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93-时方歌括 >

第2部分

093-时方歌括-第2部分

小说: 093-时方歌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芍一钱五分。人参白术陈皮炙 茯苓当归桂心炙草各一钱熟地七分半。远志五分。五味子十 
四粒。姜枣水煎。) 
陈修园曰。十全大补汤。为气血双补之剂。柯韵伯病其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 
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药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正非过 
贬语。而人参养荣汤之妙。从仲景小建中汤黄 建中汤套出。何以知之以其用生芍药为君知 
之也。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药也。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若与生姜大枣肉 
桂同用。则为和荣卫之品。若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急收阳气。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 
虽非补药。昔贤往往取为补药之主。其旨微矣。此方以芍药为君。建中汤诸品俱在。恶饴糖 
之过甜动呕。故以熟地当归白术人参诸种甘润之品代饴糖。以补至阴。然饴糖制造。主以麦 
。麦为心谷。心者化血而奉生身也。故又代以远志之入心。麦造为 。能疏远而畅气也。 
故又代以陈皮之行气。建中汤中。原有胸满去枣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细思其用意无非从 
建中套来。故气血两虚变见诸症者。皆可服也。其以养荣名汤奈何。心主营而苦缓。必得五 
味子之酸以收之。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无归也。○按神农本经云。 
芍药气味平苦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 
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原文只此二十九字。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是没其 
苦泄攻坚之性。而加以酸敛和阴之名。则芍药之真面目掩矣。不知古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 
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补药之滞。皆善用芍药以为补。非以芍药之补而用之 
也。但芍药之性。略同大黄。凡泄泻必务去之。此圣法也。本经不明。宋元以后。无不误认 
为酸敛之药。不得不急正之。 

卷上补可扶弱
天王补心丹
属性:主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 
天王遗下补心丹。为悯山僧请课难。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道藏偈云。 
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锡以此方。酸枣仁当归各一两。生地黄四两。柏子仁 
麦门冬天门冬各一两。远志五钱。五味子一两。白茯苓人参丹参元参桔梗各五钱。炼蜜丸。 
每两分作十丸。 
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枣汤化下。食远临卧服。或作小丸亦可。各书略异。) 
陈修园曰。小篆。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地黄补水。使水上交 
于心。以元参丹参二冬泻火。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茯以和心气。当归以生心血。二仁以安 
心神。远志以宣其滞。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为向导。心得所养。而何有健忘怔忡津 
液干枯舌疮秘结之苦哉。 

卷上补可扶弱
六味地黄丸
属性:主治肾精不足。虚火上炎。腰膝痿软。骨节酸痛。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 
水 

卷上补可扶弱
桂附地黄丸
属性: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 
夜多漩溺等症。 
六味滋阴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丸。(山茱肉薯蓣又名山药各四两。丹皮泽泻白茯苓各 
三两 
熟地黄八两。炼蜜丸。每服二钱。淡盐汤送下。)再加桂附扶真火。(前方加肉桂一两。 
附子一大枚炮。名八味地黄丸。原名肾气丸。此丸于水中补火。)八味功同九转丹。(柯韵伯 
曰。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命门有火。则肾有生气。故不名温肾。 
而名肾气也。) 
陈修园曰。六味丸补肾水。八味丸补肾气。而其妙则在于利水。凡肾中之真水不足。真 
火衰微者。其溺必多。二方非补肾正药。不可因薛立斋之臆说而信之。近效白术附子汤。极 
佳。其方列于热剂。宜细玩之。○肾气丸。金匮要略凡五见。一见于第五篇。云治香港脚上入 
小腹不仁。再见于第六篇。云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三见于第十二篇。云夫气短有微饮当从 
小便去之肾气丸主之。四见于第十三篇。云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五见于 
第廿二篇。云治妇人转胞不得溺。但利小便则愈。观此五条。皆泻少腹膀胱之疾为多。不可 
以通治火衰之症。且此方金匮不入于五水之门。今人谓治水通用之剂。更为可怪。 

