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虎贲 >

第123部分

抗战虎贲-第123部分

小说: 抗战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凭借张兴汉的个人声望,东北新军辉煌的战绩。良好的待遇,出现踊跃参军的风潮也就不足为奇了。

    搬到吉林后,张兴汉在吉林选了一处不错的宅院当做他和王若英的家。

    张兴汉休息了大半个月,这半个月来,每日和老婆游山玩水。好好休整了一下,现在整个人显得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今天他得到报告,蒋百里,黄显声以及臧式毅等人都要来吉林给他汇报工作。

    于是他早早的从被窝里爬了出来,洗漱一番,吃完早饭后,便乘车来到了司令部。

    当他赶到离家不远的司令部时,蒋百里与黄显声与臧式毅等人已经提前赶到,正好正准备进门。

    看到张兴汉乘车而来,几人连忙迎了上来,纷纷敬礼道:“司令。”

    “参谋长,你们来的可真早啊。”张兴汉从吉普车上走了下来,笑着一一和他们敬礼握手。

    “昨晚我和警钟兄就乘火车赶到了长春,正好碰到臧省长也要来吉林述职,我们就一起乘车连夜赶来了。”蒋百里笑着道。

    “行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咱们先进去再说吧。”张兴汉说着带头走进了司令部。

    进入司令部会议室后,勤务兵给他们一人上了杯茶,便退了出去。

    坐定后,张兴汉问道:“怎么样?新兵招募还算顺利吧?”

    蒋百里紧忙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张兴汉道:“极其顺利,这上面各县城的具体招兵过程与人数。”

    张兴汉打开文件一看,微微惊讶道:“六万人?这么快?”

    “是啊,一听说我们新军招兵打鬼子保家乡,北满各地百姓热情高涨啊,即使到了现在每天前来应征入伍的人也还很多的。”蒋百里十分高兴的道。

    “嗯,很好。”张兴汉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参谋长办事我还是极其放心的,接下来就赶快抓紧整编吧,以原先四个主力师为主,最少扩编到十个摩步师,兵力不足可以继续招。

    原装甲旅扩充为三个装甲师,兵员你们看着从各部队挑选,原炮兵团至少扩充三五个重炮旅团。

    另外新编的十个主力师要配备直属炮兵团,并新增坦克团,防空团各一个。武器装备,这个我会给你们解决,你们尽管全力照办就是。”

    “是!”蒋百里有些激动,微微动容点头道。

    张兴汉转而问黄显声:“警钟兄,你呢各县的警察部队人数够了吗?”

    黄显声有点郁闷的哭丧着脸道:“半个多月了,卑职只招募了不到三万人,而且还有许多人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兵员。”

    “哦?那是怎么回事?”张兴汉饶有兴致的问道。

    黄显声故意对蒋百里努了努嘴酸溜溜的道:“还不是因为参谋长,他在前面招募正规军,军饷高,待遇好,百姓们都以加入新军正规军为荣,愿意加入咱们警察队伍的基本上还全是参谋长挑剩下的歪瓜裂枣。”

    “哈哈,那是你这个警务处长宣传不到位啊,可以大肆宣传下嘛,让百姓们,知道加入我们新军的警察部队,那也是极其共荣的,必要时,警察部队也是需要上战场的,而且维护家乡父老生命财产安全,其意义不必上前线杀鬼差!”张兴汉笑着道。

    “不过目前各县城都有军队携手共管治安,卑职着两万多人勉强也能够用,等主力部队招兵满额后,我想情况应该就会有所改善。”黄显声道。

    “嗯,反正你看着办就行了。”张兴汉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一旁危襟正坐的臧式毅。

    臧式毅连忙拿出一摞文件,起身毕恭毕敬的放在了张兴汉面前的会议桌上,道:“张司令,这是北满地区各县城各级官员的任命以及他们的详细身份信息。”

    “嗯。”张兴汉点了点头没有急着去看那些文件,道:“各地的机场以及东辽河铁路大桥修建的怎么样了?”

