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时方歌括-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续命汤(子金)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己兼甘草。风中诸经以此通。(通
治
六经中风。 邪不遂。语言謇滞。及刚柔二痉。亦治厥阴风泻。防风一钱一分。桂枝麻黄人
参酒芍杏仁川芎黄芩防己甘草各八分。附子四分。姜枣煎服。)
陈修园曰。天地之噫气为风。和风则生长万物。疾风则摧折万物。风之伤人者。皆带严
寒肃杀之气。故此方桂芍姜草。即伤寒论之桂枝汤。麻杏甘草。即伤寒论之麻黄汤。二方合
用。立法周到。然风动则火升。故用黄芩以降火。风胜则液伤。故用人参以生液。血行风自
灭。故用芎芍以行血。防风驱周身之风。为拨乱返正之要药。附子补肾命之根。为胜邪固本
之灵丹。防己纹如车辐。有升转循环之用。以通大经小络。药品虽多。而丝丝入扣。孙真人
询仲景下之一人也。
卷上补可扶弱
地黄饮子
属性: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症。
地黄饮子少阴方。桂附蓉苓并地黄。麦味远蒲萸戟斛。薄荷加入煮须详。(肉桂附子肉
苁蓉茯苓熟地黄麦冬五味子远志菖蒲山茱萸巴戟天石斛各五分。薄荷叶七片。水一杯二分。
煎八分温服。)
陈修园曰。命火为水中之火。昔人名为龙火。其火一升。故舌强不语。以肾脉荣于舌本
也。火一升而不返。故猝倒不省人事。以丹田之气。欲化作冷风而去也。方用桂附苁蓉巴戟
以导之。龙升则水从之。故痰涎如涌。以痰之本则为水也。方用熟地茯苓山药石斛以安之。
火迸于心。则神识昏迷。方用远志菖蒲以开之。风动则火发。方用麦冬五味子以清敛之。肾
主通身之骨。肾病则骨不胜任。故足废不能行。方用十二味以补之。然诸药皆质重性沉。以
镇逆上之火。而火由风发。风则无形而行疾。故用轻清之薄荷为引导。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
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镇逆。刘河间制方之妙。汪
庵辈从未悟及。无怪时医之愦愦也。
卷上补可扶弱
资寿解语汤
属性: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
资寿特名解语汤。专需竹沥佐些姜。羌防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羌活五分。
防风附子羚羊角酸枣仁天麻各一钱。肉桂八分。甘草炙五分。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
生姜汁二钱。调服。○喻嘉言治肾气不萦于舌本。加枸杞首乌天冬菊花石蒲元参。)
陈修园曰。此与前方相仿。但表药较多。外证重者相宜。方中羚羊角一味。甚妙。
卷上补可扶弱
藿香正气散
属性: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泻。或作疟疾。
藿香正气芷陈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外感内伤。)岚障并能驱。
(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各三两。陈皮白术浓朴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每服五钱。
加姜枣煎。)
陈修园曰。四时不正之气。由口鼻而入。与邪伤经络者不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只用
芳香利气之品。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苏芷陈腹朴梗。皆以气胜。韩昌黎所谓气
胜则大小毕浮。作医等于作文也。茯半术草。皆甘平之品。培其中气。孟子所谓正己而物正。
医道通于治道也。若邪伤经络。宜审六经用方。不可以此混用杀人。○按夏月吐泻。多是伏
阴在内。理中汤为的方。时医因此汤有治霍乱吐泻之例。竟以为夏月吐泻通剂。实可痛恨。
嘉庆丁巳岁。医生郑培斋患此症。自服藿香正气散不效。延孝廉陈倬为商之。再进一服。少
顷
元气脱散。大喘大汗而死。是向以误人者。今以自误。设使地下有知。当亦悔不读书之过也。
卷上补可扶弱
香薷饮
属性:三物香薷豆朴先。(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发越阳气。以散蒸热。浓朴除湿散满。
扁豆清暑和脾。名三物香薷饮。)若云热盛益黄连。(名黄连香薷饮。活人。治中暑热盛。口
渴心烦。)草苓五物(前方加茯苓甘草。名香薷五物饮。)还十物。瓜橘参 白术全。(前方