卷上补可扶弱
还少丹
属性:治脾肾俱虚。饭食无味。面少精采。腰膝无力。梦遗或少年阳痿等症。 
杨氏传来还少丹。茱蓣苓地杜牛餐。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山茱肉山药 
茯苓熟地黄杜仲牛膝肉苁蓉楮实子小茴香巴戟天去骨枸杞远志去骨石菖蒲五味子。各二两。 
红枣一百粒。姜煮去皮核。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下。一日两服。此丸功同 
八味丸。火未大虚者。更觉相宜。) 
陈修园曰。此交通心肾之方也。姜附椒桂。热药也。热药如夏日可畏。此方诸品。固肾 
补脾。温药也。温药如冬日可爱。故时医每奉为枕秘。然真火大衰者。断非此方可以幸效。 
且柔缓之品。反有减食增呕致泄之虞也。 

卷上补可扶弱
龟鹿二仙胶
属性: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人有三奇精气神。求之任督守吾真。二仙胶取龟和鹿。枸杞人参共四珍。(鹿角血者十 
斤。龟板十斤。枸杞二十两。人参十五两。用铅镡如法熬膏。初服酒化一钱五分。渐加至三 
钱。空心服下。) 
李士材曰。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龟得天地之阴气最 
浓。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能伏息而寿。二物气血之属。又得造化之微。异类有情。竹破 
竹补之法也。人参清食气之壮火。 
所以补气中之怯。枸杞滋不足之真阴。所以补神中之火。是方也。一阴一阳。无偏胜之 
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由是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庶几龟鹿之年矣。故曰二仙。 

卷上补可扶弱
圣愈汤
属性: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五心烦热作渴等症。即四物汤加人参黄 。 
柯韵伯曰。此方取参 配四物。以治阴虚血脱等症。盖阴阳互为其根。阴虚则阳无所附。 
所以烦热燥渴。而阳亦亡。气血相为表里。血脱则气无所归。所以睡卧不宁。而气亦脱。然 
阴虚无骤补之法。计在存阳。血脱有生血之机。必先补气。此阳生阴长血随气行之理也。故 
曰。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前辈治阴虚。用八珍十全。卒不获效者。因甘草之甘。不达 
下焦。白术之燥。不利肾阴。茯苓渗泄。碍乎生升。肉桂辛热。动其虚火。此六味皆醇浓和 
平而滋润。服之则气血疏通。内外调和。合于圣度矣。 
陈修园曰。此方为一切失血之良药。及血后烦热。睡卧不宁。五心烦热作渴。可以兼治。 
其止血。妙在川芎一味。其退热。 
妙在黄 一味。其熟睡止渴。妙在人参一味。柯韵伯以参 为气分阳药。取配四物等语。 
亦未免为俗说所囿也。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之流行。半随冲任而行于 
经络。半散于脉外而充于肌腠皮毛。凡一切失血之症。其血不能中行于经络。外散于肌腠皮 
毛。故从窍道涌出不止。妙得川芎之温行。又有当归以濡之。俾血仍行于经络。得川芎之辛 
散。又有黄 以鼓之。俾血仍散于肌腠皮毛。源流俱清。而血焉有不止者乎。至于血后燥热。 
得黄 以微汗之。则表气和而热退。即当归补血汤意也。睡卧不宁。血后阴虚所致。五脏属 
阴。唯人参能兼补之。五脏之阴长。则五心之烦热自除。烦热既除。则津液自生。燥渴自已。 
诸症可以渐退矣。自宋元以后。无一人能读本草经。此方疑有神助。非制方人识力所到也。 
柯韵伯卓卓不凡。但未读本草经。未免阙憾。○五脏有血。六腑无血。观剖诸兽。腹心下夹 
脊包络中多血 
肝内多血。心脾肺肾中各有血。六腑无血。近时以吐血多者为吐胃血。皆耳食昔医之误。 
凡五脏血。吐出一丝即死。若吐血衄血下血及妇人血崩。皆是行于经络与散于肌腠之血。溢 
于上为吐衄。渗于下为崩下也。 

卷上补可扶弱
十味地黄丸
属性:治上热下寒。服凉药更甚等症。 
即桂附地黄丸倍用桂附。加芍药元参各四两。 
陈修园曰。此孙真人千金翼方也。芍药能敛木中之火气。以归其根。元参能启水中之精 
气。以交于上。故加此二味于八味丸中。一以速附子之下行。一以防肉桂之上 。凡口舌等 
疮。面红目赤。齿牙浮动。服凉药而更甚者。此为秘法。 

