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原特种兵 >

第240部分

草原特种兵-第240部分

小说: 草原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钥匙、证件、合同文本、饭卡、工牌这些重要东西都要收好,千万不要丢了。你们4个人一个宿舍,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要勤于打扫,搞好卫生,要遵守宿舍规章制度,和睦相处。尤其注意不要在宿舍里生火,这非常危险,会引发整个宿舍楼的火灾。

    下午6点食堂开饭,7点以后就不打饭了,不要晚了,没饭了就只能饿着。注意上下班的铃声,和宿舍楼前厅的各项通知。明天早晨8点准时到培训中心报到,厂里的王罘总工会亲自给你们上课,你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争取早日转正。”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带巴拉科夫到了宿舍,又最后的嘱咐了几句。

    巴拉科夫下意识的立正,敬礼,大声说道:“感谢长官信任!”

    人事处办事员笑道:“这里不是训练营,我也不是长官,不用这样。除了军训,平时工作中大家平等相处就好,都是同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好了,你也劳累了几天了,奔波千里,好好休息,不打扰你了,那么,再见。”办事员友善的伸出了右手,巴拉科夫知道这是蒙古人交往的礼节,他感激的伸出右手,和办事员紧紧相握。

    厂区很大,占地足有200亩。走进大门就是一个广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雕像也不知道是谁(后来知道了这是对制糖技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宋人邹和尚)。广场的左侧是车马房,右侧是保卫处,正对着的就是5层的办公大楼了。

    从办公大楼两侧的道路往里面走,就能看到整个厂区。厂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中间搁着巨大的草坪。草坪里有道路、长廊、假山、球场和雕塑,商场大楼就坐落在草坪中央,一层是生活超市,百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二层是餐饮区,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以品尝,只要你肯花钱。三层是休闲娱乐区,有桑拿房、游泳池、乒乓球室、台球厅、歌舞剧场和小型会议中心。

    厂区紧邻苏拉克河大坝。生产区分为动力车间、压榨车间、制炼车间、包装车间、原料库、维修库和成品库。食堂则坐落在生活区,分为3个大食堂和一个小食堂,大食堂供工人用餐,小食堂是车间主任以上官员的用餐处。

    巴拉科夫天性聪敏,在厂区转了几圈就大致闹明白了各个区域的位置。从餐厅就餐的人数来看,他估计厂里总人数在8百人左右,比他们锡蒂河边的村子人口多多了,他的村庄连孩子算上还不到3百人。上帝啊,他的磨坊才3个人,2头牛,就是附近几个村庄最大的作坊了。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大的工厂,简直就是一个市镇,而奇尔克伊这样的工厂还不知道有多少。

    晚饭以后,巴拉科夫漫步在厂里。下班的工人们三三两两,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在打球,有的唱着歌,有的在商场找乐子,有的在宿舍洗衣休息,一派宁静祥和。没有一个熟人,兴趣索然的巴拉科夫回宿舍,准备好好休息一下。

    回到宿舍,一个下班的工人正在房间的桌子上整理书籍。见到巴拉科夫进来,笑着起身和他握手,说道:“新来的吧,欢迎欢迎,以后就是室友了。我叫施美尔,钦察草原的托尔土勒部人,在动力车间上班。”

    巴拉科夫忙自我介绍:“亚历山大…巴拉科夫,俄罗斯人,刚刚分配到压榨车间。”

    他们这个宿舍,简直就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其余的两个人一个是亚美尼亚人,食堂的厨师,另一个是洪扎赫人,质检部门的。加上一个钦察人,一个俄罗斯人,真是来自四面八方啊,巴拉科夫暗叹,如果不是都使用突厥语言和文字,真不知道怎么和这些人交流。他越发的感激奇斯托波尔训练营,没有那些痛苦的日子,他就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制糖厂的第一个夜晚没有家人陪伴,以后也很难有了,这让巴拉科夫很难过。背井离乡,才体会到家人的重要,一家人就是靠着相互的温暖才熬到了今天。好容易看到了希望,却又分开了,这让巴拉科夫更加难以忍受。一晚上都是在梦里,死去的女儿大喊着要吃糖,早晨起来心情阴郁,头昏沉沉的,那么香甜的早餐也吃的淡然无味。

