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王朝征战 >

第309部分

王朝征战-第309部分

小说: 王朝征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中央军调回来!调北方军南下!调集南方去去镇压!”

    面对雪花般的告急求援,皇帝紧急下令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且抽调野战军团加入到剿灭义军的行动之中。

    中央军远在西部边境,元帅蓝玉以路途遭遇阻断为由慢吞吞地开拔,中央军每日前行不过二十里。

    南方军则是佣兵帝国蠢蠢欲动为借口,只是抽调了两个步兵旗团在临近的行省晃荡一圈就跑回了自己的防区,气的内阁首辅周儒林破口大骂,不过现在他们却是无可奈何。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起义,驻守北方边境地区的北方军接到镇压的命令之后倒是毫不迟疑地调兵遣将,开始向各路起义军进攻。

    三十万北方军常年镇守边境,战力彪悍,他们兵分十路依然连战连捷,各路缺乏训练的起义军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纷纷遁入山林田野,短短一个星期,北方军就收回了两个行省。

    “封北方军元帅周鄂为镇北王!”

    皇帝龙寒为了鼓励士气,振奋军心,一出手就是一个亲王的封赏,这在远东王朝的历史上有上百年没有出现了,这可是异性王。

    各地行省总督看到北方军元帅周鄂获得了这么大的好处,顿时心里火热起来,他们纷纷招募兵员,奋力地围剿义军,当然也获得了不小的封赏,进入七月中旬,义军的脑袋已经价值一个银币,求而不得。

    面对远东王朝内地乌烟瘴气地一团糟,在林川的努力下,他控制下的三个行省则依然保持了足够的平稳安定。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南川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四十一个旗团,有这么庞大的兵力镇守边境,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各路剿匪的王朝军都是不敢轻易的触碰,每一次见到南川军部队都是绕道而行。

    南川军的临时统帅部设立在青木川,相对于王朝境内纷繁复杂的混乱局势,各地烽烟四起,厮杀不断的一团糟,这里除了戒备森严之外,并没有多少紧张的气氛。

    “将军,王京传来消息,准备册封你为南川王,希望我们出兵剿匪。”柳子臣垂手而立,笑着向林川禀报。

    林川莞尔一笑,问:“最近王京册封了多少个王?”

    柳子臣面露讥讽地说:“除开将军之外,王京册封了三十一位异性王,公爵也有两百多位呢。”

    听到王京最近册封了这么多王爷,公爵,林川也是吃了一惊,他调侃说:“什么时候王爷也变得如此不值钱了。”

    柳子臣笑了笑,并不搭话。

    远东王朝原本就国库空虚,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虽然在林川的协助之下稍有恢复,但是随着林川的离职,原本的一些利民政策通通被废弃,面对瀚海帝国的五亿金币的赔款,国库空虚的王京不得不加税,原本百姓就对丧权辱国的条约不满,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只会将百姓推到他们的对立面。

    以前如果百姓不满,还有读书人站出来为王朝辩解,而现在王京签订的条约让读书人都不能接受,他们在各地演讲,组织游行,反而成为了闹事的领头人。

    王京下令逮捕这些读书人,可是读书人在目不识丁的百姓心中有着崇高的威望,稍微一煽动,顿时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也是为什么王朝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的原因,他们已经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统治的基础。

    林川看到远东王朝变成如今这样也是深感惋惜,他原本希望辅佐皇帝,让王朝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打造一个自己心目之中的太平盛世,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皇帝龙寒虽然雄心勃勃想要中兴王朝,可是他也不希望林川权势太大,所以就在林川要将那些大贵族连根拔起的时候,皇帝龙寒阻止了林川,而现在这些贵族势力开始了反扑,重新控制了朝政,林川被迫退出,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依靠皇帝的支持始终不靠谱。

    “我不希望接到封王的诏书。”林川思索片刻后敲着桌子说道。

    柳子臣顿时心领神会:“属下明白。”

    以监察厅目前在远东王朝的暗处势力想要传旨的官员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太简单了。

    林川之所以不接受远东王朝的封王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已经彻底对远东王朝目前的所作所为感到了失望,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远东王朝已经大厦将倾,他不想成为远东王朝的陪葬品,落得一个镇压百姓的恶名。

