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256部分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56部分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子啊!”

    一句话,说的坐在旁边的众女俏脸通红,可赵孝锡还是点头道:“行,儿子一定努力。只要你跟娘亲,将来不嫌儿子的子孙太多就行。”

    对这话,徐王妃就笑骂道:“你个混帐小子,怎么竟说这种糊涂话呢?有谁会嫌子孙多呢?没事,你们就是每人给我多生几个,我也高兴照看的过来!”

    望着母亲都这样说了,赵孝锡也不再多说什么。而随后大哥赵孝骞的敬酒,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叮嘱。看来这对到岛上养老的老人,真的就期待孙子辈的降临了。

    面对赵颢的期待,赵孝骞却笑着道:“父王,母妃,有个消息儿子一直没说。前两天,小棋说身体有点不舒服,我让医官替她查看了一下。你们猜医官怎么说?”

    呃!这话一出,两个老人都显得有些意外愣了一下。唯独一旁的赵孝锡,看着大嫂刘棋通红的俏脸,立刻欣喜道:“大哥,是不是大嫂有喜了?”

    此话一出,徐王妃立刻从凳子上起身,朝刘棋问道:“棋儿,这是不是真的?”

    做为儿媳的刘棋,闻听此话有些害羞的起身道:“回母亲的话,医官是这样说的!”

    一听刘棋终于怀上了,徐王妃立刻兴奋道:“好,好,我们赵家终于有后了。你们是不是故意瞒着我们啊?怎么害喜的事情,也不告诉我们一下呢?”

    轮到同样容光焕发的赵孝骞笑着道:“娘,这不是给你们二老一个惊喜嘛!打从成亲开始,你们都为我们的事情操心,今天这个时候把这事说出来,不是喜上加喜吗?”

    尽管赵孝骞一直表示,这种子孙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可做为徐王世子跟男人,他自然希望能延续血脉。当日得知消息,他何尝不是欣喜若狂呢?

    甚至为了确认喜脉的事情,他还特意多找了两个医官行诊,直到这些医官都表示。刘棋觉得身体不适,正是害喜之症,他们夫妇才终于放下心来。

    就在众人沉浸于这个喜讯时,赵孝骞也很高兴的举杯,来到赵孝锡面前道:“二弟,这杯酒大哥敬你。若不是你的建议,也许大哥现在也听不到这个喜讯。”

    这话令众人有些好奇的问了一句,而赵孝骞笑着解释道:“听医官说,小棋的喜脉,应该是刚刚显现。所以,她应该是在上岛后才怀上的。

    刚上岛的时候,二弟跟我说,这种事情要顺其自然,多带小棋到外面走走,只要心情舒畅了,这种事情早晚会有动静。结果我也没想到,好消息来的如此之快!”

    对于众人的眼神,赵孝锡很无奈的道:“大哥,我是男的,可做不来送子观音的事情。大嫂能怀上,只能说还是大哥花了功夫啊!”

    这种有点带荤的调侃,听的众人闻之一笑。只是相比赵颢跟段正淳的哈哈大笑,这些经过人事的女人们,则是羞涩的白了赵孝锡一眼。

    唯独不太理解这话是何意思的王语嫣跟李清露,悄悄询问金妍儿跟木婉清,为何大家会如此大笑时。听完她们的解释,两个女孩也是一脸羞红。

    来到岛上定居之后,赵孝锡并没要了李清露的身子。原本李清露觉得,赵孝锡会不会嫌弃她。可听完赵孝锡的解释,才知道他打算完婚再说。

    更何况,如今岛上还有金妍儿、木婉清跟钟灵三女在。赵孝锡根本不用发愁,晚上没有女人替他暖床。所以,李清露一直保持完壁之身。

    对于王语嫣而言,在岛上的这段时间,看到赵孝锡对她,跟以前一样不温不火多少有些气闷。可这种事情,她实在羞于启齿,更别提跟赵孝锡发生关系了。

    至于如今年龄还小的阿紫,根本还没嫁人的打算。来到岛上这段时间,她最大的乐趣,就是跟金妍儿的四个侍女,天天混在一起,没事就在岛上到处闲逛。

    而嫁走一个女儿的阮星竹,对于阿紫的婚事,同样没怎么担心。相反她更希望,这个女儿能多陪她一些时间。毕竟,阿朱嫁给乔峰后,一走就是至今未归。

    清楚女儿心事的李青萝,看到王语嫣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样子,也清楚她倾心于赵孝锡。可李青萝清楚,以王语嫣的性子,将来未必能接受这样的生活。

    现在看着众人齐聚一堂,李青萝觉得,是应该找个时间跟王语嫣谈谈。有些事情,迟早要面对的。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李青萝也不敢保证,王语嫣会多么伤心。

    毕竟,王语嫣的年龄跟阿紫不同。如果明年新城建好,赵孝锡举行大婚,没王语嫣的份。这对倾心赵孝锡的王语嫣而言,是外多么大的打击呢?