    匆匆赶到办公大楼3层的培训中心,都是同一批来的18个工人。培训中心很大,能容纳3百多人,最前面是一个高大的讲台。18个新来者惴惴不安的座在一起,等着培训员的到来。

    8点钟,上班钟声响起,一个奇怪的人不急不忙的走进中心,施施然的走到讲台上。在巴拉科夫看来,整个糖厂内部都穿的是蓝色的工作服,短发,从大贵人莫秃干处长到马车夫都一样。唯独这个人穿着一身奇怪的长袍,高挽发髻,戴着黑色的高帽子。

    这个人是个黑瘦矮小的老头,长着一张东方人的面孔,满脸傲慢,声音尖锐,突厥语的口音很重。

    “我叫王罘,字子孝。大宋成都府遂宁人氏,是制糖厂的总工程师,负责厂里全部的技术问题。大宋,在极东之地,物产极盛,人物极多,文明富美。我不过是无名小卒,但是给你们授课还是绰绰有余。今天,就由我来给你们讲第一堂课。

    首先你们要明白,什么是糖?口有五味,甜酸苦辣咸。最不能缺的,就是咸味,最难吃的是苦味,最好吃的呐,就是甜味了。水果为什么大家都爱吃?因为它甜。你们都知道要想有咸味,就要加盐,要得到甜味要加什么呢?也许你们没有吃过,但是相信你们都听说过,那就是蜜。

    可是蜜蜂采蜜,能有多少?那必定是极贵,不要说你们这些苦寒贫瘠之民,就算是在大宋,也只有高官权贵才能偶尔吃的起。那么有什么办法,让普通百姓也能够享受到甜的味道呢?有的,那就是糖!

    自古以来,我华夏上国就能从粟米和麦芽中炼制甘饴,就是饴糖。但是粮食乃苍天所赐,活人之物,用米粮炼糖靡费甚巨,有伤天合。殆至秦汉,华夏从天竺之地获取甘蔗,榨取柘浆。

    及至李唐兴起,太宗皇帝遣使至天竺摩揭沱国求取熬糖之法,然后下诏令扬州之地种植甘蔗,熬制蔗糖,其成品色、味已经远迈天竺。本朝太祖皇帝开国,海清河宴,百工兴旺。有邹姓僧人隐居于我成都府遂宁北馓山,教授制作糖霜之法。我遂宁糖业遂大兴,蔗田万顷,糖寮无数,糖霜已经行销天下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土糖寮是使用土法制糖,无设备,无管理,无控制。所以产量有限,卖相不佳,口味不善。成本居高不下,虽然比蜜便宜一些,但是终不能惠及天下贫苦百姓。

    自我大蒙古崛起漠北,天降成吉思汗征服东西,泽惠苍生。一代草原英雄巴根台巴特尔创立达吉斯坦工业基地,命奇斯托波尔机械学院、水力学院、农牧学院、奇斯托波尔机械设备厂和数学研究所通力合作,在农学院糖业教授德里苏丹国洛托先生的主持下,成立制糖研究小组。鄙人有幸,躬逢其盛,这个现代化制糖厂,就是西蒙古科技的结晶。

    巴根台长官和诸位饱学大家之所以费尽时力,创立现代糖业,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成为世上寻常之物。就是为了让科技之光,惠及世界每一个穷苦人家,王某至为感动。

    本年夏5月,糖厂顺利建成投产,目前已有职工8百余人。与糖厂有关的外围企业也正在建设之中,包括酿酒厂、造纸厂等等。达吉斯坦总督格根哈斯巴特尔为保证糖厂顺利生产,技术无忧,三至农学院请鄙人出任总工。本人感格根哈斯长官之至诚,所以不远千里,来到偏僻之奇尔克伊,为蒙古糖业之兴盛略尽绵薄。”

第329章 工业动力() 
来自万里之外大宋的制糖专家,向这些刚刚从蒙昧中走出来的人,悉心的传授着先进的工业制糖知识。他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了3个字:邹和尚。

    “你们在厂里的广场上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石雕人像,他是谁?为什么我们要为他树碑立像?他就是我刚刚跟你们说的邹和尚。在我们奇尔克伊糖厂建立之前,世界制糖业的中心就是在我的家乡,大宋成都府遂宁县。正是邹和尚,把先进的制糖工艺带给了遂宁,使人类能够炼制出白的像雪一样的砂糖。

