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人间封印&人间无限 >

第208部分

人间封印&人间无限-第208部分

小说: 人间封印&人间无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到了济南,那么泰山是肯定需要探访的,不过,身边跟着几个人,他总是觉得有些不方便,于是他准备尝试让精神能量体去完成这项工作。 
 
 
 
  
 ~第十一章 天人合一~
 
  离开济南后,成刚带着杨杰和吴以科两人乘坐旅游大巴往泰安而去,他提出的单独出行计划遭到大家一致反对后,不得不带着这两个跟班上路。 
  由于最近的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尤其是亚洲的局势,韩日间的冲突导致周边国家也进入战备状态,中国军方也加紧了新装备、新编制的改进磨合,同时还向星宇实验室提出了更多、更急迫的研发需求,邱枫不得不陪着余上将一起返回北京。 
  李倩则带着林琴回紫海去了,她们要去紫海安排“铿锵玫瑰”乐团的专场音乐会,为忙碌的紫海建设者们送去一股清新的文化旋风。 
  成刚的目标是东岳泰山,这座被道教视为神仙居所的府地,数千年来一直是修道之人理想的修行地,被称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成刚认为这里应该沉淀和蕴藏着他所要寻找的东西。 
  表面上他还是像普通游客一样,一行三人随大流一路游览观赏,但途中他不断用神识去搜寻和感悟着泰山范围内能量场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不同寻常的人物、事物,他就让精神能量体独自去进行探访。 
  事实上,刚到泰山脚下,他的神识就发现了泰山山脉的不同之处,对能量场特别敏感的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整个泰山山脉充斥着一种特有的能量场。 
  信步登山的同时,他的神识已经随精神异能的波动向四周散布开去,他清晰地感受到笼罩泰山的能量场实际上来自地底,这种能量场似有生命般地一起一伏,与充斥空中的各种能量场进行着自然交换。 
  这种自然界的能量场互换,成刚平时也不是没有感受过,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空间中,这种能量转换无处不在,但类似这里规则有续的情况并不多见。 
  身处其中的成刚发现,自己精神能量在这种能量场的范围内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这让他感到意外。 
  他曾经多次测试过自己所形成的精神能量体,他的出的结论是:当精神能量体向太空中游离的时候,能量的强度不会减少,甚至可以从空间获取各种辐射能进行补充,但如果能量体在大气层内,尤其是地表,离开身体自行活动时,其能量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逐渐消耗。 
  对于这种情况,他当初还假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古修仙者最后总是飞升而去的原因,因为脱离了身体,修炼而来的纯能量体在地表无法补充所消耗的能量,所以传说中的神仙总是来自天上。 
  而此时,当他发现这个道教中的修仙府邸具有强化、补充精神能量的效果时,不由得对传说中修仙术的真实性又多信了几分。 
  由通天街起步,经遥参亭、岱庙坊,再岱庙至岱宗坊,成刚就像一个悠闲的游客,不时看看风景、读读碑文,但他的大部分心神却早已经随能量体远去,他首先要搞清楚这里的能量场是怎么回事。 
  异能载着神识如电磁波一般,向山脉的低层深处扫去,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形成的奇观,不仅仅是地表人们所仰视景象,地壳层次分明的结构中,成刚能清晰地感受到一条蜿蜒千里的能量带,自泰山脚起一直向东南延伸到海底深处,仿佛一条蛰伏的巨龙,头便是泰山,能量场的起伏节奏是随着大洋的潮起潮落,泰山的地穴随着这种起伏与宇宙中的能量进行着自然交换。 
  成刚突然有一种感悟,这应该就是风水中说描述的一种龙脉,数千年来,泰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与上天沟通的桥梁,这难道不是受到此处天地间能量交换的暗示吗? 
  自秦汉以后,泰山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只有在这里祭祀天神,获得天神的祝福之后,才能真正成为真龙天子。 
