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北朝春事 >

第73部分

北朝春事-第73部分

小说: 北朝春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襄见状,顾自去翻书架上的书,取了一本《两晋·异国志》,坐在了沈连城对面,并快速翻到了自己上回看到的地方,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回便轮到沈连城意外了。他如此沉得住气,她可沉不住。她终于抬眸看他,张了张嘴,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两晋·异国志》上,却是“嗤”了一声。“就你手里那本,我十岁时就读了,不过如此。”

    陈襄勾了唇角,这才瞧了她一眼,想了想问:“那八王之乱,你如何看待?”

    “八王之乱导致流民四起,各种族大量内迁,破坏了中原秩序,加速了西晋灭亡。”

    “绝无半点好处?”陈襄又问,淡漠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兴致。

    “好处自然是有的。譬如,加快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沈连城一边说着一边思虑,却突然扼住,不免面露不屑道:“我为何要与你说?”

    “只有真正融合了,才会不分你我。”陈襄话语里似乎透着一星半点儿的怅然,“但不知那会儿,如何融合得那么快……”

    原来,他也在找寻北周百姓接纳陈国百姓的方法!

    沈连城的目光回到自己手中书本,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一边说着无奈的话,“自古以来,无不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无论强权还是柔治,都需要时间……”却是话语微滞,转而惊疑地念出了书中字句:“毁灭氏族标记?”

    陈襄不无诧异看她,目光更是瞥见她看的书,乃是一本古书,就连书中文字,还是古老的契文。

    她竟读得懂契文!

    沈连城眼中已流露欣喜,腾地站起身,拿了书就要离开。

    而在她经过陈襄身侧时,陈襄突然抓住她拿书的手腕,瞧见封面契文写着“母系氏族”几个字,这才放开她,起身,直看她问:“看到什么了?”

    沈连城立时将书放到身后,不无得意道:“我为何要告诉你?”说罢重新迈开步子。

    她转身之时,却只觉手中一空。

    陈襄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她的书拿去了,并幽幽地道出一句:“难道我自己不会看?”

    “陈国公还是从前的乱党匪寇吗?”沈连城又气又恼,以为他是天子亲封的陈国公了,怎么也该顾念几分大周礼仪呢!竟是抬举他了。

    陈襄没有理会,只翻着手里的书,猜着沈连城看过的痕迹,似是想找出一些端倪来。

    终无所获。

    “也罢!”沈连城也有了主意,“那便随我一并进宫面见天子吧?我有办法让北周百姓不再欺凌亡陈百姓。”

    陈襄翻书的动作陡然一滞,看她的眼眸也透了一抹异彩,“有何办法?”

    “到天子处,我才说。”沈连城向陈襄伸手,要他把书还给自己。

    陈襄将书合拢,却不还她,“想把这书拿出去,需得这里的东家同意。”

    沈连城于是走至门口,将端木措唤了来。“我想借《母系氏族》一用,晚间便还回来,端木先生可否行个方便?”

    “这……这我实在做不了主。”端木措一脸为难,“不如,我差人回府去问问我们东家?就是来回差不多要三刻钟左右,只怕夫人等急了,便是等了,也不一定……”

    “就说我拿走了。”陈襄突然张口,并缓步走了过来,“改日我会亲自到贵府致谢。”

    端木措一听这话,当即高兴是笑,连连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沈连城惊奇地眨了一下眼目,看罢端木措,又回看陈襄,深觉这其间藏着几分诡秘。

    而无论如何,书总是拿到了。沈连城分别交代了青菱与玉荷,一个去太傅府请祖父即刻入宫,一个去香予楼知会李霁,自己则是随了陈襄,直奔皇宫的方向。

    都在街头,察觉到路人对自己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她才恍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现在是人妻了,却跟别的男人走在一起,实在有失妥当。

    她忙停步,对陈襄道:“你先走。”

    陈襄自然知道她在顾虑什么,而旁人的指点和揣测,恰是他求之不得的。他哪里能听她的,先走?

    见他无动于衷,沈连城唯有迈开步子,小跑着走到了前面。

    而李霁从玉荷处听闻此事,立时丢下装满美食的食盒,一阵风似地卷出了香予楼。

    他很快追上沈连城,目光恶狠狠地瞪了陈襄一眼,便不无埋怨对她道:“要进宫,你如何也不等等我?还跟他一起?”

