控制更多的草场,养更多的牛羊马匹,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购买更多草场,然后隐瞒草场数量糊弄我们,特别是在朝中有大佬的世家大族们,这次卖草场的事情,朝中大佬们没有获得好处,他们并不会甘心,会想尽办法搞到更多的草场,我们在条例中规定了每户最多只能买且只能拥有十万亩,又禁止草场私自转卖,主要目的就是要限制世家大族兼并大量草场,从而控制牲畜的贩卖,但是这只能治标不治本,他们有的是办法规避我们制定的条例,所以与其被他们钻空子,还不如我们自己做这件事情,我们既得了好处,又控制了规模,而且得到的钱我们可以干很多事情用于正途!”

    勃勒罕拱手道:“属下明白了!”

    卖草场正卖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郑三用飞鹰传书从河东送来了消息,河东节度使田仁琬病逝了,这个消息让赵子良一阵恍惚。

    以两人的关系,赵子良无论如何要赶回河东吊唁,他召集诸将和官吏们,安排好走后事宜,然后就带着扈从们星夜疾驰赶回河东。

    两千多里,赵子良和扈从们不停地换马,连续六天不眠不休终于赶回了云州,途中跑死了十几匹马,这还是因为扈从们的马没有赵子良骑乘的乌力马快,如果是他单独一人,以乌力马的速度可以日行千里,三天之内就可以赶到。

    赵子良突然带着扈从们回来,让夫人陈清莹和聂三娘等人大喜,同时也有一些担忧。

    “夫君怎么突然回来了?事先也不派人送个消息!”聂三娘一边给赵子良揉肩一边问道。

    赵子良笑道:“怎么?我回来了你不高兴?”

    聂三娘忍不住娇嗔一声,打了赵子良一下,说道:“当然不是,奴家是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赵子良点头道:“不错,我收到郑三送去的消息说田大人病逝了,田大人待我不错,以我们的交情,我是一定要回来看看的,明日我就得赶去太原!”

    在家中与三个孩儿玩耍了一天,次日清晨,陈清莹和聂三娘为赵子良准备了一些东西,赵子良就带着扈从们离开云州赶往太原了。

    赶到太原节度使府的时候,田仁琬的棺木还没有下葬,古人死后有的棺木要停放三个月才会下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给亲友们和宾客们从远方赶来祭拜留出足够的时间,毕竟这个时候交通不便。

    “镇北侯、单于都护府都督、河东都知兵马使、镇北城城主赵子良将军到——”

    位于节度使府内的灵堂中的田仁琬的亲眷们听到这个报号声都有些惊讶,要知道田仁琬才病逝不过七天,而从漠北镇北城到太原足有三千里路,就算中途不在家中停留,每日赶路四百多里,这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受得了的。

    田仁琬的家眷们极为感动,纷纷出迎,其中以田仁琬的侄儿田承嗣的官职最高,五年前赵子良主持武举会试时,田承嗣也在其中参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如今他在安禄山手下听用,已经被提拔为北平军使,其实田仁琬的儿子,只不过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田仁琬的哥哥为子,对于亲生父亲的病逝,田承嗣当然要在第一时间赶回来。

    田承嗣带着一大帮亲眷走出灵堂迎接,见到赵子良立即躬身拱手行礼:“学生见过侯爷,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家叔过世,侯爷不远数千里星夜疾驰而回,学生和诸多兄弟姐妹等感激不尽!”

    赵子良扶起田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田大人于我有知遇之恩,客气话就不用说了,带我去祭拜田公吧!”

    田承嗣连忙道:“侯爷请!”

    来到灵堂中,张守瑜、高秀岩和郭子仪等人都在,他们站起来向赵子良行礼,赵子良点了点头,来到灵位前上了几炷香,对着灵位和棺木行了礼,才被田承嗣请到旁边喝茶。

    刚刚坐下,张守瑜、高秀岩和郭子仪等人就过来见礼:“见过侯爷!”

    赵子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都坐吧,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张守瑜道:“我等也是刚到而已!侯爷,有些话可能现在说有些不合适,不过末将还是不吐不快啊!”

    赵子良扭头看了张守瑜,问道:“你想说田大人病逝后,节度使一职由谁来接任?接任的节度使是否能相处?”

    张守瑜三人都点头,“不错,侯爷,这正是我等担忧之处啊!”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如果朝中懂边事的大臣和武将不多,河东节度使一职非常重要,派一个文官过来显然不怎么合适,田大人虽然也是文官,但他毕竟担任过安西都知兵马使,略知兵事,而一个完全不懂兵事和边事的文官显然不适合这个位置,但是如今朝中有资格当任河东节度使的武将也不多,本将军也不知道朝廷会派何人接任河东节度使一职,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不管谁当任河东节度使一职,你们只要秉公做事就行!行得端、坐得正,就算新上司想寻你们的晦气也会找不到借口,而且本将军不是海兼任着都知兵马使一职吗?有本将军在前面顶着,你们暂时不用担心,有一句话送给你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三人互相看了一样,都同时拱手行礼:“多谢侯爷提点!”