  成刚不禁想到:古人是如何发现这种能量场的?古人中的那些修行的高人应该具有自己现在这样的能力,只不过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自己是以现代的科学眼光看待这一现象,而古人将这视为神迹。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他们在这里祈愿“天地交泰”,寻常百姓那里知道自然界的能量在此处确实进行着天地交泰的过程。 
  也正因为此,“受命于天”的帝王们,在修仙高人的指点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 
  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就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 
  泰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始终占有神圣的位置,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神秘化了的泰山已经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古老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道士们修行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在泰山的文化沉积中也留下了非常明显的痕迹,可以说泰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最具形象的代表。 
  成刚一边以神识大范围探视地脉的分布和走向,一边拾级而上,留意着周围的人物尤其关注的是那些道士们,不过直到他登上极顶,站在玉皇庙的门前,也没有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修道之人。 
  为什么在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竟然已经再也找不到真正的修行之人,难道修仙术确实已经失落,又或者那些仅仅是传说而已。 
  但是,看看这一路的古建筑,自下而上始终贯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和审美思想,这里所有的建筑都呈现一种从下而上的“朝天”序列,你可以从一组组肃穆庄严、华彩流溢的辉煌建筑中,感受到一种久远的崇高膜拜之情。 
  从岱宗坊至红门宫、万仙楼、壶天阁、中天门、升仙坊,一直到南天门,这其实就是具体的修行升天过程,暗示和体现着不同阶段漫长的苦度修炼,而南天门以上,包括天街、碧霞祠、玉皇庙,则是一种仙景的展示。 
  所有这些绝不会只是建筑师门凭空的构想,那应该是历代修行者们真实心理历程的体现,成刚失望之余不禁猜想,也许是修仙术的失传是因为古人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体会,而人为神秘化的传承方式最终使得他们的继承者离真相越来越远。 
  站在极顶的断崖边,成刚的神识慢慢从山脉的边缘回撤,而他的精神异能却与山脉的能量场交织在一起,带给他一种奇异的精神体验,自己仿佛就是天,就是宇宙,甚至身体的一个器官、一个细胞也能扩张成为宇宙,思感所到之处,哪怕只是一粒细小的尘埃也能折射出宇宙的无限。 
  他猛然间体会到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对应,感悟了微观与宏观之间自然和谐的交流。 
  身后的杨杰和吴以科,看着久久矗立的成刚,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眼前站立的好像已经不是一个人,他已经与泰山融为一体,而泰山此时也已经不是一座山了,它已经成为天、成为宇宙。 
  尽管没有发现值得请教的修行之人,成刚还是从这些已经轮为旅游资源的、沉积了数前年的泰山仙道文化中,通过能量场的交融解读了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 
  成刚有一种飘飘欲飞的感觉,这与他的能量体那种轻盈飘忽不同,是身体融入自然之道的一种感受,世间的万物都有着它们自身的存在和运动规律,而无处不在的各种能量场就是一种溶剂,可以打乱并重新组合物质间的运动秩序。 
  如果不是周围太多游客,还有杨杰、吴以科他们跟着,成刚这会儿就想体验那种随意在空中畅游的感觉,虽然这之前他就已经可以利用精神异能去抵消重力而漂浮在空中,但那是一件心理负担和精神能量负担都很沉重的事情。 
