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烽烟尽处 >

第377部分

烽烟尽处-第377部分

小说: 烽烟尽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还是训练,与北路军的其他单位,差距都相当大!”

    “在临来之前,我在军分区那边做过一些功课,对周黑碳独立营的情况多少知道一些。如果川田大队全力进攻的话,独立营肯定抵挡不住。”方国强微微一笑,低声回应,“但是,即便咱们游击队的全部主力都留守喇嘛沟,当川田大队倾巢而来时,恐怕也得先避其锋芒,再想方设法粉碎他的图谋吧!”

    这话说得是事实,却有点不讲究方式。赵天龙一听,就有些急了,先前积累的好感迅速降低。“这不一样!”挥动着缠满绷带的胳膊,他大声反驳,“咱们主力部队在,至少能掩住着非战斗人员和周围的百姓从容转移。而寄希望于周黑子的独立营,万一情况发生变化,恐怕会被小鬼子打个措手不及!”

    “我没说完全寄希望于独立营,另外,在必要时,一些坛坛罐罐可以丢下。”方国强看了他一眼,说话的语气依旧四平八稳,“主力部队与九十三团配合作战,短时间内,弹药和补给都不会出现问题。新来的战士,也能迅速适应战场氛围。并且,通过收编改造俘虏的伪军,咱们还可以不断壮大队伍!”

    “哪能说丢下就丢下,你可知道为了咱们游击队这点儿家底儿,胖子他费了多大的力气?!再说了,粮草弹药都依靠九十三团供应,万一哪天人家不给了呢?!咱们还不得都活活饿死?!”

    “他们这样做,会令北路军成为众矢之的!”话头一下子又绕回了先前分析过的大局观方面,方国强多少有些不耐烦。将声音稍稍提高了些,再次重复。

    “吃人家最短,拿人家手短!”赵天龙知道他说得完全在理,却依旧不高兴地强调。

    张松龄不想这二人之间第一天碰面就出现矛盾,赶紧笑了笑,大声打圆场,“政委分析得很对,龙哥担心的也不无道理。我觉得吧,咱们最好平衡一下,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怎么个平衡法?”方国强和赵天龙立刻同时放弃了争执,将目光转向他,低声追问。

    “跟九十三团合作的事情呢,今天就发电报向军分区请示。我估计军分区的反应会像方政委说得那样,全力支持并促成此次合作。”张松龄想了想,笑着回应,“然后咱们赶在出发之前,对老营的事情做个详细安排。一部分作坊暂时转到小王爷白音的名下,接受他的保护。另外一部分比较关键的,就搬到沙漠中的第二营地去。这样的话,即便将来跟九十三团的合作出现问题,咱们也不会完全受制于人!”

    “这个办法的确比较稳妥!”方国强略作沉吟,然后坦然表示赞同,“你是对的,咱们的确不该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我先前有点过于掉以轻心了。咱们游击队名下的作坊很多么?都生产些什么东西?!”

    “非常多,并且在当地都是独一份儿!”没等张松龄回应,赵天龙抢先替他炫耀,“咱们作坊里产的毡子,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好的,连那些蒙古贵族都抢着买。还有香皂、肥皂、熟皮子,蜡烛,也都不愁销路。还有专门供应白音小王爷名下盐场的香草精,薄荷膏。。。。。。”

    这些都是以游击队为主导建立起来的新兴产业,虽然规模都小得可怜,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周围百姓的谋生手段和生活品质,所以赵天龙一提起来,两只眼睛就开始放光。而政委方国强以前在冀中一带,虽然也接触过八路军的一些附属工厂和作坊。但是那些工厂与作坊都是单纯地为军工生产而存在,根本不涉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当地的游击队凭借抄没汉奸财产奸和农民们的积极支持,也能维持政策运作与生存。所以短时间内,他根本无法理解张松龄和赵天龙两个对作坊的看重,更无法理解赵天龙为什么会以这些东西为荣?!

    赵天龙却一点儿也没看到方国强眼睛里的困惑,继续大声补充,“要不是去年被小鬼子大肆破坏了一次,今年,光那些作坊的分红,就能养活整个游击队。并且说不定还能盈余一部分,用来购买战马和武器,扩充队伍规模!”