卷上补可扶弱
正元丹
属性: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 
则胸胁刺痛。脐肚胀急。 
即四君子汤加山药黄 。(人参三两。用川附子一两五钱煮汁收入。去附子。○黄 一 
两 
五钱。用川芎一两酒煮收入。去川芎。○山药一两。用干姜三钱煎汁收入。去干姜。○白术 
二两。用陈皮五钱煮汁收入。去陈皮。○茯苓二两。用肉桂六钱酒煮汁收入。去肉桂。○甘 
草一两五钱。用乌药一两煮汁收入。去乌药。○上五味。除茯苓用文武火缓缓焙干。勿炒伤 
药性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红枣一枚。煎数沸。入益一捻和滓调服。服后饮热酒 
一杯。以助药力。○按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更妙。 
陈修园曰。此方出虞天益制药秘旨。颇有意义。张石顽医通之注解亦精。石顽云。方本 
千金方一十三味。却取附子等辛燥之性。逐味分制。四君 薯之中。其力虽稍逊原方一筹。 
然雄烈之味。既去真滓。无形生化有形。允为温补少火之驯剂。而无食气之虞。真千金之功 
臣也。 

卷上补可扶弱
归脾汤
属性: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怪盗汗。嗜卧少食。或大便不调。 
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克伐伤脾。以致变症者。最宜之。 
归脾汤内术 神。(白术黄 炙茯神各二钱。)参志香甘与枣仁。(人参酸枣仁炒研各二 
钱。远志木香各五分。甘草炙一钱。)龙眼当归十味外。(龙眼肉五枚。当归二钱。)若加熟 
地失其真。(本方只十味。薛氏加山栀丹皮各一钱。名为加味归脾汤。治脾虚发热颇效。近 
医加熟地黄。名黑归脾汤。则支离甚矣。) 
陈修园曰。此方汇集补药。虽无深义。然亦纯而不杂。浙江江苏市医。加入熟地黄一味。 
名为黑归脾汤。则不通极矣。内经阴阳二字。所包甚广。而第就脏腑而言。言阳盛阳衰者。 
指阳明而言。言阴盛阴衰者。指大阴而言。太阴者脾也。神农本经。补阴与补中二字互用。 
盖以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即是中虚。中虚即是阴虚。后人错认其旨。谓参 白术为气药。补 
阳。归地芍药为血药。补阴。谓姜桂附子为热药。补阳。谓知柏生地为寒药。补阴。满腔都 
是李士材薛立斋张景岳之庸论。则终身为误人之庸医矣。 
今即以此方言之。方中诸品。甘温补脾。即是补阴之剂。而命方不为补而为归者。归还 
其所固有也。妙在远志入心以治其源。即内经痿论所谓心主身之血脉。生成篇所谓诸血者皆 
属于心之旨也。木香入脾以治其流。本草经名为五香。五为土数。香又入脾。藉其盛气。以 
嘘血归脾之义也。方虽平钝。颇得金匮要略。调以甘药。令饮食增进。渐能充血生精。以复 
真阴之不足。若加入熟地黄。则甘缓剂中。杂以壅滞之品。恐缓者过缓。壅者增壅。脾气日 
困。不能输精入肾。欲补肾反以戕肾矣。又有逍遥散加入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更为无知 
妄作。吾知数年后。必将以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生脉散等方。加入此味。名为黑四君子黑六君 
子黑生脉散矣。堪发一叹。 

卷上补可扶弱
大补阴丸
属性:降阴火。补肾水。 
大补阴丸绝妙方。向盲问道诋他凉。地黄知柏滋兼降。龟板沉潜制亢阳。(黄柏知母各 
四两。俱用盐酒炒。熟地黄酒润。龟板酥炙黄。各六两为末。用猪脊髓蒸熟。和炼蜜为丸桐 
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姜汤盐汤黄酒随意送下。) 
陈修园曰。知柏寒能除热。苦能降火。苦者必燥。故用猪脊髓以润之。熟地以滋之。此 
治阴虚发热之恒法也。然除热只用凉药。犹非探源之治方中以龟板为主。是介以潜阳法。丹 
溪此方。较六味地黄丸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