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铜床 >

第13部分

大铜床-第13部分

小说: 大铜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胃昂嚎诘娜挝裰校倜荒芑乩础
    一九二九年二月间,武汉一带爆发了蒋介石和桂系军阀的战争,黄安县七里坪镇和麻城北部的张店镇的驻军撤走了。于是,他们的队伍,开始到处向民团进攻。他们虽还缺乏游击的经验,军事行动不一定都能得手,但已迫使民团集中到较大的市镇,不敢分散行动。他们得以占领了大片乡村,组织苏维埃政府,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一九二九年夏季,张继升所在的这支游击队伍扩大到了三百多人,中共中央派去了徐向前担任他们的大队长。徐向前是山西籍的黄埔一期生,参加过广州暴动和海陆丰农民暴动。徐向前教给了他们许多军事知识,并发挥他那卓越的军事天才,指导他们打游击。从此,他们的军事行动节节胜利,人数迅速增加,由几百发展到一千到两千……苏区也跟着扩大,其他各地的同志也聚集到他们这里来。到赵新民到来时,张继升所率的这个由一个游击中队发展起来的团,已拥有官兵一千一百多人,步枪八百余枝,重机关枪四挺,是红四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团。
    赵新民从未在农村生活过,无论在理想主义的北大课堂,群情激昂的“五四”街头,还是在莫斯科现实的生存训练,血腥的上海地下活动,赵新民都从未仔细想过,他所投身其中的这场革命,会与农民和农民战争有着怎样的联系。苏区的一切就像苏区的空气一样,让他倍感新鲜。
    红军官兵都是一样的服装,分不清哪一个是长官,哪一个是士兵。军官和士兵起居饮食都在一起,待遇也完全平等,彼此互称同志,对于长官则在“同志”之前加上一个官衔。
    苏区各乡村都有农民自卫军的组织,自卫军的士兵就是各乡村的壮丁,平时务农,遇到情况就集合行动。各区乡的自卫军夺取了敌人的枪支,便由自卫军中的精干分子装备起来,形成这个区的独立连。各独立连的优秀分子又经常补充到更正规的红四军中去。
    红军与苏区百姓的关系也形同鱼水,红军队伍在沿途村庄休息时,农民们总是兴高采烈的准备好茶水,送给战士们解渴,村里的男女老少也都围拢过来,拉着红军战士问长问短亲如家人。
    红军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真正的穷苦农民,而且多不识字。“什么是共产党?”农民和城市工人的观念大异其趣,他们多不知道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此,苏区的中共同志往往说:“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穷得一无所有就叫无产阶级。”“每个穷人都能分得一块土地,就是共产主义。”这些解释与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所提到的“劫富济贫”“均贫富等贵贱”并没有多少区别,也不符合马列主义的原有界定。赵新民这个新来的政委,最初还想引经据典的纠正一下,但愈解释,士兵和民众愈感糊涂。最后也只好沿用这样的解释,反到动员起部队和民众来更行之有效。军队和苏维埃政府的政治工作,一切都紧随战事的发展而发展,与众多来自城市知识阶层的中共党员一样,赵新民也是在战争中体验着战争,在不断的牺牲中学习着如何生存。
    鄂豫皖苏区由鄂豫及豫皖交界县份的两个小苏区组成,一个以黄安县北部的七里坪为中心,包括黄安、麻城、光山、罗山四个县的一些乡区,另一块则以金家寨为中心,包括六安、霍山、商城三个豫皖交界县份的周边乡间。
    为打通鄂豫和豫皖两块苏区的通道,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红四军对驻守黄安、苏家埠等重要县城的国民党守军发起了主动的进攻。赵新民由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八年的戎马生涯。
    驻守黄安县城的有一个师的兵力,师长梁冠英。红四军按计划扫荡了城外敌军的前哨据点,敌军全部退守城内。红军围守黄安四周,等待城内粮食耗尽,敌军离城退却时,在野外予以歼灭。