第二十六章 白叠子与热闹() 
齐聚在这孤岛之上的赵孝锡等人,对于这种集体式的年夜饭,不管男女似乎都吃的很开心。对于那些王府的佣人们而言,他们自然更加的开心,能吃上这样一顿丰盛的宴席。

    这种欢乐并非在只有王府一处,在整个岛屿上的移民家中,同样吃上对他们而言,最为丰盛跟安详的一顿饭。那怕新移民,也同样觉得来这里来对了。

    尽管他们的房子不是最好的,开垦出来的田地没能种上一季稻子。可做为城主的赵孝锡,同样交代户部,给这些新移民,送去了鱼肉米面,保证他们渡过一个丰盛的除夕夜。

    不少迁移来的移民觉得,相比以往这个时候,他们还要提心吊胆怕有人追他们的租。在这里,他们真正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生活。

    只要明年开春后,把这些幸苦开垦出来的荒地,种上代表希望跟温饱的稻苗。他们未来在这里的生活,也能跟那些老移民一样,虽不富裕却能吃饱穿暖。

    这种待遇跟要求,看似非常简单。可真要能在老家,过上这样的生活,谁又愿意漂洋过海来这里讨生活呢?他们愿意赌一把,不就是为了能让全家人吃饱饭吗?

    家家户户喜欢颜,唯独今夜负责执勤的李云聪,不得不跟家人吃完年夜饭。就带着手下一些军官,四处查看情况,防止有人会趁这个时候,偷袭沉浸于欢乐中的新南城。

    那怕李云聪清楚。以骷髅海盗团的威望,想来没人敢过来俿虎须。可凡事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做为兵部主事官。他必须承担起护卫新南城安全的责任来。

    让他带领军官,替那些普通海军跟城防军执勤,自然也是赵孝锡要求的。这样做的原因,无非也是让他们,在这些手下的心目中,更得人心一些。

    至于赵孝锡,他却不会亲自参与这种事情。只是陪着家人吃过饭后。跟父母还有段正淳等人用过餐,他也带着赵大等人。来到新修筑的城墙上,慰问这些执勤的官兵。

    就连那些守卫在码头上,保证战舰不被偷袭的海军官兵,赵孝锡同样没有拉下。一一过去进行了慰问。而慰问口就是每人一个一两碎银子的红包。

    过年图个喜庆,而这些人今夜当差幸苦,额外给他们一个红包,也令这些手下心悦诚服。不然,谁都想着回家过年,这新南城又有谁来守护呢?

    看到赵孝锡堂堂的王爷,亲自来慰问他们这些普通士兵。这些大多由海盗整编而来的官兵,也第一次感觉到,当这位王爷的兵。似乎有点不一样。

    等到赵孝锡碰到李云聪一行时,也很欣慰的道:“云聪,这几天就幸苦你跟手下的兄弟。做为新南城的保护神。你们也必须在这个时候,告诉城里的百姓,你们在守护他们的平安。

    只要你跟手下的兄弟们,能得到这些百姓的认可,我们将来要征兵。或者需要他们做什么时,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我们。毕竟。这新南城是属于我们的啊!”

    听到这话,李云聪也没想到。这个时候赵孝锡会过来。同样很感动的道:“王爷,请放心。卑职保证,这段时间绝不出现任何问题。”

    对于李云聪的回答,赵孝锡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笑着道:“行,我自然相信你的话。不过,晚上这海边风寒,记得给巡逻的兄弟们添点衣服。

    另外执勤的时候,虽然不能饮酒,可让厨子多准备点姜汤袪袪寒也是可以的。我可不希望看到,等到大家都过完年,你跟兄弟们却都病倒了。”

