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 >

第8部分

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第8部分

小说: 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
  品位决定着品牌在消费者心智资源中的占位。而在食品行业,“品味”常常决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占位——“品位”。有位食界巨擘一语道破:好吃,便宜。两个词尽得食中“三昧”:食品的命运,首先是由舌头决定的。
  一个品牌的最终成败取决于品行。因为品行决定产品的品质,并进而决定产品的品位。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智力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决定一个人最终成败的是水下的部分,就是品行。品行实际上是一个同赢的观念,是30年、50年、上百年的言行一致、承担责任。(2004年3月)
  国夫醒语
  形神一体论:产品竞争是“形”,品牌竞争是“神”
  有学界权威把“产品竞争”归结为低级竞争阶段,“品牌竞争”归结为高级竞争阶段,而且这一观念在营销界占据了统治地位——此“两段论”之说谬矣!
  国夫以为,“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根本就不是两个阶段,而是同一阶段的两个侧面:产品竞争是“形”的方面,品牌竞争是“神”的方面,形存神在,形死神灭,形神一体。
  有个寓言故事说:兄弟两人看盾牌,一个说“这是金盾”,一个说“这是银盾”,争执不休……来了一个第三方,说“你们换个位置看一下”——结果,才弄清楚“盾的外侧是金的,内侧是银的”。
  “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就是“金银盾”的内外两侧,有形资产在企业手中,无形资产在顾客心中,一体两面,根本不存在“两个盾牌”之说。
  

法则16:飞船定律
  
  【原理(原创)】宇宙飞船一旦发射出去,就只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摆不脱地心引力,半途掉下来;一种是挣脱地心引力,飞出去。没有“第三种状态”。掉下来,还是飞出去,取决于是否达到或超过“环绕速度”。
  【案例】蒙牛飞船快在什么地方
  飞船翔天的关键在于“发射阶段”,往下掉是“死亡谷”,往上走是“风光顶”——这与新兴企业的境遇非常类似:在市场竞争国际化白热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业集中度加速提高的今天,初生者如果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往往就意味着迅速被挤出市场。具体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都必须达到立足市场的“环绕速度”,否则就会面临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抗风险能力增强,相当于“发射成功”,此后在发展速度上就会有比较从容的选择。
  蒙牛飞船的“发射”非常快。它一开始就不是徒步奔走,而是想方设法“找车坐”、“抢船渡”,也就是说,一降生即“投胎”:通过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运作了国内8个困难企业,盘活78亿元资产。在产品策略上,也是一牛当先,率先推出第一阶段的拳头产品利乐枕,长驱直入全国市场,等竞争队友反应过来,已经是第三年的事了。
  投胎成功后,着力抢占制高点,先后建起中国第一批全球样板工厂,第一批万头奶牛国际环保牧场,第一个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并持续推出早餐奶、益生菌酸奶、特仑苏等创新产品,同时率先海外上市,率先出口国外,率先步入国际化轨道,通过“领先”完成了“领袖”的奠基。
  优秀的企业均能够抓住产业关键成功因素(KSF),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战略专家李兴旺教授给出一个公式:关键成功因素=关键发展因素+关键生存因素;关键发展因素=成功型企业把握的关键因素-生存型企业把握的关键因素。他还认为,弱势企业往往只能“以销定产”,而强势企业却可以走“以核心竞争能力定产”的路子。
  
