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第9部分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9部分

小说: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柏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集大成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18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他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的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亚里士多德终于抛弃了柏拉图的许多唯心论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么观念产生的。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但是,当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时,就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因此常常被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从公元前342年起,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历山大当老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    
    在教育方面,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育、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他主张,对于7岁到14岁的儿童,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对于14岁到21岁的青少年,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品格。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亚历山大国王十分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据说先后提供了800金塔兰(每塔兰约合黄金60磅)的经费。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里面珍藏了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激烈地反对马其顿的统治。有人告发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当局准备将他逮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及时得到消息,帮助他们的老师逃出雅典,来到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第二年夏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凄凉的境遇中死去。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还处于胚胎时期,亚里士多德孕育了这一胎儿并使它降生。希腊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每种神秘变化的,到处都是神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勇气把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    
    影响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明中思想界、哲学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为影响西方的最重要的理念。不管是政治方面、道德方面、思想方面等等,后人都从他们的想法里获取指导,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论的借口。他们对于西方文明的地位,就像是孔子、老子和韩非子对于中国文明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他们的哲学思想又被后人拿出来,用作向封建势力进攻的武器。文艺复兴的含义,就是要回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三位哲学家,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具有源头的地位。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第11节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5世纪,希腊各城邦曾一致对外共御波斯,其后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诸城邦大伤元气的时候,北方近邻马其顿国家却逐渐强大起来。其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趁希腊各城邦混乱不堪、无力外御的时候,先后夺取了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腓力二世的下一个侵略目标,便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没有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受军队的拥戴登上王位,时年20岁。他决心继承父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亚历山大注定要威震东西方。    
    亚历山大大帝远征    
    亚历山大曾经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酷爱希腊文化,梦想不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腊化。亚历山大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亚历山大I6岁起,就跟随父亲参加军事征战,学到不少作战技术和军事知识。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曾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辉煌的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他还改革货币,奖励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是军事改革,亚历山大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乱。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3万人,骑兵5000人和160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波斯进军。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属下。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斯城,他打败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并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看着大流士豪华的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像个国王!”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攻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亚历山大围攻推罗城时,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割让半个波斯帝国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一员大将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他说:“我不是帕曼纽,我是亚历山大。”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并且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在埃及,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埃及的祭司们为亚历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称号。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又率军从埃及回师亚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寻找波斯军队主力决战。10月初,亚历山大的大军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以西与波斯军主力相遇。大流士此时已组织了较强的新军,集结的军队来自24个部族,号称百万,有战车200辆,战象15只。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骑兵战和肉搏战。联军骑兵主力纵队利用缺口迅速楔入敌阵,直逼大流士大营。大流士仓皇逃遁,波斯军惨败。联军乘胜南下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毁了大流士政权。    
    在战斗中,亚历山大军队掳掠金银和其他战利品无数。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利山大动用了骡子大约有2万头,骆驼约5000只驮运财宝。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了。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了。    
    但是,亚历山大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的目的是整个世界。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公元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由于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多瑙河。    
    促进东西方的交流    
    亚历山大东侵与有些战争相比,时间并不算长,但其独特的进攻和远距离机动作战方式,却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孤军深入,以进攻为主连续战斗,进行了数以百计的抢渡江河、围城攻坚,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战,多次以速战速决战胜优势之敌。他在诸兵种的运用,特别是骑兵运用、陆海军协同作战、进军路线选定、战斗队形编成、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做法。    
    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但是,亚历山大远征,也具有更多的积极历史意义。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但是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的、应该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