    红军数量比梁冠英多出一倍,常可以分出半数的兵力,压迫黄安以南宋埠、李家集一带的敌军,使他们不敢前来救援。黄安城里的敌军曾数次出城抢粮,但红军已在城外坚壁清野,而如果敌军一旦离城稍远,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红军并不禁止百姓进城出城,捉到的敌军官兵,仍然放回城去。红军用各种方法告诉敌人,外援已绝,粮食将尽,只有缴械投降。而投降官兵将受到红军优待,不愿从军者,还可给路费遣送还乡。
    这样包围黄安一个月,敌军果然粮食耗尽,乘夜向西南突围。红军早获情报,追击迅速,梁冠英师几乎全部被红军俘虏。张继升和赵新民所率的第十八团,奉命在离黄安约四十里的地区,抄袭败窜之敌,最大多数的敌军都为十八团所俘虏,只有师长梁冠英只身逃脱。
    此次战役,红军占领了黄安县城,俘获敌军五千人,缴获枪枝三千余枝,整个苏区为之振奋。
    一九三二年初,红四军再接再厉,渡过淠河,围攻苏家埠。与黄安如出一辙,敌军放弃野外,退守苏家埠、六安、霍山等重要城镇。苏家埠驻有陈调元部的两个旅,红军仍旧围住苏家埠一点,断绝敌军粮食供应,并消灭从合肥、六安一带来救援的援军。
    此次战役敌军出动了飞机,经常有几架飞机从武汉飞来轰炸红军的阵地。但红军在苏家埠四周修筑了密如蛛网的交通壕和工事,飞机轰炸并没有防碍红军的行动。敌机也常向苏家埠空投食品,但为数很少,而红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空投的物品经常落到了红军的这边。
    苏家埠守军被围两个多月,弹尽粮绝,已无逃出的希望。他们求援的电报,如雪片飞出。驻在蚌埠的王钧部奉命经合肥六安驰援。王钧部三个师进到苏家埠附近,红四军以全力向敌军右翼抄袭,王钧部大部分被歼灭,总指挥励世鼎被俘。守军至此完全绝望,不得不开城投降。
    苏家埠战役,红四军战果辉煌,励世鼎所率援军被俘一万五千人,枪枝被缴九千余枝。苏家埠守军,投降五千人,缴获枪枝三千五百枝。苏家埠一战总共缴获枪枝约一万五千枝,等于红四军全军枪枝的两倍,不能不说是一次空前的大捷。
    红四军连夺两城,震动南京,蒋介石似乎觉得,那些杂牌部队不能济事了,开始调用嫡系部队围剿红四军。
    趁红四军主力尚在苏家埠一带,汤恩伯部第二师由河南许昌、信阳,向潢川集结,准备乘虚进袭鄂豫皖苏区的首都新集。
    红四军迅速移师西向,两军主力在商城附近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遭遇战。
    两军前哨一经接触,汤恩伯部匆忙就地散开,抢占附近的高地。红军原就擅长遭遇战,立即表演暴风骤雨式的冲击,经过短时间短兵相接的肉搏,敌军阵营已呈动摇。红军攻势再接再励,敌军就全部瓦解了。敌军兵力超出红四军两倍,部队装备也远强于红军,但作战意志却远劣于红军,一经较量,优劣立辨。敌军大部向潢川溃败,一部据守公路两旁太平天国时就留下来的水寨,担任总指挥的汤恩伯,也杂在乱军之中,退到一个水寨里去了。敌军溃败时,把那些来自外国的优良装备,沿途丢弃到水塘和水田里,以求迅速逃离火线。红四军此役俘获敌军人枪各两千,著名的汤恩伯师,就在这一战后,调离潢川整补去了。
    至一九三二年三、四月间,鄂豫皖苏区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苏区人口达到二百多万,苏维埃银行经常存有五十万斤以上的食盐,军队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可以领到一元大洋的零用钱。红四军与新编组的第二十五军组成了红军第四方面军,有了几尊山炮,几十尊迫击炮和数以百计的机关枪。
    赵新民曾与当地的老农聊天,他们都觉得,苏维埃与他们从前所见到的造反,如白莲教、白狼、红枪会等,确有显著的不同,比起一九二七年的闹农协也有进步。现在苏区一片兴旺景象,发展下去大有成功的可能。但他们所担心的,是红军的力量仍然太小,不知道还要多少年,天下才能太平。
    经历过漫长岁月和无数变乱的这些老农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一九三二半年五月,蒋介石在武汉成立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调集二十倍于红四方面军的约五十万兵力,进剿鄂豫皖苏区。
    得着了以往的教训,国军这回不再冒然孤军深入,而是多个纵队齐头并进,步步为营。后续部队据守沿途山头,构筑工事,形成兵力一层多于一层的纵深阵地。红军即使突破其先头部队,仍为敌军后续部队的火力所抑制。