    “有萧战他们的消息吗?”林川抬起头问。

    柳子臣无奈地摇摇头:“将军,我们已经派出了无数密探进入远东地区,目前传回的消息是出征的将士们最后出现在流沙城,然后就失去了消息”

    林川吩咐:“再多加派人手,务必找到他们。”

    现在新远东王朝的局势扑朔迷离,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战争一触即发,而新组建的南川军虽然有着雄厚的兵力,但是毕竟都是新兵,将领更是奇缺,林川没有信心能够在乱世之中保持长胜不败。

    那些跟随林诺言出征的将领们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之将,并且深得林川的信任,所以林川迫切需要救回他们,来重塑南川军的威名。

第573章 昏招连连() 
王京很显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面对各地区势如野火疯狂燃烧的起义,贵族官员们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原因,而是简单的以镇压了事。

    事实上王京不缺乏有远见卓识的官员,但是随着勋贵重新控制朝政,贵族子弟大量涌入官场,出身寒门有才干的年轻官员遭遇到了各种排挤,要么屈居清水衙门,要么向林川一样愤而辞去官职。

    偌大的王京中枢,尽是一些只知道遛狗养鸟的贵族官员,面对各地的起义军和民众诉求,他们手足无措,昏招连出。

    在林川看来,王京的应变措施简直就是自毁长城,他们以封爵位的方式激励各地官员剿灭义军,但是由于分封太多,导致王爷遍地走,进一步增加了国库的负担,因为封王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还得有相应的配套,比如修建王府等等。

    除此之外,各地王爷一抓一把,公爵遍地走,封赏泛滥的背后是这些职位变得不值钱,王京的威信在不断丧失。

    为了剿灭各地义军,王京出了第二个昏招就是允许各地行省总督,剿匪王爷自行招募兵员以应对正规军不足的缺口,王京并不出一份钱的军饷,这就导致了新招募兵员变成了各地行省总督的私军,导致的结果就是总督们拥兵自重,王京逐渐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在林川看来,这是致命性的。

    时间进入到七月下旬,远东王朝各个行省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些节节胜利的王朝军队重新夺回了城市,但是他们却陷入战争的泥沼之中。

    起义军部队被驱逐出了城市,他们重新回到了乡村田野,王朝军队以为控制了局势,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被击散的起义军并没有放弃斗争,他们转而以乡村为基地,以广袤的山川河流,田野丛林为战场,袭击王朝巡逻队,攻取驻军很少的兵站,夺取王朝军的运输车队

    面对起义军的偷袭,王朝军队派出绝对的主力进行围剿,可是大军一到,这些起义军顿时就躲入山林田间,遁入乡村,他们连起义军的影子都抓不到,可是等他们一撤走,这些地区重新成为了起义军的天下。

    分布于城市周围的起义军经过不断的零星战斗,他们正在不断地成长,很多青壮成为了合格的士兵,现在王朝军队能够控制了只有一些重要的城镇,出了城就要防着冷箭的袭击,各个城市之间的通讯更是经常被切断,王朝军队陷入了战争泥沼,虽然他们有庞大的兵力,但是却根本发挥不出应该有的作用。

    广袤的乡村地区被占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王朝税收的减少,国家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军队发不出军饷,他们只能偷偷去抢掠那些偏僻的村落,矛盾进一步激化。