加木瓜橘皮人参黄 白术。名十味香薷饮。)
叶仲坚曰。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名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用之于
温暑。则最宜者也。然胃恶燥。脾恶湿。多饮伤脾。反致下利。治之之法。心下有水气者发
汗。腹中有水气者利小便。然与其有水患而治之。曷若先选其能汗能利者用之。香薷芳草辛
温。能发越阳气。有彻上彻下之功。故治暑者君之。以解表利小便。佐浓朴以除湿。扁豆以
和中。合而用之为饮。
饮入于胃。热去而湿不留。内外之暑悉除矣。若心烦口渴者。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
香薷饮。加茯苓甘草。名五物。加木瓜参 橘术。名十味随证加减。尽香薷之用也。然劳倦
内伤。必用清暑益气。内热大渴。必用人参白虎。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而反济其内热矣。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气虚者尤不可服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以代茶。是
开门揖盗也。
卷上补可扶弱
五积散
属性: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
酸痛。及豆疮寒胜等症。○去麻黄酒煮。治痢后鹤膝风甚效。
局方五积散神奇。归芍参芎用更奇。橘芷夏苓姜桂草。麻苍枳朴与陈皮。(当归麻黄苍
术陈皮各一钱。浓朴干姜芍药枳壳各八分。半夏白芷各七分。桔梗炙草茯苓肉桂人参各五分。
川
陈修园曰。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症更甚者。服此汤。
卷上补可扶弱
小柴胡去参加青皮汤
属性:治疟病初起。
即小柴胡汤(方见真方歌括上卷少阳编。)去人参。加青皮二钱。
陈修园曰。疟症初起。忌用人参。时医之伎俩也。然相沿既久。亦姑听之。第初起无汗
者。宜加麻黄二钱。多汗者。宜加白芍桂枝各二钱。寒多者。宜加桂枝干姜各二钱。热多者。
宜加贝
卷上补可扶弱
小柴胡加常山汤
属性:凡疟症三发之后。皆可服。天明时一服。疟未发前一时一服。神效。
即柴胡汤加常山三钱。生用不炒。(如服后欲吐者。即以手指探吐。痰吐尽则愈。)
陈修园曰。常山一味。时医谓为堵截之品。误信李士材薛立斋之说。不敢用之。而不知
是从阴透阳。逐邪外出之妙品。仲景用其苗。(名蜀漆。)后世用其根。实先民之矩 。即云
涌吐。而正取其吐。去积疟。则疟止。○宣可决壅(以君召臣曰宣。宣者涌吐之剂也。又郁
而不散为壅。必宣以散之。如生姜橘皮
卷上补可扶弱
稀涎汤
属性:治风痰不下喉中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卷上补可扶弱
通关散
属性:稀涎皂半草矾班。(皂角一个。大半夏十四粒。炙甘草一钱。白矾二钱为末。每服一钱。
用生姜少许。冲温水灌之。得吐痰涎即醒。此夺门之兵也风国中时宜用之。)直中痰潮此斩
关。更有通关辛皂末。(细辛皂角为未。吹鼻中。名通关散。)吹来得嚏保还生。(卒中者。
用此吹鼻。有
陈修园曰。顽痰上塞咽喉。危在顷刻当以此攻之然痰为有形也痰厥宜涌吐以出其痰。气。
无形也气厥。宜取嚏以宣其气。二者皆所以开其闭也。若脱症昏倒。不省人事。亦用此法以
开之。是速其死也。慎之。
卷上补可扶弱
越鞠丸
属性:治脏腑一切痰食气血诸郁。为痛为呕为胀为利者。
六郁宜施越鞠丸。芎苍曲附并栀餐。食停气血湿痰火。得此调和顷刻安。(吴鹤皋曰。
香附开气郁。抚芎调血郁。苍术燥湿郁。栀子清火郁。神曲消食郁各等分。麦芽煎汤泛丸。
又湿郁加茯苓白芷。火郁加青黛。痰郁加星夏栝蒌海石。血郁加桃仁红花。气郁加木香槟
榔。食郁加麦芽山楂。挟寒加吴茱萸。)
季楚重曰。经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云。诸气 郁。皆属于肺。然肺气之布。必
由胃气之输。胃气之运。必本三焦之化。甚至为痛为呕为胀为利。莫非胃气不宣。三焦失职
所致。方中君以香附快气。调肺之拂郁。臣以苍术开发。强胃而资生。神曲佐化水谷。栀子
清郁导火。于以达肺腾胃。而清三焦。尤妙抚芎之辛。直入肝胆。以助妙用。则少阳之生
气上朝。而营卫和。太阴之收气下肃。而精气化。此丹溪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然五郁之
中。金木为尤甚。前人用逍遥散。调肝之郁。兼清火滋阴。泻白散。清肺之郁。兼润燥降
逆。要以木郁上冲即为火。金郁敛涩即为燥也。如阴虚不知滋水。气虚不知化液。是又不善
用越鞠矣。
陈修园曰。诸病起于郁者难医。时医每以郁金统治之。是徇名之误也。此药本经不载。