    “分红?!”方国强又愣了愣,眼睛里的迷茫更深。这个名字听起来好生别扭,难道游击队自己不从事生产,只管雇佣当地百姓,盘剥他们的劳动成果么?这样做。。。。。。。

    嘴巴张了张,他又强迫自己暂时先别忙着发表意见。临来之前军分区司令员苏醒反复叮嘱过,黑石游击队的情况特殊,他这个政委没有完全融入队伍之前,不准武断地干涉游击队的内部运作,更不能做出影响队伍团结的事情。现在看来,苏司令员的一些叮嘱绝非无的放矢。所以他必须加倍谨慎小心,以免做出什么糊涂决定,辜负了领导们的期待。

    “行了!”看出了方国强脸色的不自然,张松龄笑着打断赵天龙的炫耀,“就知道瞎显摆!一看就是过惯了穷日子的!恨不能找找块猪油天天往嘴唇上擦。政委远道而来,又忙活了一整天,累都快累死了,哪有力气听你瞎吹!!”

    “我,我不是怕方政委不了解咱们则这边的具体情况么?!”赵天龙讪讪挠了下头皮,笑着辩解。

    “没事儿,我听着觉得挺新鲜的。以前无论在冀中老部队,还是在延安,都没听说过类似的情况!”方国强勉强笑了笑,低声表态。

    话虽然说得客气,眼睛里通红的血丝,却证明了他此刻的疲倦。张松龄见了,也笑了笑,低声说道:“有关游击队维持自身生存的方式和手段,我手中有一份详细的记录,明天早晨就可以拿给你。到时候,咱们可以根据军分区的最新指示,一起讨论游击队主力离开时,对这些产业的安排。今天就不细说了,你先好好休息一下,别没开始工作,就把自己给累跨掉!”

    “不瞒你说,我的脑子现在的确有点发懵!”方国强配合地打了个哈欠,笑着回应。

    三人又低声讨论了一下如何向军分区发电报请示的事情,然后在游击队的营地内分开,各自回各自的帐篷。赵天龙胳膊上受了一处贯穿伤,原本应该早点儿去睡。然而在半路上皱着眉头考虑了片刻,他又突然停住脚步,转身追向了张松龄的背影。

    “有事么?有事情进去说吧!”仿佛猜到赵天龙会来追赶自己,张松龄头都没回,信手拉开临时大队部的门,笑着发出邀请。

    “有,有一点儿!”见好朋友好像已经猜到了自己心中所想,赵天龙的脸色一红,讪笑着回应,“但,但也可能是我自己多心了。你知道,我这人有时候喜欢钻牛角尖儿!”

    “是关于方政委?!”张松龄一边找杯子替自己和对方倒热水,一边继续笑着追问。

    “嗯!”赵天龙用力点头,脸上的表情更加不自然,“我,我有点儿不太喜欢他。这个人好像特别骄傲,处处都显得他自己如何高明。根本都不了解那些作坊对咱们的重要性,就先哇啦哇啦乱说一大通!”

    “哪有你说得那样差!”张松龄将陶瓷茶缸子重重朝赵天龙面前一顿,低声打断,“我说龙哥,你可别先忙着下结论!咱们游击队的一些情况,的确跟其他兄弟单位差异巨大。方政委初来乍到,一时无法适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况且人家看问题的角度,就是比咱俩全面,这一点,你不服气都不行!”

    “我不是不服气!”赵天龙抓起茶缸子狠狠灌了自己几口凉白开,然后抹着嘴巴低声强调,“他,他这个人算是有点儿眼光,这我承认。但他,怎么说呢,反正他说话和做事的方法都跟咱们老队长大不一样!让我觉得别扭,非常别扭!”

    “他才多大,怎么可能跟咱们老队长比?!”张松龄笑着喝了口水,然后低声劝解。他自己目前也不太适应方国强的做事风格,但是基本上已经认可了这位新政委的能力和水平。至于一些细节方面的磨合,只能依靠时间来解决。毕竟对方不是黑石游击队土生土长的干部,不能指望他一来就融进队伍。更何况再换个政委过来,极有可能比方国强还难磨合。毕竟后者跟他还算是老熟人,彼此间不是一无所知。

    “是啊,谁也不能跟咱们红爷比!”赵天龙无奈地叹了口气,幽幽地附和。在他心中,老队长红胡子的地位根本无人能够取代,包括张松龄,也只是老队长的衣钵传人而已,值得他辅佐与尊敬,却不能像老队长那样令他无条件地服从。

    “咱们说好了啊,你可不能故意给人家制造麻烦!”听出赵天龙话语里面浓重的失落感,张松龄看了他一眼,不放心地强调。

    “不会!”赵天龙咧了下嘴巴,笑着摇头,“我答应过红爷的!我说到做到!”

