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有杨俊顶了这个缺,那自己就可以有时间争夺怀荒的控制权了。
殿内,气氛终于越来越紧张,太子党核心高颎举起了笏板,准备奏事。
一直关注着高颎的杨广早注意着他,这个时候悄悄的将目光投向易风,易风对着杨广轻轻一点头。
得到易风的这个暗示,杨广没等高颎站起来。立即抢先出列,高声道:“启奏陛下,儿臣有本要奏。”
杨坚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微一点头,长须美髯飘动:“准!”
杨广得到准许。立即出列,朗声道:“陛下,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又言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眼下与突厥决战在即,此乃关于大隋百年国运之战。当此大战之际。儿臣以为,粮草给付,将士调动还在其次,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选出三军主帅,各路总管,如此才能上下统一,指挥有序,上下用命,团结一心,击败突厥。”
“嗯,晋王可有三军统帅人选推荐?”杨坚问。
“此战关乎大隋百年国运,朝廷为此战调动百万兵马,无数粮草辎重,三军统帅必须得一威望足够之人担任。儿臣以为,无论选谁担任三军统帅,都莫不如由陛下御驾亲征,亲自指挥统领打这一仗!儿臣请父皇御驾亲征,儿臣愿率精锐,亲为前锋!”杨广一语惊人,一开口,直接请杨坚御驾亲征,出乎满殿之人预料。
杨坚也没要想到儿子杨广会提议让他亲征,怔了一下后,笑着摇头。杨坚不是后来明朝的正德皇帝,好好的皇帝不当,非得给自己降级,去当个大将军。杨坚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长袖善舞,擅长的是居中处置,让他亲自上战场打仗,那就非他所长了。而且他一大把的年纪,上战场指挥早已经是力不从心。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皇帝亲征,向来就不是什么好的提议。除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真的需要皇帝上阵,鼓励士气。一般的情况下,皇帝亲自指挥,都是弊大于利的。皇帝元帅将军士兵各司其职,才是对的。皇帝亲征,万一出点意外,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烦。杨广提议他亲征,表面上倒是皇帝适合统领各路总管们,但实际上,去并非合适之举。不过杨坚并不认为杨广糊涂。
这个儿子是自己五个儿子中最聪明能干的,他提出这么一个明显不适合的提议来,肯定是有自己打算的。
“朕老了,若是年轻十岁,当亲率百万大军,御驾亲征,灭亡突厥。现如今,也只能坐镇京师,等着你们凯旋。”
“如此,儿臣再举荐一人,太子可当此三军统帅重任。若由太子代天子出征,则三军信服,诸将用命,必能马到成功。”杨广肃声道。表情很是认真,好像这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御座上的杨坚这次并没有马上否决,反而是将目光投到太子杨勇的身上。杨广的这个提议,杨坚其实还是满心动的。这次三军的统帅,其实并不一定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帅,这个统帅更多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帅而已,只是一个摆设。但这个摆设又不能轻易的交给一个外姓臣子,这样的一场大战,一般的臣子很难压服众将,二来,若是战事胜利之后,这可就是一份极高的威望资历,怎么能随意的让给一个臣子呢。但如果是一个宗室,或者是一个皇子则就没有这样的担忧了。
而若是能由太子出任这个统帅之位,那对于太子的权威是有极大的提升的。可惜,杨坚从太子杨勇身上看到的不是勇于承担,反而是一副惊惶害怕无助的模样,甚至眼神里还有几分对杨广的恨意。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杨勇还是那个杨勇,一点也没有变化。想要让杨勇率军亲征,根本不可能。勉强让他上阵,只怕不但不会对太子的威望有半点帮助,反而会更加暴露他的无能。说不定,还会弄出更多的麻烦了,甚至影响到这场大战。
心里暗暗叹息了一声,杨坚无奈摇头。这个寄托了他无限希望的长子,怎么就这么的不堪重任呢。
“太子国之储君,需要留在朕身边辅佐朕处理国政,难以轻离京师。”杨坚出声道。
杨勇听到这话,长松一口气,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放松下来后,顿时有种虚脱之感。他这时还不忘向兄弟杨广投去一个怨毒的眼神,在他看来,这就是杨广谋害他之心不死,想要借刀杀人害他呢。