    七月二十五日,北方军一支三百人的骑兵队屠杀了靠近波西米亚行省附近的两个村落,彻底激怒了这一地区的起义部队红巾军。

    红巾军经过一系列的小规模战斗,战斗力已经丝毫不逊于王朝正规军,如果真的有差距的话,那就只是武器装备了。

    七月二十六日,波西米亚行省五万红巾军开始集结,重新向城市发起进攻,连续攻占了两座城镇,杀死北方军一千多人。

    北方军驻波西米亚行省旗团长郑飞鹰震怒,立即抽调了两个旗营的北方军,一个旗团的地方守备部队共一万六千人增援。

    双方在波西米亚平原发生了遭遇战,面对五万之众红巾军,北方军旗团长郑飞鹰并不放在眼中,他相信自己一万多武装到牙齿的精锐足够消灭对方。

    但是事实的结果却是出人意料,大战结束,包括郑飞鹰在内的一万六千王朝军全军覆没,甚至连一个报信的都没有逃回去,红巾军获得了大胜。

    获得了王朝军队无数武器装备的红巾军气势更胜,携着胜利之威,短短三天就攻克了克里米亚行省首府,兵力壮大到十万之众,眼中威胁周边行省。

    八月初,北方军统帅部派出第三兵团指挥官古重月率领四个精锐旗团前去消灭崛起的红巾军,但是路途遭遇到红巾军埋伏,四个精锐旗团损失大半,不得不狼狈地退到了西利亚行省,彻底丧失了对克里米亚行省的控制权。

    骁勇善战的北方军接连遭遇到了惨败,皇帝震怒,免去北方军元帅周鄂的指挥官一职,这一决定遭遇到了北方军将领们地联合抵制,皇帝不得不更改命令,让周鄂戴罪立功,继续担任北方军元帅。

    不过这一来二去,原本对王京忠心耿耿的北方军和王京方面产生了间隙,随着军械粮草补给不足,双方的裂痕也越来越大,到了最后,北方军直接占领了西利亚行省为首的三个行省,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借口,开始保存实力,拒绝出战。

    中央军远在西部边境,南方军远在南方边境看着虎视眈眈的佣兵帝国,而北方军又开始不听话,南川军负责防止瀚海帝国继续西进,不能调动,王京直接指挥的内卫军根本不堪大用,面对如同洪水猛兽的起义军,王京内阁首辅周儒林建议皇帝龙寒向北方的戎族借兵。

    面对日益难以掌控的局势,皇帝龙寒最终同意了借兵的建议,戎族早就对远东王朝的肥沃土地垂涎不已,可是之前忌惮远东王朝的强大实力不敢妄动,现在既然远东王朝向他们借兵,自然高兴的急忙答应。

    八月中旬,二十万戎族铁骑越过北方边境进入了王朝的境内,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远东王朝剿灭境内的起义军。

    “周儒林误国!!”远在南川行省的林川得知王京向戎族借了二十万铁骑,顿时气的拍桌子怒吼。

    这哪里是借兵,分明是引狼入室,戎族人野心勃勃,垂涎王朝许久,其狼子野心丝毫不比瀚海人弱,可是现在他们出兵王朝,想要他们回去可就是太难了。

    虽然林川对于远东王朝已经失望透顶,可是他并没有公开反对王朝,只是听调不听萱而已,以南川军守卫东部边境,防着瀚海人。

    随着远东王朝向戎族借兵,林川知道,立国三百年的远东王朝完了。

第574章 铁流后卫() 
太古山脉北起阴山行省南至波西米亚行省,自北向南绵延数千里,宛如一条横卧的巨龙将远东王朝内地与远东十三行省分割开来。

    太古山脉纵横千里,其中山峦叠嶂,怪石嶙峋,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荆棘狼滕蜿蜒缠绕,更有瘴气毒虫猛兽遍布其中,即使经验丰富之猎人也不敢深入其中,害怕落得尸骨无存。

    因太古山脉之险恶,所以太古山脉之中的铁兰关要塞成为了连接远东地区和王朝腹地的唯一通道,这也是为何瀚海帝国调集重兵也要先拿下铁兰关要塞的原因。

    远东军刘文武投降瀚海帝国,驻守要铁兰关塞的远东军随即被劝降,数个星期之前瀚海帝国调集重兵围攻数日不下的铁兰关易手,从此之后,瀚海帝国进可攻,退可守,不仅仅占领了远东十三行省,而且在与远东王朝的博弈之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铁兰关条约签订之后,瀚海帝国名正言顺的将铁兰关以西的远东十三行省纳入帝国的版图,为了尽快巩固占领区,从而抽出兵力向远东王朝继续进攻,远东十三行省境内的反抗力量则是成为了瀚海帝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瀚海帝国已经占领了铁兰关,他们随时可以兵发远东王朝,虽然他们现在有这个能力,但是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并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和王京方面签订了暂时的条约。

    瀚海帝国之所以没有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