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克鲁格曼的预言 >

第12部分

克鲁格曼的预言-第12部分

小说: 克鲁格曼的预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那些或许存在已久的不景气起到了抵制的作用。

    那么,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实际上,目前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相反的政策:经济下滑时减少国内开支。有些在联邦政府的要求下正在实施。布什政府尽可能多地削减公共开支,其做法是从军人福利、国家安全和医疗保险这些方面,这儿减掉10亿,那儿减掉10亿。更重要的是,经济衰退给各州和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花在有用的方面还是没有用的方面的开支,它们都加大力削减。对于这种情形联邦政府没有给予积极的帮助。

    事实上,格老原文为UncleAlan。——译者注或许无法靠一己之力来拯救我们,而我们至今也尚未正视过这一点。但是,2001年秋关于刺激经济的争论表明我们的政治领导阶层对于经济问题没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应对措施。经济学家觉得危险的地方,布什政府和他的国会盟友则看到了机会——就是要加大力削减有限公司和美国富人的税收,这种措施迎合了他们的政治目的,但和经济问题几乎没什么相干。还记得要给雪佛龙德士古公司(ChevronTexaco)和安然公司削减可追溯性税收的建议吧?

    最后,和那时相比,刺激经济的需求显得并不是很紧迫了,但是,如果像现在看上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话,包括复苏的下滑,那么没理由认为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当然,要是我们的领导者决定对经济置之不理,要是政府仅仅只想着用侵扰他国的手段来将人们的视线从失业率上升和股票价格下跌上移开,那将是极其糟糕的事情。但是,我们没必要担忧那些,不是吗?

第3章 格林斯潘风格 我的经济观

    2002年10月4日

    尽管其他的消息被淹没在战争的喧嚣里,但是经济的前沿正预示着一些不详的征兆。这并不是很明显,但几个月以来的数字表现得比预期的还要糟糕。只此一次,我们完全把政治放到一边,来分析一下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并且应该做些什么。

    关键一点是这种衰退不是你父亲时代的衰退,而是你祖父时代的衰退。也就是说,这种衰退不是标准的战后衰退,而是美联储为抵制通货膨胀而采取措施造成的,当美联储放松控制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这种衰退其实是由传统的超额投资锐减造成的,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而仅仅通过降低利率是很难控制这种锐减态势的。

    毫无疑问,美联储迅速降低利率的做法在去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避免经济更进一步地下滑。但是认真审视一下货币政策就可以看出,美联储做得并不够,而且也存在做得不够的可能性。尽管作为一种惯用的货币政策的美联储基准利率已经处于最低水平,但是真正的美联储基准利率——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一般和投资决策有关——实际上和20世纪90年代早期出现衰退时基准利率的底线是相似的,因为通货膨胀率是相当低的。

    艾伦·格林斯潘和美联储下调了基准利率,尽管下调速度比上一次衰退时的下调速度要快,但是到目前为止幅度还是很小;上一次下调了6。75点,这一次仅仅下调了4。75点。美联储基准利率甚至下调到零,和上一次的情况比起来也只是一个更小幅度的利率削减。如果你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生产过剩规模比80年代的生产过剩规模更大,并且经济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脱离困境的话,那么看起来美联储可能做的还是很不够,即便利率下调到零,想刺激经济恢复可能也会很难。

    上述情形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过剩的生产能力带来的威胁,尤其是在电信方面,只能通过渐进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在2004年或许更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将会处于一种缓慢的发展状态。美联储应该更进一步降低利率,或许这样也不够,但是却很有帮助。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呢?

    答案是我们对财政政策的刺激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计划,现在说来就是要鼓励支出、消除隔阂,直到贸易投资恢复为止。这个计划的一些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杰夫·马德瑞克(JeffMadrick)在昨天的《时代周刊》中进行了描述。首先,要扩大失业救济金发放,在这方面,这次做的比上一次衰退时做的要拘谨得多。这将担负两个方面的责任,帮助一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把钱放到有可能花钱的人的手中。其次,对那些目前面临财政困难的各州应该给予帮助。这也将担负两个方面的责任,加大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从这一点上来讲,最有可能突破的目标就是对穷人医疗保险的开支,同时要刺激需求的增长。

    如果这些方面的开支没有达到足够大的数额——我同意马德瑞克先生所说的,明年这些方面的开支应该达到1000亿美元——那为什么不对那些支付所得税的人采取其他折让的措施呢?

    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开支计划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知道的,那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内取消减税政策。经济现在需要的是刺激;从现在开始5年内没有必要削减富人的税收。

    这个计划不是什么复杂的科学研究,它只是把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运用到了我们实际情况当中。

    我十分清楚在政治上这些政策是不值得讨论的,但我认为我们有权问为什么。

第4章 任用亲信模式 美国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

    2002年1月15日

    4年前,当亚洲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观察者把问题归咎于“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亚洲的那些富商们非常乐意如实地告诉投资者他们的资产、负债和利润情况,他们笼罩着政治的光环。当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认真关注他们的生意,而这些生意瞬间就崩溃了。

    听起来很耳熟吧?

    表面上看来,安然公司出人意料的政治风暴真是让人迷惑不解。毕竟,布什政府没有把安然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挽救回来。但是,为什么长久以来布什政府要竭力掩饰和安然公司之间的关系呢?为什么乔治W。布什要荒谬地声称在他初次竞选州长时,安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KennethLay)曾反对过他,并且两个人是在那次竞选后才开始认识的呢?为什么新闻界闭口不谈,好像其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丑陋的内幕似的?