    仅仅是因为答应过红队么?张松龄又看了赵天龙一眼,借助窗口处昏暗的日光,他看到了对方脸上的凝重。有些话立刻无法再往深里头说了,酒意一点点从胃部向头上涌。外边的风也突然大了起来,春寒未尽,将几株过早探出地面的草芽儿冻得瑟瑟缩缩,满身白霜。

    注1:北路军,傅作义当时的官职是第二战区北路军总指挥,所以其麾下各部被统称为为北路军。

第502章() 
寒风卷着单薄的水汽,穿透帐篷,将头顶上的电灯泡吹得摇摇晃晃,忽明忽暗。

    “该死!”正借着灯光阅读电报的九十三团团长祁威低声诅咒了一句,将大红色的派克钢笔狠狠地拍在了杨木桌子上。(注1)

    “我这就去机修班那边问问,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连个灯泡都装不好!”正在帐篷角落里整理文件的邵参谋赶紧站起身,一边絮絮叨叨地数落着,一边迈动双腿往帐篷外跑。

    “回来!”团长老祁大声喝住了他,双眉紧皱,“风把电线吹松了,关那几个机修工什么事情?!该睡觉就赶紧睡觉去,你别总给老子添乱!”

    “哎,哎!”胖参谋邵雍马屁拍到马腿儿上,苦着脸,怏怏地回应。“我,我不是担心团长您的身体么?再说,灯这么晃,您也无法安心处理公务啊!”

    “让勤务兵把马灯点好了拿进来!电灯就关了吧,正好还能给发电机省点儿汽油!”团长老祁又横了他一眼,不耐烦地吩咐。

    “是!我这就去!要不您先闭上眼睛歇会儿?!我顺便再让伙房给您端碗醒酒汤来!”胖参谋邵雍答应着,满脸堆笑。

    团长老祁挥挥手,算作回应。然后将身体后仰,靠着椅子背儿闭上眼睛假寐。他不喜欢眼前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但是却无法将此人从身边赶走。给连以上作战单位都配备专门的政工干部,是北路军的一大特色。如果不是为了缓和与阎司令长官的关系,此刻邵雍的头衔应该是政治处主任,而不是什么情报参谋。(注2)

    耳畔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下,然后又迅速从外边关得紧紧。肥头大耳的家伙虽然不招人待见,眼力架却非常好,非常懂得揣摩领导心思。不像他麾下那些老弟兄,大多数都是一根筋,除了打仗,其他什么都懒得懂!

    想到麾下那些老弟兄,他又忍不住轻轻地叹气。都是从自己当排长时就在一个战壕里头打滚的生死之交,这么多年互相扶持着走下来,彼此间的关系已经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领导和下属。他们是他老祁的后盾与依仗,而他老祁,则是他们今后继续向上攀爬的绳索与扶手。他们仗打得英勇,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他老祁在师部那边,乃至傅长官面前说话就有底气。反过来,他老祁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手下的老兄弟们也能继续跟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可是一些老兄弟,今天在酒桌上的表现却无法令他满意。也许是因为他们反应太慢,跟不上自家团长的思路。也许是因为他们只是想做一个纯粹的军人,不想招惹政治上的是是非非。然而无论是上述两种情况当中的哪一种,他们未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当的支持。只有上头派下来的邵参谋,无论是出于溜须拍马也好,或是出于对当前北路军核心政策的感悟,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这个团长的身边。

    光懂得打仗的军人,不是一个好军人,至少不是一个好军官。时代不同了,对军官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如果再来几次像今天一样辉煌的胜利,他老祁的肩章,早晚会由红色变成金色。而到那时,老兄弟们里头,还有几个人能跟得上他前进的脚步?!如果他们都不能再继续跟他同时上进了,谁来继续为他老祁充当底气的来源?靠邵雍这种头脑极度聪明的后来者么?这种人,又怎么可能让他用着放心?又怎么可能赢得弟兄们的支持与拥戴?!

    麻烦,无法解决的麻烦。会打仗的偏偏不懂得政治,懂政治的偏偏又不会打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