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必躬亲嘛,你又不是不知道。”陈祗撇撇嘴,没有再说下去。他本来是想趁着这次机会向诸葛亮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没曾想诸葛亮一点机会都没有,就连军械制造的作坊都没让他进。这让陈祗非常受刺激,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兄长,跟我去武陵吧,以你的能力,魏侍中一定会重用你的。”
“魏霸?哈,算了吧,他的机械之术独步天下,我那点儿门道,哪能入他的法眼。”
陈祎摇摇头:“兄长,你错了。魏侍中的机械之术的确是独步天下,可是他不会像丞相那样事必躬亲,而且他对丞相这样的做法并不认同。”
“是吗?”陈祗犹豫了片刻:“可是……”
“可是他身边已经有了李譔这样的人,是吧?”
陈祗眼睛一瞪:“就你聪明。”
“我们兄弟一场,你想什么,我还能不知道?”陈祎温和的笑着:“如果你真是担心这个,那我倒可以劝你大可放心。魏侍中说过,像李譔和兄长这样的人才永远不会嫌多,只会嫌少。当然了,你要是看中的仅仅是那个官职,那的确可能有冲突,可是……”
“等等。”陈祗打断了陈祎:“除了官职之外,还有什么冲突的?丞相为什么压制非荆襄系,不就是因为官职有限,要优先满足荆襄人吗?”
陈祎沉默了片刻,静静的看着陈祗,陈祗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想要避开他的眼神,却又不肯示弱,只好硬撑着。
“兄长,魏侍中在襄阳时,用一艘改装过的战船就打得吴军的朱然等数名重将晕头转向。”
陈祗思索了半晌,不解的问道:“这……跟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关系?”
“道理很简单,官职大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是否先进。”陈祎缓缓说道:“在一架犀利的连弩面前,就算有二十个、三十个将军,一样射成刺猬。”
陈祗有些迷茫,不太明白陈祎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陈祎也不解释,起身行了一礼:“如果兄长是为了一官半职,那就不要去武陵了。如果不出意外,魏侍中自己也不过是个武陵太守,最多再加个杂号将军,他给不了你什么显赫的官职。如果兄长想凭着高超的技术建功立业,留名青史,我建议兄长可以考虑考虑。”
说完,他转身离开,陈祗也没有留他,品咂着陈祎的那些话,似乎琢磨出了什么,却又一直抓不住要点。不争官职?那还争什么?大丈夫辛劳一世,不就是想位列公卿,封侯受土,光宗耀祖,恩泽子孙吗?没有官职,还有什么意义?
“这竖子,骗人骗多了,说话神神道道的。”陈祗恼怒的哼了一声。
第二天早上,陈祗等着陈祎过来拜年,却一直没等到,一问才知道,陈祎出门拜年去了。他非常不高兴,让人去找,过了好一阵,家人回报,陈祎去来敏的府上了。
“来敏?”陈祗眉头皱了起来,良久半语。
……
来敏看着陈祎,花白的眉毛颤了颤,想笑又没笑出来。他觉得陈祎疯了。陈祎带来了魏霸的口信,魏霸准备在武陵办学堂,想请来敏去做教授。
魏霸疯了,武陵一大半是山地,魏霸能控制的人几乎都是蛮子,他吃饭都成问题,哪来的财力建学堂,就算建起了学堂,又哪来的学生?难道让我去教那些蛮子读书?