他却没有注意到杨坚脸上的失神之色,这一刻不止杨坚对杨勇失望,就连高颎也对杨勇的表现十分失望。刚才高颎听到杨广提议太子代天子亲征时,他都已经想要拍手叫好了。可谁知道,杨勇面对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居然没有半点表示,反露出那畏惧的表情来。若是杨勇能表现出半点愿意出征的意思来,哪怕只是做个态,这也定能在天子面前改善不少印象啊。
易风跪坐在那里,微不可察的露出一丝微笑。
杨广先提议杨坚亲征,再提议太子统军,并不是昏招,而是昨天晚上易风伪装成红拂女的侍从冒犯进入越国公府,和杨素、杨广两人一起商议了小半天的结果。提议杨坚,是早知道杨坚不会同意亲征,之所以还提这个,就是借此引出提议杨勇统军,他们早算计好杨勇是那种胆小之人,绝不敢答应。如此一来,就能让天子清楚的进一步看清杨勇的不堪大用。而且,这还将是一个引子,为接下来杨广自荐统军起作用。在昨晚的秘密会面中,易风和杨素杨广三个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次的隋突大战将十分重要,应当积极争取统军的机会。
若是能够取得胜利,那对于杨广争夺储位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与今年高颎杨谅东征大败相比,这就会是个相当明显的对比。当然,争取统军之位,也是因为三人都认为,这次的大战虽然规模会十分的大,但隋军的胜算是极大的,因此在这一次举国之力推动的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那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但要想争取统军之位也是得有策略的,首先一点,就是高颎会是极有力的对手。虽然高颎东征失败,但毕竟多年来一直是皇帝的最信任的人,因此,如何争取到这个统军之位也十分关键,必须有策略的争取。商议许久之后,易风提出让杨广在今日的大殿廷议时抢先发话,先故意请天子亲征,然后请太子请征,到时这两个提议肯定通不过,最后再请杨谅率军,最后杨谅肯定是不敢接受的,如此一来,杨广再自荐统军,就水到渠成了。未完待续。。
第301章 欲擒故纵()
此时殿上,杨广就如昨夜三人商议好的一样,当杨坚否决了由天子以及太子统军出征后,杨广又抛出了一个人选。榄冢坛匝〗∫,
“儿臣还有一个人选,可由汉王挂帅,统领我大隋百万精锐,讨平突厥!儿臣还保举由尚书左仆射高颎为长史,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司马!”
杨坚一听这个提议,眉头直接就皱了起来,东征一战,三十万人马连高句丽人影都没见到,就死的差不多光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兵败而还后,杨谅和高颎还打起了嘴仗,相互指责,这使杨坚十分不满。现在杨广提议这两人搭档统军,杨坚一下子就觉得不满了。若没有杨广提议,其实杨坚心里也一直考虑由高颎来出任这样一个协调者的,但是现在杨广一提议,他却马上就在心里否决了。
如果说杨坚对高颎的否决,还只是因为去年东征一战的战败,而导致对老伙计有些不信任外。那对于汉王杨谅,杨坚可就真的是根本的不信任。养在京师二十余年,去年送到并州上任时,他对这个儿子是很充满希望的,但经过去年东征一战,他已经看出来,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其实就跟京师里那些豪门的纨绔子弟一样,面上光鲜而已。打仗输赢本是常有的事情,可关键是儿子在战后的表现,没有半点反省检查的意思,反而只是一味的推卸责任,指责高颎,根本就不肯承担半点责任,这个儿子还太年轻,还缺历练。在即将开始的大战中,他是不适合出任统帅之职的。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统帅。
还没等杨坚否决,杨谅已经跳了起来。大声道:“启禀父皇,儿臣最近身体不适,恐难以担此重责。”
杨坚脸色有些难看,杨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肯出战,表面的太差劲了。
“陛下,既然汉王身体不适,儿臣还想举荐一人,赵王原为武州总管,屯兵塞上。去年以微弱之兵,先后屡屡击败突厥骑兵,指挥有方,有勇有谋。赵王身为皇家嫡长孙,当此朝廷用人之际,儿臣以为,赵王正好有国效力,以报陛下宠爱之恩。”杨广继续举荐道。
易风也连忙站起来,推辞道:“为国效力。敢不尽心,然臣不过弱冠,不过曾在边塞上建立过区区小功。如今之战,关乎国朝命运。臣何德何能,能统领全军?臣请求陛下,但求授一先锋之职。为陛下冲锋陷阵既足矣!”