    站在城外,感受着不断吹来的海风,加上如今这个时节。确实有点令人冷的慌的感觉,那怕这些执勤的士兵,都添置上了厚厚的衣服,可多少还是觉得冷。

    好在这还是南方,如果换成这个时候的北方。这么晚的日子里,根本就没人敢出门。看着这些士兵身上的衣服,赵孝锡也突然意识到,有样东西他似乎忘记去做了。

    棉花,这个时候大宋也存在。只是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一件不怎么有用的东西。尽管也有人,将其缝制在衣服里面。可里面的棉仔,这个时代的人,并没将其清除掉。

    想到将来要进军北方,棉衣这种东西必须制作出来。赵孝锡觉得,也许这件事情,应该提上议程,让人去边疆种植了这种棉花的地方,把它弄来育种大面积种植。

    做拥这么多海岛的赵孝锡,不愁没地方种植这种东西。有了棉花,不但能提供士兵将来御寒的东西。还可用来制布,甚至于制作成更多的棉制品。

    这个时候,还没人将其称为棉花,而是将其称为白叠子。可有这个称呼,就意味着有这种东西存在。如果能把棉花利用起来,想来也是个不错的财路。

    更多的原因是,赵孝锡觉得如果有了棉花,他甚至可以凭借这些棉花。让目前居高不下的布匹价格,大量的降低下来,让老百姓更能穿的起衣服。

    看着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赵孝锡,李云聪等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他们都是赵孝锡的属下,也不敢指望这个时候,让赵孝锡代他们守城。

    如果赵孝锡真这样做,后果就是所有海军跟整编的城防军,今晚都别想睡着。堂堂的王爷巡逻站岗,他们又怎么可能,敢安心的躺在家里跟营房休息呢?

    望着回到家中的赵孝锡,直奔书房而去,不少正坐在院中喝茶的家人,也觉得有些好奇。等到赵孝锡出来后,众人也对其询问了一番。

    对于家人的询问,赵孝锡也是笑笑道:“没什么,刚才出去走了一趟,发现海边的风确实有点大。那些巡逻放哨的官兵,都裹的跟肉粽子似的。

    我突然想起,以前在兰州看到过的一种东西。觉得那种东西,如果能利用起来,或许会是一个新财路。要是能大量种植起来,百姓以后买布做衣服,想来不用那样费钱了!”

    这话听的众人一愣,段正淳身为一国王爷,自然清楚这年头布料确实比较贵。说的难听一点,很多时候朝廷发俸,都是以布匹进行折扣,布在很多时候就代表钱。

    闻听此话立刻道:“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赵孝锡也没隐瞒道:“是一种边疆百姓,做为自家用的白叠子。不知伯父可曾听说过?”

    听到这个词,段正淳想了想道:“你说的可是那种,一柱能开不少花,最后成熟时变成白花的那种花卉?那东西能制布,不太可能吧?”

    做为爱花之人,段正淳也让人移植过这种东西。不管怎么说,棉花在未成熟之时,开出的花朵还是很好看的。可从来没人想过,用它做成衣服之类的东西。

    面对段正淳的疑问,赵孝锡也不知如何解释,只能笑着道:“伯父,你说的不错,这种白叠子要制成布确实有点难。它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将其花朵中的仔去除。

    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之后,才能制作成布料。现在我说的再仔细,也没多大用处。不过,要是能大量种植这种白叠子,以后士兵进军北方,就不再害怕被冻伤了。”

    见赵孝锡也没过多的讲述这东西,段正淳尽管好奇,却也清楚这个女婿,确实会有一些,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那怕他询问过赵孝锡,为何能制作出这些东西,赵孝锡也不说。

    但有一点段正淳非常清楚,如果赵孝锡真能,用那白叠子造成布料进行贩卖。想来做为便宜岳父,他们大理百姓也能因此受益。毕竟,大理百姓也不富裕。

    现如今,制造布料的道府,大多集中于江南之地。很多时候,大宋也是靠着贩卖这些布匹,以赚取到大量的税赋,甚至还有布捐布税一说。

    聊完这些事情,看着众女齐聚一堂,赵孝锡想起特意让工坊准备的东西。立刻起身道:“清儿,妍儿,走,我带你们去看出热闹!”

    一听这话,木婉清跟金妍儿都有些好奇道:“看什么热闹啊?难不成,今天城里还有戏班吗?那我们白天怎么没听说呢?”

    听到看热闹就以为是看戏,可在这岛上,平时每人都忙的前脚踩后脚,那有功夫去看什么戏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