    “禀报司令,哈尔滨机场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完成扩建,长春,齐齐哈尔,吉林,佳木斯机场如今已经先后动土开工,预计一到两个月可全部竣工!”臧式毅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至于东辽河铁路大桥,难度过大,我们又缺少这方面的工程师以及修建大型铁路桥的机器和相关人才,暂时还没有多少头绪。”

    张兴汉一听,眉头一皱道:“东辽河铁路大桥是南满铁路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南下进军的必经之路,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修复并通车。”

    臧式毅有些为难的道:“这……”

    “我知道你有难处,没有工程师就去外国请,没有器材就去买,钱不是问题,无论苏联还是欧洲其他国家,只要他愿意来帮我们修桥,要多少钱咱们都给,我就不信了,满清时期都能修筑的铁路大桥,到了咱们这反而修不起来了?”张兴汉以毋容置疑的口气道。

    得到张兴汉的款项支持,臧式毅当即道:“是,我会尽力快速去办此事,一定争取三个月内修复畅通。”

    …………………………

    南京,军事委员会会议室。

    蒋公刚刚开完例行会议,在侍卫长王世和的陪同下刚走出会议室,就看到蓝衣社特务处处长戴笠疾步朝自己走来。

    蒋委员长转身退了回去,王世和会意的守在了门外,戴笠来到后,挥手示意他直接进去。

    见到蒋委员长一身中山装的戴笠摘下自己的帽子,敬礼道:“校长,学生这里有一份关于东北的最新情报。”

    “哦?现在东北什么情况?”蒋委员长问道。

    张兴汉占领长春,吉林等北满地区后,在过去的大半个月的时间内,大举招兵,目前其手中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大关。”

    “什么,十五万?”蒋委员长也是吃了一惊:“你没搞错吧?”

    “回禀校长,这消息经过反复验证绝不会有错,张兴汉擅自将独立师再通辽改编成东北新军时,他所部兵力已达五万之众,占领南满时,他俘虏了至少四万多伪军,并且将他们大多编入部队。

    而在过去的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吉林,黑龙江各大中小城市以及农村,所招募的新兵数量不下于六万,加上各县城归降的伪军,他的新军总兵力兵力现在十五万是只多不少。”戴笠道。

    “十五万大军,娘希匹,这个张兴汉难道也想效仿张氏父子,雄踞关外,当个东北王?”蒋委员长语气中有些许怒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东铁路的问题() 
“极有可能,卑职还打听到,张兴汉在吉林,黑龙江各主要城市开始修筑军用机场,其用心昭然若揭啊。”戴笠忙不迭道。

    蒋委员长闻言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中,他在权衡利弊,到底该如何应对强势崛起的张兴汉,是杀?是留?

    戴笠没有多说,他知道蒋委员长这会也在犹豫,作为一名优秀的特工,他懂得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更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因此,关于怎么对付张兴汉,即使他心里明显倾向于趁早解决,以除后患,他也不会直接就向蒋委员长建议杀掉张兴汉。

    他要等待蒋委员长亲自下这个决定,不管怎么说,张兴汉都是如今中华大地最赤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民族英雄的光环已经毫无虚假的扣在了他的头上,不难想象,如果张兴汉被暗杀的消息败露,那将会引起海内外多大的震动。

    搞不好蒋委员长到时候为了推卸责任,会拿他当替罪羊,这样事情蒋委员长还真没少干。

    不出戴笠所料,没过多久蒋委员长便沉吟着道:“雨农啊,对于张兴汉擅自扩军之事,你有什么意见?”

    戴笠心中腹诽,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的低头道:“雨农一切服从校长安排,以校长唯命是从,张兴汉虽然擅自扩军,但其战功卓著,已然成了全民族的抗日英雄,总而言之,对待此人不能以常人对待之。需谨慎考虑。”

    “你说我要是命他来京述职,他会来吗?”蒋委员长忽然道。

    “应该不会。”戴笠不假思索道。

    “他要是敢来南京。就说明此人并无二心,若是不来,那就说明他心中有鬼,当真想要拥兵自重,效仿张氏父子当关外的土皇帝,那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提前斩草除根。”蒋委员长一语中的道。

    戴笠眼前一亮,欣然领命道:“学生明白了。”

    “嗯,你回去吧。让世和来见我。”蒋委员长示意道。

    “是!学生告退!”戴笠啪地挺身敬礼后,转身奉命离去。

    ………………………………

    吉林城,总司令部。

    张兴汉刚要回家吃饭,如今已经升任新军司令部中校通讯官的小李子,真名李国才,手持一份电文神色匆匆的叫住了他。

    “司令,南京蒋委员长急电。”

    “嗯?”张兴汉闻言驻足转身。道:“电文上怎么说?”

