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目的地不明 >

第14部分

目的地不明-第14部分

小说: 目的地不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供他做实验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呢?她怀疑他曾经向自己提出过这个问题。他有一次曾跟她谈起他可以放出一种毁灭一个广阔的大陆的能力,而这种破坏力可以装在一个小小的瓶子里。她对他说: 
  “但是您会这样做吗,的的确确是在这样干吗?” 
  他有点儿吃惊地望着她,答道:“不错,不错。当然会这样做,只要一旦有这种需要。” 
  他说这些话好像是为了敷衍了事。接着,他又说:“假如能看到整个确切的过程,确切的进展,那一定是非常惊人的。”他深深地咽下了一日没叹出来的气,又说:“您知道,需要去探知的事情太多了,需要去发现的事情也太多了。” 
  希拉里好像顿时明白了。在这一瞬间。她站在他的立场上,全神贯注在那种排除一切的求知欲中,至于这种知识能把亿万人的生命一扫而光,也无关紧要。反正这是一种观点,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不见得是可耻的。她对尼达姆的反感就更大了。那个年轻女人简直目中无人,更加激怒了她。她是喜欢彼得斯的,可是,彼得斯那种突然狂热起来的眼神,又时常使她厌恶,使她害怕。有一次,她对他说: 
  “您不是要创造什么新世界。您的乐趣在于摧毁这个旧世界。” 
  “您错了,奥利夫。您在说些什么呀。” 
  “不,我没有错。您骨子里憎恨一切,我全身都能感觉得到这点。憎恨,想破坏一切。” 
  她发现埃里克森是最令人不解的一个人。她觉得,埃里克森是一个空想家,不像那个法国人那样讲究实际;比起那个美国人所怀有的那股要摧毁一切的激情相差甚远,他的特点是具有北欧人那种狂热的理想主义。 
  “我们一定要征服,”他说,“我们一定要征服这个世界。然后,我们才能进行统治。” 
  “我们吗?”她问。 
  他点点头,脸色和平日不一样,也很温柔,眼睛流露出的是一种矫揉造作的神情。 
  “对啦,”他说,“我们这些少数起作用的人。我们有头脑,这是决定一切的。” 
  希拉里自忖,我们这是上哪儿去?等待我们的是一个什么下场啊。这些人疯狂了,但各人却疯狂得不一样。他们好像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幻想。是的,幻想这个词很合适。他撇开这几个人,又仔细思考起贝克夫人来。在贝克夫人这里,没有狂热,没有憎恨,没有梦想、没有傲慢,也没有什么向往。希拉里在贝克夫人这里简直找不到什么值得她注意的。希拉里认为,贝克夫人是一个既无感情又无良心的女人,她是一股真相不明的巨大力量所掌握的一种得力工具。 
  第三天过去了。他们来到一个小镇上,在一个土著的小旅馆前下了车。希拉里发觉他们在这里又得换上欧洲的衣着。那天晚上,她在一间狭小、设有家具、粉刷得很白的房间里睡觉,就像睡在一间牢房里一样。天刚亮,贝克夫人就叫醒了她。 
  “我们马上就要走了,”贝克夫人说:“飞机在等我们。” 
  “飞机?” 
