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原特种兵 >

第125部分

草原特种兵-第125部分

小说: 草原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她的心目中,不仅有象其他人一样的崇敬爱戴,更有一丝别人没有的怜悯。有时候她自己都想不明白,她怎么会怜悯这样一个刚毅强悍的男人。

    部队早操完毕,总参擂鼓集合大军,在化陂湖东岸祭奠淮西之役阵亡将士。全军下拜,哀动三军。随后部队向东面开拔,四村八乡的民众都赶来为部队送行,人民依依不舍,送这送那,部队却无一人敢取百姓一针一线,民众只得看着部队向东越走越远。

    5天以后,部队由洪泽南面徒涉过三河,过了三河就是楚州州界了。巴根台在亲信参谋军官的簇拥下立马三河西岸,凝视着淮西的土地。

    多少从山东跟随他南下的将士把青春热血洒在了这里,把灵魂留在了这块土地上。谁无老母幼子,将来有一天他回到山东,那些孤儿寡母,白发苍苍的老人向他要人,他有什么面目面对这些阵亡将士的亲人。

    巴根台心如刀绞,悲痛万分,久久不忍离去。夏全说道:“大帅,我们走吧,部队已经全部过河了。”

    战马盘旋徘徊,前蹄不停刨着地下泥土,巴根台哀伤的说道:“和留在淮西的战友们多呆一会儿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看望他们,我们把他们抛下了,他们会孤单。”

    海春上前说道:“栋梁大哥,不要太难过了,将士们的牺牲不是你的错。如果不是你的出色指挥,我们还会有更多人倒在淮西的土地上。”

    巴根台目光坚毅的说:“终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

第168章 南军北军() 
这次行军和上次出师淮西不同,上次是奔赴战场,前途未卜,部队高度戒备。那时候天气霪雨,沿途道路泥泞,部队几乎可以说是在泥沼中挣扎。

    这次大胜后的回师,似乎天公也很作美,一路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淮南地区即有水田,也有旱田,大战之后,农民纷纷从藏匿之处出来抢救田里收成,修整房屋,村庄里出现了鸡犬相闻,织布读书的声音。

    城邑也从废墟中慢慢恢复,贩夫走卒又开始了走东串西贩卖货物,各类作坊纷纷开张,甚至耍把戏的戏子也出来卖艺。还乡的流民扶老携幼,奔走道路。

    淮东地区少经战火,现在解除了战时戒备,很快就恢复了太平景象。部队在稻香麦浪中行军,心情格外舒畅。山东忠义军所向无敌,仁义之师的威名传遍了江淮地区,百姓声口相传,仿佛岳家军转世。

    这次淮西大捷,使多少家庭得以保全,多少人得以生存。行军所到之处,百姓敲锣打鼓,箪食壶浆,发自内心的欢迎欢送。男女老少争先恐后的围观忠义大帅,一看却都很失望。传说中此公能高来高去,陆地飞腾,撒豆成兵,天威无敌。

    一看之下,却是一个刀疤脸的精瘦汉子,并无甲胄在身,灰扑扑一身旧军袍,若不是胯下神骏的天马,和一般的忠义军辎重兵没什么区别。

    非止一日,大部队到达山阳。前锋探马斥候传来消息,淮东安抚使崔与之代表江淮制司,带着大批僚属和犒赏在城南十里处郊迎山东忠义军。巴根台对杨妙真和李全说道:“走吧,咱们会会这位帅司大人。”

    三位忠义军领袖带着总参幕僚纵马上前,来到行军队列前面。不久军到楚州城南,远远望见崔与之等大批官员正在大道旁迎候。

    巴根台等跳下战马,大踏步向前走去。崔与之赶紧迎上前来,大老远就躬身施礼说道:“王都府,恭喜你大获全胜,为国家建立了大功勋,可喜可贺啊。”

    巴根台说道:“崔帅司不必多礼。此役获胜上仗天子威灵,下赖将士用命,我王某人何功之有。”

    众官僚一齐上前道贺,一时谀辞如潮,令巴根台等好不厌烦。忠义军诸将起于草莽,长于戎旅,哪里懂得这些没完没了的官场客套。

    巴根台拉住崔与之说道:“崔大人,我们走吧,进城再说。”