杨坚看了看易风,最后也轻叹一声。“赵王不失勇武,亦不乏谋略。然终究年少,缺少资历声望,并不适合出任三军统帅。”说着,杨坚扫了眼殿中,满殿之内,上柱国、总管不下百员,但多数不是已经老迈,就是年轻的过份,许多柱国这样原本的大将之职,现在却成了许多勋阀之后的荫官。也还有些不错的将帅,贺若弼、史万岁、韩僧寿、杨素、高颎、崔弘度、韦冲等,奈何他又不放心将如此权柄授予一外臣之手。
真正能让他放心的也就是几个儿子了,连清漳王杨雄这样的宗室,他都很难放心。可几个儿子中,太子无能,汉王无胆,秦王病蔫蔫的,蜀王倒是跃跃欲试的模样,但这个儿子勇则勇矣,太过凶悍,并非率领全局的人选。如此一来,满殿之中,能符合他心意的一时间倒只剩下了一个次子杨广了。
看着杨广,杨坚突然觉得晋王越想越合适。首先晋王早年有过统兵伐突厥的经历,后来更是担任过统领平陈五十余万大军的经历,可以说,杨广实在是有些太适合担任讨伐突厥的统帅了,若他不合适,就再没有其它人更适合。而且他又想起年初议伐高丽之事,当初杨广一开始是自荐统兵的,但后来南越夷人叛乱,杨广抽不出身来。他任命杨谅为帅后,晋王还数次上表说汉王不适合统军,又说了好多关于东征的建议,比如当选在秋后进军,又如当加强粮草运送能力,加强防疫等等,可惜他当时都没有怎么重视。结果,最后东征三十万大军连个高句丽鬼影都没看到,就先发疫症再遇风暴、暴雨,然后是断粮,最终几乎全军覆没而返。
越想杨坚就越觉得杨广适合,最后忍不住一拍御案,“朕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统帅人选。”
这个时候,其实不用杨坚说,大家都已经差不多知道了这个人选是谁了。高颎坐在那里,心里不由直叹气,眉头紧皱着。失策了,他感到自己今天十分失策,从头到尾,一直被杨广掌握着主动权,被他牵着走。本来他想要自请统军,谁知道杨广却十分聪明的把他和汉王那个无能的家伙绑在一起举荐出来,一下子就被皇帝给否决了。再加上先前连续举荐天子、太子、以及后来的杨林,这到最后,适合的人选都推出来被皇帝否决了个遍,剩下的也就杨广最合适了。
本来高颎是打算自己先举荐杨广统军,然后再由兵部尚书柳述等人反对,再由他们举荐太子挂名统帅,然后由自己来担任长兄,实际统军。谁知道,最后却成了这么一个结果。
这时杨坚已经在御案前缓缓说道:“晋王杨广,素来贤明,能文允武,开皇三年曾统兵讨伐突厥,开皇九年,更统领一百零九总管五十一万大军伐灭南陈,数次统兵,皆不负重托。如今与突厥大战在即,正需晋王这样的宗室用心效命,为国杀敌。朕意已决,以晋王广为北伐突厥行军元帅,总领伐突厥诸路兵马,节制各路将领。”
杨广最终被拜为行军元帅,可以说既是众人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先前大军见易风被加封赵王,上柱国、司空、雍州牧,都觉得太子地位随着嫡子回归渐渐重又稳固。因此在伐突元帅的这个人选上,都觉得晋王杨广没多大机会出任。毕竟这个统帅之位太过重要,担此之职,无疑将取得巨大威望。本来都以为,会以太子之名遥领帅位,或者不设三军统帅,而只设长史或者司马来协调各路兵马,下面再分设三路行军总管。谁知道,最终天子还是任命了一位三军统帅,并且把这个职位给了杨广。一时间,许多本来以为太子之位已经稳固的大臣们,又都疑惑起来,难道储位之争还没有尘埃落定?
行军元帅人选已定,但整个指挥机构还并没有完全。
按天子和大臣们的计划,大隋是要把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