  但此时不一样了,成刚产生了一种明悟,他不用试也知道自己现在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在空中他就是风、在水里他就成为鱼,一切都好像是一种本能了。 
  本是到这来寻找修行之术的,没想到意外悟得天地之道,使自己的精神修为暗合自然之道达到了圆通的境界,成刚此时有些明白,为什么佛、道都讲究的是个“悟”字,看来修行之术无非也就是修炼的一种心境。 
  那些随修行而繁衍出来的各种武林门派,将注意力放到了体能和技巧的修炼上,可以说是落入了下乘。 
  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将人文文化推向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却长期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不能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去领悟修行的目的和手段,最终导致了修仙术失传。 
  想通了这个道理,成刚对于寻找古修仙术已经失去兴趣,他觉得自己已经把握到修仙术的本质,具体方法已经不重要了,自己完全可以设计出一种突破和修炼的方法,就好像自己当初总结的十二字箴言功法,现在分析起来虽然有很多幼稚之处,但它不也是暗合仙道吗? 
  “刚哥!天快黑了,我们是不是在山顶住下,明天凌晨看日出呢?”吴以科看看天色已晚,不知道成刚到底怎么打算。 
  成刚收回漫无边际游离的思感,他此时心情格外畅快,“好啊!真不好意思,你们跟着我是不是觉得游玩都没意思啊,呵呵!” 
  “刚哥可别这么说,我们都知道您总是在思考天大的问题,要不怎么可以能人所不能呢。”吴以科一脸佩服地应道。 
  他们这些在军中都可以横着走路的人,所佩服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比他们更强的,而另一种则是可以在谈笑间解决他们看来一生也弄不明白的科学问题的天才,成刚就正好是这两种人。 
  成刚笑道:“走吧,咱们要赶快去找住处,这山上住的地方可紧俏了,明天看完日出再走!” 
  夜幕降临之后,山上变的有些清冷,不过满天的繁星更衬托出泰山的高远,许多游人就披上件厚衣服,便找好明天看日出的有利位置守了下来,当然这种夜空的景象也是吸引游人彻夜等候的原因之一,现代城市已经被废气笼罩,基本上见不到繁星点点的夜空了。 
  成刚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间空房住下,杨杰和吴以科借口要看星星就跑到外面的崖边坐下,把房间留个成刚一个人休息。 
  成刚看着窗外夜色中古老的庙宇仙居轮廓,突然有一个念头闪过,从古建筑群的走势来看,这片地方应该才是那条地下龙脉的首穴所在,可自己神识发现的龙脉之首却是在泰山山脉的西南方向几公里处,那儿现在是一个林木茂密的幽谷。 
  古时的风水大师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唯一的可能就是,千年来斗转星移,自然的变化使脉象的龙首发生了偏移,难怪自己总觉得此处缺少一些应有的灵气,毕竟这里是传说中天庭的门户,没理由只是目前的能量场状况。 
  泰山曾有过许多道法高深的真人,他们之中肯定有人会在这附近选择坐化之地,虽然现在成刚对于寻找古修仙术已经没有了兴趣,不过如果能探查、证实到古修行道士的真实性,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想到这,他的异能展开,沿着南天门前的绝壁,精神能量体逐渐凝聚成一个实体飘然而下,如此一来,他的感觉就如同亲临现场一样。 
  他下到低部的沟壑,并没有任何发现,从脚下的地势来看,这里也许在数百年前应该是一个很深的水涧,对就是水!这里现在缺少的就是水! 
  地底的能量场从海洋深处的地层将海水吸了过来,经过地下土层的过滤,淡水从龙脉的泉眼涌出来恩泽四方,随着龙脉的偏移,这里干涸了。 
  成刚顺着沟壑的印记上搜寻,到了半山的一个斜坡处,他停了下来,如果你有地质学家的眼光,你就会发现,这里在很久很久以前应该发生过山体蹦塌。 
  当然,成刚并非地质学家,但直觉告诉他这里曾经是龙穴,已经被厚厚的植被覆盖的山体,肉眼是看不出什么的,他的神识开始向山体内部探视。 
  果然,在大约四十米厚的山体内,他发现了一个洞群,意念一起,能量体已经穿越山壁进入洞中。 
  洞内没有光、没有空气,不过这对于能量体状态的成刚不是什么问题,他的眼中依然景物清晰,这是一个位于半山崖中的溶洞,洞口被塌陷封闭。 
  洞内还有几个分支的洞口,探察之下,他发现其中两个平整宽敞洞厅存留着人类居住过的痕迹。 
  一个洞厅的岩壁上刻满了人体经络图,文字大多已经剥落,从残存的断句中判断,这是泰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