唐本有之。唐本云。气味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原文只此
二
卷上补可扶弱
逍遥散
属性: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
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逍遥散用芍当归。术草柴苓慎勿违。(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加
煨姜薄荷煎。)散郁除蒸功最捷。(医贯曰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木喜风摇。寒即摧萎。
温即发生。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
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逍遥散是也。)丹栀加入有元机。(如丹皮栀子。名八味逍遥
散。治肝伤血少经枯)赵羽皇曰。此治肝郁之病。而肝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
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
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
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平。独柴胡一味。
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
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遥。
○通可行滞(火气郁滞。宜从小便利之。通为轻。泄为重也。)
卷上补可扶弱
导赤散
属性:治心热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痛热急不通。
导赤原来地与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茎痛兼淋沥。泻火功归补水中。(等分煎。生
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泻心火而入小肠。草梢达肾茎而止痛。)
季楚重曰。泻心汤用黄连。所以治实邪。实邪责木之有余。泻子以清母也。导赤散用地
黄。所以治虚邪。虚邪责水之不足。壮水以制火也。
卷上补可扶弱
五淋散
属性: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涩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怫便血。
五淋散用草栀仁。归芍茯苓亦共珍。(赤茯苓三钱。芍药山栀仁各二钱。当归细甘草各
一钱四分。加灯心水煎服。)气化原由阴以育。调行水道妙通神。
柯韵伯曰。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又申其旨曰。气化则能出。何也。盖
膀胱有上口而无下口。能纳而不出惟气为水母。必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溺始出。是水道固
藉无形之气化。不专责有形之州都矣。夫五脏之水火。皆生于气。气平则为少火。少火生气。
而气即为水。水精四布。下输膀胱。源清则流洁矣。气有余则为壮火。壮火食气。则化源无
藉。为癃闭淋涩。膏淋豆汁。砂石脓血。而水道为之不利矣。总由化源之不清。非决渎之失
职。若以八正舟车禹功浚川等剂治之。五脏之阴虚。太阳之气化绝矣。故急用栀苓治心肺。
以通上焦之气。而五志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
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洁矣。此治本之计。法之尽善者也。
卷上补可扶弱
通关丸
属性:又名滋肾丸。治下焦湿热。小便点滴不通。以致腹闷欲吐。
溺癃不渴下焦疏。(病在下焦。故不渴。宜清下焦之热。疏通水道。)知柏同行肉桂扶。
(黄柏知母俱酒炒各二两。肉桂二钱。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名通关
丸。)丸号通关能利水。又名滋肾补阴虚。(原方为肺痿声嘶喉痹咳血烦躁而设东垣借用以治
癃闭喘胀。)
陈修园曰。溺窍一名气门。以溺由气化而出也。气者阳也。阳得阴则化。若热结下焦。
上无口渴之症。以此丸清下焦之热。则小便如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