    “蒋委员长命您去南京述职,并参加军事委员会于近期即将组织召开的会议。”李国才道。

    “去南京?”张兴汉为微微变色,伸手接过电文看了一遍,顿时眉头紧蹙,沉思了片刻对李国才道:“给蒋委员长回电,就说东北局势尚且不稳。请容考虑处理紧急事务后,再给答复。”

    “是!”李国才轰然应诺,转身领命朝电讯室走去。

    张兴汉抬脚刚刚走到司令部大门外,恰逢沈星夜脸色匆匆的走来。

    见到张兴汉,沈星夜连忙敬礼道:“司令。刚刚得到消息,日本人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战略总动员。看来是铁了心要夺回南满与我们决一死战了。”

    “这个先不急理会,眼下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快扩充编练新军,没有几个月,小日本完不成集结动员。”张兴汉道。

    “司令,还有件事。”沈星夜叫住了他道。

    “什么事?”

    “上次在沈阳采访您的那批外国记者又来了,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长春。”

    “哦,我知道,等他们到吉林后,你再安排他们的采访。”张兴汉说完,便上了吉普车。

    ……………………

    两日后,东北新军总司令部的会议室内。

    以艾莉丝和艾琳迈特等人为首的二十多名英美法等各国记者齐聚一堂。

    他们或在低声讨论着什么,或在检查自己的摄影设备。

    坐在会议桌右侧的是英国路透社首席王牌记者艾莉丝,她上次的中国采访圆满成功,回去后所发表的有关张兴汉这位中国新晋战神的文章颇受关注。

    如今几个月过去,东北局势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兴汉这个充满传奇性的人物又创造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迹。

    于是她的报社老板再度派她来中国,采访有过一面之缘的张兴汉。

    巧合的是上次和她结伴而行,并产生深厚友谊的美国时代周刊女记者艾琳也要再次来中国。

    “艾莉丝,你说这个张兴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竟然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创造这么多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奇迹。”艾琳无聊之余开口道。

    “他应该是一个拿破仑式的东方英雄,没错,他现在已经是闻名世界的中国英雄,他的战绩创造时间甚至比拿破仑还要短还要快,几乎一个接一个。”艾莉丝微笑着道。

    “嗯,我也觉得,以前我总是听说,中国人都是懦夫,甚至被称作东亚病夫,现在张兴汉的出现改编了我对这个国家的认知,他们同样有英勇无畏的军人,也有极其出色的将军。”艾琳意味深长的道。

    “艾琳,说中国人懦弱的,那是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人真正的历史,曾今他们的汉民族创造过和我们大英帝国相媲美的辉煌,他们曾今血液里也充斥着英勇尚武,只是近代的清王朝**无能,阉割了他们汉民族的血性和尚武精神。

    不过自从清王朝被推翻后,中国人的血性和尚武精神似乎正在逐渐醒来。

    张兴汉所率领的中**队就是最好的例子和代表。”艾莉丝耐心的道。

    俩人话音放落,会议室外突然响起一声响亮的喊声:“张司令到!”

    “他来了。”艾莉丝精通汉语和她熟悉了解汉和历史文化一样,对艾琳说道便率先站了起来。

    二十多名男女记者纷纷站起转身,只见一名有着标准东方男子的英俊面孔的年轻军官,一身赞新的军装,锃亮的长筒皮靴,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他身材魁梧,给人一种硬朗挺拔的气质。

    “大家好。”张兴汉走到首位,向一众记者摆手示意道。

    “张将军,我们似乎快半年没见了,您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