    崔与之说道:“也好,王大人请。”说罢一摆手,众官都上了肩舆。

    宋朝以前,只有天子及皇室能坐肩舆。南宋高宗开始,肩舆已经普及到官场,甚至民间豪绅富商也有坐二人小轿的。

    巴根台心里厌恶,一个人作威作福的坐在高处,别人象卑贱的奴隶一样抬着他,这是何等作践人之事,他看都不愿看这种事。在山东,他也严禁任何人坐轿。

    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他又能如何,只好上马,强压不快当先而前。现在他已经是广州观察处置使,双旌双麾的一方大吏,有权自己置僚属,虽然是虚衔,但是品轶已在淮东安抚使司之上,走在前面也算不上什么失礼。但是也没有三推三让,就这么上马而前,崔与之暗骂此贼粗鄙无礼。

    巴根台传令部队就地扎营,自己带领忠义军主要将领、参谋和少量警卫部队进到楚州城。贾涉率部下将领早已在制帅府前迎接,见到巴根台等,欢欢喜喜迎入府内。

    制帅府大堂内早已大摆筵宴,贾涉笑容满面的招呼大家分宾主落座。巴根台、杨妙真、李全、彭义斌和刘庆福在堂上落座,其他忠义军将领和参谋军官在堂下就坐,自有淮东宋将作陪。

    贾涉一拍巴掌,酒席开宴,美味珍馐一道接一道端上来,桌上的银壶里满是西域的葡萄美酒。酒过三巡,笙歌丝竹声响起,一群美貌姑娘涌上堂来,又是曼妙歌舞。巴根台想到在泥泞阴雨中奋战的士兵,哪里吃的下去。

    楚州宋人在这里大吃大喝,极尽奢华之能事,如果这些钱粮能送到前线,多少忠勇将士会免于死伤。可是这些昏庸无能的人啊。。。。。。。巴根台一口都吃不下。

    李全却毫不客气,大吃大喝,不时和宋军官佐将校调笑。贾涉及淮东诸将问起淮西战事,别人都一言不发,只有李全眉飞色舞的吹嘘一番,添油加醋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惹得淮东这些文武官佐一齐喝彩。

    忠义诸将皆皱眉不止,却也无法打断他的胡言乱语,索性由他去吧。酒宴狂欢持续到深夜,酒山肉海,歌舞不停,直到大家都醉了。

    忽听李全和几个淮东水师将领争执起来,李全趁醉砸碎酒碗怒骂起来:“他妈的!你们答应的粮草在哪里!援兵在哪里!你们答应的水师在他妈的哪里!!”

    一个淮东武锋军将领高声说道:“大帅命你们西取盱眙,你们却躲到都梁山,让我们怎么援助你们。”

    刘庆福气的攘臂上前,指着这些人骂道:“让你们这帮孬种躲到都梁山试试,10万金军围攻你们,看你们还有心思在这里大吃大喝不?!”

    巴根台一拍身前酒案,大喝一声:“够了!!”

    他站起身来,向贾涉一拱手,转身大踏步离去。忠义军诸将紧随其后离去,把喝的烂醉的楚州文武僚佐扔在制帅府,酒宴不欢而散。

    第二天,贾涉派人到军营请巴根台、李全和杨妙真议事。巴根台等来到制司衙门,有小校领他们到二堂看茶。

    不一会儿,贾涉走进来拱手见礼,然后屏退左右,坐到帅椅上,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昨日筵宴之上,我的部下酒醉生事,诸位不要介意。”

    巴根台说道:“我等武夫粗鄙,酒后之言,大帅别往心里去,今日招我们来有什么事情呢?”

    贾涉说道:“有很多事情要商议啊,比如驻军防区问题。史相之意是山东军驻防淮北,我江淮制司直属部队驻防淮南,诸位意下如何。”

    巴根台说道:“就昨天的酒宴来看,两军多有隔阂,防区太近免不了生事,山东军驻防淮北也好,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贾涉说道:“好,既然如此,就说定了,明日你部就过淮,沿河北岸布防,我会知会各衙门配合你们。再有就是统一指挥的问题,你们现在都是朝廷命官,位高名尊,自当遵守朝廷的法度。

    治军治民朝廷自有定制,象王帅位在观察使,可置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各一人。

    李公亦是一州长吏,朝廷既然封你此职,想必升迁亦是不远。这样你们山东忠义军再保留总参这样的机构显然不合适了,与朝廷定例不合嘛。”

    杨妙真说道:“我军成军以来,一直是以总参为指挥机关。一旦裁撤,靠什么指挥部队?栋梁的观察使本是虚职,就算是实职,那几个僚属怎么指挥千军万马。”

    贾涉傲慢的说道:“本朝立国2百余年,名将如云,曹彬、潘美灭南唐北汉,灭蜀,杨业、岳飞、狄青、韩世忠等都没有参谋本部,难道这些人的武功不如你们?难道他们就不打仗了?”