    他不是皇帝,不是神祗,他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僧人,但是对于我们制糖业来讲,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是一个伟人。他创立的很多工艺,即使是我们现代化的奇尔克伊糖厂,仍然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比如使用石灰作为蔗汁澄清剂。他使用黄泥水作为吸附剂制白糖,我们现在是使用更优质高效的俄罗斯硅藻土,正是因为他启发了我们。

    如果没有他,我们真不知道还要在黑暗摸索多少年,他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时代。我们纪念他,就是要把他的精神继承下来,不断用创造性的思维改进我们的工艺,不断进步,止于至善。我更希望在你们中间,出现更多的邹和尚,更多的开创者,惠及子孙,我们同样会为你们树碑立像!”

    王总工的话,点燃了这些制糖徒工的雄心,巴拉科夫对那个万里之外的制糖伟人心驰神往。从此,这个异族人牢牢的印在了他的心中,并成为了他一生的榜样。

    王罘接着说道:“邹和尚创立的制糖法是划时代的,但是那只是土糖寮。一个烧火工,一个煮糖工,几个学徒就构成了一个作坊。动力就是2头牛,设备就是木车石碾,几个煮糖鼎。每天产蔗汁不过数百斤斤,产糖不过数十斤,质量参差不齐,浪费极大,甘蔗出汁率还不到40%。而且劳心劳力,效率很差。我们奇尔克伊制糖厂和遂宁的糖寮根本的不同是,我们采用机械化大生产,采用先进的机器生产、控制和管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工厂,其效率是土糖寮的百倍,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

    你们看到了我们厂里的各个生产车间,车间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机械化设备!任何设备都需要动力,撕解机、压榨机要工作,锅炉的循环水泵要工作,离心机要工作,只要机器工作,就需要有动力来驱动它。我们厂里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你们知道么?巴拉科夫?”

    巴拉科夫说道:“我看到厂里有动力车间,是不是从那里来的?”

    王罘笑道:“你很聪明,你猜对了一半,但不全对。动力有几种,最基本原始的,当然就是人力了。其次是畜力,牛、马都比我们人有力的多,能驱动更强的工具,比如犁、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风力,你们坐的大船,上面的风帆就是以风作为驱动力。而我们厂使用的动力,就是水力,不仅如此,整个奇尔克伊生产企业的设备,都是水力驱动设备。”

    他指着窗外不远处的奇尔克伊大坝说道:“那个苏拉克河上的水坝,就是奇尔克伊工业动力之源。拦河大坝使上游水位超过下游水位35米之多,河水从高处奔流而下,会产生巨大的势能。那么如何利用这个势能呢?这就需要一个水力涡轮系统。

    水力涡轮系统的核心是一台水力涡轮机,奇尔克伊水力动力局使用的,是奇斯托波尔机械设备厂生产的冲击式水轮机。高速水流从大坝一侧的高处冲下,经过喷嘴进一步加速,冲击水轮机的涡轮叶片产生转动,这就是动能。动能通过水轮机中央的主轴传送出来,就是我们工业区各个工厂使用的动力。这个巨大的力量能移山倒海,是成千上万头牛也无法比拟的。

    道理简单,但是要利用却并不简单,这是巴根台巴特尔和西蒙古多位大贤学者智慧的成果。我们科研小组为此奋战了8个月,经过无数次实验、修改、调整,才最终设计出这套动力设备。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从水轮机产生的驱动力,必须要是可控的,才能在生产设备上使用。如果不能控制,这巨大的动力终究是无用。

    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控制呢?首先,是一个动力分配问题,一台涡轮机,主轴只有一个,如果没有特殊的设备,那么他只能向一个末端输送动力。工业区设备成千上万,难道我们要给每台设备都分配一台水轮机么?那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一台单驱多路传动动力分配厢。

    动力分配箱的输入端,是一个驱动主轴,链接在水轮机主轴上。输出端,则是多路传动轴,箱体内是一系列的齿轮组,使一路驱动力变为多路输出。这样,就可以使一个传动轴出来的动力,驱动数十上百的设备。输出端有多少传动轴,就能驱动多少末端。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通过动力分配箱进行下一级的动力再分配。比如我厂就是如此,从水力动力局大坝的涡轮机组出来一根主轴,把动力输送到我厂动力车间。我厂的动力车间再通过动力分配箱再输送到各个车间,各个车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