    其实张守瑜等人担忧的问题也正式赵子良担忧的问题,他毕竟需要在漠北坐镇,不在河东,如果新来的节度使在河东大规模改变现在实行的政策,这对河东现在的局势是很不利的。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办法,还不知道皇帝会任命谁接任河东节度使一职。

    赵子良等人在太原呆了一天,第二天就往回赶,高秀岩与他们同路了一天就转道回岢岚军驻地了,张守瑜和郭子仪一直与他同路到云州。

    田仁琬病逝的消息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玄宗皇帝还为此惋惜不已,不过鉴于田仁琬在任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朝中也就没有为他立谥号。

    赵子良准备返回漠北的前一天,王灿从京师用飞鸽传书送来消息说,皇帝鉴于田仁琬的病逝,河东不能无人主持大局,但又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命王忠嗣兼任了河东节度使,到现在为止,王忠嗣已经是朔方节度使、并且兼任河西和河东两镇节度使,佩戴三种将印,其受到皇帝荣宠的程度可见一斑,从来没有人有过这种待遇。

    由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的消息让赵子良放心下来,如今王忠嗣已经在凉州处理公务,主要精力也都放在了河西对抗吐蕃人,对河东之事肯定是不会过问太多,王忠嗣既然不在河东,河东之事自然有河东的官员们处理。(未完待续。)

第467章 皇甫惟明之死

    四月底,赵子良返回漠北抵达镇北城两天后召开将校官吏会议,正在开会时,负责喂鹰的扈从给他送来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从长安传来一个的消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李林甫设计诬陷,皇帝下旨撤去他陇右节度使的职务,并把他贬为播川太守。

    原来自从皇甫惟明回朝献俘之后得知李林甫在朝中专权、闭塞言路、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就劝玄宗******林甫,并且认为刑部尚书韦坚有宰相之才,可以启用。岂知他说这话的时候,玄宗身边有不少內侍和宫女,而李林甫在宫中经营多年,到处都是他的耳目,尽管被赵子良打击过一次,但他很快又在宫中布满眼线,皇甫惟明劝说玄宗******林甫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李林甫大怒,立即命令手下收集皇甫惟明的证据。

    皇甫惟明也是缺乏政治头脑,身为一个边将怎么参合朝中宰相的任免呢?再说宰相的职位可比一个边将高得多,无论怎么说,他都没有资格说李林甫不合适,更不应该说韦坚有宰相之才,可以启用之类的话,而且韦坚是太子的内兄,他又是东宫太子府出身,就算是为了避嫌,也不应当在皇帝面前说这种话,这就让玄宗很反感了。

    一方面玄宗认为他举荐自己人做宰相不合适,另一方面玄宗认为他有些恃宠而骄,否则一个边将怎么会参合朝中宰相的任免之事?

    也合该皇甫惟明倒霉,他在京城与韦坚相约于城外游玩,恰好被李林甫手下的爪牙吉温看见了,吉温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当即禀报李林甫,李林甫何等样人,政治敏感性极高,他早就发现玄宗对皇甫惟明的恃宠而骄有些不满,当即在朝堂上唆使言官弹劾韦坚与边将私会,欲谋废立之事。

    玄宗最在乎他的统治地位,绝不容忍有人背着他谋划废立之事,当几个言官弹劾韦坚与边将私会、欲谋废立之事时,玄宗雷霆震怒,当堂下旨逮捕了韦坚和皇甫惟明,把他们下狱。

    当这两人被关进天牢之后,李林甫又让好些依附他的朝中大臣们出来作证,这让玄宗惊疑不定,玄宗开始怀疑韦坚和皇甫惟明两人真有可能做这种事情,毕竟韦坚是刑部尚书,乃朝廷重臣,而皇甫惟明是陇右节度使,是最重要的边关大将之一,陇右距离京师并不远,他们两人联手的话,皇甫惟明的大军如果行军速度快,只需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杀到京师,而内有韦坚里应外合,这事只要策划得当,完全有可能成功。

    玄宗虽然怀疑,但却没有确凿的证据,韦坚毕竟是朝廷重臣,皇甫惟明毕竟是边疆大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算是皇帝想要动他们也要顾及朝野舆论。

    于是玄宗下旨说韦坚谋求官职地位,存在极大野心,把他贬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