    他来了正好。沈连城心下一松,忙挽了他的臂弯,有些愧色道:“是我太心急了。”以李家媳妇的身份,急于在天子跟前献谋献计,好为李家的人讨个恩赏。

    而见她如此亲近自己,李霁心中的怒气也消了去。他展开笑颜,刮了一下沈连城的鼻子,温声道:“下不为例。”目光再瞥一眼身后的陈襄,见其神情孤寒,他更是觉得自己是个赢家,不免暗自得意。

    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在皇宫门口等了半天,来接引的宫人却只让沈连城和陈襄两人进去。

    天子并不待见他李霁!

    他气得一口血涌在胸口,差点吐出来。面红耳赤之时,怎么看陈襄,怎么都觉得他那张神情淡漠的脸也是对自己的嘲笑。

    沈连城知道,天子分明是在给李家人难堪。但她也无奈,唯有相劝:“霁郎,那你先回家吧?等我好消息。”

    她的温柔和亲昵,终归让李霁心里好受了些。他想也不想便道:“我在此等你。”

    “也好。”

    望着沈连城和陈襄如同一对璧人随着接引的宫人入了宫门,他一颗心又开始七上八下的,难以平复了。

    第一次,他这么想岀仕为官,成为一个天子倚重的人。(未完待续。)

第145章:语出惊人

    一路跟着宫人往栾清殿的方向去,陈襄的步伐越来越慢了。沈连城回头看一眼,不免催促。

    他却道:“去早了也要等你祖父。”不是有什么不得了的点子么?怕他与天子赖账,辱没了她的功劳,她才要将沈括请到场做个见证。

    也的确如此。沈连城想了想,放慢了脚步。但她绝不落后与陈襄并行,也绝没什么话要与他闲扯。

    陈襄却是一改以往淡漠凌厉的样子,几乎透着几分气定神闲的从容道,“李霁与你,不在一个层面。用不了多久,你就要嫌他了。”

    当着她的面说她夫君不好?还这样堂而皇之!沈连城立时恼火顿步,“我夫君对我好得很。别以为你那些无耻下作的鬼把戏,就能逼得他把我推出去。”

    看来,李威被贬谪的事,她是怪在自己头上了。陈襄一下哂笑,却没有做声。天子会做出这种事,也是他感到意外的。但天子,分明是为了他,为“补偿”他而推波助澜。此事因他而起,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最主要是,如此一来,甚好。

    李霁不过是一个对沈连城千好万好的世家子罢了,而除了对她千好万好,其他……京都城随便一找就能找出好几个比他优秀的男儿来。他对她的千好万好,又能顶住家族的压力,延绵多久?便是再久,她又否会倦怠?那根本是一个连志趣都没有的人,时间久了,她还能喜欢?

    他不以为意沉静不语的样子,在一身月白色外衫的衬托下,更显了几分尊儒,如同上一世,他还是“子隐”的时候。

    沈连城撇开这个念头,重新迈开了步子,心底里莫名气得厉害,对他的话,十分介怀。

    这种介怀,或许是源于……想到李霁的父母,想到李家现在的状况,而生了对自己未来处境的恐惧之心。

    这都怪谁?怪陈襄。

    陈襄辱她清白在先,想利用天子赐婚得到她在后,令她声名狼藉,处境不愉……不然,她哪里不能成为李家的骄傲,哪里不能与心爱的人举案齐眉,无忧无虑?都怪他。

    一路怨念地想着,两根秀眉紧蹙在一起,一双凤目溢着渗人的寒光,她的脸色,难看至极。两个接引的宫人交替之时,猛地回头瞧上一眼,生生吓了一悸。

    直至看到宫人见了鬼一样的表情,沈连城方才强迫自己平复了心绪。陈襄侧眸,仅看到几分余怒未消的愠色。

    二人很快来到栾清殿,面见了天子。

    “怎么?有何要紧之事,你二人倒一起进宫来了?还请了太傅。”宇文烈眉目之间带着一星半点的笑意,一双眼睛,直打量沈连城。

    无需多想他也猜得到,这是她的主意。

    “新妇在通古斋,偶然看到陈国公手中那一本,发现一件奇事,这才想说与陛下听。”沈连城低眉敛目,好一副知书达理的乖巧模样。

    在天子面前,她不再自称“阿蛮”,俨然是李家的人了。宇文烈看在眼里,漫不经心“噢”了一声,而后问:“是何书?又是何新奇之事?呈上来。”

    赵寺人听言,忙从陈襄手里接过那本《母系氏族》,呈与天子。

    见是古老的契文,艰涩难懂,宇文烈只随手翻了翻,便没有耐心地放置一旁。“还是你与孤王细说吧!”