  “是的,我亲爱的。感谢上帝,我们恢复现代化的旅行了。” 
  汽车走了大约一小时,他们来到一个机场,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废弃了的军用机场。驾驶员是个法国人。他们飞了几个小时,飞越千山万水。从飞机上往下看,希拉里想,世界从空中看原来到处都是一模一样。高山,峡谷,公路,房屋。除非你是一个善于辨别的飞行专家,所有地方看上去都很相像。你能说得上来的只是某处人口稠密些,某处人口稀疏些。因此在云上飞行,有一半的时间什么也看不见。 
  中午刚过,他们开始盘旋并降低高度。他们仍在山区,但降到一个平坦的平原上。那是一个标志清楚的机场,旁边有一幢白色建筑物。他们安全着陆了。 
  贝克夫人带领他们走向大厦。大厦旁边是两辆高级轿车,司机在一旁站着。显然那是某种私人机场,因为没有什么正式的迎候。 
  “旅程到头了,”贝克夫人开心地说,“我们都过去梳洗打扮一下吧。然后就坐车走。” 
  “旅程到头了?”希拉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可我们并没有……我们压根儿没有穿越大海嘛。” 
  “您想过穿越大海来着?”贝克夫人好像乐了。而希拉里却十分不解地说: 
  “嗯,是呀。是呀。我想过。我以为……”她不说下去了。 
  贝克夫人点点头。 
  “嗨,很多很多人也这么想。关于铁幕,人们胡说八道了很多东西。不过,依我说,铁幕是可以在任何什么地方的,而人们都想不到这点。” 
  两个阿拉伯仆人迎接他们。梳洗完毕,他们坐下来喝咖啡,吃夹肉面包和饼干。 
  后来,贝克夫人看了一下表。 
  “好啦,再见,伙伴们!”她说:“这就是我和你们分手的地方了。” 
  “您是回摩洛哥吗?”希拉里吃惊地问。 
  “那不行,”贝克夫人说,“人们认为我在飞机失事时烧死了!这次我要踏上一个不同的旅程。” 
  “可还是有人会认出您来的,”希拉里说,“我指的是那些曾在卡萨布兰卡或非斯旅馆里见过您的人。” 
  “哦,”贝克夫人说:“那他们就认错人了。我现在换了一张护照,的确我的一个妹妹——一位卡尔文·贝克夫人——是飞机失事时死去的。而我和我的妹妹长得很像。”她还说:“对于偶然在旅馆里相遇的人来说,爱旅行的这个美国女人和那个美国女人都好像长得一样。” 
  唉,希拉里想,的确是那么回事。贝克夫人身上那些外部的、不重要的特点仍是那样醒目。干净,整齐,精心梳理的蓝头发,非常单调而唠叨的声音。而那些内部的特点,却伪装得十分巧妙,她发觉,一点儿也看不出来。贝克夫人向全世界及她的旅伴所展示的,只是一个外表,而外表的后面却莫测高深,就好像她有意要把那些容易把人辨认出来的独特个性加以掩饰似的。 
  希拉里感情有些冲动,不得不开口。她和贝克夫人没跟其他人站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希拉里说:“您到底是干什么的?” 
  “您为什么想要知道呢?” 
  “是的,我为什么?然而,我想到我应该知道。我俩这样亲密地在一块儿旅行了好几天,关于您,我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我来说,这似乎太古怪了。我是说,我一点也不知道您的底细,您的感觉和您的思想,您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什么对您重要和什么对您不重要,我全然不了解。” 
  “我亲爱的,您真太好奇啦。”贝克夫人说,“您要是接受我的忠告,就请别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我甚至连您是从美国什么地方来的都不清楚。” 
  “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嘛。我已和我自己的国家断绝了关系,我有理由永世不再回去。假如我能进行报复的话,那我就太愉快了。” 
  就在说这话的一两秒钟之内,一种恶意流露在她的表情和声调中。后来,她的声调很快放轻松了,又像一个兴高采烈的旅行者一样。 
  “好啦,再见了,贝特顿夫人,愿您和丈夫团聚,万事如意。” 
  希拉里无可奈何地说: 
  “我连自己现在是在这个世界的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哦,那不难。现在不需再对您保密了。您在阿特拉斯山①中一个遥远的地方。快到了……” 
  —— 
  (①阿特拉斯山在北非,横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境内。——译注。) 
  —— 
  贝克夫人动身了,并开始和别人告别。她跨过柏油停机坪,高兴地和大家挥手。飞机已经加好了油,驾驶员正在迎候她。一阵寒意侵袭希拉里全身。她感到,这里是她和外部世界的最后一个连接点了。站在她附近的彼得斯意识出来她的这种反应。 
  “我想,”他轻声说,“我们要去的是个有去无回的地方。” 
  巴伦博士也轻声说: 
  “夫人,您还有勇气吗?或是您想马上追上您的美国朋友,爬上她的飞机,跟她一起返回您离开的那个世界去?” 