    李全说道:“像你们江淮制司,帅司,甚至漕司、宪司都有幕僚机构,凭什么我们北军就不能有?”

    贾涉笑道:“当然,我也有参谋幕僚机构,我们大宋各司都有。但这是辅佐本帅个人的机关,不是国家经制,没有丝毫权力,他们的职责只是为制司出谋划策,而粮饷也是兄弟个人出。和你们的总参机关能一样么?

    你们北军行军作战,筹备粮饷,情报医疗等权均在参谋本部,命令也由参谋本部一体下达,幕僚长是实际的军队的指挥官,这和本朝的幕僚不是一回事,也不能存在于本朝的军队里。”

    杨妙真说道:“如果裁撤参谋本部,由谁发布命令,指挥军队呢?”

    贾涉笑道:“当然是江淮制置使司啊。既然朝廷有旨,你军归我节制,当然要服从我司的命令。”

    李全怒道:“你就是剥夺忠义军统帅部的指挥权嘛,明说就是了,何必兜这么个大圈子。我再问你,我军出征向来是独立作战,莫非远在千里之外打仗,事事还要请示你贾制帅不成?古往今来有这样打仗的吗?!”

    贾涉说道:“如果你军独立作战,江淮制司自然会请示圣意,札委主将,由主将负责具体指挥。主将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幕僚机构,但是国家不拨幕僚们的粮饷,参谋部门也只有建策之权,没有发布命令的权力。诸位首创忠义军,军中威望无双,别人指挥起来自然不便。制司当然也会委任诸位指挥,不会任用别人。但是形式上必须按国家的法度来办,否则国法何在?朝廷威仪何在?”

    贾涉一席话说的冠冕堂皇,说的巴根台等哑口无言。明知此事不妥,却没有任何理由反驳,一时都默然不语。

第169章 兵权之争() 
贾涉面色温和了一些,接着说道:“你们当然可以保留你们自己的参谋机构,但再不能以忠义军参谋本部的名义发布命令了,诸事都要请示江淮制司。国家的成法能延续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武臣专权跋扈,是国家祸乱之源,太祖立此法也是防微杜渐之意。

    我们都是大宋臣子,朝廷命官,自然要一体维护。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是你我私人的武装,谁也无权把持,不知诸位理解不理解。”

    贾涉的话象山一样压过来,巴根台感到那么的沉重,无力抵抗。世界上的事情并非都是能靠武力解决的,战场上的胜利者也会在别的战场上败下阵来。巴根台沉思良久,说道:“既然是朝廷的制度,我们也只能理解遵从。问题是粮饷,我军既然是归江淮制司节制,粮饷自然也是由江淮漕司调拨了。”

    贾涉说道:“这个自然,既然是国家军队,粮秣军械甲仗自然也是国家来出。但是国家连年征战,确实是府库空虚,只能拨给北军1万5千人的钱粮。这个你们很清楚,你军已经近6万之众,不裁汰老弱恐怕支持不住啊。”

    李全笑道:“打了胜仗的军队要裁撤编制,不打仗的军队却齐编满员,这又是哪朝哪代的王法?”

    贾涉叹了口气,说道:“这是陛下圣旨,谁又能改变的了。现在王都府是国家四品大员了,可以专折具奏,不用我再代奏,你们可以把这里的实情向陛下陈情嘛。皇上圣明,自然会体察下情,增加北军编制也未可知。但是目前这个时期,也只能这样了。”

    巴根台觉得一张大网正向山东忠义军围裹过来,最终会把军队绑住,他却无力打破这张网,心中忽然充满了沮丧。

    杨妙真说道:“莫非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么?”

    贾涉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法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只是兄弟怕诸位误会,实在是不好开口啊。”

    巴根台说道:“只要是能保住这支军队,大人但说无妨,我们无有不从。”

    贾涉缓缓说道:“如果刘庆福、彭义斌两位统制官所部由制司直接指挥,这2万余人的钱粮自然是由制司来出,这样你们的困境不就小了许多吗?”

    话一出口,巴根台等大惊失色,这是明目张胆的吞并友军嘛,杨妙真指着贾涉,气的话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