  老牛感言
  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尽问题
  在国际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下刀总是慢半拍,到头来每一块市场蛋糕都可能没它的份,盘中的奶酪也会被别人“动一刀”。拿破仑说:“我的军队之所以常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就是因为多数民营企业实力薄弱,在经济全球化这个世界舞台上,总是晚到“5分钟”。
  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尽问题。(2002年6月)
  国夫醒语
  没有速度就没有生存
  “飞船定律”自国夫2002年提出以来,受到不少诟病。出于舆论安全的考虑,蒙牛内部对此一度限讲、禁讲。但事实证明,没有速度就没有生存,食草动物是这样,食肉动物是这样,“企业动物”也是这样。
  法则17:警惕“转圈现象”
  【原理(原创)】企业内的转圈现象有多种表现,既可能纵向发生,也可能横向发生。部门内部,为师做长的轻率决策,朝令夕改,往来返工,劳民伤财,重蹈“主帅无能,累死三军”的古例,这是纵向转圈;部门之间,沟壑纵横,咬合疏离,协办之事本来一次可毕,却要三催六促,往来内耗,电话兜圈,文件绕圈,腿脚蹓圈,这是横向转圈。团队领袖如何避免整个团队走弯路、绕圈子?多转无形之圈,才能少转有形之圈;大脑多转几圈,腿脚才能少转几圈;制度之圈星罗棋布,怠惰之圈才能路断人稀!二者成反比。
  【案例】从两件小事看转圈
  有一次:媒体打电话给企划中心——企划中心让媒体找我——媒体发给我一份文件——我把文件呈送给领导——领导指示由企划中心拿意见——秘书——企划中心——企划中心不知为何又将文件原样上报——秘书——领导——领导指示将文件给我——秘书——我——我讲明这事须由企划中心制订方案——企划中心……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有时候,要打通这“两点”却要翻越千山万水!
  实际上,不管哪家企业,每天都会发生这种“转圈现象”。轻的只是消耗人力,重的将会贻误先机。如果注重用制度、用流程、用文化,点点滴滴地克服这种“转圈现象”,用一人抵得过用两人,用一物抵得过用两物,用一钱抵得过用两钱;反之,两人不及一人,两物不及一物,两钱不及一钱。
  一位先生告诉我,他爱人是搞物流的,通过几年工作发现,仅仅“配货”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做好了一年能节省几千万、上亿,做不好就会浪费?千万、上亿……
  蒙牛在全国有那么多的生产基地,又有无孔不入的市场,这样,配货就有一个统筹问题:从需求一方讲,各地各家所要的货五花八门,数量也各有差异;从供应一方讲,有的货不足,有的货有余,有的货在此地,有的货在彼地……四五十个生产基地所供产品的品类与数量,与千百经销商所销产品的品类与数量,犬牙交互,各有起伏,配置起来可以有无数个组合,也存在无数个变数,如果在时间上、地域上、品种上、数量上稍有不当,“棋盘”就会一片混乱——刚刚东货西调,接着就是西货东调;甲地过剩了,乙地却在断货……
  其实,如果安排不当,物流的损失只是直接损失,市场上的间接损失更大。
  现在的物流,机器化、软件化、网络化、即时化、系统化了,但中枢依然是人。克服“转圈现象”,这将是永远的课题。
  

“转圈现象”的提出背景
  【备忘录】“转圈现象”的提出背景
  2003年1月20日中午。上海一家酒店里。
  参加“利乐&8226;中国”年会的代表们步出二楼会场,前往餐厅就餐。
  当牛根生总裁和我走出会场的时候,只见黑压压一群人,被打头的一员领着乘上升往三楼的滚梯……但不一会儿,登上三楼的人又纷纷折回,排成蛇形长队,逐个踏上滚梯,重新降回二楼——原来,餐厅就在二楼!他们比别人整整多转了一圈!
  
  牛总指着人群对我说:“看看,这就是领头人的失误,领导如果领错了路,整个团队就会白白绕一个大圈。”
  就这样,由就餐绕路引申到管理原理的一个新名词诞生了——“转圈现象”。
  国夫醒语
  “无边界承担责任”也是一种危险
  为了避免推诿、拖拉、无效率等“转圈现象”,有人提出“责任到此为止”的原则,也有实施“首问负责制”的,以为可以包治百病。
  其实未必。
  蒙牛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甲地的一个消费者投诉,负责乙地的一个受理员小王接到这位消费者的电话后,尽管路途遥远,尽管疲惫不堪,尽管不是自己负责的片区,但他还是咬牙出发了,愣是骑了三个小时的自行车,在天黑之前赶到了事发地,令消费者十分感动,圆满地把问题解决了。
  在公司企业文化教材(课件)审定会上,主讲人是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列入课件的,理由是危机公关“速度第一”,主动承担责任充满主人翁精神……云云。
  赞者多多。
  国夫提出不同观点:“无边界承担责任”是有问题的,不值得鼓励。
  拿这个事件来讲,小王为什么不通知甲地的受理员直接处理呢?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当。首先,你不如甲地的受理员了解当地情况,不熟悉情况贸然前往,极有可能把事情办砸。其次,这是甲地受理员的权限范畴,小王凭什么“越俎代庖”、“横刀夺爱”?再次,甲地受理员离得那么近,犯得着小王花那么长时间、跑那么远路程吗?这是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一种浪费。第四,万一这时候乙地发生紧急投诉事件,小王却远离责任区,那不是反而会坏事吗?第五,好心替人扫地,请问负责扫地的人干什么?日久天长,会助长他的懒惰,涣散他的意志,淡化他的责任心。
  总之,“无边界承担责任”只适合“非常态”(如紧急避险),不适合常态,否则:第一,影响本职工作,耽误手头大事;第二,妨碍统一部署,僭越他人权益;第三,资源配置劣化,负担苦乐不均。
  所以,既要预防“转圈现象”,又要避免“无边界承担责任”。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培养部下的“扶油瓶子精神”,另一方面也要警惕部下错把副业当主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