    因为布什政府害怕,新闻界怀疑,一旦安然事件彻底曝光,那将会揭开美国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的面纱。

    任用亲信的模式在美国是很平常的;代表Chiquitabananas公司利益的克林顿政府把我们带到了贸易战的边缘。有责任感的布什政府似乎对沸沸扬扬的利益冲突都漠不关心——像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新任主席马克·拉西科特(MarcRacicot)的计划,作为说客的他要起草一个7位数薪水的议案。(现在他说他将不再是说客,但是他仍将获得那样的薪水。)

    关于安然公司和布什政府真实关系的问题牵涉到能源商破产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当时莱先生依据其申述,告诉联邦能源治理委员会的领导,如果想保住工作的话,就应该和安然公司通力合作。而且,安然公司当时帮迪克·切尼制定了一项能源计划,这个计划看上去的确是向切尼团队提建议的安然公司所写。切尼先生无视法律,拒绝透露有关自己团队内商讨的任何信息。他在试图隐藏什么呢?

    ··第一篇美国的泡沫问题第4章任用亲信模式当安然公司破产时,其他能源公司仍然保持着和美国政府的密切联系。就在有关安然公司最新消息曝光的前几天,美国政府表示要放松发电站污染标准的意图;在上周的晚些时候,布什政府做出决定,要继续实施一项有争议的计划,即在内华达州储存放射性废弃物。对于那些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公司来说,每一项决定都会给它们带来一大笔财富。在有关决定何处储存核废弃物的事件中,美国CBS新闻观察网站(CBSMarketWatch)认为,有一群主要从事能源交易的政治募捐者刚好大发横财。

    注意一下引用题材的来源。在最近几个月,当政治记者忙于摇旗呐喊的时候,商业记者却带头告诉我们正在发生的真实的事情。他们对于所看到的事情感到恶心。CBS新闻观察网站的执行编辑并没有抱怨政治评论者,他只是警告,“一小部分商业领导者运用同布什政府的密切联系而获得了能改变他们利益的权力”。

    并且商业杂志《红鲱鱼》(RedHerring)刊登了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Group)其时秘而不宣的最大的内幕。凯雷集团是一个投资公司,它的故事听起来就像令人作呕的电视剧故事一样。

    凯雷集团专门买进那些破产公司的防务合同,在集团获得新的政府生意后,集团的财富会不可思议的上升,这时集团就会卖出合同。前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是这个公司的一名员工。截至2001年10月,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本·拉登家族是这个公司的投资商之一。

    乔治H。W。布什在凯雷集团的作用是看不见的;而布什政府显然不是这样。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Rumsfeld)最近给凯雷集团的老板,也就是他大学时候的摔跤伙伴弗兰克·卡卢奇(FrankCarlucci)一份非常好的礼物:拉姆斯菲尔德先生决定继续实施一项广受争议的“十字军火炮系统”决议,这项决议甚至连五角大楼都想取消。结果凯雷集团又得到了一次转变的机会。

    说来可悲,这些现实没有一个是明显不合法的——它们只不过丑恶到家。这就是为什么布什政府在安然公司破产期间竭力要把安然公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尽量缩小到这一家公司上来谈的原因。要记住事情原本比这要丰富得多。

第4章 任用亲信模式 还有多少个安然?

    2002年2月1日

    这是个可怕的问题:会有多少家像安然这样的公司呢?

    即便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安然这么一家公司采用了欺骗手段。那么其他公司也参与了“虚假账目清算”,这在以前被视为一种美化了的欺骗形式,但是隐藏在虚假外表下的那些大公司怎么可能不存在庞氏骗局呢?

    唉,其他公司是极有可能存在庞氏骗局的。我不可能告诉你哪家公司的圣像实际上是由混凝纸做成的,但是,如果说我们国家将来不会再出现2个、3个,甚至更多像安然这样的公司的话,那么我会感到非常吃惊。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呢?和任何犯罪行为一样,庞氏骗局同样需要手段、动机和机会。

    这三个条件近来都已经很成熟了。

    手段:现在我们知道一个中等盈利甚至亏损的公司怎样轻而易举地掩饰自身的问题,并且给人一种具有盈利能力的外表。就像支付员工工资的诡计一样简单,公司不是把工资直接发放给工人,而是用股票期权形式支付的。大家知道工资是费用而股票期权不是费用。这种诡计对于公司报告的利润有很大的影响。据英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斯分析,1998年思科公司报告利润是13。5亿美元,如果把它所发行的股票期权的市场价值视作一种费用的话,那么它应该亏损49亿美元。股票期权只是一种华丽的包装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人为加工后可以使公司报告的利润看起来让人着实满意。

    动机:增加收益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股票价格。但是为什么公司要采用欺骗手段呢?

    有一种回答是,较高的股票价格有助于公司成长,可以很容易融资、兼并其他公司、吸收更多的雇员,等等。毫无疑问,大多数管理人员提升股票价格是出于使公司成长的真实意图。但是当我们看到高层执行官们聚敛财富的时候,他们所经营的公司实际上已经破产了[有个比安然公司更糟的例子:很明显;环球电讯(GlobalCrossing)的创立者在公司破产时从公司卷走了7。5亿美元],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考虑一下管理人员的个人动机。不要问提升股票价格能给你的公司带来什么,而要问它能给你个人带来什么。

    绝非偶然,较高的股票价格能为虚假账目清算提供便利,公司可以用这种方法创造虚假利润,从而进一步提升股票价格。这就是庞氏骗局!但是机会怎么样呢?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方面因素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为前代人看不见的金融诡计叩开了大门。

    第一个因素就是“新经济”的出现。毫无疑问,新技术创造了新的机会并且整顿了工业秩序。但是新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作假同时兴旺起来。你怎么才能知道一个公司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