  “假如我想要这么干,走得了吗?”希拉里问。 
  那个法国人耸了耸肩头。 
  “谁也难说。” 
  “我叫她一下,好吗?”安迪·彼得斯问。 
  “不,当然,可别叫她!”希拉里急忙阻止他。 
  尼达姆轻蔑地说:“这里不是胆小女人呆的地方。” 
  “她可不是一个胆小的人,”巴伦博士低声说,“就像其他聪明的妇女一样,她只是不断对自己提问题而已。”他特别强调“聪明”这个字眼,似乎是针对那个德国女人的。可是,她并不为他的声调所动。她瞧不起法国人,而对自己的价值很有信心。埃里克森神经质地高声说: 
  “当一个人最后快要到达自由世界时,难道还想走回头路吗?” 
  希拉里说:“可是,假如走回头路不可能,或者,没有选择走回头路的余地,那就不是什么自由!” 
  一个仆人向他们走过来说: 
  “请吧,要开车了。” 
  他们穿过大楼对过的门,那里有两辆卡迪那克轿车,司机穿着制服。希拉里提出喜欢跟司机一起坐在前排,说是大轿车的摇动,容易使她晕车。这一理由十分容易地被接受了。行车中,希拉里不时偶尔和司机随便谈谈。什么天气呀,轿车不错呀之类的。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司机也很愿答话。他的态度自然而且认真。 
  “我们路上需要花多少时间?”她一会儿问。 
  “从机场去医院吗?夫人,车大概要走两个小时。” 
  这个回答使希拉里有点吃惊,又有点闷闷不乐。她早已注意到尼达姆在休息室换了衣服,尽管当时并未多想这件事。尼达姆现在穿的是一身医院的护士服。这和司机的回答是吻合的。 
  “说点医院的情况给我听吧。”她对司机说。 
  他热情地回答她。 
  “啊,夫人,漂亮极了。设备是世界上最新的。有很多大夫来访问,临走都交口赞誉。在那个地方为人类做这件好事,太伟大了。” 
  “的确,”希拉里说:“的确,的确,的确伟大。” 
  “那些可怜的人,”司机说,“过去总是被送到荒凉的岛上悲惨地死去。可是,现在,柯里尼大夫的新疗法治愈了大多数人。甚至那些濒于死亡的,也救活了。” 
  “医院好像是建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希拉里说。 
  “哦,夫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荒凉点。当局坚持要把医院建在一个荒凉的地方,有什么办法呢?可是,这里空气新鲜,非常新鲜。夫人,您瞧,可以看到我们要去的地方了。”他指着。 
  他们的车开近了山脉最外面的山坳。靠着山坡的一块平地上,坐落着一幢长长的白色大楼,闪闪发亮。 
  “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一座大楼,多了不起啊!”司机说,“花的钱肯定难以想象。夫人,多亏这个世界上那些富有的慈善家们。他们不像政府,办事总是那样越省钱越好。在这儿花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人们都说,我们的施主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的确,他为了减轻人类的痛苦,在这里创建了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他驾驶着轿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最后停在一个大铁槛门前。 
  “夫人,您得在这里下车了,”司机说,“不允许我开车穿过这座铁槛门。车库离这儿有一公里。” 
  旅行者们都下了车。门上有个很大的拉铃。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拉,大门就慢慢地转开。一个穿白大褂的人,肤色黝黑,满面笑容,向他们鞠躬,并邀请他们进来。他们穿过大门;在一边,被较高的铁丝篱笆隔开,有一个大院落,只见人们走来走去。当那些人转过身来注视这些刚到的人时,希拉里带着恐惧的声音喊道: 
  “哎呀,他们是麻疯病人!”她喊道,“麻疯病人!” 
  她浑身上下,直打哆嗦。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一章



  咔嚓一声,麻疯病院的大门在旅行者们的身后关闭了。这一声敲打得希拉里更加心惊肉跳,无异于最后宣告生还已完全无望。好像是在说,放弃一切希望吧,所有你们这些进来的人们……她想,这一下是到头了……真的到头了。任何退路大概全都堵死。 
  她孤零零地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而且,几分钟之后,她将要面临的是冒名顶替被识破。她整天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人类不可屈服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还有,某一个人的实体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的坚强信念,使她把一事实掩盖起来。她曾在卡萨布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