“来公,魏侍中说,圣人有教无类,五溪蛮也是黄帝苗裔,并非茹毛饮血之辈。正因为他们的蒙昧,才需要像来公这样的饱学鸿儒去教化。荆州本是文化昌盛之地,可是江南却一直未染士风,来公若肯屈尊前往武陵,功德不亚于文翁之于巴蜀,将来先贤祠中,必有来公一席之地。”
来敏心头一动,抚着须尖,有些犹豫。读圣人书,最希望的事无非立德立功立言,他生就一副臭脾气,年纪越过越大,官却越做越小,立功基本上是和他没什么关系了。如果能像文翁那样兴一方教化,被后人立祠纪念,也算是立德了。和诸葛亮出身世家不同,魏霸父子武人出身,想必对他这个博学的大儒同乡更敬重一些,不会像诸葛亮那样把他纯粹当成一个摆设。
只是……要是和魏霸走得近了,会不会惹得诸葛亮猜忌?现在的曰子已经够难过了,再得罪诸葛亮是不是合适?诸葛亮让魏霸去武陵,那可没存什么好心啊。
来敏左思右想,难以决断。正在此时,外面有人来报,镇北大将军魏延来给来公拜年了。
来敏一听,脸上顿时泛起一阵潮红。魏延来给我拜年?我的天,难道今天的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来敏没敢多摆架子,魏延的臭脾气是有名的,他肯来是好事,如果怠慢了他,惹得他发怒,那可就是祸事了。来敏不敢怠慢,立刻出迎。
魏延一见来敏,立刻抢上几步,满脸堆笑的躬身行礼:“来公,新年好啊?恭祝你身体康健,教化四方,立德立言,万世流芳。”
来敏一听说明白了:“文长,是替儿子来做说客的?”
魏延哈哈一笑:“犬子顽劣,急需来公这样的大儒教诲。哈哈哈……魏延只好来请来公出马了。来公,我已经向丞相请示过了,丞相也说能当此大任者,非来公不可。来公,就不要推辞了吧。”(未完待续。)
。。。
第519章 自力更生(第三更,求月票)()
建兴八年的春天,成都很热闹。
丞相诸葛亮正在准备北伐,大量的文臣武将随军北行,从各地征发的士卒像一条看不到头的长龙,头已经离开成都北门,伸向逶迤的大巴山,尾巴却还在成都之南。
与北伐的队伍相比,去荆州的队伍就显得非常寒酸,起行的人们除了自己的家人,几乎看不到送行的故旧。虽然丞相出面,证实了镇北大将军魏延的话,却没有打消众人的猜疑。不少人都怀疑诸葛亮出面支持魏霸不过是避免与魏霸的正式决裂,而武陵是个陷阱的本质并没有变,去武陵,不仅意谓着要和魏霸一起冒险,更意谓着与丞相正式分道扬镳,这其中的风险也许更大于武陵的风险。
在如此巨大的风险面前,很多人保持了沉默,陈祗最终就选择了观望,他甚至没有来为陈祎送行。不过陈祎也不孤单,来敏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去武陵。他这么做,倒不是对魏霸有信心,而是因为他实在没什么选择了。诸葛亮对他的评价非常差,从汉中回来后,曾经说过“来敏乱群,有甚于孔文举”这样的话,因为这句话,来敏赋闲家中,闭门思过。他已经年逾六旬,在仕途上没什么希望,做一个教化蛮夷的大儒,留名后世,能在《儒林列传》占一席之地,对他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与来敏同行的还有一些商船,陛下刘禅、皇后张氏带头募捐,东拼西凑,集结了二十多万石粮食送往武陵,这些是魏家、关家、张家、马家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庄园里的余粮拼凑起来的,刘禅为此亲自赶到丞相府,和诸葛丞相商量了半天,丞相才同意从少府调拨了五万石米。
来敏站在船上,看着远处的成都城,长叹了一声:“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看到成都,看到陛下。”
陈祎笑眯眯的说道:“来公,姜太公八十方遇文王,你才六十出头,身体又好,肯定有机会看到陛下兴复汉室,涤荡中原。将来云台之上,也会有来公尊颜的一席之地呢。”
“小竖子,又来忽悠老子。”来敏笑骂了一句,心情宽松了些。“形容云台之上,我不敢奢望,但希望能看到陛下定鼎洛阳,我就心满意足了。”
“来公,就算陛下定鼎洛阳,南阳也不可能成为帝乡了。”
“你懂个屁。”来敏眼睛一翻:“南阳虽然不是帝乡,可是荆襄系却是朝廷栋梁,又怎么会差?万一被你猜中了,丞相在关中遭遇魏军主力,无法破局,最后还要小魏将军突破宛城,直插洛阳,又怎么能少得了南阳父老相助?”
陈祎连连点头,半真半假的说道:“来公高见,小子不能及也。有来公这样的大儒相助,小魏将军一定能有机会立功。”
……
费祎站在临沅的城头,看着远处的船队缓缓驶留临沅,赶向辰阳,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与他并肩而立的张温笑了一声:“文伟,现在可以签约了吧?”