    “是,陛下。”沈连城应声往殿外瞧了瞧。

    宇文烈看一眼赵寺人。赵寺人了然,忙吩咐下边的宫人去殿外看看,沈太傅怎还没来。

    沈括还没来,宇文烈便说起了闲话,“阿蛮到开国郡公府,一切可好?”

    她刚嫁过去,公公就被他贬谪了,能好么?明知故问。沈连城只觉自己对宇文烈,越发地憎恶。但他是天子,她半点不能表露,于是噙着笑喏喏地回道:“都好,夫家待新妇极好。”

    “那就好。”宇文烈装得跟自己没做过什么似的,还道:“若李家胆敢苛待于你,你只管与孤王说,孤王为你做主。”

    听起来对她多好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把她当亲妹一样爱护呢。沈连城面上噙着笑感恩戴德,心里则是满满的鄙夷。

    这时,赵寺人得了宫人传话,恭谨地对天子道:“陛下,沈太傅来了,在殿外听宣。”

    “宣。”宇文烈坐到了案几后面。

    沈括进殿,目不斜视,只管向天子施礼。天子让他平身之后,他才看一眼沈连城,神色之中,有几分困惑。

    “阿蛮,现在可以说了?”宇文烈耐着性子看沈连城,浑然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陛下,”沈连城看了看他放在一旁的书,不紧不慢道,“这本《母系氏族》,讲到了一个故事。轩赢氏和蚩茸氏是两个聚居地相邻的氏族,关系要好。后来蚩茸氏因为一场大火失去了生存的土地,蚩茸氏主寻求轩赢氏主帮助,轩赢氏主应下了,将本族的粮食分给蚩茸氏一族,并让蚩茸氏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但这引起了轩赢氏族人的不满,并轰赶驱逐蚩茸氏一族,令蚩茸氏一族生活十分艰难。”

    这就像北周百姓对陈国百姓一样。听到此处,沈括宇文烈等都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

    “后来呢?”宇文烈更是焦急而问。

    “那个时候的人从出生,就会在身上烙上氏族标记。”沈连城接着道,“于是,轩赢氏主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毁灭氏族标记。如此一来,除了见过面的,轩赢氏人和蚩茸氏人,就区分不开了。一时之间,少了许多纷争,再历经年月,两个氏族更是分不出你我。”

    诺大的宫殿,在沈连城话语结束后,陷入一片死寂。

    沈括望着沈连城,似是悟到了什么,一脸的精光。“你的意思是……从户籍制度着手?”

    沈连城眼里也是大放异彩,冲祖父点了一下头。“让陈国百姓也拥有大周百姓的户籍。这就要求……”顿了顿,看向陈襄,“焚毁陈国百姓所有有关户籍的原有记载,再依北周户籍制度,重新落户。”

    要消除陈国人的根本和渊源,让陈国人彻底成为北周人,犹如为了活命,隐姓埋名。作为亡陈遗孤的陈襄,心底一定不好受吧?呵呵。(未完待续。)

第146章:将功补过

    陈襄心里便是不好受,为了大局着想,为了亡陈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只要天子点头,那也不得不实施下去。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没有比这更简单粗暴,更加迅捷的方法。

    “好!好主意!”宇文烈果然称赞了。他甚至激动地站起身,走到沈连城跟前,眼里不无欣喜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蛮不愧是太傅的血脉,剑走偏锋,感想别人所不能想。”

    “便是如此……”沈括则有些犹疑,想了想道:“陛下,这么做,只怕亡陈百姓多有怨怼之心。”

    “祖父,”沈连城不以为然,“此方实施之后,亡陈百姓自能体会变更户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最初的怨怼之心,也会烟消云散的。大多数百姓在意的,该是能否吃的饱穿的暖,而非姓陈,还是姓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