    国军稳扎稳打的战术果然奏效,霍邱、黄安相继失守,红四军主力一路撤至七里坪东西一带的阵地,与敌军卫立煌、陈继承、刘峙三个纵队隔河相峙。红军决定在这里与敌决战,选定七里坪南面的柳林河为攻击重点。
    总攻在黄昏打响,红军倾全力实行中央突破,旋即展开大规模的夜战。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地区,枪炮声彻夜不停,似乎无一处不是战场,无一处不在厮杀。战斗最激烈处,村庄和树林全部被点燃了,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红军能投入战斗的力量,全部用上了,参谋人员、政工人员,以致伙夫都托枪上了火线。午夜时,红军推进了十五里,攻到卫立煌总部的前沿。但敌军组织了顽强的火力,坚守不退。直至天色将明,总指挥徐向前判定已无完全击溃敌军的可能,而且敌军仍有强大的后续部队,乃不得不下令撤回了柳林河东岸。
    柳林河战役,是红四军所有将领从未参与过的规模空前的恶战,此战敌军虽损失远重于红军,但红四军也伤亡了两千以上。卫立煌在这一战中,因主张坚守,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不久攻下金家寨后,蒋介石下令改称“立煌县”。
    在敌军铁桶阵的层层合围之下,红四军左冲右突,终难以击溃进犯之敌。在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上,决定寻找敌军薄弱点,向西突围。一九三二年八月下旬,红四军主力大部,在敌军防务较弱的河口一带,经过激烈激战,终于冲出重围,乘夜在京汉铁路王家店附近越过铁路,从此脱离了鄂豫皖苏区,开始了西行五千里的长征。
    敌机一直跟随着红四军,敌军根据飞机侦察,紧紧尾追堵截。行进到枣阳县南面吴家集一带,红军与敌军爆发了西行途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恶战。
    吴家集在枣阳县南面约九十里,西距汉水与襄阳约一百里,敌军选择在这个地区,从东南北三面合围红军,企图压迫红军退到汉水边,在那里加以歼灭。
    红四军在吴家集宿营时,敌军乘夜逼近。翌日黎明,两军展开大战。当时处境,红军极为被动,战斗最激烈时,敌军向张继升、赵静安所在的十八团指挥所猛扑。指挥所前沿,十八团正面一部约三百多人伤亡惨重,连排级军官全部阵亡,剩下人员纷纷向指挥所退缩。眼看敌军蜂拥而来,张继升立领整理队伍,动员所有参谋、政工以及警卫人员约三百人,临时编组,当敌军逼近到跟前时,张继升一声号令,这几百名临时编组的队伍,猛冲了出去,手榴弹一通密集的猛掷,烽烟四起,血肉横飞,敌人就这样败了下去。
    但冲在最前面的团长张继升却吸引了敌人机枪手最密集的扫射,赵新民看到他被击中的那一刻,筛糠似的一阵颤抖,他冲过去把他抱起来时,张继升身上已被打出了几十个窟窿。
    十八团的这次冲锋,在敌军北线冲出了一个口子,竟使红四军化险为夷,得以乘夜向北撤离。当夜红四军循小路疾行一百多里,穿过了敌人的第二道防线。天明时发现向北的去路,又给敌军堵住了,河南来的刘茂恩的两个师,组成了包围红军的第三道防线,只有立即击溃刘茂恩这两个师,才算完成了突围。
    幸好刘茂恩部没料到红四军如此迅速的就打到了他们跟前,部队毫无准备,战斗力异常脆弱。饥疲交加的红四军,竟没费很大气力,就把刘茂恩部打得鸟兽四散。红四军又循着北进的去路,疾行了八九十里。经过这一日一夜,总共行进了二百多里,这才总算是把自吴家集追击的敌军,彻底甩在了后头。
    这场战斗,敌人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红四军也损失了两千多官兵。除张继升外,还有另外几名团级干部在突围中阵亡。快速脱离火线时,一千多伤兵也被迫就地放弃,全军上下大为悲痛。
    张继升阵亡后,赵新民兼任了张继升的团长之职,但这一团人,经过三天两夜的激烈拼杀,已减员严重,编制不整,由全军的前卫改做了后卫。撤退时,赵新民站在一个山包上,睁着血红的双眼,看着担架队将伤兵集中放置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伤兵自知绝无可能再随军前进,只有留在这里了,但对于即将面临随后而来的敌人,深感恐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