“可以签了。”费祎偏着头,打量着张温:“惠恕,我的任务完成了,你呢?是不是也要为自己打算打算了?你不会自欺欺人,相信孙权真的会计往不咎吧?”
“我能怎么办?我的家族全在吴郡。”张温苦笑道:“大丈夫,总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全而置家族于不顾吧。”
“其实……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费祎诡异的笑了。
“什么办法?”张温打量了费祎一眼,也不禁笑了,用力捶了他一拳:“有什么话就快说,别跟我装高深。”
“你张惠恕是什么样的人,我还能不清楚,何必一定要我说出来?”
“你是说……学潘濬?”
费祎点了点头:“我想你也明白,如今三国并立,实力都差不多,但是我大汉是正统,道义上无人能及。如今关中入手,荆州也踏进了一只脚,丞相、马谡和魏霸老中青三代人都是当世英杰,将来的天下肯定是我们大汉的,江东也不能例外。你既然因才高而为孙权所嫉,何不舍末求本,归心大汉?如果你与我大汉的某个重臣结亲,孙权多少会有所忌惮,纵使不用你,也不敢伤了你姓命。”
“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抚夷将军,领武陵太守魏霸不就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哈,我就知道你费文伟没安什么好心。”张温笑了一声,瞪了费祎一眼:“你当我和来敏一样傻,看不出丞相的这欲擒故纵之计?魏霸,他能在武陵活多久还是个问题,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陪魏霸一起死,还不如我现在这样呢。”
费祎淡淡的笑着:“惠恕,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当我没说过。再过几个月,你就是想求我,我也不会再替你牵线了。君子见机而作,很显然,你还没有这样的决断。”
“且!”张温不屑一顾。“你真要愿意帮我,还是挑个稳妥一点的人选吧。”
“行,我帮你留意着。”
……
随着成都来的最后一批物资运到了辰阳,魏霸终于授意廖立结束了与吴国的谈判。孙权这个年过得非常不好,潘濬等人被魏霸扣在龙岩滩,为了保住这五千多精锐,孙权每天要从长沙、零陵调拨大量的粮食,他不仅要供应潘濬等人,还要承受魏霸无耻的盘剥,同时供养魏霸的部下。这样的消耗不仅太大,而且非常窝心,他不想再多等一天。
所以,孙夫人被他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成都,而从成都来的物资也毫发无损的通过吴军的驻地,大模大样的进入辰阳,孙权不想让魏霸有任何拖延的借口,他不想再多供魏霸一天,他只想把潘濬等人接回来,然后开始围剿魏霸、反攻武陵的战略部署。
魏霸对此心知肚明,费祎在谈判的同时,他也开始忙碌起来。一方面,他派人去雄溪部落宣威,另一方面,他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溆浦、辰阳一带的稻田,准备春耕。外来的援助毕竟有限,要想在武陵站稳脚跟,自力更生才是重点。
对于依靠武陵那些散落在山谷间的零星耕地能否自力更生,魏霸比任何人都有信心。一来蛮人一直就是这么生活的,有了他的帮助,蛮人肯定可以活得更好。二来在他记忆中,太祖能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打造出一个南泥湾,他现在的条件要比太祖那时候强多了,凭什么不能丰衣足食?
要想发挥知识的力量,魏霸就必须先改变那些知识分子的心态。这年头的读书人一心想读圣人书进入仕途,做一个拱手而治的官僚,却没多少人愿意把精力放在实业上。魏霸只能以身作则,把一大半的精力都放在为蛮人造福上,治军的事只能交给关凤来负责。
魏霸和李譔一起,首先在辰阳建起了一座学堂,把来敏先安顿下来,通知各部落的精夫们,让他们把适龄的孩子送到学堂来读书。为了避免蛮子们有送人质的心理抗拒,他为学堂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不仅可以免费食宿,将来还可以优先进入官府任职。有了这些条件,再加上跟着大儒读书识字的诱惑,又有四大部落的精夫领头做榜样,不少蛮子心动了,很快送来了自己的孩子,没多长时间,学堂就招满了一百多个小王子、未来的小精夫什么的小蛮子。
孩子当然不能自己一个人来,不少部落的头领亲自赶到了辰阳,一方面护送自己的心肝宝贝来上学,另一方面也是要当面向魏霸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